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的作品中有哪些是黄遵宪的诗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清朝是什么诗歌

清朝的诗歌或古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论诗》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对酒》

清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陈子龙 (清)

三洲歌

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春日早起二首之一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初夏绝句十首之四

青青庭草上人衣,柳絮随波更不飞。绿野好风吹踯躅,红楼幽雨泣蔷薇。

云中边词 五首之五

大同女儿颜如花,十五学得筝琵琶。莫向中宵弹一曲,清霜明月尽思家。

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顾炎武 (清)

《古北口》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塞下曲二首选一》

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翡翠年深伴侣稀,清霜憔悴减毛衣。自从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飞!

《白下》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又酬傅处士次韵》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雠旧相家。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芯初黄欲照畦。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酬朱监纪四辅》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乐府诗和汉乐府是同义词,已合并。 汉乐府 百科名片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 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 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 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 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 《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 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 民歌。 作品名称:汉乐府 作品别名:乐府诗/乐府/乐府民歌 创作年代:两汉时期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文学体裁:乐府诗 作者: 汉时乐府机关采集整理 目录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西汉乐 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 郊庙歌辞 1 2 3 《汉书艺文志》 汉代乐府 汉代从武帝开始两汉乐府热闹的场所两汉 乐府诗注意剪裁中国诗歌汉乐府民歌具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病妇行秋风上邪汉乐府民 歌最大(一)(二)(三)(四)《江南》我国诗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 、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 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 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 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 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 诗,亦称“乐府诗”。 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 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 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 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史记乐书》载,汉 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 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 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 篇。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 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 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 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 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 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 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 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 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 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 式朴素自然,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 言清新活泼,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 叙事诗奠定了基础。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 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 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 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 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 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 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 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 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 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 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 地位,于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 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 璧”。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 ,《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 祀之 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 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 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 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 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 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 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 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 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 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 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 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 丞。