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堂的简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为什么姓李的堂号都是陇西堂?

李姓是唐朝国姓,唐高祖李渊祖居陇西郡。故此后李姓把陇西作为郡望,凡李家皆以陇西堂为号。

陇西一词来源较早,古代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地方。又称陇右(古人以西为右),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陇西李发源地指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建置来看陇西郡为时间长对陇西李形成有影响的之一,陇西郡治先后在狄道、襄武(今陇西)。现在的陇西县建有李家龙宫、陇西堂等李氏族人寻根祭祖之地,并开发建设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李氏在陇西的足迹还不甚清楚,有待李氏后裔和广大姓氏文化爱好者研究。
李氏名人之争、故里之争不能影响到李氏根基的存在!鐧惧害鍦板浘

广大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到大陆寻根、敬祖、认宗的活动越来越多,这充分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近年来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李姓同胞不远万里,多次来陇西寻根敬宗。荣幸的是经 过探根、认寻,他们均称根在陇西,共同尊陇西郡为郡望,唯一的宗
亲堂号为陇西堂。广大的李姓人士热切要求开展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重新修复陇西堂。 居于渭水河畔的陇西古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陇西人民责无旁贷地挑起了修复陇西堂的重任。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一九九二年正式批准同意修复陇西堂,首先把它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既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又可供游人观赏,还可把它作为一个连接海内外李姓同胞的纽带,使世界各地的李姓同胞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省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海外的李姓宗亲组织,有关知名人士及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在内)的李姓人士取得了联系。澳门、台湾及国内五百多人先后捐款资助修复陇西堂。
修复后的陇西堂选址在仁寿山三清宫以东地带。初步规划建设的陇西堂,因地制宜、依山附势、随峰就险,顺山而建。计划建设迎宾区、朝祖区、祭祀区等,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在迎宾区内的陇丰渠上架设汉白玉雕花栏杆的仿古拱桥,连接316国道。沿中轴线修建陇西堂堂号牌楼和3000平方米的太白酒楼,两边配建接待厢房,为宾客服务。朝祖区设有六馆一堂,即肖像馆、忠烈馆、名人馆、金石馆、陈列馆、博览馆、功德堂。同时,根据地势,修建楼台亭阁,竖向拾级登道,横向爬山长廊。祭祀区为该建筑群的主建筑,拟建纪念堂--陇西堂、祭祀塔、钟鼓楼、观戏台等。初步预算一期工程为3199万元。



  • 陇西堂的简述
    答:居于渭水河畔的陇西古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陇西人民责无旁贷地挑起了修复陇西堂的重任。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一九九二年正式批准同意修复陇西堂,首先把它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既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又可供游人观赏,还可把它作为一个连接海内外...
  • 请问:南阳陆营村7 8组十字路上 李姓辈份怎样排 我所知道的:寅-勤-泽...
    答:长子李崇在汉初任陇西郡守(秦代始设陇西郡,其地在今甘肃东南部),举家迁往陇西,成为陇西的望族,其后裔以陇西为郡望,堂号陇西堂。四子李玑任赵郡守,举家迁往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其后裔以赵郡为郡望,称赵郡堂。赵郡李氏自两汉经南北朝至唐初,由始祖李玑传至李羲之,李真融时,历时800余年,共传25世,分衍出10房。魏...
  • 董姓家谱辈分排列
    答:长沙董氏族谱八卷,卷首上、下册,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陇西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董氏四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丁亥年(公元1935年)广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冶董氏宗谱,(清)董子怀等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