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老子对爱情的看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道德经》老子是如何认识自然,对待自然?

原文:
多言数穷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把百姓视为刍狗。天地之间,犹如气囊和空管的大空泡!虚怀以待,不屈不挠,有动则应,永无穷竭。统治者政令烦苛,只会加速灭亡,不如保持虚静。
感悟:
老子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天地之间的关系法则,是不变的规律,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清静。

在儒家社会思想长时间占据主流的背景下,一些名家也指出我国历史中缺少带有女性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其实不然,早被孔子问道的老聃早就在儒家思想成为完整的体系前,创出了一套主要以女性视角论述的哲学体系。

一、女性哲学思想在《道德经》中的体现

对母性生殖的崇拜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说文》注:“牝,畜母也。”此处的“牝”字,高亨注为母体之意。道是老子思想哲学的根基,以道做天地万物之母体,可见老子的生殖崇拜更重于雌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明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说文》训:“始,女之初也。”《尔雅》训:“胎,始也。”“始”字是指女子刚刚怀孕之时,而“母”字依旧是指母体。从两个例子中看出老子喜欢运用女性的生殖和身体比喻道和天地万物自然的关系,不比其父,只言母体,足以看出老子对母体崇拜的意识特征。

除此以外老子还直接运用“母”等字眼直接比喻道,如二十章中提到:“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在散文论述中仅仅类比“母”可见其浓烈的女性生殖崇拜意识,类似的例子不再赘述。

老子思想中带有女性特质的思想主张

1.守柔贵雌

老子首推雌性之柔,“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在本章中,老子指出要集中精气,行为柔弱,在眼睛、耳朵、口鼻一张一合中像个婴儿和雌性一样退让不争,坚持以柔克刚。女子似水的比喻随处可见,且老子崇尚水的智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此外,老子甚至以是生是死来强调柔弱处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正如古话常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若在某方面过于强势,并不会一定如己所愿,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人生观扩展到政治论,老子提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柔弱胜刚强才是王道。《老子》的贵柔思想在某些领域某些事件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被反复强调,绝对阐述,足见其思想的片面性,是陷入自己哲学体系的表现。

2.尚静守谦

宁静也是老子追崇的境界,正如老子所言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就像分量轻的东西要依附于重者,静就是躁的主宰者。重女倾向更加明显的还有“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对于此处的“牝”和“牡”,高亨先生在《老子注释》中直接解释为女性和男性,而以女性的谦卑安静之性,来作比大国在对外斗争中应该采取的策略。

老子有这么一段话讲得非常精彩,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老子说,古往今来,凡是得一的人处处美妙。,天得一能够清,青天;地得一能够安宁;神得一能够灵验;山谷得一能够充盈;他说,万物得一能够生长;侯王得一能够做一个君王。同志们想,如果你的爱情得一,你一定会成功的。“一”是什么东西?“一”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得了“一”,得了这个“道”,就会完美。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的爱情、多元的婚姻当中,往往产生很多泡沫爱情、泡沫婚姻、泡沫家庭,不仅是泡沫经济。结了几个月的婚马上离了,那不是泡沫家庭吗?太多了,太多了,所以老子的智慧让我们在泡沫当中,让我们在多元当中,清醒地掌握这个“一”,多元当中掌握这个“一”,多厉害!多智慧!说“得一”,婚姻的“一”是什么?婚姻怎么去“得一”?婚姻的“得一”就是爱情。因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所以首先得一,得爱情。
  

我们再追问,爱情的“得一”是什么?爱情的“得一”就是真情,要真情。因为真情相爱,才会情真意切,没有真情就是虚情假意的伪爱情、伪婚姻,泡沫爱情、泡沫婚姻。再追问下去,那么真情的“一”又是什么呢?真情的“一”就是一颗爱心。因为只有爱心的真爱,才会心爱,心与心不相爱,哪里还有什么真情。所以我们也叫爱情婚姻的“一”,讲到底,讲到“得一”,这个“一”就是爱情的“道”。得到这个“一”,你的爱情美满,你的爱情就幸福,你的家庭就幸福。

如果两个人谈恋爱,有爱情,有婚姻,成立家庭,你得到了这个“一”,得到了这个爱情之道,你的爱情,你们两个人的天地,这个天怎么会不清啊?你们两个人拥有的天地,这个地怎么会不宁啊?你看得到了“一”,你爱情婚姻的天是清的,地是宁的,你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幸福。老子教导我们,得一,得道。

爱“得一以宁”:用《道德经》的智慧来看待老子的爱情观

无月文化馆
2018年11月22日 · 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顾问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圣人老子为世人留下一部《道德经》,道德经字数不多,但可谓字字珠玑,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且多以政治为旨归,但却鲜少有人谈到老子的爱情观。

老子在《道德经》里谈到爱情了吗?有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经营爱情呢?

