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叫嚣着要挖开十三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5
郭沫若为什么在发掘定陵之后还向国家提出开

郭沫若先生认为乾陵墓里肯定保存了不少字画书籍。
1958年12月的一天,因经过乾陵附近的一条公路毁坏需要维修,于是附近的村民就到梁山上放炮炸石头,结果意外发现了乾陵地宫的墓道入口。
乾陵地宫入口被发现后,随即这条爆炸性的消息被层层上报,很快这条消息也被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知道。郭沫若很快率领考古专家来到现场调查,最后确定几位农民发现的墓道是乾隆地宫入口。随后在郭沫若等人的提议下,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发掘计划》。至于要发掘的原因如下,“毫无疑问,里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贵书籍字画,说不定有武则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石破天惊,这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很快这份报告被送到了周总理的案头,当时明定陵正在发掘,现场问题不断。于是周总理批示:此事留给后人来完成吧。
虽然乾陵没有被发掘,但是乾陵的几个陪葬墓都被考古发掘了。从1960年8月到1972年5月,乾陵附近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陪葬墓被发掘。

扩展资料:
开发乾陵的好处

一、乾陵具有全国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备科学发掘的五个条件
1、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准确无误,一打就开。
2、内藏丰富且证明没有被盗过。
3、花重金撰写的发掘方案,和经多方考证的征求意见稿
4、几十年不间断的上书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视。
5、可以证明帝陵正处于损坏之中,而要立即进行抢救的资料。
二、在科学发掘乾陵的客观环境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早一天发掘比迟一天发掘要好。“震国之宝”早日面世,对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个中西文化比对的高潮;可以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声望。更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中国的旅游业。
三、对于陕西来说,经济学家和文物工作者们预测,乾陵一开,陕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万游客,会给陕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投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未盗的武则天墓 一旦挖开乾陵能解多少谜团

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家陵寝,在明亡后的三百多年里,一直没有被挖开盗掘过,即使在兵荒马乱的民国,各个无良军阀也没有把主意打到它们的头上。但后来因为考古需要,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发掘了万历皇帝的定陵,这也成了目前唯一一座被发掘的帝王陵墓。郭沫若提出发掘十三陵的时候,遭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当时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成熟,无法对出土文物妥善保护,但无奈郭沫若一意孤行。其实他本来是要发掘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因为他怀疑里面有《永乐大典》,但没被上面批准,于是转而发掘定陵。另有一说是长陵太大,先挖较小的定陵试试手,积攒些经验后再挖长陵。
1956年5月,定陵开始试掘,郭沫若带着考古队挖了几个月都没找到入口,直到9月才挖到金刚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第二年5月挖到金刚墙,墙上的梯形开口即是定陵的入口。
从入口进到墓室后,考古人员被室内的金碧辉煌完全震惊了,无数的字画、丝绸服饰、瓷器珠宝几乎摆满了墓室。狂喜过后的考古人员开始整理这些陪葬品,经验不足的他们很快发现,字画和丝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炭化,手一碰就变成了碎灰。
万历皇帝的龙袍刚出土时鲜艳夺目,就像刚放入的一样,被拿出陵寝没多久很多地方就腐烂了,如今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实物也成了破破烂烂的“乞丐装”。
后来考古队的人才知道,随着他们进入定陵的还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强烈的光线等,这些都是文物的天敌。更为让人痛心的是后来,定陵中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红小将们抬出来批斗,当众焚毁。3口由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被砍成劈柴,扔到了山沟里。
定陵发掘进行了两年多,共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这些文物都被放在普通平房里,没有专门的保护与修缮,直到60多年后才又转入地下文物库,以延缓它们的受损速度。
郭沫若发掘定陵后,还想发掘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昭陵,因为传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在昭陵内,但此事被周恩来总理一口拒绝,因为定陵发掘的代价实在太大。

1955年,当时的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六人联名上书国务院,建议挖掘明十三陵的长陵。周恩来总理批准同意,并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但是经过专家组实地调查认为,应该在献陵、定陵、庆陵中先选一陵试掘,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对长陵的挖掘,毕竟那是朱棣的陵嘛~~~又因为定陵宝城西南隅封土围墙颓坏,露出券门,为挖掘地宫提供了一定线索,最后就决定先挖掘定陵。

郭沫若就是一个御用文人!他是一些人的笔杆子

一、原因:
1、墓里有很多当年的文物以及对自己犯罪的赎罪之签,很有研究价值,不论在文学上还是历史上;
2、朱棣所处的时代是永乐盛世,天下富足,国富民安;其次,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再次,囯力强大,物产丰富,珍玩众多,故明长陵应该是明十三陵里埋藏珍宝最多的一座帝陵。里面还有不少的史书典籍,珍惜无比,这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博物馆。
3、此君系我党要人,且为学界一霸。在考古学领域中不能落后于他党为其一,掘皇陵以显其威为其二。

二、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 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挖开了定陵?这座地下宫殿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_百度...
    答: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挖开了定陵?明十三陵最开始在吴晗打给中国报告里是准备首先开挖永乐皇帝的长陵的,但是后来经过勘探发现开挖难度大,对地宫和墓道定位难度大,就决定先寻找十三陵别的陵墓试挖掘。最后选定了万历皇帝的定陵。再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搁置,再加上现在的考古及后期保存文物的手段还不足以囊括...
  • 万历皇帝为何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原来10岁就即位了
    答:关于朱翊钧不上朝的原因,后世学者提出了各种猜想。直到1958年,当时郭沫若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为了搞清楚一些历史问题,有时需要对陵墓进行挖掘探究,而朱翊钧死后就葬在定陵,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大峪山下,郭沫若最终挖开了定陵,找到了朱翊钧28年不上朝的根本原因。郭沫若等考古学家,对朱翊钧进行原图复位...
  • 在十三陵中只挖开了定陵,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就是定陵的规模比较大,还有就是年代比较近,地面的建筑是非常完整的,很容易复原,其次就是因为定陵是地宫的入口比较好挖掘。
  • 为什么清军入关后挖开了天启皇帝的陵墓?
    答:清朝统治者并没有像以往新建立的朝代那样对前朝皇帝的陵寝进行大肆盗掘,反而加以保护。清廷不仅对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进行了保护,甚至连位于南京的葬有朱元璋的明孝陵也进行了保护,但是与此同时,清廷却挖开了明朝天启皇帝的陵墓,甚至还打开了地宫,而这一切,实际上源于一个女人的死。而这个故事却要从...
  • 历代帝王墓被盗成什么程度
    答:保存情况:盗挖殆尽部分资料:1.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
  • 中国古代建筑与葬制。包括选择墓地,建造墓室,下葬方式等。
    答:明朝十三陵的陵园主神道长达14里,祭祀建筑群为三进院,同时在宝城宝顶前加盖方城明楼。(四)古代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演化根据史书记载以及已挖开的各朝代地宫看,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西汉主要用特殊木材修造地宫,一般是将黄柏木去皮,截成等长的方木,头向中心类在木质椁的外围,呈一方形墓穴,方木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