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特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特征

  建筑是时代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人类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单体建筑到园林布置都在古代建筑文明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以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为追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特点。
  木材为主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木材始终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此为骨架的木构结构,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木构结构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及井干式,其中最常采用抬梁式。
  构架制原则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立柱与纵横梁枋组合成的梁架,让建筑物上部荷载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且在构筑梁架设的过程中,部件间主要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其中,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并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
  单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通常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而成,无论规模大小,大致可分成阶基、屋身、屋顶三部分。阶基位于建筑下面,由砖石砌筑,承托着整座房屋;在阶基之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作骨架,中间安装门窗隔扇;而建筑上面是由木结构屋架建造而成的屋顶,屋面四周均伸展至屋身外,并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且上面均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组群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遵循内向含蓄、多层次的原则,力求均衡对称,主要采用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其中,每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层次丰富多样,以弥补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此外,平面布局一般依据中轴线发展,采取左右对称,以中心为庭院,房屋在四周的形式。
  色彩多样
  木材中国古代建筑对装修、装饰尤为讲究,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常采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且因所选部位与构件的性质不同而使装饰色彩有所区别。其中,台基和台阶多采用雕饰并配以栏杆,使建筑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
  (1)宫殿建筑是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其特点是高、大、深、严,主要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场所。。
  (2)陵墓建筑多依据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阙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有松柏苍翠,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添一份肃穆气氛。
  (3)寺庙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呈现和谐、寂静、神秘的特点,正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说,寺庙多建于都市或名山,是为了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人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
  (4)民居建筑是反映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通常都显得古朴而温馨。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屋顶: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色彩: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3、衬托性建筑: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

扩展资料: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
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建筑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建造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不同用途的房屋,按照梁思成先生的划分,我们可以将1912年之前的建筑称为古代建筑。梁思成先生认为,民国初年,建筑活动颇为沉滞,继而欧式建筑之风大盛。随后十几年,建筑师不若以前之唯传统是尊。

虽然这些建筑都各有它自身的特征,但是我们讲古建筑的特征,也只能概括地讲。

第一,中国的房屋建筑不论大小均以“间”为单位。

我们祖先就是这样定出房屋尺度,世代传承,人们居住也方便,所以年代久了,人们要盖房子,就根据这个“间”作为尺度标准。有需要,那就由3间改5间,由5间改7间,厢房各5间,后院再建一个院子又有17间,3个院子,就有60多间房屋,怎样住也住不完。在浙江东阳县城有一户人家姓卢,他家前后有5个院子,两旁又各有5个院子,房屋达200多间,成为一大片,这是比较大的住宅。因此说中国的“间”非常灵活,可多可少,再大也可以,这主要是看看你家里有没有钱?

若是有钱,那是没有问题的。“间”这个单位往往是灵活的,且是方便的,自古以来,一直到今天,在中国盖房屋还是用这个“间”作盖房子的基本的布局标准。

我们买布做衣服,要买几尺?吃饭要吃多少?也要用斤两来做标准,或用碗来做量度。人们盖房屋,进行建筑也是这个样子,所建的建筑无论多大,分期或一次性建设完毕都要用“间”来作为标准。人们习惯说:“你家住几间屋?他家住几间房子?”可见“间”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古代造房子以木结构为主,人们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每一棵树一般只有7~8米高,如果用其二分之一作为横梁,只有3.5~4米左右,而房间的开间(面阔)定为4米左右,进深方向为6~7米,所以用一棵大树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个尺度的来源是根据大树成材尺寸来确定的,时间久了成为习惯尺度。一间房就成为4米×7米的矩形,用这样的“间”来作为单位标准,有多有少都用奇数,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因为凡是奇数,中心就有一间作为主体。一般平民百姓盖房都是以3间为主,有钱的盖5间或更多,多少间数是随意而灵活的。

第二,多数建筑是由许多房屋组合而成。

我国的四合院房屋,就是用间组合起来的,每面3间,四面共计12间。一个院不够住,可做2个院或者3个院,随时可以就地扩大房屋的数量。我在甘肃河西考察时,看见穷苦人家只有半间屋,有钱的大宅,一家享有百间房,从这个情况可以说明房屋间数的灵活性。在西方,大的建筑组群多数以一栋建筑为一个单体,互相之间并没有什么有机联系。在中国就不同,中国多数以大建筑群组出现,各单体房屋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在中国大的建筑群中,无论是庙宇、皇宫、佛寺都是由许多房屋组合而成的。