答案是"有"


无月从《道德经》中找出几句老子的话,来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看看圣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其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无为",不是不作为的意思,而是不特意为,不刻意去做,不做不该做的事。很多人说老子的思想是消极避世的,因为老子说"无为",啥也不要做,这是错误的。如果老子只是告诉我们什么都不要做,那老子凭什么被称为圣人呢,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事实上老子的思想不但不消极,反而是积极向上的,美好的爱情也是需要灌注热情,积极追求的,积极向上的老子自然也有他的爱情观。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做刻意的事情,一切顺其自然,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爱情的产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是喜欢,不爱就是不爱,一对青年男女,彼此两情相悦,不用刻意的去制造机会,不用特意的用言语表达,只是一个眼神,亦或是一个微笑,彼此自然已是含情脉脉,心领神会。

世人往往羡慕"一见钟情",一见钟情便是"无为"的终极表现,简单到不需要一句话,也不需要一个动作,只是一个眼神,便已注定此生。

"为无为,则无不治",用"无为"的原则去经营爱情,便没有不幸福美满的。


其二,夫唯不争,故无尤

"夫唯不争,故无尤",不是说啥也不要,就可以了。"争"是区别于"取"的,本不属于你的你要索取,才叫争。放眼爱情,也是如此。人家已经彼此相爱,你虽然很爱,但也不要去争,那样会很累,你不会开心,也不会幸福。人家已经结婚了,你就更不要去妄想占有,那样会生出很多的事情来,甚至可能会毁了你自己。

老子说找一个爱你的,你也爱的人,去爱你应该爱的人,这样便会幸福,不再有任何的危机。


其三,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这个"一",是"道"的意思。《道德经》通篇都在讲"道",老子用了很多的字词来形容这个"道",包括"上善若水"的"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得到一便能够生长,王侯得到一便能使天下太平祥和,往深了说就是,万物都是由道而生长,王侯只要懂得守道便可以治理天下。可见,这个"一"是多么的美妙,得到了一是多么的完美。

爱情当中的"一"是什么,爱情的一就是爱,发自内心的爱。内心有爱,爱情便会滋长,生生不息,爱意便会愈来愈浓。这样的爱情才会长久,没有发自内心的爱,是没有动力的爱,不是"无为"的爱,这样的爱无法长久,也不会幸福。《道德经》推崇的便是发自内心,顺其自然的爱。


其四,道生之,德畜之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由道而生长出来,并且要靠内在的"德"来蓄养,才能壮大,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即"因道生,以德养"。

上一条我们讲的是爱情如何生长,这一条便是说爱情如何成长,也就是说爱情如何经营。爱情的"德"是什么,简单来说,德是你对所爱的人不带目的的单纯的爱,放到实际中,便是在爱情、婚姻生活中,对对方的关心,理解对方的快乐和烦恼,用心去与彼此相处,将两个人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抛却自私的想法和自利的心理,将两个人变为一个人,可千万不要一起生活了十数年,两个人还是两个人。日常生活开心,反过来还会滋润爱情继续成长。就像"道"和"德"一样,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其五,五色令人目盲

《道德经》中,原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靡靡之音令人失去心智,美味的食物吃的多了,使人失去味觉。就好比现在这个世界,充满了诱惑,而每个人心底本也有欲望,在诱惑面前,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老子在这里,其实是告诫人们,欲望固然难以满足,诱惑固然看似美好,但一旦你陷入欲望,接受诱惑,你最终不但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失去原有的爱情,和家庭。这最后一条,不是告诉人们怎么得到爱情,而是告诉大家如何守住爱情,把握住真正属于你的幸福。在欲望面前,要保持淡定,不忘"一"的原则,不雅让欲望蒙蔽了你的双眼,你的双耳,还有你的心。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往往简单,平淡,你心底所爱的那个人,那个朝夕相处的人,才是你眼中最美的颜色,耳中最动听的声音,品尝到的最美的味道。


圣人老子的思想非常深邃,却不难懂,只要我们懂得“抱持守一,无为而治”,便能得到我们所期望的爱情、工作和生活。


无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原创作品,乐在分享,意在交流

老子主:“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老子这个话是什么意思?老子说,古往今来,凡是得一的人处处美妙。你看,天得一能够清,青天;地得一能够安宁;神得一能够灵验;山谷得一能够充盈;他说,万物得一能够生长;侯王得一能够做一个君王。“一”是什么东西?“一”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得了“一”,得了这个“道”,就会完美。之所谓“道生之,德畜之”那我们就来分别看看老子所说的“一”和“道”是怎样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老子所说的“一”,爱情的“得一”是真情,因为真情相爱,才会情真意切;那真情的“得一”有是什么?真情的“一”就是一颗爱心。因为只有爱心的真爱,才会心爱,心与心不相爱,哪里还有什么真情。记得有这样一首诗:“万物生辉,最是爱心光熠熠;阳春布泽,当然孝道普天下”。

