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湘军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又为何没落得如此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2
军事有什么用?

你站着好好地,别人过来把你手机抢去了,你打不过别人,别人就不还你手机,你怎么办?报警?但是问题是警察也打不过那个人怎么办?如果你的军事实力强,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明白了吗?相反你还能去强别人东西,而且不会受到任何责任。

军事学校现在有33所了,有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空军大学、大连海军大学、医学类大学,解放军指挥学院等等。

每每与人谈起清末的湘军,总有人说湘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历史的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在说出我的观点之前,我先介绍一位普通历史爱好者很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湘军将领。  

他叫方友升,是湖南长沙人。早年加入湘军。后随左宗棠入陕甘,办理军需。作为刘锦棠麾下的重要将领,参与收复新疆,清廷赏给他头品顶戴。  

1884年3月,清军兵败北宁,滇桂边境局势危急。4月,清廷命当时的湖南巡抚潘鼎新带兵前往广西,取代北宁战败的诸将,抗击法国侵略者。方友升也奉上谕,统率所部两千人,跟随潘鼎新前往广西。  

不久之后,方友升和另一位湘军将领王德榜等人一起,率部取得了观音桥之战的胜利,击毙击伤法军一百多人。遭受重创的法军狼狈南逃。  


(图)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在后来的镇南关一战中,方友升虽然不像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等人那样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但也率部驻守在后路,颇有功劳。之后的谅山大捷,方友升也有参与。

中日甲午战争中,方友升所部虽然没有直接和日军交手,但也驻守在山海关外,守卫后路。战后,方友升就任广东南韶连镇总兵。

八国联军侵华后,当时的湖南布政使锡良奉上谕统率湖南劲字五营、湖北武功五营(挂名湖北的军队,其实是湘军)北上勤王。湖北劲字五营的统帅,就是方友升。1901年4月,方友升率部驻守在娘子关。当时,清廷一味求和,多次命令山西巡抚岑春煊警告方友升等前线将领,不准回击列强的进攻。23日凌晨,德军及教民两千多人猛攻娘子关,方友升率部稍作抵抗后,即根据岑春煊的指示,撤离娘子关。方友升传奇的外战生涯,至此才画上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  

我们可以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按照新疆喀什、广西友谊关、河北山海关、广东韶关、山西娘子关的顺序,连几条线,然后想象一下清朝末年的那种交通情况,这样一来,我们不难想象方友升万里奔赴、保家卫国的辛劳。这还只是说奔波,还没有说其他的困难。苦劳不消说了,那是肯定有的。那么功劳有没有呢?诚如我上面所说,方友升所部在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的功劳,还是比较大的。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每当外敌入侵就勇敢走上前线,并且确确实实打过胜仗的人,是我们这些从来没有拿过枪的书生可以随便诋毁的吗?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资格。读者诸君,扪心自问,你们有这个资格吗?


(图)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西北回乱以后,屡次参加了抵抗外侮的战争,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台湾抗法,甲午牛庄血战等。

说完了方友升,我要郑重地说出我的观点,那就是:清末湘军外战胜多败少,即便是败,那也是站着败,而不是跪着败的!战斗的结局虽有不同,但湘军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及永不服输的血性,始终没有改变!  

1、

首先说收复新疆一战。

虽然人数只占进军新疆的清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湘军是这一战的绝对主力。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等地的战斗,是刘锦棠麾下湘军和金顺所部清军一起打的,但湘军是占主要地位的。后金顺前往攻打玛纳斯南城,久攻不下,最终还是湘军赶到,解决了问题。  

进军南疆的关键一仗达坂争夺战是湘军打的,达坂、吐鲁番两城是湘军收复的。张曜等部虽然攻下了托克逊,但并未遭遇强敌,不算关键战斗。南疆作战,湘军是先锋,张曜等部为后继,几乎所有的仗都是湘军打的。后来反击阿古柏余孽的战斗,也基本上是湘军打的。  

总而言之,收复新疆一战,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功劳要记在湘军账上。当然,这一点是普通历史爱好者所熟知的。  

2、

然后说说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的主力是湘淮军,其中百分之四十的战功要记在湘军账上,另有百分之四十的战功是淮军的,包括冯子材所部在内的其他军队分享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功劳。  