又据《汉书礼乐志》所言,至成帝末 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 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 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 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 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 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 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乐令,相 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 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 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 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由承华令掌 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 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 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 唱,因此得以保存。郊庙歌辞:主要是贵 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 有什么思想内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 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 音乐背景:来源:(1)秦国音乐(2)楚 国音乐1 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 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 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2 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 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 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3 杂曲歌辞:其 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 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汉书艺文志》 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 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 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 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 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 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 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 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 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 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 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相和歌辞中的《东门 行》、《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都 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 呻吟呼号。有的家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 架上无悬衣”,逼得男主 人公不得不拔剑 而起,走上反抗道路。(《东门行》)有 的是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 给丈夫;病妇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 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妇 病行》)还有的写孤儿受到兄嫂虐待,尝 尽人间辛酸。(《孤儿行》)这些作品用 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 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对话、行 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 情上遭受的煎熬。《东门行》的男主人公 在作出最终抉择之后,不得不割舍夫妻之 爱、儿女之情,夫妇二人的对话是生离死 别的场面。《妇病行》中的病妇临终遗嘱 伤心刺骨,而丈夫无力赡养遗孤的愧疚、 悲哀,也渗透于字里行间。至于《孤儿 行》中的孤儿,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 竟然有生不如死的想法,小小年纪便对命 运已经完全丧失信心。两汉乐府诗在表现 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 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严重创 伤。尤其可贵的是,诗的作者对于这些在 死亡线上挣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 情,是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 遇。 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 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诗,与《东 门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它们展示的 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把人带进 另一个天地。这三首诗基本内容相同,都 是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三首诗的字句 也多有重复,最初当是出自同一母体。 《相逢行》的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人员,两 度把人引入侍郎府。第一次见到的是黄金 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洒,作使名倡, 中庭桂树,华镫煌煌。第二次见到的是鸳 鸳成行,鹤鸣噰噰,两妇织绵,小妇调 瑟。这首诗在渲染主人富有的同时,还点 出了他的尊贵身份:“ 兄弟两三人,中子 为侍郎。”这是一个既富且贵的家庭,而且 宝贵程度非同寻常。黄金为门,白玉为 堂,是富埒王侯的标志,不是一般的富, 而是巨富。侍郎是皇宫的禁卫官或天子左 右侍从,是皇帝信任的近臣,其特殊地位 不是普通朝廷官员所能相比。《鸡鸣》和 《长安有狭斜行》把表现对象的显赫地位 渲染得更加充分,或云:“兄弟四五人, 皆为侍中郎”或云:“大子二千石,中子孝 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诗中 的富贵之家不只是一人居官,而是兄弟几 人同时宦达;所任官职也不限于俸禄为四 百石的侍郎,而是秩达二千石的高官显 宦。《相逢行》和《长安有狭斜行》二 诗,作者是用欣赏的笔调渲染富贵之家, 《鸡鸣》一诗则警告豪门荡子不要胡作非 为,以免触犯刑律,带有劝谏和批判的成 分。上述三诗对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现,对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性,后来许多 同类作品都是以此作为蓝本。黄金为门, 白玉为堂,到《红楼梦》中演变成贾府 的“白玉为 堂金作马”。至于三妇织绵鼓瑟 的段落,则被单独划分出去,名为“三妇 艳”,在古代乐府诗中频繁重复出现,成为 富贵之家的象征,积淀成一种具有特定含 义的符号。 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 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这就形成对比 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一边是饥寒 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一边是奢侈豪 华,不知人间还有忧愁事。一边是连自己 的妻儿都无法养活,一边是妻妾成群,锦 衣玉食,而且还豢养大群水鸟。这两组乐 府诗最初编排在一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它们的客观效果是引导读者遍历天堂地 狱,领略到人间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 极世界。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 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 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 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 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 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鼓吹曲 辞收录的《上邪》系铙歌18篇之一,是女 子自誓之词:“上邪!我欲与君相 知,长 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 用语奇警,别开生面。先是指天为誓,表 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 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 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 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 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则更不可能 了。