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像下写的的人物介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会写些什么呢?

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刻写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
詹天佑(zhanTianyou1861—1919)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1872年(同治十一年),随中国第一批幼童飘海赴美留学。1878年(光绪四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回国。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80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相继失败,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最大贡献,在于他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
1905年,担任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他处所未有。他亲自勘测,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
京张铁路于1909年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公里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
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全身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的铁路工程师。

扩展资料"模范丈夫"詹天佑拒绝纳妾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他的妻子是父亲好友谭伯邨的女儿,名叫谭菊珍。
当年清政府招考赴美留学幼童时,就是谭伯邨获得了消息,力促詹天佑报名的。当时,詹天佑的父母对于儿子远赴重洋、奔赴异国疑虑重重。谭伯邨提出:“只要天佑出国学习,我就把女儿谭菊珍许配天佑为妻。”詹天佑父母大为感动,遂决定送子出洋。
1887年,詹天佑26岁时,与谭菊珍举行了结婚典礼。此后,夫妻感情笃厚,相伴一生。詹天佑常年在祖国各地修建铁路,夫人也随之四处奔波。两人育有五子三女,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五地。
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蓄妾之风相当盛行,清代甚至还流行着“粤人好蓄妾”的说法(《清稗类钞》)。詹天佑在晚清和民国都曾担任高官,收入也极丰厚,既具有纳妾的社会环境,也具备纳妾的经济条件。但他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绝不纳妾。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卧床,有人曾劝詹天佑纳妾,被他严词拒绝。
他不仅不纳妾,而且还从心底里敬爱、尊重妻子。他不仅是卓越的铁路工程师,更是当之无愧的模范丈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詹天佑铜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模范丈夫"詹天佑拒绝纳妾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午后的青龙桥站阒无一人,詹天佑的铜像矗立在那里。
有一部分游客会造访到这里,在八达岭游览后沿下山的路即可到达。有国道、高速公路通过此地。所以坐火车来游玩的客人并不多。而青龙桥则显得尤为冷清。
八达岭有一家肯德基快餐店,但是没有麦当劳。而青龙桥孤零零的站台上,只有一辆出售小吃的推车,无人照管。
詹天佑纪念馆在八达岭,他的铜像却在青龙桥。后人认为青龙桥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詹天佑铜像于青龙桥站背山而座。铜像建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是汉粤川路铁路同人及中华工程师学会与京绥铁路同人会所建。像左侧是孙中山所颁碑文;像后山坡上为詹天佑及夫人谭菊珍墓。
铜像正对着的地方就是“人字形”轨道,当时曾经解决了工期和造价的问题,将需要施工的山洞从1900米减少到1001米。后人一直认为,这是詹天佑了不起的发明。实际上,在同一时期,利用“人字形”铁路已经有国家采用过。但因为涉及到更换车头以及火车运行速度等环节而采用者少,但詹天佑当时是否知晓尚不可知。后来詹天佑也对此陈述过,当初选择人字形轨道是迫于工期不得以为之。
现在山区铁路修筑中,一般不采用之字形路线,而是普遍采用螺旋式线路。“但在当时,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唯一一名行走在青龙桥的养路工说,他是当地人。
京张铁路运行速度缓慢的问题在建国后一直存在,跟不上铁路发展需要。据养路工说,其运行速度在仅每小时40公里左右。但是,京张铁路在当时是代表现代运输能力出现在北国疆土,可以说揭开了沿线经济发展新的一页。同时,京张线在经济上的辐射与震动,也有力地呼唤着内蒙及晋北的开发。
京张铁路投入运营后,仅七年就延伸到大同;又经过五年于1921年延伸到包头;形成一条为实现政治统一、巩固国防,繁荣北方地区的大动脉。京张、京绥、京包铁路联通后,交通顺利了,已不再是以前古老民歌所唱的“牛牛车,慢慢游,何日到包头”那种令人失望、困惑的景象,而成为“前程万里,远走遐荒”、在政治上更是“睦我五族、固我边防”。
京张线通车更深层次的影响是给内外蒙及西伯利亚的商贸带来机遇,使其纳于国际经济大循环。有资料显示,1909年京张线通车后运量直线上升。当年货运量为42万吨,客运量为41万人次,至1915年,货运量达到180万吨,客运91万人次,短短七年,货运量增长了3.3倍,客运量增加了1.2倍。运量增长实际反映吸引范围内生产的迅速发展与经济空前繁荣。
据这位养路工人说,现在的青龙桥车站不象以前那样繁荣了。因为京张铁路的过往机车都要在这里换车头,所以这里以前实际上是个枢纽性质的站。而现在除了郊游的火车外,实在没有更多的列车出现。詹天佑时代的京张铁路已经完成了使命。
这位工人每天的工作,也就是沿着铁路从八达岭走过来,没有什么可检修的东西。
侯车室每到有列车来的时候才打开,列车在此站停5分钟,但常常是上下的人很少。停车的意义更多是像在给詹天佑的铜像致敬。

