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夜中那个叫主角为笨笨的人面雕像的来历和历史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0
博物馆之夜中那个叫主角为笨笨的人面雕像的来历和历史是什么?

1.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1914年和1934年曾进行调查考察,1955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约在公元前1680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长耳朵、无腿的半身石雕像为特征。石像高3─6米。最高的一尊达9.8米,重约82吨。6米多高的石像。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 2.雕像制作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是岛上人雕刻的,他们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个酋长、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但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种人的典型生相,而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耳朵长,哪种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并无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那么,它们就不会是现在岛上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们制作的。此外,人们在从另一个角度细细地分析,岛上的人很难用那时的原始石器工具,来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测算过,在2000年前,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在生产力非常低的石器时代,他们必须每天勤奋地去寻觅食物,才能勉强养活自己,他们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雕刻呢? 况且,这种石雕像艺术性很高,专家们都对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赞叹不已。即使是现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谁又能相信,石器时代的波利尼西亚人,个个都是擅于雕刻的艺术家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不是岛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来制作的。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和要求,选择这个太平洋上的孤岛,建了这些石像。这种说法更离奇。为雕刻这些石像,岛上丢弃了许多用钝了的石器工具,谁会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会用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来完成这批雕像作品呢。 关于山上还有几百个未完工的石像,为什么没有把它们雕刻完毕,放弃在那里,专家们分析后说,这可能在雕凿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无法继续雕凿下去而放弃的。因为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石头,在制造石器工具时,尽可能选用最硬的石块,但可能在雕凿中,也遇到很硬的岩石,雕凿不动,不得不放弃。因此,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么灾变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制过程中逐步被放弃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石像,高20多米,是复活节岛所见石像中最大的一个,因为末完工,现仍躺在山上的岩石上。可是岩石学家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解释说,也可能雕刻石像的人花费了很大的劳力和时间,把石像雕成并竖立了起来,却又被地震震倒了,再竖起新雕的,又被震倒了。雕刻的人认为这是上天或神的惩罚,不让他们再干下去,因此都停了下来。 现在,这些谜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考古学家根据复活节岛上居民的语言特征,认为复活节岛人最初是从玻里尼西亚的某个群岛上迁移过来的。玻里尼西亚人又来自何方呢?曾经有人认为来自南美洲。现在,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玻里尼西亚人来自亚洲东南部。古代的亚洲人从东南亚出发,经过漫长的岁月,途经伊里安岛、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等岛屿,最后约于公元四五世纪到达复活节岛。 玻里尼西亚人到达复活节岛后,也将雕凿石像的风俗带到复活节岛上,并由于多种原因雕凿石像之风愈演愈烈。 据科学家考证,复活节岛上的石雕像并不是代表神而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长或宗教领袖。在古玻里尼西亚人心目中,这些人具有无比强大的神力,可以保佑他们的子孙。 根据雕凿现场留下的运输遗迹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古玻里尼西亚人是这样运输石像的:在凿好的道路上铺满茅草和芦苇,然后用撬棒、绳索把平卧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再用绳子拉着“大雪橇”。至目的地后,也是利用绳索和撬棒将石像竖立在事先挖好的坑里。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穆罗曾带领岛上居民采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将7座16吨重的石像竖立起来。 科学家们还认为,大约在1650年,复活节岛上的两大集团——肥人和瘦人发生激战。被迫从事石像雕凿工作的瘦人起义,并采用迂回战术,突然袭击肥人,将肥人全部消灭。于是,石像雕凿工作也就中途停下来了。 当然,有关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还不能说是完全、彻底地揭开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总之,有关复活节岛的石人像,种种说法很多。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出一个使大家信服的、科学而又圆满的解释。 美考古学家称复活节岛文明毁于巨人石像 晚期的复活岛民居住在用支杆和茅草盖起的船形房屋或山洞中。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内战、大破坏和文化颓废。