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分类检索表,有一种未知蘑菇,通过显微结构查找分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蘑菇等食用菌问题

在蘑菇过熟后,也就是菌伞完全打开后,会在空气中飞扬一种孢子菌,人感染后会得哮喘,不接触后就自愈,办法是;进入蘑菇棚后,打开门通风片刻再进去就好了。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杀菌剂的使用
一、拌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生料拌料:用没有经过任何热力杀菌的培养料,而采用拌药消毒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拌料过程中,必须加入杀菌药品,防止杂菌和细菌。比如克霉灵、0615克霉灵、菌绝杀、细菌杀等。
生料拌料时,一定要低温发菌,而不要在20℃以上的气温下发菌,这样做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
2、发酵料拌料:培养料不经高温灭菌,靠堆积发酵,用巴氏消毒法杀死其中大部分不耐高温的杂菌和害虫,再接种培养的方法。
拌料过程中也应加入杀菌药品:克霉灵、0615克霉灵、菌绝杀、细菌杀。
3、熟料拌料:培养料经过高温灭菌,再接种培养的方法。
拌料过程中,加入杀菌药品效果更佳。杀菌药品必须是耐高温(克霉净Ⅱ)或者杀菌速度较快(菌绝杀:60分钟杀菌)的药品。
二、栽培过程中杂菌治疗
1、绿霉、毛霉、青霉等真菌类杂菌使用克霉灵、0615克霉灵、菌绝杀。
2、细菌类使用细菌杀。
三、接种过程中杂菌消毒
接种过程中使用“克霉净烟雾剂”、“三王牌消毒粉(气雾型)”灭杀接种箱和接种室内的杂菌,用量:4克/立方米。

一、食用菌的形态

食用菌的形态即子实体的形态。子实体是由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三级菌丝,经组织分化而成的菌丝体特化结构,多为肥大肉质的菇、蕈、耳、球、菌核形态。食用菌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如伞形的糙皮侧耳(平菇)、花束形的灰树花、保龄形的杏鲍菇、羊肚形的羊肚菌、耳片形的木耳和银耳、猴头形的猴头菇、鸡腿形的粗柄鸡腿菇、形似草状的冬虫夏草和蛹虫草、形如竹姑娘披戴面纱身穿长裙的竹荪、毛笔形的鬼笔蕈、菌柄长针状的金针菇、木质硬片形无菌褶的灵芝、金黄光亮光帽鳞伞的滑子蘑等。

二、食用菌的结构

食用菌的结构分为菌丝体结构和子实体结构。菌丝体为食用菌的营养体,指生长在段木、枯枝落叶或堆肥、粪草等基质中的大量丝状物。菌丝体的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形成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叫子实体,也叫繁殖体。通常所说的食用菌一般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

(一)菌丝体结构

1.菌丝体的概念

有性孢子是微小的繁殖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孢子萌发形成管状的细丝叫菌丝。菌丝顶端细胞能继续生长繁殖,产生分枝,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分解纤维素等有机物,吸取营养进行生长和繁殖。每段生活的菌丝都具有潜在分生发育成新的菌丝体的能力,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菌种以及工业化深层发酵培养食用菌就是利用菌丝细胞的分生作用进行繁殖的。

2.菌丝细胞结构

在显微镜下观察,食用菌的菌丝都有横隔膜,由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单核、双核或多核的多细胞构造。每一细胞均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液泡、核糖体等组成。细胞壁是菌丝细胞的外层结构部分,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菌丝细胞壁的骨架物质主要是由壳多糖微纤维构成,壳多糖是一类含氮多糖物质,多糖成分因食用菌类别不同而异。此外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甘露糖和葡萄糖等。横隔膜是由细胞内壁向内延伸而成,在电镜下可看到膜上有一个孔,相邻两个菌丝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细胞质的流通。

菌丝细胞质中不含光合色素,不能自身制造营养物质,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才能维持代谢。因此,真菌的营养方式多为腐生。

食用菌的细胞核比一般高等动植物的细胞核小(1~5µm),具有核膜、核仁、核质等结构。子囊菌的菌丝以及大多数担子菌的初生菌丝每个分隔内只含一个核,称为单核菌丝。对于多数食用菌单核菌丝不能产生子实体,必须经过双核化过程形成每个分隔内含有两个核的菌丝,即双核异核菌丝体才具有结实性。通常用于食用菌生产的菌丝体都是双核菌丝。