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 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 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两汉乐府诗中的女 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可 是,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中途变心, 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而绝不 犹豫徘徊。另一篇铙歌《有所思》反映的 就是未婚女子这种由爱到恨的变化及其表 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 准备了珍贵的“双 珠玳瑁簪,用玉绍缭 之”,想要送给对方。听到对方有二心,她 就毅然决然地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 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 今以往,勿复相思。”她爱得热烈,恨得 痛切,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 铁,义无反顾。 《孔雀东南飞》所写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 与恨。诗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 对恩爱夫妻,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恨。 他们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焦母不 喜欢兰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刘兄逼她 改嫁,太守家又强迫成婚。刘兰芝和焦仲 卿分手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 们之间的爱愈加炽热,最后双双自杀,用 以反抗包办婚姻,同时也表白他们生死不 渝的爱恋之情。《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在 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爱男女主人公之所 爱,恨他们之所恨,倾向是非常鲜明的。 两汉乐府诗还有像《陌上桑》和《羽林 郎》这样的诗。在这两篇作品中,男女双 方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是素不相识的 陌生人,男方企图依靠权势将自己的意愿 强加于女方。于是,出现了秦罗敷巧对使 君、胡姬誓死回绝羽林郎的场面。这两首 诗的作者也是爱憎分明,对秦罗敷和胡姬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嘲笑、鞭 挞好色无行的使君和金吾子。 汉代从武帝开始 ,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 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 遭到毁坏。《战城南》的笔触不仅涉及到 战场上凄惨荒凉,还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空 间,写出战争造成的社会秩序的破坏、农 业生产的荒废。《十五从军征》,以“十五 从军征”与“八十始末得归”写出了兵役制度 的黑暗,两个数字之间巨大的距离令人心 惊,它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造成 家庭“松柏冢累累”的惨象。 两汉乐府 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 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 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 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作主体乐 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 《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 送葬时所唱,都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薤 露》全诗如下:“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 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这首诗认 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 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却只有一 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 《蒿里》把死亡写得更为凄惨:“蒿里谁 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 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这首诗 是用有神 论的观念看待人的死亡,写出了面对死亡 时的痛苦心情,是以无可奈何的态度看待 魂归蒿里这个不可抗拒的事实。正常死亡 尚且引起如此巨大的悲哀,夭折横死产生 的巨痛更是难以诉说,铙歌《战城南》表 现的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将士战死以后 的景象是:“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 斗死,驽马徘徊鸣。” 作者极力渲染战场 变成墓场之后的苍凉、凄惨,是一幅近乎 死寂的阴森画面。尤其令人目不忍睹的 是,“野死不葬乌可食”,阵亡者暴尸城 外,无人掩埋,乌鸦任意啄食。人生之 惨,莫过于此。虽然诗中的死者故作豪迈 之语,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依然得到淋漓 尽致的表现。以上几首诗在描写死亡的凄 惨悲哀时,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 对死亡的疏远和拒斥,死亡被写成是无法 回避而强加于人的残酷事件。 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 的两个侧面,两汉乐府诗坦率地传达了人 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同时又以虚幻的形 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郊 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 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穷尽。然而,人 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 入,一出一入便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 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鲜明的 对照。于是,作者大胆地想象,太阳是在 另一个世界运行,那里一年四季的时间座 标与人世不同,因此,太阳才成为永恒的 存在物。诗人期待能够驾驭六龙在天国遨 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驮载自己进入太 阳运行的世界。收录在杂曲歌辞中的《艳 歌》描绘出一幅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 人幻想自己升上云宵,来到神界仙乡,成 为那里的贵宾。各种神灵都为他的到来而 忙碌,天公河伯、青龙白虎、南斗北极、 嫦娥织女都殷勤备至,甚至连流霞清风、 垂露奔星也都载歌载舞,张帷扶轮,热情 地为诗人服务。这首诗表现的是超越个体 有限生命,到达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给 许多天体对象注入了生命。使天神地只和 诗人聚集一堂。同类诗篇还有相和歌辞中 的《长歌行》、《董逃行》,不过这两首 诗中的长生之乡不是天国,而是仙山,是 靠神药延年益寿。 两汉乐府诗在表达长生幻想时,有时还写 神界的精灵来到人间,和创作主体生活在 同一世界。郊祀歌《练时日》、《华烨 烨》二诗的都是来自天上,铙歌《上陵》 中的仙人来自水中。在描写神灵莅临的时 候,乐府诗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刻画得 非常细致。《练时日》通过对灵之游、灵 之车、灵之下、灵之来、灵之至、灵已 坐、灵安留等多方面的依次铺陈,展示出 神灵逐渐向自己趋近的过程及风采,以及 自己得以和神灵交接的喜悦心情。《华烨 烨》在写法上和《练时日》极其相似。 《上陵》中的仙人则是桂树为船,青丝为 笮,木兰为?翟,黄金交错,显得超凡脱 俗。这些作品表面是写神灵来到世间,神 灵向创作主体趋近,实际是暗示诗人借助 神灵的力量获得长生属性,即将成为神仙 世界的一员。 两汉乐府诗无论是写举体飞升进入神国仙 乡,还是写神灵来到人间,都把人和神置 于同一层面。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和创 作主体很疏远,而是人神同游,彼此亲 近。两汉乐府诗是通过人的神仙化、神仙 的世俗化,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理想。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 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 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 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是 《庄》、《骚》的遗响。 热闹的场所 (酒店、京都),突发性的事件,都是作 者喜好描述的对象。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讲述了具有完整情节的故事。如《妇病 行》《孤儿行》、《孔雀东南飞》等等。 有时情节还曲折多变。