大批生产的「马塔」(mataa, 即用黑曜岩做的矛头)是这一时期工艺品的代表,木刻和小型天然石小雕像取代了纪念像艺术。刻有耕牛式书写法(文字由右至左,再由左至右互错成行)符号的木简(称作「隆戈-隆戈」〔rongo-rongo〕)是仅仅为了仪式而从以前的样本上抄袭下来的;它们的正确读法已被遗忘,尽管有多种说法,但现代人多次试图破译,都没有成功。在这一时期,艺术宝藏隐藏在家族秘密的山洞中,竖立的石台雕像已被推倒。被遗弃的石场中的淤泥下落到立在火山脚下的未完成的无眼胸像的胸部,无法推倒它们,从而为後代留下了这些无眼的石雕头,使该岛驰名於世。 传说,在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民族和平共处一段时期後,开始了破坏活动,短耳族为长耳族辛苦劳动,他们在东北边海岸的波伊克(Poike)古渠的一个大柴火堆里,几乎消灭了所有的长耳族。碳定年法和系谱研究都认为这一事件及晚期的开始约在1680年。根据碳定年法,人造的波伊克渠约在西元380年建造的。 1984年在复活岛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科学大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将该岛定为前欧洲文化的所在地。最近的发掘工作表明,最早的移民在来到该岛时已有建筑概念,并掌握了专门的砖石结构技能,因而证实了该岛的传统传说︰最早的祖先来到该岛时是有组织的移民,而不仅仅是无意中被风吹来的渔民。1995年复活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区。 这些航海家们,很快就把复活节岛的所见所闻传遍了欧洲和全世界,于是吸引了一些专家学者来到这个岛上进行考察研究。专家们来到岛上,对石像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他们发现,复活节岛呈三角形状,长24千米,最宽处17.7千米,面积为117平方千米。岛上死火山颇多,有3座较高的火山雄踞岛上三个角的顶端,海岸悬崖陡峭,攀登极难。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有440个左右,这还不包括在山体岩石上已雕刻、但还未完工剥离下来的好几百个。石像高度一般在5—6米,小的3—4米,最高大的一个高2l.8米。大约有30来个石像的头上戴着石帽,石帽与石像身体不是整体的,是另外雕刻好了戴上去的,并且在一些石帽上涂了红色。石像都没有刻出下身的脚。雕好的石像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是耳朵很长,鼻子高大,嘴唇很薄。石像身上还刻有图案花纹,雕好的石像竖立在60米长、3米高的平台上。这里共有11.4个平台,也都是用大石块砌成的。雕刻石像所用的材料,是当地的火山岩。每个石像的重量,一般在10吨以上,最小的估算也在5吨以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看到的石像,除了竖立在那里的一部分,有几百个雕像还没有完工,仍在岛上的岩石上,好像发生了什么突然事件,使正在进行的工作,突然停了下来。专家们访问了这里的岛民。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并不了解这些石像的来历,他们的祖先也没有告诉子孙后代这些石像是谁雕刻的。因为没有文字,也没有历史记载。但他们称石像叫“毛阿依”,石帽叫“普卡奥”,放石块的平台叫“阿胡”。 当时的人口据估计只有2000人,显然属于波利尼西亚人,讲波利尼西亚的方言: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在1774年访问该岛时,随行的一个塔希提人可以跟岛上居民交谈。然而,尽管波利尼西亚人以高超的航海技术闻名于世,连西方殖民者也不能不叹服,洛加文却发现整个复活节岛只有三、四条简陋的小划子,长仅3米,最多乘两个人,用小木板简单地绑在一起,漏水很厉害,需要一边划一边戽出船里的水。这样的小划子只能在岸边行驶,根本不可能到深海去。 然而,就是在这块贫瘠、落后的土地上,却诞生了大批被当地人称为摩艾(moai)的巨大石像。目前已发现的摩艾有887尊,大多数是在一个采石场雕刻,其中有288尊雕刻完了之后曾经被成功地运到称为阿胡(ahu)的海滨祭坛立在上面,运输距离有的远达10公里。有397尊还未雕刻完扔在采石场,其余的92尊则遗弃在运输途中。它们大部分是用比较软和容易雕琢的凝灰岩(火山灰凝固形成)雕刻的,小部分用其他的火山岩雕刻。摩艾平均高度约4米,平均重量约12.5吨。最大的一座高21.6米,重160-182吨,但没有完工而遗弃在采石场。完工的摩艾中最大的高9.8米,重约74吨。没有两个摩艾完全一样,但大部分都根据同一个样式雕刻,最底下只到髋部,手臂垂于两侧,两手十指拉长护住腹部。摩艾的头部也被拉长,并总是向前注视前方。大部分摩艾有长耳朵、大鼻子、薄嘴唇、深眼窝。有的眼窝中镶有用珊瑚做的眼白和深色石头做的眼珠。大约50-75尊摩艾顶上还加了一个称为普卡奥(pukao)的用红色火山岩做的石帽,也可能是代表头发。 显然,摩艾是复活节岛上最引人注目也最使人疑惑的风景。洛加文写道:“这些石像使我们震惊,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人没有大木头可以制作任何机器和结实的绳子,却怎么可能立起这些石像?”洛加文的疑问,到现在还不断地被人提出,也不断地有人试图给出种种答案。特别是那些神秘现象、天外来客、“史前文明”的宣扬者,更是把复活岛上的摩艾拉来当证据。比如臭名昭著的丹尼肯,就声称这些石像是外星人用超现代的工具制作的,他们因为飞船失事被困在复活节岛上,竖起这些石像向同类求救,救援飞船来了,他们便匆忙地离开了小岛。 这种毫无根据的幻想不值一驳。岛上采石场可以找到许多用玄武岩制作的石斧,当地人称为托其(toki),因用钝了而丢弃。摩艾就是用这些石器雕刻出来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挪威考古学家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曾雇了6个当地人用这种石斧雕刻一座摩艾。他们干了三天就辞职了,但是根据其进程估计,这六个人用十二到十五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雕刻出一尊摩艾。如果要雕刻最大的摩艾,也不过只要20个人工作一年。自五十年代到现在,考古学家们也不断地组织人马用原始的办法搬运、树立摩艾或复制品,美国考古学家范提尔伯格(Jo Anne Van Tilburg)设想古拉帕努伊人在搬运时,把摩艾放在木橇上,底下垫一排木头当轮子,地面洒水减少摩擦。她用计算机模拟,发现用大约70个人以木头、绳子为工具,用这种方法花5天时间就能搬运、树立一尊重约10吨的摩艾复制品。在1998年4、5月间,人们在复活节岛上实地模拟了整个过程,并被拍成电视片。考古学家们对古拉帕努伊人是怎么搬运、树立摩艾的颇有争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拉帕努伊人具体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当时的条件,是完全可以用几十个人搬运、树立一尊普通大小的摩艾的,并无神秘之处。问题在于:木头、绳子是从哪里来的?在贫困之中的岛上居民怎么可能有功夫来雕刻、搬运这些巨大的石像?为什么又突然停止了这项活动? 可惜的是,在与欧洲人接触之前,拉帕努伊人并无文字,也就没有历史记载可以明确回答这些问题。复活节岛上有一种奇怪的象形文字,称为朗格朗格(rongorongo),意思是“会说话的木头”,刻在木板上。但是按新西兰语言学家斯蒂芬·费歇(Steven Fischer)的说法,这是在1770年西班牙人访问该岛之后,受其影响才发明的。他在1996年成功地将其破译,发现它们只是记录了祭祀颂歌和创生故事,并非历史记载。 