鸡鸣山:建了庙宇,少了煤矿

京张线用了四年时间完工,比预计工期提前了两年完工,且造价比预算节约白银28万两。开采鸡鸣山煤矿正是詹天佑当年统筹下的得力举措。
鸡鸣山位于下花园车站东侧一里许。山势高兀,海拔1190米。传说辽国肖太后游鸡鸣山时在这里建有上、下花园两座,延称至今。
据介绍,早在1901年,当地人即用土法开采鸡鸣山一带埋藏的煤炭。据记载,京张铁路修建前,詹天佑在给清政府的奏章中提到了鸡鸣山煤矿:
“宣化府属之鸡鸣山煤矿颇旺,已有土法开采,其煤质亦甚佳,可供火车锅炉、机器厂之用,也可商用。若派遣矿师赴该山查勘,果系可用,再行设法开采,则京张全路藉资利用,既省运转之费,取值亦廉并可运销各处,而全路进款亦日益加增。
“查怀来属之新保安素产硬煤,为该处居民所日用。如遣矿师查勘鸡鸣山煤矿时,可就便勘验。如煤苗果旺,宜一并开采。就地销售,亦必流行。若再由火车运销各处,则车价较驼运取值尤廉,于本路进款裨益更多。如能开采以上两矿,先有三利:本路免购开平煤炭,既省运费又可就地装用,利一:该矿出煤愈多,转运别处销售必由火车装运,则车脚日多,利二;由火车装运,车价既廉则民间日用亦多,其煤价亦必照现在减少,而民间更乐为购用,且附近小民更可藉该矿工作以谋生,利三。”
早期的京张铁路的开通被看作是关内外贸易的唯一通道。关外的煤炭、矿石、牲畜、毛皮和粮食等源源不断地运入关内,而关内的棉布、砖茶、煤油、纸张等工业产品也远销于西北各省区,沿京张铁路西侧形成了一条以矿产资源和农牧业为主的经济带。宣化铁矿、下花园、新保安等处的煤矿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百年以后的鸡鸣山与当年相比,荒凉了许多。煤矿开采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别的山头,只有零星的私人小煤窑在工作。开出租车的司机以前是下花园煤矿的工人,后来效益不好就改行了。从他那里获悉,四井因为老出事故,且都有死亡发生,已经关闭。解决事故的办法是给死者家属一次性补偿两万元,给子女安排工作、转城镇户口。
煤矿少了之后,鸡鸣山并未闲着。山顶上建了一个道冠,接近山顶处正在修建一座庙宇,并且接近尾声。当地人说道冠的道士算卦非常灵,11月1日的中午他在庙宇外跟和尚晒太阳。不远处的山腰里,一对母子使用锄头刨一种叫“钻地龙”的药材,晒干后一公斤可卖到两元左右。他们一天挖到的药材晒干后没有一公斤之多。
上山的路上,正遇着当地的几个医生从山上骑着摩托下来。他们是去山上游玩的。进庙门的票五元一张,票是油印的。
离鸡鸣山不远,就是一个火力发电厂,浓烟滚滚笼罩着下花园上空。这个火力发电厂是日本人战败后接手的,经改造一直维持到现在。
山上的寺院并非新建,而是重塑。据考公元231(魏太和五年)年山顶就出现了寺庙,山中部的寺庙最早则出现在公元1024年(辽太平四年)。
上山的路上,正碰上牧羊人驱赶着一群山羊下山,约有二十多只。而野鸡则随处可见。 刻写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
回答者: 41tangcong2007 - 魔法师 四级 11-27 19:35
