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盟国对苏联的援助的途径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二战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是免费的吗

二战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不是免费的。
根据援助协定,美国从1941年10月1日到1945年9月20日,共向苏联运输了1642万吨的战争物资。在这些物资中主要为军火、战略物资、机械设备以及食品。其中各种型号的飞机1.4万架,汽车49.5万辆,装甲战车1.2万辆,摩托车3.2万辆,列车1.3万台。
各种防空火炮7944门,冲锋枪10.8万支。炸药,钢材,食物以及各种战略物资更是不计其数,同时美国还向苏联租借了672艘舰船,战争结束后苏联仅归还了127艘。美国战时向苏联提供的物资总价高达110亿美元。当然作为回报,苏联政府也向美国提供了不少稀有矿石。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法律上通过<租借法案》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前提下,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主要对英国,中国,苏联进行军事援助,总价值估计在500亿美元左右。
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不同,援助的内容也不同。对英国援助最多270亿美元,对苏联援助109亿美元,对中国援助8.45亿美元(这是美国公布的数字)
向英国主要提供了大量的退役驱逐舰,为英国商船护航。后来美国参战后,干脆直接为英国商船护航。
向苏联援助的项目比较多,主要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军用卡车,一万七千多架飞机,七千多坦克,还有大量制作坦克装甲的钢材,还有橡胶制品,有色金属等等。战后美苏双方出自各自政治利益考虑,就援助的具体数字说法不一,但估计美国对苏联援助物资的价值占到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物资消耗价值的百分之十。
由于中国当时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很落后,无法利用物资直接生产武器,所以对中国的援助主要是成品的武器,特别是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抗战结束时,国名党440万正规军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美械装备,还有大名顶顶的飞虎队,直接援助飞机和飞行员,还帮中国培训飞行员。在印度还帮中国培训和装备了两只精锐部队新一军和新六军。
还向法国,加拿大,英联邦国家,等反法西斯盟国提供了好几十亿美元的武器和物资援助。

当时通往苏联的国际交通线有三条:一是以海参崴为终点的太平洋航线;二是以黑海诸港口为终点的伊朗铁路;三是以北方诸港口为终点的北极航线。其中第一、第二条路线由于受到战火、政治或是地理上的限制,运输量微乎其微,因此美英盟国向苏联运送物资的主要交通线就只有北极航线了,北极航线通常是指起点为冰岛,终点主要是苏联北方的两个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线,该航线从冰岛至摩尔曼斯克距离约1800海里(约合3300千米),至阿尔汉格尔斯克距离约2200海里(约合4000千米),普通运输船航行需10至14昼夜.

其实仔细看一下世界地图,盟国在选择援助苏联的通道上的困境和不得已是一目了然的.苏联远东的军港一直处于日本的严密监视之下,而早在1940年9月日本已经与德国事实上结盟,只是尚未直接参战,而且这些港口远离苏联西部的铁路,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存在着运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盟国若通过北冰洋航线其实更加危险,因为运输船极易受到德国潜艇和飞机及水面舰艇的攻击,此后北极航线上众多的损失也证明了这点,而且当时摩尔曼斯克港口条件非常差,铁路运输不便,即使能运到港口,怎么样将物资运输到前线也是个难题,扩修港口和铁路已经是来不及了.从地中海和黑海向乌克兰运输援助则同样危险,因为土耳其早关闭了达达尼尔海峡,若强行通过必然会受到土耳其的强烈抵抗,土耳其本就是亲德国家,保持中立已是不易,要刺激土耳其加入轴心国则更得不偿失,而且当时德国已经占领希腊,其轴心国成员保加利亚也随时可以出来干涉盟军的运输.所以,1941年夏天时,盟军能够使用的唯一一条援助苏联的路线,是从波斯湾出发,经伊朗铁路,抵达巴库和里海.

那为什么主要路线还是北极航线呢?因为陆路运输远不能比得上海路,而且当时局势发展越来越对苏联不利,急需大量援助,所以盟军采取了大集团护航船队的形式,不惜损失巨大也要向苏联运输物资.而且此后随着摩尔曼斯克港口逐渐的扩展,也适应了大量的运输物资集散的要求.所以二战中,最大的物资援助途径是北极航线,其次是伊朗铁路(甚至某个时期是唯一途径),而远东港口少之又少.