但是通过考古,我们还是可以大致了解复活节岛上的历史变迁。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缓慢的变化,通过比较同源语言的差异,可以估算它们分离的时间。前面说过,拉帕努伊语是一种波利尼西亚语的方言,通过与其他波利尼西亚语的比较,语言学家们推测这种方言诞生于大约公元400年。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法的测定,岛上大约在公元400到700年间开始有人类活动。1994年,生物学家从12具古拉帕努伊人的余骸提取出DNA,确定他们的确是波利尼西亚人。岛上的风俗习惯,种植的植物(香蕉、甘薯、甘蔗、芋、槠),养的动物(鸡),也都是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这些动植物除了甘薯最初起源于南美,又都可以追溯到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地南亚)。因此,现在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约公元400年漂流到复活节岛的一批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 当这些波利尼西亚人刚移居到复活节岛的时候,这里的确是个小天堂。我们通过花粉分析可以推测古代的植被情形。池塘或沼泽地中的沉淀物是按时间远近沉积的,越上面的年代越近,越下面的年代越久远。每一层沉淀物的绝对年龄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在显微镜底下分析沉淀物所包含的花粉,鉴定其种类,计算其数量,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植物分布情况。据此我们知道,复活节岛在早期并不是一块荒地,而是一片茂密的亚热带森林。在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刺蒴麻属植物哈兀哈兀(hau hau),其纤维可以用来制造绳子。还有一种特有的树木名叫托罗密罗(toromiro)树,木质坚硬,可以用于烧火和制作木雕。而数量最多的是一种大棕榈树,这种树在复活节岛上早已灭绝,但是与智利酒棕榈树很相近,也可能是同一种。这种大棕榈树树干笔直,可以长到25米高,直径2米粗,是用于运输、树立石像和制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这种棕榈树结的果子可以食用,树浆可以生产糖浆和酿酒,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动物的情况又如何呢?考古学家们可以通过挖掘、比较地层里古代遗留的垃圾堆中的动物骨骼加以推测。一般来说,鱼类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主要食物,鱼骨头一般会占垃圾的90%以上。但是,复活节岛位于亚热带,与热带相比气候过于寒冷,不适于鱼类聚集的珊瑚礁生长,其险峻的海岸线也不适合于浅海捕鱼,因此鱼类一开始就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从公元900年到1300年,鱼骨头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的含量少于四分之一。相反的,在所有的骨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是海豚骨头。在其他地方波利尼西亚人的垃圾中,海豚骨头在垃圾中的含量从来就没有达到1%。不象其他波利尼西亚岛屿,复活节岛上没有大型的动物,连家养的猪、狗也没有,因此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到的最大的动物,成了他们的食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但是海豚只生长于深海中。这意味着拉帕努伊人曾经能够建造大型的船只用于到深海捕捉海豚。这些船只显然是用大棕榈树的树干制造的。 考古学家还发现,海鸟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重要食物。在人类到达之前,复活节岛没有鸟类的天敌,成了海鸟最适宜的繁殖地。曾经至少有25种海鸟在这里筑巢繁殖,可能是整个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鸟类繁殖地。猫头鹰、鹦鹉等陆地鸟类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食物,考古学家在古代垃圾中发现了至少6种陆地鸟类的骨头。同时,跟着拉帕努伊人移民的波利尼西亚老鼠也是拉帕努伊人的盘中餐。此外,垃圾中还有一些海豹骨头,表明复活节岛可能曾经也有过海豹。
希望采纳

1.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1914年和1934年曾进行调查考察,1955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约在公元前1680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长耳朵、无腿的半身石雕像为特征。石像高3─6米。最高的一尊达9.8米,重约82吨。6米多高的石像。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 2.雕像制作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是岛上人雕刻的,他们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个酋长、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但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种人的典型生相,而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耳朵长,哪种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并无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那么,它们就不会是现在岛上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们制作的。此外,人们在从另一个角度细细地分析,岛上的人很难用那时的原始石器工具,来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测算过,在2000年前,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在生产力非常低的石器时代,他们必须每天勤奋地去寻觅食物,才能勉强养活自己,他们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雕刻呢? 况且,这种石雕像艺术性很高,专家们都对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赞叹不已。即使是现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谁又能相信,石器时代的波利尼西亚人,个个都是擅于雕刻的艺术家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不是岛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来制作的。