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事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焦裕禄为人类所做贡献的事例

  一、激励兰考人民抗灾自救的斗志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 焦裕禄和兰考人民在治理流沙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概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象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二、 统一县委领导班子思想
  兰考是一个老灾区。当时整个县上的工作,大部放在救灾上。县里有些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改变灾区面貌,还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呢?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同志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1963年元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雨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一带灾民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开过。也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踡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 ...... 。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 “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 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明白了风雪夜车站之行的含义。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回到县委后,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后来,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回忆兰考县的革命斗争史。焦裕禄说: “ 兰考这块地方,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 ?   就这样,一个 “ 如何战胜灾荒,改变兰考面貌 ” 的大讨论在全县迅速展开了。县委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县委机关,到农村住队蹲点。焦裕禄到许多重灾村调查研究,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他对县委同志说 “ 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只要看得准,干下去,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县委的领导,感染了全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三、 亲自掂一掂 “ 三害 ” 的份量
  1963 年 2 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 “ 三害 ” 办公室。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 “ 三害 ” ,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 “ 三害 ” 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 “ 三害 ” 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当时,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已相当严重,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去,劝他在家里听汇报。他说: “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 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 , 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归槽。干旱季节,他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不顾重病缠身,忍受着严重疾病的折磨,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一百二十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跋涉五千余里,终于摸清了兰考 “ 三害 ” 的底细,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 ...... 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泻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上,焦裕禄同志满怀激情地写道: “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 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 “ 三害 ” 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除 “ 三害 ” 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 “ 三害 ” 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 “ 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   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 “ 三害 ” 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总结除 “ 三害 ” 的工作时,焦裕禄同志作了明确透彻的总结。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治水: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排、罐、滞、涝、台、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治碱: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这段精辟的总结,是焦裕禄同志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是对兰考人民除 “ 三害 ” 斗争的真实写照。
  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除 “ 三害 ” 斗争开始以后,焦裕禄同志发现抗灾斗争发展不平衡,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也不尽一致。焦裕禄同志认为,要从根本上制服 “ 三害 ” ,必须进一步发动群众,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抓典型、树样板,打一场除 “ 三害 ” 的人民战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同志亲自到最困难的队去蹲点调查,访贫问苦。在城关公社胡集大队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泡桐的生产特点,并亲自带头植桐,全县人民雷厉风行,营造了浩瀚的桐林。为美化兰考大地,尽快改变灾区面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后,他深入全县农村调查,发现和培养了双杨树、赵垛楼、秦寨、韩村、坝子五个先进典型。   韩村的精神:城关公社韩村生产队社员,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组织起来割草三十余万斤,除安排好社员生活外,还置买了农具,巩固了集体经济。焦裕禄同志说: “ 韩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就是活生生的南泥湾精神,这是贫下中农的风格!这就是革命。 ”   秦寨的决心:固阳公社秦寨大队社员以 “ 愚公移山” 的精神, “ 蚕吃桑叶 ” 的方法,深翻压碱,改良土壤。焦裕禄同志说: “ 秦寨是个好地方,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眼下困难多,不要怕,在困难面前要挺起腰杆,才是真正的英雄哩!决心要比困难大,什么东西都怕决心。困难面前我们要找出路。 ”   赵垛楼的干劲:张君墓公社赵垛楼大队社员,在大雨成灾,一片汪洋的情况下,挖河排涝,一季翻身,把余粮卖给国家。焦裕禄同志说: “ 赵垛楼大队战胜自然灾害,支援国家,支援灾区,这是崇高阶级感情,高度的爱国热情,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 ”   双杨树的道路:红庙公社双杨树大队的社员说: “ 穷,咱穷到一块;富,咱富到一块 ” 。他们兑钱、兑鸡蛋,买种子,买牲口,巩固集体经济。焦裕禄发现这个典型后,给县委写报告说: “ 双杨树社员坚持的道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   坝子的风格:红庙公社坝子生产队的社员,抗灾夺得丰收后,压低口粮标准,卖粮食支援灾区。焦裕禄同志亲自给县委起草报告,通报全县表扬他们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焦裕禄同志在《穷棒子精神万岁》一文中写道: “ 我县连续遭灾,很多生产队在生产、生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困难主要表现在 ‘ 穷 ' 字上。毛主席说: ‘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 ' 。有了困难只要去斗争,困难只会减少,克服一分困难,就是一分胜利。要克服困难,必须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精神。各地都要抓住这样的典型,树立旗帜,鼓舞胜利信心 ” 。同时,焦裕禄同志还主张,对改变穷困面貌有强烈要求的困难队,在政治上鼓舞,在经济上扶助。采取 “ 穷、硬、明、纯、快 ” 五字方针。穷,就是连年遭灾,底子特别空的队;硬,就是不怕困难,人穷志不穷;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明;纯,就是领导班子内没有坏人;快,就是一拉就起来,很快翻身。   焦裕禄同志从这五个典型中看到了全县除 “ 三害 ” 斗争的希望,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焦裕禄同志激情满怀地为这五个先进典型,大喊大叫,鸣锣开道,请他们上主席台,让他们介绍经验。他把这五个典型归纳为: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坝子的风格。焦裕禄同志: “ 这五个先进典型所走过的道路就是兰考的新道路。只要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全县就会出现好多的硬骨头生产队,迅速掀起除 ” 三害 ‘ 高潮,多灾多难的旧兰考,就会变成社会主义新兰考。   这次大会,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大战 “ 三害 ” 的动员会和誓师会。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这些鲜艳的旗帜一树立,在全县各个角落,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县委的领导下,焦裕禄同志率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 “ 三害 ” 发起了猛烈的总攻。
  五、 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焦裕禄同志说: “ 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 ” 。焦裕禄同志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 ...... ,就在县委决定他住院治疗的前几天,他还挥舞铁掀在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和群众一起劳动。因此,他经常要求下乡的干部一要带毛主席著作,二要带劳动工具和行李。   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 “ 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 ” 。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有一次,焦裕禄同志发现大儿子去看戏,问道: “ 戏票哪来的? ” 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 ". 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 , 当即把一家人叫来 “ 训 ” 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后来,他又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这个 “ 十不准 ” 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说它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都是每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时刻应该想到的,做到的起码准则;说它不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准则,都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对特权思想的有力批判。焦裕禄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职权看作是受人民的委托,为革命掌权。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现。   从焦裕禄同志的遗物中我们看到,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修了修,照样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 42 个补丁,褥子上有 36 个补丁,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 “ 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焦裕禄同志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厉害,但是焦裕禄同志总是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同志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自己动手补。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 “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 。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个冬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同志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群众:住的怎样?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生产队的牲口咋样 ? 他让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雪天六项工作 : 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 , 安排好群众生活。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 , 必须深入牛屋检查 , 保证不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由哪个大队热情接待,保证吃得饱,住的暖。第五、教育全体党员,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情况迅速报告县委。   这天,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同志的屋里的电灯亮了一夜。第二天黎明。他就把同志们叫起来开会。他说: “ 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 说罢,就领着大家,顶风冒雪出发了。   这天,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 “ 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 ” 焦裕禄同志说: “ 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 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 “ 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
  六、 与病魔顽强斗争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里。他说: “ 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 ” 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 “ 工作忙,离不开。 ” 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说: “ 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 ” 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让他服下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可当他发现别的同志有了病时,却总是关心备至。县委一位负责同志在乡下患病,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摧他到医院检查 ....... 。焦裕禄同志想的总是别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在医院里的时候,焦裕禄同志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无论肝疼得多么厉害,从来都不让护士多照顾自己。   焦裕禄同志的病越来越严重,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 “ 肝癌后期,皮下扩散 ” 。这里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同志,心里非常焦急,恳切的向医生说: “ 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   五月初,焦裕禄同志的肝病更加严重了。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 “ 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   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还嘱咐同志们: “ 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 。   他的大女儿到医院里去看他,他深情地说: “ 小梅,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给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那里面,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 。   省、地、县各级领导同志来看望他。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 “ 我 ...... 没有 ...... 完成 ...... 党交给我的 ...... 任务。 ...... 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 ...... 心里感到很难过 ...... 我死了不要多花钱 ...... 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 ...... 我只有一个要求 ...... 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 ...... 埋在沙丘上 ......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 。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 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终年四十二岁!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修养》。   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7484.htm#4