3.菌丝体特化结构

(1)茯苓

茯苓是一味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已经将它列为名贵药材。它具有提神安宁,渗湿利尿,益睥生津等功能。据统计,40%中药处方中均需茯苓配伍。现代医学研究已能从茯苓中分离出茯苓多糖,进一步提纯获得羧甲基茯苓多糖。临床试验表明,它对患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有协同作用,对肝炎病人也有一定疗效。 

茯苓除供药用之外,还是营养滋补食品。茯苓饼是北京有名的特产。相传清代慈禧经常以其作为补品之一。茯苓俗称松茯苓,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子实体不常见,通常所说的茯苓,就是指这种菌的菌核。唐代李商隐诗:“草堂归来背烟萝,黄绶垂腰可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之一茯苓多。”原来野生茯苓是由茯苓菌腐生于松科植物死亡的根部,到适当的时候形成菌核,即茯苓。活松树一旦被茯苓菌丝侵入,松针会由绿色变为枯黄色。

茯苓呈块状或不规则球形,质地坚硬,外皮薄,黑褐色,粗皱,内部白色或粉红色,有红筋。抱松根生长的茯苓中药称为茯神。我国早已用松木进行大量人工栽培茯苓。

(2)雷丸

雷丸别称竹苓,是我国一种著名的中草药。多产于我国西南、四川、安徽、湖北等地。主要功效是驱除绦虫、且无副作用,另外它还可以与其他中草药配伍治疗钩虫、血吸虫、囊虫及蛲虫病。雷丸其实是一种真菌的菌核,它是由无数菌丝缠绕在一起,并经过特化后形成的一种真菌的休眠体。菌核为不规则的团块,多为歪卵形或歪球形,大个的像栗子,小的像豆子。质地坚硬,直径一般为1~5cm,表面红棕色至灰黑色,有微细隆起的皱纹,内部白色至淡黄色。

(3)猪苓

猪苓又名野猪粪,猪尿苓,地乌桃,是重要的中药资源。菌核入药,是一种利尿剂,主治小便不利,淋沥热痛,水肿等疾病。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中提取具有抗癌作用的“猪苓多糖”成分,对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猪苓均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菌丝体多年生,在地下蔓延分枝,形成菌核。菌核呈长块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凸凹不平,有瘤状突起。外表棕黑色至灰黑色,有漆样光泽,内部近白色,肉质,干后硬而脆。

(二)子实体结构

子实体是真菌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体,俗称菇、蕈、耳等。其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子实体的形态丰富多样,有伞状(蘑菇,香菇)、贝壳状(平菇)、舌状(牛舌菌)、头状(猴头)、毛刷状(齿菌)、碗状(类碗)、羊肚状(羊肚菌)、耳状(木耳)、花瓣状(银耳、灰树花)等。食用菌中最常见的是伞菌,其子实体像一把小伞,可分为菌盖、子实层体、菌柄、菌环、菌托部分。

1.菌盖

菌盖是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形态多为伞状。但是种类不同,形状有明显区别,以成熟时期形状为准,常见有圆形、半圆形、圆锥形、钟形、半球形、斗笠形、扁形、喇叭形、圆筒形、马鞍形等。同一种菌因子实体发育阶段和生态环境差异也有一定的变化。如草菇在未破膜前呈卵形,开始破膜为钟形,完全破膜后却呈斗笠形;又如灵芝,在人工栽培室内,CO2浓度过高,温度不足时呈鹿角形,与正常肾形菌盖差异甚大。

菌盖的颜色也是种属的重要特征。常见菌盖有白、黄、灰、红等色泽,如蘑菇、双孢菇为乳白色,草菇为鼠灰色,香菇为咖啡色至棕褐色,灵芝为紫红色,平菇为灰白色,还有一些毒蘑色彩尤为艳丽。菌盖的颜色常随栽培条件和生育阶段不同而变化,如自然生长的金针菇菌盖颜色为黄褐色,而人工栽培以红光作为光源时,菌盖呈黄白色,提高了商品价值;又如平菇的一些品种子实体发育初期菌盖为蓝灰色,随着子实体的长大逐渐转为灰白色乃至白色。另外,同一种菌类因品种不同菌盖的颜色也有差异。

菌盖边缘也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初期内卷,随着子实体发育不断展开,乃至翻卷。菌盖边缘的形态变化是栽培中确定采收时期的形态指标,一般以菇盖尚未展开之前采收适宜。