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和要求,选择这个太平洋上的孤岛,建了这些石像。这种说法更离奇。为雕刻这些石像,岛上丢弃了许多用钝了的石器工具,谁会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会用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来完成这批雕像作品呢。 关于山上还有几百个未完工的石像,为什么没有把它们雕刻完毕,放弃在那里,专家们分析后说,这可能在雕凿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无法继续雕凿下去而放弃的。因为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石头,在制造石器工具时,尽可能选用最硬的石块,但可能在雕凿中,也遇到很硬的岩石,雕凿不动,不得不放弃。因此,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么灾变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制过程中逐步被放弃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石像,高20多米,是复活节岛所见石像中最大的一个,因为末完工,现仍躺在山上的岩石上。可是岩石学家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解释说,也可能雕刻石像的人花费了很大的劳力和时间,把石像雕成并竖立了起来,却又被地震震倒了,再竖起新雕的,又被震倒了。雕刻的人认为这是上天或神的惩罚,不让他们再干下去,因此都停了下来。 现在,这些谜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考古学家根据复活节岛上居民的语言特征,认为复活节岛人最初是从玻里尼西亚的某个群岛上迁移过来的。玻里尼西亚人又来自何方呢?曾经有人认为来自南美洲。现在,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玻里尼西亚人来自亚洲东南部。古代的亚洲人从东南亚出发,经过漫长的岁月,途经伊里安岛、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等岛屿,最后约于公元四五世纪到达复活节岛。 玻里尼西亚人到达复活节岛后,也将雕凿石像的风俗带到复活节岛上,并由于多种原因雕凿石像之风愈演愈烈。 据科学家考证,复活节岛上的石雕像并不是代表神而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长或宗教领袖。在古玻里尼西亚人心目中,这些人具有无比强大的神力,可以保佑他们的子孙。 根据雕凿现场留下的运输遗迹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古玻里尼西亚人是这样运输石像的:在凿好的道路上铺满茅草和芦苇,然后用撬棒、绳索把平卧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再用绳子拉着“大雪橇”。至目的地后,也是利用绳索和撬棒将石像竖立在事先挖好的坑里。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穆罗曾带领岛上居民采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将7座16吨重的石像竖立起来。 科学家们还认为,大约在1650年,复活节岛上的两大集团——肥人和瘦人发生激战。被迫从事石像雕凿工作的瘦人起义,并采用迂回战术,突然袭击肥人,将肥人全部消灭。于是,石像雕凿工作也就中途停下来了。 当然,有关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还不能说是完全、彻底地揭开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总之,有关复活节岛的石人像,种种说法很多。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出一个使大家信服的、科学而又圆满的解释。 美考古学家称复活节岛文明毁于巨人石像 晚期的复活岛民居住在用支杆和茅草盖起的船形房屋或山洞中。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内战、大破坏和文化颓废。大批生产的「马塔」(mataa, 即用黑曜岩做的矛头)是这一时期工艺品的代表,木刻和小型天然石小雕像取代了纪念像艺术。刻有耕牛式书写法(文字由右至左,再由左至右互错成行)符号的木简(称作「隆戈-隆戈」〔rongo-rongo〕)是仅仅为了仪式而从以前的样本上抄袭下来的;它们的正确读法已被遗忘,尽管有多种说法,但现代人多次试图破译,都没有成功。在这一时期,艺术宝藏隐藏在家族秘密的山洞中,竖立的石台雕像已被推倒。被遗弃的石场中的淤泥下落到立在火山脚下的未完成的无眼胸像的胸部,无法推倒它们,从而为後代留下了这些无眼的石雕头,使该岛驰名於世。 传说,在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民族和平共处一段时期後,开始了破坏活动,短耳族为长耳族辛苦劳动,他们在东北边海岸的波伊克(Poike)古渠的一个大柴火堆里,几乎消灭了所有的长耳族。碳定年法和系谱研究都认为这一事件及晚期的开始约在1680年。根据碳定年法,人造的波伊克渠约在西元380年建造的。 1984年在复活岛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科学大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将该岛定为前欧洲文化的所在地。最近的发掘工作表明,最早的移民在来到该岛时已有建筑概念,并掌握了专门的砖石结构技能,因而证实了该岛的传统传说︰最早的祖先来到该岛时是有组织的移民,而不仅仅是无意中被风吹来的渔民。1995年复活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区。 这些航海家们,很快就把复活节岛的所见所闻传遍了欧洲和全世界,于是吸引了一些专家学者来到这个岛上进行考察研究。专家们来到岛上,对石像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他们发现,复活节岛呈三角形状,长24千米,最宽处17.7千米,面积为117平方千米。岛上死火山颇多,有3座较高的火山雄踞岛上三个角的顶端,海岸悬崖陡峭,攀登极难。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有440个左右,这还不包括在山体岩石上已雕刻、但还未完工剥离下来的好几百个。石像高度一般在5—6米,小的3—4米,最高大的一个高2l.8米。大约有30来个石像的头上戴着石帽,石帽与石像身体不是整体的,是另外雕刻好了戴上去的,并且在一些石帽上涂了红色。石像都没有刻出下身的脚。雕好的石像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是耳朵很长,鼻子高大,嘴唇很薄。石像身上还刻有图案花纹,雕好的石像竖立在60米长、3米高的平台上。这里共有11.4个平台,也都是用大石块砌成的。雕刻石像所用的材料,是当地的火山岩。每个石像的重量,一般在10吨以上,最小的估算也在5吨以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看到的石像,除了竖立在那里的一部分,有几百个雕像还没有完工,仍在岛上的岩石上,好像发生了什么突然事件,使正在进行的工作,突然停了下来。专家们访问了这里的岛民。