《孔雀东南飞》扣 住兰芝夫妇的坚贞爱情与封建专制的矛 盾,展开了丰富而曲折的情节。兰芝不堪 刁难,自请遣归,掀起波澜;仲卿求情, 似乎能平息矛盾,但焦母态度蛮横,矛盾 反而更加尖锐。焦刘分手前的盟誓,使矛 盾稍缓。而兰芝被逼再嫁,又使矛盾激 化。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汉代乐府 诗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写 人的手法十分娴熟。或通过人物言行表现 人物性格,或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形 象。《妇病行》《孤儿行》的细节、《陌 上桑》中的对话、《孔雀东南飞》中人物 的行为以及环境气氛,都有效地刻画了人 物。 两汉乐府诗注意剪裁 ,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注重铺陈场面, 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使作品一 方面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 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 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诗经》的四言体式,长于抒情而不宜于 叙事描写。尤其是先秦之后,汉语双音词 增多,但动词仍多为单音形式,四言诗 的“二二”式节拍很难使双音词与单音词进 行很好的搭配。诗体革新势在必行。《楚 辞》的杂言体对四言诗体是一大解放。汉 代乐府诗一开始也多用杂言形式,使叙事 描写变得方便起来。杂言诗中已有五言句 式。东汉时,五言诗在民间创作中增多, 进而影响到文人创作体式。中国古典诗歌 的一种重要体式此时逐渐成熟。 中国诗歌 一开始,抒情诗就占压倒优势。《诗经》 中仅有几首叙事诗(如《七月》、《东 山》《氓》),大多是抒情诗,且多用重 章叠唱的形式。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 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 占主流的局面,但毕竟有了相当多的成熟 的叙事诗。现存的汉乐府诗,约有三分之 一为叙事性作品。这些叙事诗,大多采用 第三人称,表现人物事件比较灵活。短篇 则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典型片段来表现, 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 交代和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 如《东门行》,只写了丈夫拔剑欲行,妻 子苦苦相劝的场面,但诗歌背后的内容却 是很丰富的。又如《十五从军征》,一面 是六十五年的从军生涯,苦苦思乡;一面 是家中多少天灾人祸,亲人一一凋零。这 一切都不说,只说老人白头归来,面对荒 凉的庭院房舍和一座座坟墓,人生的苦 难,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 遇,尽在其中了。中等和长篇的叙事诗, 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则有更 多的描绘和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起 伏。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叙事诗, 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汉乐府诗开创 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其杂言 诗自由灵活,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 篇之中从一二字到十来个字的都有(如 《孤儿行》)。作者只是根据内容的需要 来写。这为以后的杂言歌行开辟了道路。 一般认为,五言诗是在汉代产生的。乐府 诗中的《江南》、《十五从军征》等是整 齐的五言诗。一般认为这两首诗是西汉时 的作品。到了东汉,乐府诗中的五言诗越 来越多,艺术性也日臻完美。而且和文人 五言诗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在汉代乐府 民歌中和文人创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诗 体,此后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主要形 式。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 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 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 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 死,驽马独徘徊。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由客家商民而上升到官宦的家庭带有的平民气息和现实精神影响着黄遵宪,他从中年以后又亲身经历了戊戌前后一系列的政治风浪,这在他心中掀起了轩然巨波。所有这些,为他提供了创作新意境、新风格、表现新事物的“新派诗”的很好的生活基础和思想感情基础。他忠实地表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痛苦矛盾、理想追求,忠实记录了中国在那个历史新阶段的许多震撼人心的事件,构成他的诗作的新内容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题材新颖、主题新颖。表现了新时代的生活,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文化风貌、政治风云,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渗透着现实主义精神,贯穿着反帝爱国图新的精神。
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还利用诗歌直接为改良主义运动服务,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宣传外国的科学文明。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他的理论,取得了成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 黄遵宪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从1877年(光绪三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人境庐诗草自序》),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是一块标志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阶段转向革新时期的里程碑。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反帝方面,从抵抗英法联军到庚子事变,他的诗都有鲜明反映。特别是关于中日战争,他写下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诗作,反帝卫国思想尤为突出。诗人在这类主题的作品里颂扬抗战,抨击投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其中不少篇章,规模宏伟,形象生动,表现出诗歌大家的气魄和功力。如《冯将军歌》中写到:“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将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材鸷猛无前的英雄形象和冯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活现于纸上。
黄遵宪早在《感怀》、《杂感》、《日本杂事诗》等作品中即批判陈腐事物,赞赏派遣留学生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新事物。后来他更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变法维新,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黄人捧日撑空起,要放光明照大千。”(《赠梁任父同年》)戊戌政变发生,他作《感事》、《仰天》等诗痛惜新政夭折,忧虞国家前途,百感交集,情思深挚:“忍言赤县神州祸,更觉黄人捧日难”(《感事》其八)。但他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说:
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这种坚信变旧趋新的历史潮流不可扼抑的精神,贯穿在他的诗作中。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离别的新况味,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诗人将新学理融入诗意内涵以表现同种一家等人生理想和事物变化转换之理,一新诗境,别饶兴味。诗人在这首诗里说“足遍五洲多异想”,他从一个封建国家踏进资本主义世界,事事物物都触动他的诗心歌绪,把古人不曾接触的海外世界反映到中国诗歌中来。《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以流美豪宕的笔墨,勾勒出太平洋上夜航独有的情境。至如各国奇异的风光,如日本的樱花(《樱花歌》),伦敦的大雾(《伦敦大雾行》),巴黎的铁塔(《登巴黎铁塔》),锡兰岛的卧佛(《锡兰岛卧佛》)等,无不收摄在诗人的笔下。海外诗篇也涉及外国民俗与时事政治。《日本杂事诗》从多方面反映了日本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纪事》诗富有风趣地描写了美国总统大选时,共和、民主两党千方百计宣传自己、激烈争夺选民的情景。 《日本杂事录》二卷。
《日本国志》四十卷,1898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出版、浙江书局重刊。
《人境庐诗草》十一卷(1902年定稿),1911年刊印于日本。
吴振清等编《黄遵宪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诗词有:《杂感》、《今别离其一》、《日本杂事诗》、《题梁任父同年》、《上岳阳楼》等。