伞菌菌盖的结构分为菌盖角质层和菌肉两部分。菌盖角质层位于菌盖最外层,由保护菌丝组成,角质层还可以分为外皮层、盖皮和下皮层。菌盖角质层下面松软的部分为菌肉,是菌盖的主体部分,也是食用价值最大的部分。多数食用菌的菌肉为肉质,易腐烂,少数菌肉为蜡质、胶质或革质等。食用菌菌肉一般为白色,老时变为黄色,如牛肝菌受伤后菌肉变为黑色或淡黄色。蘑菇受伤后会流出汁液。鸡腿菇采收不及时或采收存放两天以上即流出黑色汁液,菌褶及菌肉变黑褐色,降低商品价值。菌肉菌丝结构分为两种:一种全部由丝状菌丝体组成,称为丝状菌肉,多数食用菌的菌丝结构为这种类型;另一种菌肉的结构除了菌丝外还有泡囊,称为泡囊状菌肉。菌肉的质地、颜色、厚薄、风味因种而异。许多食用菌就是以它的风味而命名。如味辣的辣乳菇、味苦的苦乳菇、味香的香菇、质脆的脆红菇等。鸡油菌有杏仁香味,故又名杏菌,侧耳有鲍鱼味,故称鲍鱼菇。

2.子实层体

菌盖下面着生子实体的结构叫子实层体,由子实层和支持它的髓部组成。子实层体有不同形状,呈刀片状的叫菌褶,呈管状的叫菌管。少数种类的子实层着生在子实体的表面,如木耳子实层着生在耳片的腹面;银耳子实层着生在耳片的上下表面;猴头菌子实层着生在各个菌刺上,喇叭菌子实层着生在菌盖外侧,羊肚菌子实层着生在菌盖凹穴的表面。

菌褶是食用菌最常见的子实层体,即菌盖下面呈折扇状的部分,一般是从菌柄向菌盖边缘辐射排列。菌褶的轮廓形状有宽形、窄形、披针形及三角形等形状。褶片有的等长,有的长短不一,排列疏密也不尽相同,有些菌褶之间有横脉相连,有的在靠近菌柄处相互交织成网状。菌褶边缘多数完整光滑,但有的呈波浪状,锯齿状,有的边缘粗糙,带颗粒状物。

菌褶与菌柄的着生关系是有褶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通常有四种类型:①直生,菌褶与菌柄直接相连,如鳞耳、滑菇等;②弯生,菌褶与菌柄连接处向上弯曲,如香菇、口蘑等;③离生,菌褶不直接与菌柄相连,如双孢蘑菇和草菇等;④延生,菌褶的后端随着菌柄下延,如平菇等。

菌褶是由菌肉丝向下生长所形成的窄片状结构。横切面呈楔形,肉部构造通常由菌髓、子实层基和子实层三部分组成。菌髓是菌褶的中间部分,多为上下延伸的丝状菌丝组织;靠菌髓两侧有很薄一层,菌丝分枝多,排列紧密为子实层基(下子实层);由子实层基向外产生栅状排列的担子和囊状体,担子上产生担孢子,由担子,担孢子和囊状体构成子实层。

菌褶是子实体上产孢子的结构,发育后期代谢旺盛,表面积大,质地脆薄,是子实体最易破损的部分,在采收和贮运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褶片变形或破损。由于担子和担孢子的发育对营养和水分的消耗加快,在贮运中易变色,变质,从而影响商品质量。

食用菌保鲜与加工,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子实体食用成熟期。各种食用菌的食用成熟标准常有差异。就同一种食用菌而言,子实体采收后的去向(鲜销、贮藏或加工)不同,其成熟标准也有变化。例如香菇、平菇、木耳、灵芝、猴头菌等,其生物学成熟标准与食用成熟标准基本相同。一般在菌盖尚未开伞,释放孢子之前采收。但作为干制香菇的花菇,其采收期应偏早,以利于加工出优质的干香菇。对于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杏孢菇等情况则大不一样,其食用成熟期标准是菇蕾充分长大,但尚未开伞,一旦开伞,其商品价值明显降低,甚至丧失。因此,在食用菌采收、贮运和加工各个环节,必须充分了解该食用菌的子实体形态变化特性,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其开伞老化。

3.菌柄

菌柄是菌盖的支撑部分,是由菌丝发育成的,具有输送养料的功能。菌柄多数与菌盖同质,少数如金针菇菌柄下部为草质,与菌盖异质。菌柄因种类不同而异,形状有圆柱形(金针菇)、粗柄状(牛肝菌)、鸡腿状(鸡腿蘑)等。着生方式有直立、弯曲和分枝的,也有基部联合在一起的。菌柄表面有的呈纵行棱纹;有的呈沟纹;有的呈网纹、陷窝、光滑;有的具多种附属物,如鳞片、碎片、茸毛、纤毛等。