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并不了解这些石像的来历,他们的祖先也没有告诉子孙后代这些石像是谁雕刻的。因为没有文字,也没有历史记载。但他们称石像叫“毛阿依”,石帽叫“普卡奥”,放石块的平台叫“阿胡”。 当时的人口据估计只有2000人,显然属于波利尼西亚人,讲波利尼西亚的方言: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在1774年访问该岛时,随行的一个塔希提人可以跟岛上居民交谈。然而,尽管波利尼西亚人以高超的航海技术闻名于世,连西方殖民者也不能不叹服,洛加文却发现整个复活节岛只有三、四条简陋的小划子,长仅3米,最多乘两个人,用小木板简单地绑在一起,漏水很厉害,需要一边划一边戽出船里的水。这样的小划子只能在岸边行驶,根本不可能到深海去。 然而,就是在这块贫瘠、落后的土地上,却诞生了大批被当地人称为摩艾(moai)的巨大石像。目前已发现的摩艾有887尊,大多数是在一个采石场雕刻,其中有288尊雕刻完了之后曾经被成功地运到称为阿胡(ahu)的海滨祭坛立在上面,运输距离有的远达10公里。有397尊还未雕刻完扔在采石场,其余的92尊则遗弃在运输途中。它们大部分是用比较软和容易雕琢的凝灰岩(火山灰凝固形成)雕刻的,小部分用其他的火山岩雕刻。摩艾平均高度约4米,平均重量约12.5吨。最大的一座高21.6米,重160-182吨,但没有完工而遗弃在采石场。完工的摩艾中最大的高9.8米,重约74吨。没有两个摩艾完全一样,但大部分都根据同一个样式雕刻,最底下只到髋部,手臂垂于两侧,两手十指拉长护住腹部。摩艾的头部也被拉长,并总是向前注视前方。大部分摩艾有长耳朵、大鼻子、薄嘴唇、深眼窝。有的眼窝中镶有用珊瑚做的眼白和深色石头做的眼珠。大约50-75尊摩艾顶上还加了一个称为普卡奥(pukao)的用红色火山岩做的石帽,也可能是代表头发。 显然,摩艾是复活节岛上最引人注目也最使人疑惑的风景。洛加文写道:“这些石像使我们震惊,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人没有大木头可以制作任何机器和结实的绳子,却怎么可能立起这些石像?”洛加文的疑问,到现在还不断地被人提出,也不断地有人试图给出种种答案。特别是那些神秘现象、天外来客、“史前文明”的宣扬者,更是把复活岛上的摩艾拉来当证据。比如臭名昭著的丹尼肯,就声称这些石像是外星人用超现代的工具制作的,他们因为飞船失事被困在复活节岛上,竖起这些石像向同类求救,救援飞船来了,他们便匆忙地离开了小岛。 这种毫无根据的幻想不值一驳。岛上采石场可以找到许多用玄武岩制作的石斧,当地人称为托其(toki),因用钝了而丢弃。摩艾就是用这些石器雕刻出来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挪威考古学家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曾雇了6个当地人用这种石斧雕刻一座摩艾。他们干了三天就辞职了,但是根据其进程估计,这六个人用十二到十五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雕刻出一尊摩艾。如果要雕刻最大的摩艾,也不过只要20个人工作一年。自五十年代到现在,考古学家们也不断地组织人马用原始的办法搬运、树立摩艾或复制品,美国考古学家范提尔伯格(Jo Anne Van Tilburg)设想古拉帕努伊人在搬运时,把摩艾放在木橇上,底下垫一排木头当轮子,地面洒水减少摩擦。她用计算机模拟,发现用大约70个人以木头、绳子为工具,用这种方法花5天时间就能搬运、树立一尊重约10吨的摩艾复制品。在1998年4、5月间,人们在复活节岛上实地模拟了整个过程,并被拍成电视片。考古学家们对古拉帕努伊人是怎么搬运、树立摩艾的颇有争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拉帕努伊人具体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当时的条件,是完全可以用几十个人搬运、树立一尊普通大小的摩艾的,并无神秘之处。问题在于:木头、绳子是从哪里来的?在贫困之中的岛上居民怎么可能有功夫来雕刻、搬运这些巨大的石像?为什么又突然停止了这项活动? 可惜的是,在与欧洲人接触之前,拉帕努伊人并无文字,也就没有历史记载可以明确回答这些问题。复活节岛上有一种奇怪的象形文字,称为朗格朗格(rongorongo),意思是“会说话的木头”,刻在木板上。但是按新西兰语言学家斯蒂芬·费歇(Steven Fischer)的说法,这是在1770年西班牙人访问该岛之后,受其影响才发明的。他在1996年成功地将其破译,发现它们只是记录了祭祀颂歌和创生故事,并非历史记载。 但是通过考古,我们还是可以大致了解复活节岛上的历史变迁。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缓慢的变化,通过比较同源语言的差异,可以估算它们分离的时间。前面说过,拉帕努伊语是一种波利尼西亚语的方言,通过与其他波利尼西亚语的比较,语言学家们推测这种方言诞生于大约公元400年。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法的测定,岛上大约在公元400到700年间开始有人类活动。1994年,生物学家从12具古拉帕努伊人的余骸提取出DNA,确定他们的确是波利尼西亚人。岛上的风俗习惯,种植的植物(香蕉、甘薯、甘蔗、芋、槠),养的动物(鸡),也都是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这些动植物除了甘薯最初起源于南美,又都可以追溯到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地南亚)。因此,现在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约公元400年漂流到复活节岛的一批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 当这些波利尼西亚人刚移居到复活节岛的时候,这里的确是个小天堂。我们通过花粉分析可以推测古代的植被情形。池塘或沼泽地中的沉淀物是按时间远近沉积的,越上面的年代越近,越下面的年代越久远。每一层沉淀物的绝对年龄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在显微镜底下分析沉淀物所包含的花粉,鉴定其种类,计算其数量,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植物分布情况。据此我们知道,复活节岛在早期并不是一块荒地,而是一片茂密的亚热带森林。在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刺蒴麻属植物哈兀哈兀(hau hau),其纤维可以用来制造绳子。还有一种特有的树木名叫托罗密罗(toromiro)树,木质坚硬,可以用于烧火和制作木雕。而数量最多的是一种大棕榈树,这种树在复活节岛上早已灭绝,但是与智利酒棕榈树很相近,也可能是同一种。这种大棕榈树树干笔直,可以长到25米高,直径2米粗,是用于运输、树立石像和制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这种棕榈树结的果子可以食用,树浆可以生产糖浆和酿酒,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动物的情况又如何呢?考古学家们可以通过挖掘、比较地层里古代遗留的垃圾堆中的动物骨骼加以推测。一般来说,鱼类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主要食物,鱼骨头一般会占垃圾的90%以上。但是,复活节岛位于亚热带,与热带相比气候过于寒冷,不适于鱼类聚集的珊瑚礁生长,其险峻的海岸线也不适合于浅海捕鱼,因此鱼类一开始就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从公元900年到1300年,鱼骨头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的含量少于四分之一。