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分型及病因?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糖尿病的分型及发病原理

糖尿病分为一型和二型。糖尿病有家族遗传病史可能性比较大。

(一)1型糖尿病
1.概念: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内生胰岛素或C肽绝对缺乏,临床上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2.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为:
(1)自身免疫性DM:以前称IDDM,即Ⅰ型或青少年发病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损伤而引起。
其特点为:
①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As)、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
②任何年龄均发病,好发于青春期,起病较急。
③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血浆C肽水平很低。
④治疗依靠胰岛素。
⑤多基因遗传易感性。如HLA-DR3,DR4等。
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化学物质和食品成分等可诱发糖尿病发生。
(2)特发性DM:
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而无明显病因,呈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但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
(二)2型糖尿病:NIDDM,即Ⅱ型或成年发病DM
1.概念: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并存的疾病。不发生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2.特点:
(1)患者多数肥胖,病程进展缓慢或反复加重。
(2)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不低,但糖刺激后延迟释放。
(3)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
(4)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
3.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三类
(1)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基因突变所致。
(2)胰岛素抵抗:肝脏和外周脂肪组织、肌肉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高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
(3)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三)特殊型糖尿病: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8种亚型:
1.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3.胰腺外分泌疾病(胰腺手术、胰腺炎、囊性纤维化等)
4.内分泌疾病(甲亢、Cushing病、肢端肥大症等)
5.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感染
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8.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糖尿病
例题: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错误叙述是
A.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
B.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C.是多基因遗传病
D.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E.存在胰岛素抵抗
答案 E。 解析: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
以上是总结归纳的糖尿病的分型和特点相关知识,更多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请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临床医学知识库!

[编辑本段]病理病因 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4、其他研究结果 青岛某研究所声称已经发现了糖尿病的致病主要原因,并解释了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其研究结果是: 解剖学证明糖尿病可能是弓形虫引起的。大量的弓形虫寄生于大脑细胞内和神经细胞内。使人的各种腺体的分泌都有可能发生紊乱,其中也包括胰岛素的分泌。如果弓形虫同时寄生于胰脏,就直接破坏胰脏的细胞。当β细胞受到破坏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认为弓形虫的破坏导致神经系统的失调和胰腺细胞的破坏,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该所认为糖尿病之所以出现遗传性,是因为这属于器官易感性遗传疾病。 该研究所研究发现弓形虫破坏胰腺分三个阶段。 亢进阶段(亢进期),这一时期神经细胞和β细胞破坏较少,在虫子的干扰下胰腺处于亢进状态,胰岛素分泌有时过多,往往造成低血糖或一过性低血糖,此阶段往往是在青少年时期; 紊乱阶段(代偿期),这一时期神经细胞和胰脏的β细胞有相当数量受到破坏,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就会不足,机体便会启动代偿功能。因此,这一阶段的胰岛素分泌时多、时少,处于紊乱状态; 衰退阶段(衰退期),这一阶段神经细胞和β细胞破坏更多代偿功能达到极限。胰岛素分泌呈现不足,出现持续的血、尿糖偏高。随着弓形虫进一步破坏便产生了失明、糖尿足、冠心病、高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大量研究已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 胰岛素抵抗可以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共同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高血糖和高FFA共同导致ROS大量生成和氧化应激,也激活应激敏感信号途径,从而又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与恶化。体外研究显示,ROS和氧化应激可引起多种丝氨酸激酶激活的级联反应。最近的抗氧化剂改善血糖控制试验也证实,ROS和氧化应激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β细胞也是氧化应激的重要靶点β 细胞内抗氧化酶水平较低,故对ROS较为敏氧化应激成为糖尿病发病的核心感。ROS 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促进β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抑制β细胞功能。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分泌高峰延迟,血糖波动加剧,因而难以控制餐后血糖的迅速上升,对细胞造成更为显著的损害。 2004年Ceriello教授提出共同土壤学说,即氧化应激是胰岛素抵抗(IR)、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04年是学说,09年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动脉内膜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AS)始动因素在血管细胞分泌的ROS作用下,“原始”LDL成为氧化型LDL(ox-LDL),刺激内皮细胞分泌多种炎性因子,诱导单核细胞黏附、迁移进入动脉内膜,转化成巨噬细胞。ox-LDL还能诱导巨噬细胞表达清道夫受体,促进其摄取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同时,ox-LDL是NADPH氧化酶激活物,能增强其活性、促进ROS产生,也更有利于LDL氧化为ox-LDL。另外,ox-LDL能抑制NO产生及其生物学活性,使血管舒张功能异常。 糖尿病加强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又促进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葡萄糖的氧化发生障碍,机体所需能量不足,故患者感到饥饿多食;多食进一步使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出现尿糖,糖的大量排出必然带走大量水分故引起多尿;多尿失水过多,血液浓缩引起口渴,因而多饮;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大量动员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氧化功能,严重时因消耗多,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这就形成了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 如何打破糖尿病这一桎梏,走出怪圈,是广大医学工作者肩负的重任。研究应用安全可靠的抗氧化药物,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方向。 遗传 糖尿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如果都是糖尿病病人,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高。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症。因为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人亲属中的高,故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 [编辑本段]预防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国目前有超过9200万的糖尿病患,另外还有1亿5000人将成为患者,这样中国已经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五、糖类摄入 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糖尿病的原因都有
1、遗传因素
平时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是由于遗传的因素而引起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更显突出。如果夫妻两人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所生下来的孩子有一半机会是会患上糖尿病的。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有糖尿病,虽然小孩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是会成为糖尿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所生孩子的患病率也会相对较大的。
2、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糖尿病发病原因就是来自于病人平时的不良习惯和一些其他的生活因素。比如年轻时的操劳过度,导致机能受损,或是先天的不足后天又失去平衡,或者未老先衰,以及肥胖的人等,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干扰到了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障碍等。这些因素致使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现象都会产生糖尿病的得病机会。