在中法战争中,湘军胜多败少。第一次基隆保卫战,湘军名将曹志忠指挥得当,取得完胜。第二次基隆保卫战,由于刘铭传放弃基隆保沪尾,最终清军撤离基隆,算不上失败。沪尾保卫战,湘军名将孙开华指挥得当,重创法寇,使法军不敢再窥伺沪尾,功劳甚大。月眉山阻击战,包括湘军在内的清军没能守住阵地,算是失败,但法军不敢继续进击,所以月眉山失守对大局未产生巨大影响。镇南关、谅山大捷,湘军苏元春、王德榜两部是参战主力,战功并不逊色妇孺皆知的冯子材多少。镇海一战,湘军名将欧阳利见沉着指挥,使孤拔不敢进击,取得胜利。  

总而言之,湘军在中法战争中,胜多败少,为中法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历史事实,一般的历史爱好者知道的甚少。  


(图)中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3、

然后再说说中日甲午战争。

著名近代史专家张鸣教授认为,甲午战争中的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差,是因为“现代化水平还不如淮军”,“装备更为落后”。果真是这样的吗?  

事实上,湘军兵败牛庄的直接原因是清廷中了日寇“佯攻辽阳,实取牛庄”之计。在第三、四、五次海城反击战的时候,清军在海城外围集结了六万多人,数量远远超过日军。然而清廷中计之后,海城外围的清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数远远少于日军。这一万多军队中,只有魏光焘的三千多人、李光久的两千多人参加了牛庄之战。其余的军队由于晏安澜的阻挠,并未开往牛庄。  

这样一来,魏光焘、李光久以六千余人对阵日军两个师团两万多人,失败是必然的。然而就是在这种绝望的情形下,湘军的表现依旧不错。连日本人都不得不承认:“其能久与日军交锋者为武威军(魏光焘麾下湘军名武威军),奋力决战,力战一昼夜,实清军中所罕睹也。”

连日本人都佩服,我们又何必抹黑他们呢?牛庄一战,击毙日寇七十余,这一战果在整个中日甲午战争中都是极少见的,是很不错的。可见,魏光焘、李光久以及六千余湘军是努力了,是拼命的。失败主要怪清廷中枢没能识破日军诡计!  

当然,湘军兵败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清廷的腐败以及制度的落后等,张鸣教授所说的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也是一个原因。但武器装备的落后绝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主要的原因。一支丢掉血性的军队,武器装备再好,也不能战胜强敌!

和牛庄之战一样,湘军抗日保台,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时,慈禧太后生怕得罪日本,严禁大陆接济台湾。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想支援,也被慈禧的谕旨所禁止。大陆的接济没有,而日军的数量却是如此之多,失败是必然的。

然而,就是在这种绝望的情形下,七千湖湘子弟依旧奋起抗击,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最终都长眠在宝岛台湾,其中包括新楚军的优秀将领湖南湘潭人杨载云、湖南平江人胡轮。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就曾公开表示:“我作为湖南人,可以很自豪地讲,湖南人是用生命防卫过台湾。”“湖南人爱台湾不是用嘴巴讲,在历史上用血来表达对台湾维护的感情。”  

最后说说湘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作为。

湘军将领刘光才率领的忠毅五营、劲字五营取得东天门阻击战的胜利,使法、德列强不敢深入山西,进逼慈禧太后及光绪帝所在的西安,功劳甚大。  

最后,方友升率领的武功五营、刘光才率领的忠毅五营、劲字五营,分别放弃娘子关、固关西撤。这虽然是比较可耻的事,但其主要责任在慈禧太后、李鸿章、庆亲王。这些人一味求和,多次命令山西巡抚岑春煊警告刘光才、方友升,面对列强的进逼不准还击。刘光才、方友升不能违命,所以才丢弃要地西撤。这件事怪不得他们。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光才麾下将领彭定云率部稍微反抗一下,就击毙了德军及教民百余人,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综上所述,清军湘军并非外战外行,而是外战内行。

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所说的“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并非吹嘘,而是晚清历史的事实。

○摘自《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廖正华(著),现代出版社合作授权稿。



湘军的战斗力的强是相对的,和他们的编组状况有关

湘军在建立之初,就把裙带关系发挥到了极致,上下级之间往往是亲属、师生、朋友关系
内部的凝聚力比较强,不会轻易散伙,而且按照曾国藩的规矩,一旦营官阵亡,整个营解散
这种情况下,自然拼命作战,战斗力和凝聚力强于其他部队
但湘军的缺陷也是先天的,就是一支没有信仰,只是为了财务的军队,一旦有了钱,战斗力马上崩溃