相反的,在所有的骨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是海豚骨头。在其他地方波利尼西亚人的垃圾中,海豚骨头在垃圾中的含量从来就没有达到1%。不象其他波利尼西亚岛屿,复活节岛上没有大型的动物,连家养的猪、狗也没有,因此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到的最大的动物,成了他们的食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但是海豚只生长于深海中。这意味着拉帕努伊人曾经能够建造大型的船只用于到深海捕捉海豚。这些船只显然是用大棕榈树的树干制造的。 考古学家还发现,海鸟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重要食物。在人类到达之前,复活节岛没有鸟类的天敌,成了海鸟最适宜的繁殖地。曾经至少有25种海鸟在这里筑巢繁殖,可能是整个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鸟类繁殖地。猫头鹰、鹦鹉等陆地鸟类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食物,考古学家在古代垃圾中发现了至少6种陆地鸟类的骨头。同时,跟着拉帕努伊人移民的波利尼西亚老鼠也是拉帕努伊人的盘中餐。此外,垃圾中还有一些海豹骨头,表明复活节岛可能曾经也有过海豹。

1.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1914年和1934年曾进行调查考察,1955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约在公元前1680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长耳朵、无腿的半身石雕像为特征。石像高3─6米。最高的一尊达9.8米,重约82吨。6米多高的石像。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 2.雕像制作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是岛上人雕刻的,他们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个酋长、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但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种人的典型生相,而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耳朵长,哪种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并无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那么,它们就不会是现在岛上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们制作的。此外,人们在从另一个角度细细地分析,岛上的人很难用那时的原始石器工具,来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测算过,在2000年前,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在生产力非常低的石器时代,他们必须每天勤奋地去寻觅食物,才能勉强养活自己,他们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雕刻呢? 况且,这种石雕像艺术性很高,专家们都对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赞叹不已。即使是现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谁又能相信,石器时代的波利尼西亚人,个个都是擅于雕刻的艺术家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不是岛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来制作的。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和要求,选择这个太平洋上的孤岛,建了这些石像。这种说法更离奇。为雕刻这些石像,岛上丢弃了许多用钝了的石器工具,谁会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会用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来完成这批雕像作品呢。 关于山上还有几百个未完工的石像,为什么没有把它们雕刻完毕,放弃在那里,专家们分析后说,这可能在雕凿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无法继续雕凿下去而放弃的。因为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石头,在制造石器工具时,尽可能选用最硬的石块,但可能在雕凿中,也遇到很硬的岩石,雕凿不动,不得不放弃。因此,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么灾变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制过程中逐步被放弃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石像,高20多米,是复活节岛所见石像中最大的一个,因为末完工,现仍躺在山上的岩石上。可是岩石学家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解释说,也可能雕刻石像的人花费了很大的劳力和时间,把石像雕成并竖立了起来,却又被地震震倒了,再竖起新雕的,又被震倒了。雕刻的人认为这是上天或神的惩罚,不让他们再干下去,因此都停了下来。 现在,这些谜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考古学家根据复活节岛上居民的语言特征,认为复活节岛人最初是从玻里尼西亚的某个群岛上迁移过来的。玻里尼西亚人又来自何方呢?曾经有人认为来自南美洲。现在,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玻里尼西亚人来自亚洲东南部。古代的亚洲人从东南亚出发,经过漫长的岁月,途经伊里安岛、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等岛屿,最后约于公元四五世纪到达复活节岛。 玻里尼西亚人到达复活节岛后,也将雕凿石像的风俗带到复活节岛上,并由于多种原因雕凿石像之风愈演愈烈。 据科学家考证,复活节岛上的石雕像并不是代表神而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长或宗教领袖。在古玻里尼西亚人心目中,这些人具有无比强大的神力,可以保佑他们的子孙。 根据雕凿现场留下的运输遗迹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古玻里尼西亚人是这样运输石像的:在凿好的道路上铺满茅草和芦苇,然后用撬棒、绳索把平卧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再用绳子拉着“大雪橇”。至目的地后,也是利用绳索和撬棒将石像竖立在事先挖好的坑里。