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及活动环节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活动目标

  制定科学有效的活动目标:
  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
  二、以教学反馈为手段。
  三、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
  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多进行教学反馈来实现目标。

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
2、依据课标、遵循课本
3、分类设计
4、三维目标并重
设计教学目标的方法:
方法一: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方法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准确性
(1)了解课程设计要义
(2)掌握学科教学目标的意义
(3)明确教学的必修内容与拓展内容
(4)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
方法三:以行为目标为基底,加强目标设计的可操作性
方法四:以教学反馈为手段,反思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设置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1、着眼于学生而不是教师
2、着眼于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
3、着眼于近期目标而不是远期目标

扩展资料: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
相关:◇ 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如何体 >>详细◇ 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如何体 >>详细◇ 幼儿园如何制定教学活动 >>详细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及“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此,教师在制定与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发展性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既包括数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学习态度、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才能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目标的发展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基础,以此确定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对幼儿是否具有发展价值. 小班中班大班认知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以内的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并能正确区分 4、学习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两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6、按数(5以内)取物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说出其名称 8、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9、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并学会基本的运用1、认识10以内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学习顺数和倒数
2、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特征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即学习数量守恒 3、认识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认识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5、学习按粗细、高矮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物体的正逆排序 6、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 7、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 8、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9、学会比较粗细、厚薄、轻重等量的差异 10、学习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即学习图形守恒 11、初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简单关系 12、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13、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14、学习向上、下、前、后等指定方向运动 15、认识并学会运用“今天、明天、昨天”等时间概念 16、理解“=”和“≠”等符号1、学习10以内序数、单数、双数、相邻数等概念
2、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理解其包含、互换、互补关系 3、学习10以内加减计算,并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理解“+”“-”“<”“>”“→”等符号的意义 5、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6、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将物体分类 7、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了解序列排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 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9、学习自然测量 10、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右、向左方向运动 11、学习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12、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数学经验情
感与态度1、在数学活动中大胆回答问题
2、产生对数学幼儿的兴趣以及操作数学活动材料的兴趣 1、在数学活动中能安静地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
2、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活动 3、主动、专注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1、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
2、在数学活动中能安静地蜻蜓教师和同伴的讲话 3、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活动 4、学习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调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操作技能目标1、听懂教师的要求,学习按游戏规则活动
2、学习用语言讲述同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和操作活动材料1、学习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按要求进行活动并检查自己的活动结果
2、学习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3、基本学会数学操作活动技能1、倾听清楚操作活动的规则,按规则进行活动并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能清楚的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2、目标的全面性
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思考在本活动内容和情境条件下“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目标)、“幼儿能学吗”(能力目标)、“幼儿学得有兴趣吗”(情感目标).一般说来,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教师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二是错误理解“全面性”,表现为脱离活动内容和具体情境的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即凡是数学活动就必定有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从而使某些目标成为装饰或点缀,对幼儿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并无价值. 3、目标的针对性 由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的依据之一,因此目标应当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而不是空泛、笼统的.如某中班数学活动“家里的数字”的目标设定为: (1)感受数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家的美好情感.显然,这样的目标是空洞而无针对性的,无法作为评价活动效果的依据. 这一活动的目标可以调整为: (1)寻找和搜集家里带有数字的照片或图片,通过交流与分享活动感受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愿意与同伴交流,尝试大胆表述; (3)在集体参与的观察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萌发对家的美好情感.这样的三条目标就比较有针对性. 4、目标的统一性 美国课程专家布鲁姆认为,“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阐述教学目标,就是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产生)些什么,或者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也就是说,教师既可以以幼儿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行为目标),如幼儿“说出”“会用”等,也可以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和具体教学行为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如“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教育活动目标中,主体必须统一.一般来说,为了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上,我们提倡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表述.这种表述方式可使教师从幼儿行为的变化中观察他们的发展状况. 例如,某大班教育活动“我和影子捉迷藏”的目标为: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比较与测量影子的一般方法; (2)在观察和比较中初步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尝试大胆地提出问题.以上目标在表述上缺乏统一性,而且目标定位比较空泛,不够具体,过分突出认知目标. 这一活动目标可以调整为: (1)尝试用同一种材料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解决在比较与测量影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在画影子与比较、测量影子的活动中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学会提出问题.调整后的目标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较为统一. 5、目标的适宜性 目标的适宜性是指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目标是否适宜.首先,判断该活动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发展基础相适应,是否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判断该活动目标是否与上一层级的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已将上一层级目标具体化,从而使总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能在互相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 活动计划安排怎么写
    答:活动背景和目标 描述活动的背景和原因,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例如,某某活动旨在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倡可持续发展。时间和地点 确定活动的日期、时间和持续时间。确定活动的地点,如会议室、公园或在线平台。组织团队 列出负责活动的组织团队成员及其职责。包括活动策划者、志愿者、演讲嘉宾等。预算...
  • 活动策划的流程一般有哪些?
    答:通过调研我们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定活动的目标用户,此次活动我们是面向所有用户,还是只面向VIP用户;二是确定活动的目的,是想要拉新,还是促活,还是要宣传品牌;三是确定活动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具体的,比如带来XX个订单,XX的交易流水等。二、策划活动策划可以说是举办一个活动最核心的内...
  •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如何制定?
    答:1、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要有心理学依据,目标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来科学制定。2、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要有社会依据,目标应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科学的制定。3、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要有学科依据,目标应有具体的学科依据,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注意事项:1、目标针对性 新课程打破分科教学...
  • 如何制定活动目标
    答:《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言下之意就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原有知识经验水平等因素是确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根本依据,教师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近期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确定适宜的...
  • 如何制定活动目标?
    答:我认为,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注意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操作性。一、活动目标要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不能获得成功感,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
  • 如何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及活动环节
    答:1、目标的发展性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既包括数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学习态度、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才能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目标的发展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基础,以此确定所设计的活动...
  • 如何完成一项优秀的活动策划方案?
    答:3.活动形式:根据活动的性质和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这可以包括讲座、研讨会、工作坊、比赛、展览、游戏等多种形式。确保活动形式能够吸引参与者,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4.内容安排:根据活动的时间限制和参与者的需求,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参与者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
  • 如何确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
    答: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时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读材料、分析材料,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和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作用有一个比较深层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师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目标就会出现导向上的错误,如中班主题活动《蛇偷吃了...
  • 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活动目标
    答:制定科学有效的活动目标: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二、以教学反馈为手段。三、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
  • 幼儿园教育教学环节具体目标任务的措施
    答:用发现学习法、探究研讨法、纲要图式学习法、暗示学习法、启发式教学、平等式教学来完成主要教育环节中具体目标。1、发现学习法。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2、探究研讨法。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鼓励幼儿的言语表达,肯定幼儿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