按菌柄在菌盖上的着生位置可分为中生(香菇、蘑菇、草菇)、侧生(平菇、灵芝)等类型;按菌丝的疏松程度可分为实心(香菇)、空心(鬼伞)、半空心(红菇)等;此外以菌柄的质地不同将其分为纤维质、脆骨质、肉质和蜡质等。

除了斑玉蕈、杨树菇、杏孢菇、竹荪和金针菇等的菌柄之外,大多数食用菌的菌柄口感较差,贮藏加工之前需要做适当处理,如香菇在脱水之前,应煎去部分菌柄或完全切去菌柄,然后分别进行加工。罐藏蘑菇,修整后的菌柄长度应小于菌柄自身的半径。

4.菌环

有些伞菌初形成菌蕾时,菌盖与菌柄有一层或两层包膜叫内菌幕。开伞后内菌幕破裂,残留在菌柄上的部分就成为菌环。菌环大小、厚薄、质地因种而异。菌环一般着生在菌柄的中上部,有少数种类菌柄与菌环脱离并可移动(环柄菇),有的菌还有双菌环。菌环的有无是鉴定伞菌种属的重要依据。

5.菌托

子实体在发育早期,整个菌蕾外面的包膜叫外菌幕。随着子实层成熟,外菌幕被胀破,残留在菌柄基部的外菌幕称为菌托。外菌幕较薄的种类,仅在膨大的菌柄基部残留数圈外菌幕残片,上半部则残留在菌盖上成为鳞片状附属物。



引言:食用菌的分类是人们认识、研究和利用食用菌的基础。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驯化和鉴定,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以及资源开发利用都必须有一定的分
类学知识。
一、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Whittaker(1969年)提出的生物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非细胞形态结构。和其它生物一样也是按界、门、
纲、目、科、属、种的等次依次排列的。种是基本单位(变种、生理小种或培养小系)
品种:有共同祖先,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群体。
菌株:指单一菌体的后代,由共同祖先(同一种、同一品种、同一子实体)分离的纯培养物。 二、食用菌的分类依据
食用菌的分类主要是以其形态结构、细胞、生理生化、生态学、遗传等特征为依据的。特别是以子实体的形态和孢子的显微结构为主要依据。
三、食用菌的种类
全世界目前已发现大约25万种真菌,其中有1万多种大型真菌,可食用的种类大约有2000多种,但目前仅有70多种人工栽培成功。有20多种在世界范围被
广泛栽培生产。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经发现720多种食用菌,它们分别隶属于144个
属、46个科。
(一)子襄菌中的食用菌 少数食用菌属于子襄菌,在我国它们分别隶属于6个科,即麦角菌科、盘菌科、马鞍菌科、羊肚菌类、地菇科和块菌科。
1、麦角菌科:冬虫夏草; 2、块菌科:黑孢块菌、白块菌、夏块菌; 3、羊肚菌: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尖顶羊肚菌以及皱柄羊肚菌等。
4、地菇科:网孢地菇、瘤孢地菇。 5、马鞍菌科:马鞍菌、棱柄马鞍菌。(二)担子菌中的食用菌
1、耳类: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类的食用类。常见的种类:
(1)木耳科的黑木耳、毛木耳、皱木耳以及琥珀褐木耳等。其中黑木耳是著名食用兼药用菌。
(2)银耳科的银耳、金耳、茶耳、橙耳等。其中银耳和金耳也是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 (3)花耳科的桂花耳。
2、非褐菌类:珊瑚菌科、齿菌科、绣球菌科、多孔菌类、灵芝菌科。常见的种类: (1)珊瑚菌科的虫形珊瑚菌、杵棒、扫帚菌。
(2)锁瑚菌科的冠锁瑚菌、灰锁瑚菌。 (3)绣球菌科的绣球菌。 (4)牛舌菌科的牛舌菌。
(5)齿菌科的猴头、珊瑚状猴头、卷缘齿菌。其中猴头是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菜之一。
(6)灵芝科的灵芝、树舌。其中灵芝被誉为灵芝仙草,有神奇的药效。
(7)多孔菌科的灰树花、猪苓、茯苓、硫色干酪菌。猪苓、茯苓的菌核都是著名的中药材。灰树花又称栗子蘑,近年来越来越受国际市场的青睐。
3、伞菌科:伞菌目、牛肝菌目、鸡油菌目、红菇目的可食用菌类。其中伞菌目的食用菌种类最多。常见的种类:
(1)鸡油菌科的鸡油菌、小鸡油菌、灰号角、白鸡油菌等。鸡油菌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尤其是盐渍的鸡油菌。
(2)伞菌科的双孢蘑、野蘑菇、林地蘑菇、大肥蘑。 (3)粪伞科的田头菇、杨树菇。 (4)鬼伞科的毛头鬼伞、墨汁伞、粪鬼伞、白鸡腿蘑。
(5)丝膜菌科的金褐伞、黏柄丝膜菌、蓝丝膜菌、紫丝膜菌、皱皮环锈伞等。 (6)蜡伞科的鸡油伞蜡伞、小红蜡伞、变黑蜡伞、鹦鹉绿蜡伞。
(7)光柄菇科的灰光柄菇、草菇、银丝草菇。 (8)粉褐菌科的晶盖粉褐菌、斜盖褐菌。
(9)球盖菇科的滑菇、毛柄鳞伞、白鳞环锈伞、尖鳞伞。 (10)靴耳科的靴耳。 (11)
鹅膏科的灰托柄菇、橙盖鹅膏菌。(12)口蘑科的大杯伞,雷蘑、鸡
、肉白香蘑、长根菇、松口蘑、金针菇、堆金钱菌、红蜡蘑、棕灰口蘑、榆生离褐伞等。其中松口蘑是十分珍贵的食用菌,在日本享有“蘑菇之王”的美称,每千克
鲜品其价格高达几十美元到上百元美元。
(13)牛肝菌科的美味牛肝菌、厚环乳牛肝菌、褐疣柄牛肝菌、黏盖牛肝菌、黑牛肝菌、松乳牛肝菌、松塔牛肝菌。 (14)铆钉菇科的铆钉菇。
(15)桩菇科的卷边网褶菌、毛柄网褐菌。 (16)红菇科的大白菇、变色红菇、黑菇、正红菇、变绿红菇、松乳菇、多汁乳菇。
(17)侧耳科的香菇、虎皮香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桃红侧耳、凤尾菇、小平菇。
4、腹菌类:腹菌类的食用菌主要指灰包目、鬼笔目、轴灰包目、黑腹菌目和层腹菌类。其中黑腹菌目和层腹菌目属于地下真菌,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是在地下土壤
中或腐殖质层下面土表完成的真菌。常见的种类有
(1)灰包科的网纹灰包、梨形灰包、大秃马勃、中国静灰球。 (2)鬼笔科的白鬼笔、短裙竹荪、长裙竹荪。 (3)灰包菇科的荒漠胃腹菌。
(4)黑腹菌科的倒卵孢黑腹菌、山西光腹菌。 (5)须腹菌科的红须腹菌、黑络丸菌、柱孢须腹菌。
(6)层腹菌科的梭孢层腹菌、苍岩山层腹菌。