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穆罗曾带领岛上居民采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将7座16吨重的石像竖立起来。 科学家们还认为,大约在1650年,复活节岛上的两大集团——肥人和瘦人发生激战。被迫从事石像雕凿工作的瘦人起义,并采用迂回战术,突然袭击肥人,将肥人全部消灭。于是,石像雕凿工作也就中途停下来了。 当然,有关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还不能说是完全、彻底地揭开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总之,有关复活节岛的石人像,种种说法很多。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出一个使大家信服的、科学而又圆满的解释。 美考古学家称复活节岛文明毁于巨人石像 晚期的复活岛民居住在用支杆和茅草盖起的船形房屋或山洞中。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内战、大破坏和文化颓废。大批生产的「马塔」(mataa, 即用黑曜岩做的矛头)是这一时期工艺品的代表,木刻和小型天然石小雕像取代了纪念像艺术。刻有耕牛式书写法(文字由右至左,再由左至右互错成行)符号的木简(称作「隆戈-隆戈」〔rongo-rongo〕)是仅仅为了仪式而从以前的样本上抄袭下来的;它们的正确读法已被遗忘,尽管有多种说法,但现代人多次试图破译,都没有成功。在这一时期,艺术宝藏隐藏在家族秘密的山洞中,竖立的石台雕像已被推倒。被遗弃的石场中的淤泥下落到立在火山脚下的未完成的无眼胸像的胸部,无法推倒它们,从而为後代留下了这些无眼的石雕头,使该岛驰名於世。 传说,在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民族和平共处一段时期後,开始了破坏活动,短耳族为长耳族辛苦劳动,他们在东北边海岸的波伊克(Poike)古渠的一个大柴火堆里,几乎消灭了所有的长耳族。碳定年法和系谱研究都认为这一事件及晚期的开始约在1680年。根据碳定年法,人造的波伊克渠约在西元380年建造的。 1984年在复活岛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科学大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将该岛定为前欧洲文化的所在地。最近的发掘工作表明,最早的移民在来到该岛时已有建筑概念,并掌握了专门的砖石结构技能,因而证实了该岛的传统传说︰最早的祖先来到该岛时是有组织的移民,而不仅仅是无意中被风吹来的渔民。1995年复活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区。 这些航海家们,很快就把复活节岛的所见所闻传遍了欧洲和全世界,于是吸引了一些专家学者来到这个岛上进行考察研究。专家们来到岛上,对石像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他们发现,复活节岛呈三角形状,长24千米,最宽处17.7千米,面积为117平方千米。岛上死火山颇多,有3座较高的火山雄踞岛上三个角的顶端,海岸悬崖陡峭,攀登极难。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有440个左右,这还不包括在山体岩石上已雕刻、但还未完工剥离下来的好几百个。石像高度一般在5—6米,小的3—4米,最高大的一个高2l.8米。大约有30来个石像的头上戴着石帽,石帽与石像身体不是整体的,是另外雕刻好了戴上去的,并且在一些石帽上涂了红色。石像都没有刻出下身的脚。雕好的石像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是耳朵很长,鼻子高大,嘴唇很薄。石像身上还刻有图案花纹,雕好的石像竖立在60米长、3米高的平台上。这里共有11.4个平台,也都是用大石块砌成的。雕刻石像所用的材料,是当地的火山岩。每个石像的重量,一般在10吨以上,最小的估算也在5吨以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看到的石像,除了竖立在那里的一部分,有几百个雕像还没有完工,仍在岛上的岩石上,好像发生了什么突然事件,使正在进行的工作,突然停了下来。专家们访问了这里的岛民。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并不了解这些石像的来历,他们的祖先也没有告诉子孙后代这些石像是谁雕刻的。因为没有文字,也没有历史记载。但他们称石像叫“毛阿依”,石帽叫“普卡奥”,放石块的平台叫“阿胡”。 当时的人口据估计只有2000人,显然属于波利尼西亚人,讲波利尼西亚的方言: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在1774年访问该岛时,随行的一个塔希提人可以跟岛上居民交谈。然而,尽管波利尼西亚人以高超的航海技术闻名于世,连西方殖民者也不能不叹服,洛加文却发现整个复活节岛只有三、四条简陋的小划子,长仅3米,最多乘两个人,用小木板简单地绑在一起,漏水很厉害,需要一边划一边戽出船里的水。这样的小划子只能在岸边行驶,根本不可能到深海去。 然而,就是在这块贫瘠、落后的土地上,却诞生了大批被当地人称为摩艾(moai)的巨大石像。目前已发现的摩艾有887尊,大多数是在一个采石场雕刻,其中有288尊雕刻完了之后曾经被成功地运到称为阿胡(ahu)的海滨祭坛立在上面,运输距离有的远达10公里。有397尊还未雕刻完扔在采石场,其余的92尊则遗弃在运输途中。它们大部分是用比较软和容易雕琢的凝灰岩(火山灰凝固形成)雕刻的,小部分用其他的火山岩雕刻。摩艾平均高度约4米,平均重量约12.5吨。最大的一座高21.6米,重160-182吨,但没有完工而遗弃在采石场。完工的摩艾中最大的高9.8米,重约74吨。没有两个摩艾完全一样,但大部分都根据同一个样式雕刻,最底下只到髋部,手臂垂于两侧,两手十指拉长护住腹部。摩艾的头部也被拉长,并总是向前注视前方。大部分摩艾有长耳朵、大鼻子、薄嘴唇、深眼窝。有的眼窝中镶有用珊瑚做的眼白和深色石头做的眼珠。大约50-75尊摩艾顶上还加了一个称为普卡奥(pukao)的用红色火山岩做的石帽,也可能是代表头发。 显然,摩艾是复活节岛上最引人注目也最使人疑惑的风景。洛加文写道:“这些石像使我们震惊,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人没有大木头可以制作任何机器和结实的绳子,却怎么可能立起这些石像?”洛加文的疑问,到现在还不断地被人提出,也不断地有人试图给出种种答案。特别是那些神秘现象、天外来客、“史前文明”的宣扬者,更是把复活岛上的摩艾拉来当证据。比如臭名昭著的丹尼肯,就声称这些石像是外星人用超现代的工具制作的,他们因为飞船失事被困在复活节岛上,竖起这些石像向同类求救,救援飞船来了,他们便匆忙地离开了小岛。 这种毫无根据的幻想不值一驳。岛上采石场可以找到许多用玄武岩制作的石斧,当地人称为托其(toki),因用钝了而丢弃。摩艾就是用这些石器雕刻出来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挪威考古学家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曾雇了6个当地人用这种石斧雕刻一座摩艾。他们干了三天就辞职了,但是根据其进程估计,这六个人用十二到十五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雕刻出一尊摩艾。如果要雕刻最大的摩艾,也不过只要20个人工作一年。自五十年代到现在,考古学家们也不断地组织人马用原始的办法搬运、树立摩艾或复制品,美国考古学家范提尔伯格(Jo Anne Van Tilburg)设想古拉帕努伊人在搬运时,把摩艾放在木橇上,底下垫一排木头当轮子,地面洒水减少摩擦。