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扩展资料

焦裕禄整治三害

1、治沙

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

2、治水

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灌、滞、涝、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

3、治碱

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焦裕禄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网-焦裕禄生平事迹介绍



焦裕禄(1922~1964)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干部。山东博山人。1964年5月14日卒于郑州。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秋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干部队到河南,历任中共尉氏县委宣传部干事、大营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共青团尉氏县委副书记、团郑州地委副书记等职。1962年6月任中共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调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内涝、风沙 、盐碱三害严重,粮食产量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为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在身患肝癌的情况下,与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改变了兰考的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1]男,汉族,[2]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3]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3]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6]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我给你一个连接你自己点进去看吧,是介绍焦裕禄的事迹http://unn.people.com.cn/GB/channel276/279/908/923/200010/23/3189.html

太多字数,粘不上来
【百度百科焦裕禄】
http://baike.baidu.com/view/7484.htm?fr=ala0

  • 焦裕禄事迹
    答: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在除...
  • 焦裕禄的事迹有哪些?
    答:1、严于律己 焦裕禄说:“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焦裕禄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
  • 焦裕禄的事迹有哪些?
    答: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新闻报道 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1990年春夏之交,穆青、冯健、周原再访兰考县,同基层干部群众交谈,采写了《人民呼唤...
  • 焦裕禄简介的故事焦裕禄事迹简介
    答:2、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不幸去世。年仅42岁。3、在兰考任县委书记时,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4、他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
  • 焦裕禄的事迹
    答:焦裕禄事迹介绍(一) 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
  • 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答: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全县泡桐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焦裕禄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
  • 焦裕禄主要成就事迹
    答:1、治理兰考风沙:兰考县是焦裕禄工作的地方,兰考县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焦裕禄上任后,致力于治理风沙,带领兰考人民大规模种植泡桐树,有效地治理了风沙灾害。2、关心群众生活:焦裕禄时刻关心着群众的生活,经常深入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困难和需求,尽力解决问题。倡导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
  • 焦裕禄的资料
    答: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因积劳成疾,焦裕禄于1964年5月14日病故,时年42岁。1966年,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刊发,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之后,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各级...
  • 焦裕禄有哪些英雄事迹哪些地方被人敬仰
    答:焦裕禄的事迹:1、严管子女 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大儿子去看戏,问道:“戏票哪来的”。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
  • 焦裕禄三个伟大事迹简短
    答:焦裕禄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他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为人民群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焦裕禄三个伟大事迹的简短介绍:1. 治理风沙:焦裕禄在兰考县任职期间,正值该地区遭受风沙侵袭最为严重的时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植树造林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遏制了风沙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