修改答复: 关闭 41tangcong2007,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午后的青龙桥站阒无一人,詹天佑的铜像矗立在那里。
有一部分游客会造访到这里,在八达岭游览后沿下山的路即可到达。有国道、高速公路通过此地。所以坐火车来游玩的客人并不多。而青龙桥则显得尤为冷清。
八达岭有一家肯德基快餐店,但是没有麦当劳。而青龙桥孤零零的站台上,只有一辆出售小吃的推车,无人照管。
詹天佑纪念馆在八达岭,他的铜像却在青龙桥。后人认为青龙桥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詹天佑铜像于青龙桥站背山而座。铜像建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是汉粤川路铁路同人及中华工程师学会与京绥铁路同人会所建。像左侧是孙中山所颁碑文;像后山坡上为詹天佑及夫人谭菊珍墓。
铜像正对着的地方就是“人字形”轨道,当时曾经解决了工期和造价的问题,将需要施工的山洞从1900米减少到1001米。后人一直认为,这是詹天佑了不起的发明。实际上,在同一时期,利用“人字形”铁路已经有国家采用过。但因为涉及到更换车头以及火车运行速度等环节而采用者少,但詹天佑当时是否知晓尚不可知。后来詹天佑也对此陈述过,当初选择人字形轨道是迫于工期不得以为之。
现在山区铁路修筑中,一般不采用之字形路线,而是普遍采用螺旋式线路。“但在当时,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唯一一名行走在青龙桥的养路工说,他是当地人。
京张铁路运行速度缓慢的问题在建国后一直存在,跟不上铁路发展需要。据养路工说,其运行速度在仅每小时40公里左右。但是,京张铁路在当时是代表现代运输能力出现在北国疆土,可以说揭开了沿线经济发展新的一页。同时,京张线在经济上的辐射与震动,也有力地呼唤着内蒙及晋北的开发。
京张铁路投入运营后,仅七年就延伸到大同;又经过五年于1921年延伸到包头;形成一条为实现政治统一、巩固国防,繁荣北方地区的大动脉。京张、京绥、京包铁路联通后,交通顺利了,已不再是以前古老民歌所唱的“牛牛车,慢慢游,何日到包头”那种令人失望、困惑的景象,而成为“前程万里,远走遐荒”、在政治上更是“睦我五族、固我边防”。
京张线通车更深层次的影响是给内外蒙及西伯利亚的商贸带来机遇,使其纳于国际经济大循环。有资料显示,1909年京张线通车后运量直线上升。当年货运量为42万吨,客运量为41万人次,至1915年,货运量达到180万吨,客运91万人次,短短七年,货运量增长了3.3倍,客运量增加了1.2倍。运量增长实际反映吸引范围内生产的迅速发展与经济空前繁荣。
据这位养路工人说,现在的青龙桥车站不象以前那样繁荣了。因为京张铁路的过往机车都要在这里换车头,所以这里以前实际上是个枢纽性质的站。而现在除了郊游的火车外,实在没有更多的列车出现。詹天佑时代的京张铁路已经完成了使命。
这位工人每天的工作,也就是沿着铁路从八达岭走过来,没有什么可检修的东西。
侯车室每到有列车来的时候才打开,列车在此站停5分钟,但常常是上下的人很少。停车的意义更多是像在给詹天佑的铜像致敬。