她用计算机模拟,发现用大约70个人以木头、绳子为工具,用这种方法花5天时间就能搬运、树立一尊重约10吨的摩艾复制品。在1998年4、5月间,人们在复活节岛上实地模拟了整个过程,并被拍成电视片。考古学家们对古拉帕努伊人是怎么搬运、树立摩艾的颇有争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拉帕努伊人具体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当时的条件,是完全可以用几十个人搬运、树立一尊普通大小的摩艾的,并无神秘之处。问题在于:木头、绳子是从哪里来的?在贫困之中的岛上居民怎么可能有功夫来雕刻、搬运这些巨大的石像?为什么又突然停止了这项活动? 可惜的是,在与欧洲人接触之前,拉帕努伊人并无文字,也就没有历史记载可以明确回答这些问题。复活节岛上有一种奇怪的象形文字,称为朗格朗格(rongorongo),意思是“会说话的木头”,刻在木板上。但是按新西兰语言学家斯蒂芬·费歇(Steven Fischer)的说法,这是在1770年西班牙人访问该岛之后,受其影响才发明的。他在1996年成功地将其破译,发现它们只是记录了祭祀颂歌和创生故事,并非历史记载。 但是通过考古,我们还是可以大致了解复活节岛上的历史变迁。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缓慢的变化,通过比较同源语言的差异,可以估算它们分离的时间。前面说过,拉帕努伊语是一种波利尼西亚语的方言,通过与其他波利尼西亚语的比较,语言学家们推测这种方言诞生于大约公元400年。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法的测定,岛上大约在公元400到700年间开始有人类活动。1994年,生物学家从12具古拉帕努伊人的余骸提取出DNA,确定他们的确是波利尼西亚人。岛上的风俗习惯,种植的植物(香蕉、甘薯、甘蔗、芋、槠),养的动物(鸡),也都是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这些动植物除了甘薯最初起源于南美,又都可以追溯到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地南亚)。因此,现在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约公元400年漂流到复活节岛的一批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 当这些波利尼西亚人刚移居到复活节岛的时候,这里的确是个小天堂。我们通过花粉分析可以推测古代的植被情形。池塘或沼泽地中的沉淀物是按时间远近沉积的,越上面的年代越近,越下面的年代越久远。每一层沉淀物的绝对年龄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在显微镜底下分析沉淀物所包含的花粉,鉴定其种类,计算其数量,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植物分布情况。据此我们知道,复活节岛在早期并不是一块荒地,而是一片茂密的亚热带森林。在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刺蒴麻属植物哈兀哈兀(hau hau),其纤维可以用来制造绳子。还有一种特有的树木名叫托罗密罗(toromiro)树,木质坚硬,可以用于烧火和制作木雕。而数量最多的是一种大棕榈树,这种树在复活节岛上早已灭绝,但是与智利酒棕榈树很相近,也可能是同一种。这种大棕榈树树干笔直,可以长到25米高,直径2米粗,是用于运输、树立石像和制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这种棕榈树结的果子可以食用,树浆可以生产糖浆和酿酒,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动物的情况又如何呢?考古学家们可以通过挖掘、比较地层里古代遗留的垃圾堆中的动物骨骼加以推测。一般来说,鱼类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主要食物,鱼骨头一般会占垃圾的90%以上。但是,复活节岛位于亚热带,与热带相比气候过于寒冷,不适于鱼类聚集的珊瑚礁生长,其险峻的海岸线也不适合于浅海捕鱼,因此鱼类一开始就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从公元900年到1300年,鱼骨头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的含量少于四分之一。相反的,在所有的骨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是海豚骨头。在其他地方波利尼西亚人的垃圾中,海豚骨头在垃圾中的含量从来就没有达到1%。不象其他波利尼西亚岛屿,复活节岛上没有大型的动物,连家养的猪、狗也没有,因此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到的最大的动物,成了他们的食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但是海豚只生长于深海中。这意味着拉帕努伊人曾经能够建造大型的船只用于到深海捕捉海豚。这些船只显然是用大棕榈树的树干制造的。 考古学家还发现,海鸟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重要食物。在人类到达之前,复活节岛没有鸟类的天敌,成了海鸟最适宜的繁殖地。曾经至少有25种海鸟在这里筑巢繁殖,可能是整个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鸟类繁殖地。猫头鹰、鹦鹉等陆地鸟类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食物,考古学家在古代垃圾中发现了至少6种陆地鸟类的骨头。同时,跟着拉帕努伊人移民的波利尼西亚老鼠也是拉帕努伊人的盘中餐。此外,垃圾中还有一些海豹骨头,表明复活节岛可能曾经也有过海豹。

  • 博物馆之夜中那个叫主角为笨笨的人面雕像的来历和历史是什么?谢谢了...
    答:1.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1914年和1934年曾进行调查考察,1955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
  • 博物馆之夜中那个叫主角为笨笨的人面雕像的来历和历史是什么?_百度...
    答:1.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1914年和1934年曾进行调查考察,1955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
  • 博物馆之夜中那个叫主角为笨笨的人面雕像的来历和历史是什么?_百度...
    答:问题补充:对不起,补充一下,我不是想知道演员的来历,而是历史上这位印弟萨卡加维亚(Sacagawea, Sakakawea, Sacajawea, Sacajewea;) (c. 1787年 –
  • 博物馆之夜中那个叫主角为笨笨的人面雕像的来历和历史是什么?_百度...
    答:1.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之谜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1914年和1934年曾进行调查考察,1955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