  • 黄遵宪诗句“龙之旗,望杳杳。大小李,愁绝倒。岿然存,刘公岛。”描写的战...
    答:如斗鸡,不能群。毛中虫,自戕身。丝不治,丝愈棼。火不战,火自焚。遁无地,谋无人。天盖高,天不闻。四援绝,莫能救。即能救,谁死守?炮未毁,人之咎。船幸存,付谁某?十重甲,颜何厚。海漫漫,风浩浩。龙之旗,望杳杳。大小李,愁绝倒。岿然存,刘公岛。黄遵宪有一系列诗作,反映...
  • <<幼稚园上学歌>>的作者是谁?
    答:黄遵宪。《幼稚园上学歌>》相信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儿歌了,那句“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和“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的印象尤为深刻。这首歌也是很多妈妈上幼儿园时就学的儿歌,不管是儿歌曲调,还是歌词,都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给力。
  • 如下的作品中有哪些是黄遵宪的诗歌
    答: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将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材鸷猛无前的英雄形象和冯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活现于纸上。黄遵宪早在《感怀》、《杂感》、《日本杂事诗》等作品中即批判陈腐...
  •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外有人,篇名是 什么?谢谢!!
    答:不是“诗之外有事,诗之外有人”而是“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出自《人境庐诗草自序》“诗界革命”与黄遵宪“吟到中华以外天”的新派诗 “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於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於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
  • 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答:黄遵宪说“风雅不亡由善作,光丰之后益矜奇”(《酬曾重伯编修》其二),他深知诗歌的生命在于变化与创造。他的诗就是在广泛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善作”的精神,沿着“矜奇”的趋势,推陈出新,加以创造,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首先,他的诗虽然常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方面...
  • 饮冰室诗话新意境
    答:其次,新意境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黄遵宪的《灭种吟》等作品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通过科学论据寄寓深刻的社会意义,被《饮冰室诗话》高度赞扬。对于黄遵宪未收入《人境庐诗草》的一些组诗,如《出军歌》、《军中歌》和《旋军歌》,梁启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精神雄壮、文采斐然,甚至认为...
  • 古代诗人黄遵宪简介
    答:在文学方面,黄遵宪主张“诗界革命”,提倡诗歌要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打破传统诗歌的陈规陋习。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关切。黄遵宪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多样,对中国近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的来说,黄遵宪是一位...
  •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
    答:黄遵宪提出“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诗歌主张。 “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出自黄遵宪 1869 年创作的《杂感·大块凿混沌》一诗。诗句意思为我用手中的笔写我口中要说的话,古人哪能束缚我?
  • 诗词寒夜独坐卧虹榭的创作主张分析
    答:他的作品,大都贯串或以种种不同方式方法体现着这种爱国民主思想。他以时事诗的方式,对时势和重大政治事件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针砭时弊,对现实产生直接影响,起到时代号角作用;真切写出事件,记录了历史真实,具有诗史的价值。游历纪事诗在黄遵宪诗作中数量最多,几乎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写下诗作,记下...
  • 历史文学常识有哪些?
    答:《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10.《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