  • 食用菌分类检索表,有一种未知蘑菇,通过显微结构查找分类
    答:食用菌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如伞形的糙皮侧耳(平菇)、花束形的灰树花、保龄形的杏鲍菇、羊肚形的羊肚菌、耳片形的木耳和银耳、猴头形的猴头菇、鸡腿形的粗柄鸡腿菇、形似草状的冬虫夏草和蛹虫草、形如竹姑娘披戴面纱身穿长裙的竹荪、毛笔形的鬼笔蕈、菌柄长针状的金针菇、木质硬片形无菌褶的灵芝、金黄光亮光帽...
  • 东北野蘑菇都有什么
    答:假根口蘑Tricholoma radicans Hongo和粉绿乳菇Lactarius glaucescens Crossl.;吉林省新记录3种,分别是钝顶丝膜菌Cortinarius obtusus (Fr.) Fr.,鳞柄口蘑Tricholoma psammopus (Kalchbr.)和橙黄蘑菇Agaricus perrarus Schulzer。
  • 新编食用菌栽培技术图解内容简介
    答:通过清晰的图表和插图,他们可以节省阅读时间,直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困扰人们的食用菌病虫害问题,图解以其分类展示和检索表形式,增强了视觉效果,有助于提高识别和防治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为专业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参考。总的来说,《新编食用菌栽培技术图解》是一...
  • 求野生菌的分类检索表
    答:目前这样的专业书籍很少。你可以查看中国食用菌图谱。那里有相关的图片介绍。
  • 食用菌分类检索表,有一种未知蘑菇怎么通过显微结构查找分类?
    答:食用菌中最常见的是伞菌,其子实体像一把小伞,可分为菌盖、子实层体、菌柄、菌环、菌托部分。 1.菌盖 菌盖是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形态多为伞状。但是种类不同,形状有明显区别,以成熟时期形状为准,常见有圆形、半圆形、圆锥形、钟形、半球形、斗笠形、扁形、喇叭形、圆筒形、马鞍形等。同一种菌因子实体发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