湘军是以乡里为基础,打仗更齐心、拼命和互助。后来被打散到全国各地救火,数量少,人员不齐,高层腐败,自然就不行了。

  • 清末湘军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又为何没落得如此快
    答:战斗的结局虽有不同,但湘军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及永不服输的血性,始终没有改变! 1、 首先说收复新疆一战。 虽然人数只占进军新疆的清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湘军是这一战的绝对主力。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等地的战斗,是刘锦棠麾下湘军和金顺所部清军一起打的,但湘军是占主要地位的。后金顺前往攻打玛纳斯南城,久攻...
  • 湘军和川军以及桂军相比,究竟谁强谁弱?
    答:但整个战役都只是军阀混战的缩影,湘军和川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如果川军湘军有同样的装备和后勤补给,不见得战斗力会输给直军。 8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1) 分享 复制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18707906103998645/answer/3647005161.html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举报 收起...
  • 镇压太平天国之后 曾国藩的10多万湘军去哪了?
    答:它们属于相互利用的关系,不过湘军的发展远不如李鸿章的淮军。在19世纪末期,淮军成为了清朝的顶梁柱。只可惜甲午一战,李鸿章的家底几乎赔的干干净净。两江总督刘坤一一直保着湘军的剩余力量,他的原则是绝不出头。在庚子战争之后,清廷对南方各省的控制力明显下降,湘军还曾有过一定的发展。并且和张之洞的...
  • 踏平中原的湘军为何会被日本人打的一败涂地?
    答:湘军在太平天国时期曾以天下无敌的态势傲视群雄,但到了30年后的甲午战争时期,面对着另一支不同于太平军且具备了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日本军队,湘军仅仅通过一战的消耗就彻底走向崩溃,或者确切的说,从神话到崩溃,他们只用了一天。 而这一战,就是辽东甲午陆战战场的牛庄战役。 1895年3月,随着北洋水师在山东半岛全军覆灭,...
  • 湘军为什么很能打?
    答:湘军战斗力强的原因:1.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2.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
  • 湘军为什么厉害
    答:曾国藩他将湖南各地团练一起整合成为了湘军,形成了不同于旧绿营兵的体制,成为清政府镇压起义作战的主要量。清廷虽对地方汉族武装不信任,但因就式军队太差,战斗力衰弱,不得不倚重湘军。湘军战斗力强的原因 湘军是由曾国藩创设的,它从一开始就不同于以往的旧式绿营兵,这也是保证其战斗力的核心。
  • 清朝晚期,为何湘军的实力要强于正规军?
    答:上层官员贪污导致老百姓没有饭吃,所以说三天就能组织起当地的农民成为一个军队。而明末北方饥荒太严重了,哪有能吃饱的百姓,朝廷又缺饷,根本无法组织团练。太平天国类似宗教的性质以及一些政策,违背了儒家的价值观,这也是为什么清末地方上的士绅会积极参办团练,对抗太平天国。
  • 作为湘军的前身,并不是正规军的飞虎军,实力有多厉害?
    答:在近代史中,湘军虽然只是一支地方军队,但是论起战斗力,那是远超正规军的;湘军的缔造者是曾国藩,建立湘军的原因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而曾国藩也是不负众望,可以说,太平天国的覆灭,湘军有绝大部分的功劳,湘人的悍勇自此为世人所知;而湘军在后来也有很不错的表现。可能会有很多人好奇,湖南人无论...
  • 懂历史的进:桂军和湘军谁强?
    答:桂系。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是国民党的实力派,曾多次逼蒋下野。而且在中原大战中桂系也是主力。而湘军在民国时期战斗力并不强,只能偏安湖南,而桂系的实力遍及江南。综上所述,还是桂军强!
  • 太平军号称“百万雄师”,为何却败给五六万湘军?
    答:所以,在最后关头,很多人都觉得只有上帝来救他们。很明显,上帝没来救他们。因为天王就是个例子,洪秀全在危难时刻却因病去世,死前传位给长子洪天贵福。然而,这个继承人就是个小孩,一点领导能力也没有。洪秀全最后也没交代清楚,到底谁来辅政,比如说李秀成。结果就是,太平军群龙无首,军心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