鸡鸣山:建了庙宇,少了煤矿

京张线用了四年时间完工,比预计工期提前了两年完工,且造价比预算节约白银28万两。开采鸡鸣山煤矿正是詹天佑当年统筹下的得力举措。
鸡鸣山位于下花园车站东侧一里许。山势高兀,海拔1190米。传说辽国肖太后游鸡鸣山时在这里建有上、下花园两座,延称至今。
据介绍,早在1901年,当地人即用土法开采鸡鸣山一带埋藏的煤炭。据记载,京张铁路修建前,詹天佑在给清政府的奏章中提到了鸡鸣山煤矿:
“宣化府属之鸡鸣山煤矿颇旺,已有土法开采,其煤质亦甚佳,可供火车锅炉、机器厂之用,也可商用。若派遣矿师赴该山查勘,果系可用,再行设法开采,则京张全路藉资利用,既省运转之费,取值亦廉并可运销各处,而全路进款亦日益加增。
“查怀来属之新保安素产硬煤,为该处居民所日用。如遣矿师查勘鸡鸣山煤矿时,可就便勘验。如煤苗果旺,宜一并开采。就地销售,亦必流行。若再由火车运销各处,则车价较驼运取值尤廉,于本路进款裨益更多。如能开采以上两矿,先有三利:本路免购开平煤炭,既省运费又可就地装用,利一:该矿出煤愈多,转运别处销售必由火车装运,则车脚日多,利二;由火车装运,车价既廉则民间日用亦多,其煤价亦必照现在减少,而民间更乐为购用,且附近小民更可藉该矿工作以谋生,利三。”
早期的京张铁路的开通被看作是关内外贸易的唯一通道。关外的煤炭、矿石、牲畜、毛皮和粮食等源源不断地运入关内,而关内的棉布、砖茶、煤油、纸张等工业产品也远销于西北各省区,沿京张铁路西侧形成了一条以矿产资源和农牧业为主的经济带。宣化铁矿、下花园、新保安等处的煤矿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百年以后的鸡鸣山与当年相比,荒凉了许多。煤矿开采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别的山头,只有零星的私人小煤窑在工作。开出租车的司机以前是下花园煤矿的工人,后来效益不好就改行了。从他那里获悉,四井因为老出事故,且都有死亡发生,已经关闭。解决事故的办法是给死者家属一次性补偿两万元,给子女安排工作、转城镇户口。
煤矿少了之后,鸡鸣山并未闲着。山顶上建了一个道冠,接近山顶处正在修建一座庙宇,并且接近尾声。当地人说道冠的道士算卦非常灵,11月1日的中午他在庙宇外跟和尚晒太阳。不远处的山腰里,一对母子使用锄头刨一种叫“钻地龙”的药材,晒干后一公斤可卖到两元左右。他们一天挖到的药材晒干后没有一公斤之多。
上山的路上,正遇着当地的几个医生从山上骑着摩托下来。他们是去山上游玩的。进庙门的票五元一张,票是油印的。
离鸡鸣山不远,就是一个火力发电厂,浓烟滚滚笼罩着下花园上空。这个火力发电厂是日本人战败后接手的,经改造一直维持到现在。
山上的寺院并非新建,而是重塑。据考公元231(魏太和五年)年山顶就出现了寺庙,山中部的寺庙最早则出现在公元1024年(辽太平四年)。
上山的路上,正碰上牧羊人驱赶着一群山羊下山,约有二十多只。而野鸡则随处可见。 刻写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
回答字数10000字以内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刻写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的事迹······”(*^__^*) 嘻嘻……
回答者: 旅客ing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27 19:54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刻写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 詹天佑简介 (zhanTianyou1861—1919)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1872年(同治十一年),随中国第一批幼童飘海赴美留学。1878年(光绪四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回国。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80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相继失败,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最大贡献,在于他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 1905年,担任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他处所未有。他亲自勘测,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 京张铁路于1909年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公里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 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全身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的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詹天佑(1861—1919):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

?????你要提问什么????需要解决什么呢???

  • 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会写些什么呢?
    答: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刻写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詹天佑(zhanTianyou1861—1919)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同治十一年),随中国第一批幼童飘海赴美留学。1878年(光绪四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
  • ...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铜像下方的人物会介绍什么呢?帮帮忙...
    答: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原籍江西上饶婺源;英文名Jeme Tien Yow;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幼居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士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
  • ...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铜像下方的人物会介绍什么呢?_百度...
    答: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 ~ 1919年4月24日 )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他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不怕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毅然接受了任务,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 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是?
    答: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 铜像下写的的人物介绍
    答:铜像下写的的人物介绍 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 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
  • 关公铜像人物简介
    答:关公铜像概念关公铜像两个核心概念:一是:关公。关公(公元160—219年)名羽,字云长,河东郡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因德乃刚乃正乃忠乃义,由将而候而王而帝而圣。戎马扶汉,演绎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夜读春秋等流传千古的故事。一生忠义仁勇,...
  • 关公铜像人物简介
    答:关公铜像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类:文相坐像、威武站像和戎装骑马像。文相坐像类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垂膝,神态严肃,适合厅堂陈设和艺术欣赏;另一种是关公《夜读春秋》造型,体现了关公的智慧和忠诚,适合艺术欣赏和珍藏。威武站像常见于商业机构敬奉,海外华侨和我国南方地区较为青睐。戎装骑马像体现了关公的...
  • 泰宁县铜像群人物介绍及故事
    答:泰宁“千年赋”青铜雕塑群,有主题雕塑和19组浓缩反映泰宁千年历史人文精华的大型青铜雕塑,记录了泰宁从战国末期至红军长征北上近2200来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目前国内县级首创和全国最大的青铜雕塑群。 青铜雕群由67个人物、10头牛、1口井及5匹马组成,浓缩再现了泰宁县虹彩斑斓的科举盛事、民俗风情和人文创...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答:4、出示“又粗又长”词语,试试你的本事,再照样子写几个。又粗又长:___、___、___、___5、学生交流。6、出示句子。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理解句意。练习用“凡是……都……”说一句话。7、有感情朗读,领悟中心。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9、学习了课文之后...
  •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介绍
    答:以往殷墟出土的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