第三,建筑本身具有封闭性。

中国古代生活,以家族为中心,因此在建筑上也反映出家庭观念。每人都固守其家,家家户户为了安全把自家的房屋用高墙包围起来。一方面,为了防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全,其实主要的还有封建的观念,希望闭关自守,不愿敞开互相往来。

第四,布局横向延展。

中国建筑均以单层平房为主,楼房数量比较少,平房互相连接,横向发展,这与西方高楼大厦林立的布局,是迥然不同的。

第五,礼制贯穿于建筑当中。

中国是古礼之邦,对建筑也做出了礼制方面的规定。自西周以来,在造房建筑时就做出相应的约束,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体现出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在《周礼》、《礼记》中,关于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依爵位之不同,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单体建筑或大型建筑,乃至城市规划中,都贯穿中轴线,如主要建筑都安排在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前为大朝即办公之处,后部为居住要地,这样一来,对建筑产生了一套规定,时间久了,成为习惯,也就成为后人必然遵守的一种礼制。

第六,房屋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中国人盖房子,一直就是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当时状况下,树木成林,原始森林很多,这是一个客观因素。木材本身又是一种良性植物,它具有温暖性,当人们接触时给人一种柔和温暖的感觉,同时加工操作时极其容易,所以人们就大量地使用木材建造房屋,延续至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木材成为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

第七,在重点部位进行装饰。

一座建筑不单纯是工程技术,同时也应是一种综合艺术,这是缺一不可的。在综合艺术中要体现雕刻、彩画、壁画、色彩以及各种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相当丰富,往往在一座建筑中的一些部位做重点装饰。以一个佛殿为例,柱壁石、屋檐、斗拱、瓦当、正脊、门窗等部位都做得很精致;在梁架部位,斗拱、梁头瓜柱上都有雕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八,防御性强。

中国古代城池、宫廷、庙宇、佛寺、陵墓、书院、会馆等类型之建筑,都体现出一种军事防御思想。民居建筑中也是如此。每一户大宅都筑高墙、修炮台、设望楼、安设水井、开设后门,这一系列设计,都体现出防御性。



  •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答:2012-12-23 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2 2017-07-10 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特征 32 2018-01-09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268 2019-06-25 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特征? 1 2019-07-07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011-05-30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14 更多类似问题 > ...
  •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中国建筑的特点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
  • 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有什么区别?
    答:现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3、结构建造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框架式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庭院式组群布局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是以满足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功能要求为目的来设计的,建筑的外部造型...
  • 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特征
    答: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1)宫殿建筑是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其特点是高、大、深、严,主要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后...
  •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及其审美特征?
    答:4)寺庙建筑。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的一种。古代的寺院大多远离城市的喧嚣,隐身山林,体现出一种恬静、淡雅与平和。寺庙建筑在审美上呈现出象征性、神秘性和崇高性的特征。5)石窟建筑。石窟建筑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现今留存的石窟中保存有大量精美的泥塑和壁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6)佛塔建筑。
  • 中国古建筑风格特点有哪些?
    答:并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比如:柱、栋梁、枋等地方,无论外部内部都是如此。在合使用颜色上,中国的古建筑是最大胆的,这也是古单体建筑的一个特色。大量有色琉璃瓦的使用,充分发挥各色油漆的使用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浮雕,砖面也加以雕刻——这些都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特征。
  • 求关中古建筑的特征(详细)
    答: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法式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
  •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鲜明的民族特征
    答: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不能不让人叹服“柔”的力量。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二 柔性的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 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
  • 中国古建筑的全部特征,都是由于( )而产生的。
    答:中国古建筑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
  • 中国古建筑有哪些特征?
    答: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建造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不同用途的房屋,按照梁思成先生的划分,我们可以将1912年之前的建筑称为古代建筑。梁思成先生认为,民国初年,建筑活动颇为沉滞,继而欧式建筑之风大盛。随后十几年,建筑师不若以前之唯传统是尊。虽然这些建筑都各有它自身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