海路,从北极圈附近,走挪威靠北极方向

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其中最大的援助就是开辟了欧洲的西线战场缓解了苏德战场的压力

式,不惜损失巨大也要向苏联运输物资.而且此后随着摩尔曼斯克港口逐渐的扩展,也适应了大量的运输物资集散的要求.所以二战中,最大的物资援助途径是北极航线,其次是伊朗铁路(甚至某个时期是唯一途径),而远东港口少之又少

  • 二战时期盟国对苏联的援助的途径是什么
    答:其中第一、第二条路线由于受到战火、政治或是地理上的限制,运输量微乎其微,因此美英盟国向苏联运送物资的主要交通线就只有北极航线了,北极航线通常是指起点为冰岛,终点主要是苏联北方的两个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线,该航线从冰岛至摩尔曼斯克距离约1800海里(约合3300千米),至阿尔汉格尔斯...
  • 二战时期英国和美国援助过苏联吗
    答:美国对苏联主要通过《租借法案》,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是美国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国、苏联、中华民国等共38个国家,总值达五百亿美元。其中美国实际运抵苏联的物资总值为102亿美元, 加上其他费用, 共计109亿美元。英国则支援了一批军事...
  • 急!!!二战中苏联与英美结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
  • 二战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是免费的吗
    答:二战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不是免费的。根据援助协定,美国从1941年10月1日到1945年9月20日,共向苏联运输了1642万吨的战争物资。在这些物资中主要为军火、战略物资、机械设备以及食品。其中各种型号的飞机1.4万架,汽车49.5万辆,装甲战车1.2万辆,摩托车3.2万辆,列车1.3万台。各种防空火炮7944门,...
  • 二战美国援助苏联哪些舰艇
    答:1. 舰船:自1941年底美国正式加入二战起,美国与英国向苏联提供了400多艘舰艇。这些援助显著增强了苏联海军的沿海防御能力。2. 鱼雷艇:苏联从盟国接收了200艘鱼雷艇,其中苏联北方舰队在1941年仅拥有2艘鱼雷艇,到了1945年战争结束时已增加到47艘。这些鱼雷艇最高航速可达41节,装备有双鱼雷发射管和一...
  • 美国在二战时对同盟国进行了哪些军事援助
    答:向苏联援助的项目比较多,主要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军用卡车,一万七千多架飞机,七千多坦克,还有大量制作坦克装甲的钢材,还有橡胶制品,有色金属等等。战后美苏双方出自各自政治利益考虑,就援助的具体数字说法不一,但估计美国对苏联援助物资的价值占到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物资消耗价值的百分之十。由于中国当时...
  • 盟军北极护航战是怎样的
    答:其中,1942年6月下旬,由37艘货船编成的PO-17护航队自冰岛出发,前往苏联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是盟军自海上援助苏联以后规模最大的和运载物资价值最高的,37艘货船装满了坦克、火炮、战斗机、卡车、弹药等,正是苏德战场苏联红军急需的作战物资。7月4日,PO-17护航队与苏联边境大约相距350海里时,...
  •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根据租借法案租借给苏联的战列舰是那一艘?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多个盟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英国和苏联。然而,在海军装备方面,尤其是战列舰这类大型水面舰艇,英国并没有租借给苏联。这主要出于几个原因:首先,战列舰在二战时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产,英国自身在战争初期就遭受了重大损失,如“胡德&rdquo...
  • 苏德战争中苏联为什么赢得了战争?
    答:1 苏联人多 2 苏联当时是工业化国家,战争初期就进行了战争总动员,有很大的生产力 3 英美全力支援苏联, 通过租借法案,光美国就给了苏联5万辆坦克 10万辆吉普车 卡车,和战争期间的苏联红军大部分食品供应。 (注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据战后红军退伍军官回忆,二战最艰苦时期如果没有美国人送来的...
  • ★很想了解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经济援助情况,谢谢!
    答:显然,如果没有西方的援助,红军至少在1943年年中以后的战斗力就会大受影响,虽然直到战争结束前汽车的利用一直受到汽油匮乏的影响。 苏联的依赖性 但也很有可能的是,对苏联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先进机床和工业设备的供应。还在1939年到1940年的时候,苏联领导人就针对进口设备分配订货,这些设备是用于生产炮兵武器的。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