  • 1997年新的糖尿病分型包括哪些类型?特殊糖尿病的病因包括哪些?
    答:新的糖尿病分型包括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病因有:(1)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3)胰腺外分泌疾病;(4)内分泌疾病;(5)药物及化学品所致糖尿病;(6)感染;(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8)其他可能与糖尿病相关...
  • 什么是一型糖尿病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答:糖尿病分型为一型和二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
  • 糖尿病的分型及病因?
    答:[编辑本段]病理病因 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
  • 糖尿病怎么分型?
    答:糖尿病根据国际标准分以下类型:1、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原因导致β细胞功能损害,以胰岛素缺乏为主,血糖一般较高,三多一少症状比较典型,需要胰岛素治疗;2、2型糖尿病:非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不足,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通过药物控制可以得到...
  • 简述糖尿病分型及各类分型特点?
    答:糖尿病的分型有4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特点是:1、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因为产生了自身的抗体,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下降,1型糖尿病以前也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因为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2、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占大部分...
  • 糖尿病怎么分型
    答:糖尿病分型大体上分为四型。Ⅰ型糖尿病常见于年龄比较小的患者,青少年、儿童等。发病机制主要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一些特殊类型的Ⅰ型糖尿病。特殊类型比较少见,常见的还是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血糖升高;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系,肥胖是Ⅱ型糖尿病发病...
  • 糖尿病分为几种类型?
    答: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发生机制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被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出现血糖明显升高。其发病率很低,患病率约为2型糖尿病的十分之一。发病机制除了遗传和病毒感染有关外,还和自身免疫有关,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内常存在破坏胰岛的自身抗体,包括例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
  • 糖尿病的分类有哪些?
    答:你好,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它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主要是1、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人数最多,据统计占糖尿病人数的95%以上,具体分类和解释见下图:
  • 糖尿病分为几型?
    答: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原因。
  • 怎样判断糖尿病型号
    答:去综合医院的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医院做胰岛功能测定和C肽试验就可以得知糖尿病的分型了。山西糖尿病就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