  我们再从“道生之,德畜之”来说,“万物尊道而贵德”。这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天下的万物都是由道生出来的,所以叫“道生之”,由道产生出来的。道分化成为万物,这就是叫德,万物要靠内在的德性来畜养,万物都尊崇道,而贵重德,爱情和婚姻不也就是这样吗?有一个例子很具有说服力,这个例子就是一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刚开时我和那电影的男主人角的看法一样,以为这个女主人角整天都过这喝酒的生活,还一股的蛮气,但经过他们的相互交流,最后那男主人角明白了,原来那女主人角的喝醉酒是有原因的:她的前男友死了,她为了把自己德培育出来的爱情永远不忘掉,所以她始终把那个男孩给她的一个项链挂在颈子上,心中永远是怀念着那个男孩,就是因为她藏着一份真诚的爱情。到最后,她发觉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心中人死了,就让他死去吧!我还年轻,我总不能因为他一辈子耽误我的青春啊!“道生之”,道又生出来一段新的爱情,让我接受他吧。所以她想通了,想通以后把这个链条甩到河里,他接受那男主人角,终于转变了,之后真诚地爱上了那个男孩。这个事例很好的符合了老子的“道生之,德畜之”。

圣人老子为世人留下一部《道德经》,道德经字数不多,但可谓字字珠玑,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且多以政治为旨归,但却鲜少有人谈到老子的爱情观。

老子在《道德经》里谈到爱情了吗?有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经营爱情呢?

答案是"有"


无月从《道德经》中找出几句老子的话,来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看看圣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其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无为",不是不作为的意思,而是不特意为,不刻意去做,不做不该做的事。很多人说老子的思想是消极避世的,因为老子说"无为",啥也不要做,这是错误的。如果老子只是告诉我们什么都不要做,那老子凭什么被称为圣人呢,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事实上老子的思想不但不消极,反而是积极向上的,美好的爱情也是需要灌注热情,积极追求的,积极向上的老子自然也有他的爱情观。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做刻意的事情,一切顺其自然,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爱情的产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是喜欢,不爱就是不爱,一对青年男女,彼此两情相悦,不用刻意的去制造机会,不用特意的用言语表达,只是一个眼神,亦或是一个微笑,彼此自然已是含情脉脉,心领神会。

世人往往羡慕"一见钟情",一见钟情便是"无为"的终极表现,简单到不需要一句话,也不需要一个动作,只是一个眼神,便已注定此生。

"为无为,则无不治",用"无为"的原则去经营爱情,便没有不幸福美满的。


其二,夫唯不争,故无尤

"夫唯不争,故无尤",不是说啥也不要,就可以了。"争"是区别于"取"的,本不属于你的你要索取,才叫争。放眼爱情,也是如此。人家已经彼此相爱,你虽然很爱,但也不要去争,那样会很累,你不会开心,也不会幸福。人家已经结婚了,你就更不要去妄想占有,那样会生出很多的事情来,甚至可能会毁了你自己。

老子说找一个爱你的,你也爱的人,去爱你应该爱的人,这样便会幸福,不再有任何的危机。


其三,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这个"一",是"道"的意思。《道德经》通篇都在讲"道",老子用了很多的字词来形容这个"道",包括"上善若水"的"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得到一便能够生长,王侯得到一便能使天下太平祥和,往深了说就是,万物都是由道而生长,王侯只要懂得守道便可以治理天下。可见,这个"一"是多么的美妙,得到了一是多么的完美。

爱情当中的"一"是什么,爱情的一就是爱,发自内心的爱。内心有爱,爱情便会滋长,生生不息,爱意便会愈来愈浓。这样的爱情才会长久,没有发自内心的爱,是没有动力的爱,不是"无为"的爱,这样的爱无法长久,也不会幸福。《道德经》推崇的便是发自内心,顺其自然的爱。


其四,道生之,德畜之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由道而生长出来,并且要靠内在的"德"来蓄养,才能壮大,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即"因道生,以德养"。

上一条我们讲的是爱情如何生长,这一条便是说爱情如何成长,也就是说爱情如何经营。爱情的"德"是什么,简单来说,德是你对所爱的人不带目的的单纯的爱,放到实际中,便是在爱情、婚姻生活中,对对方的关心,理解对方的快乐和烦恼,用心去与彼此相处,将两个人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抛却自私的想法和自利的心理,将两个人变为一个人,可千万不要一起生活了十数年,两个人还是两个人。日常生活开心,反过来还会滋润爱情继续成长。就像"道"和"德"一样,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其五,五色令人目盲

《道德经》中,原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靡靡之音令人失去心智,美味的食物吃的多了,使人失去味觉。就好比现在这个世界,充满了诱惑,而每个人心底本也有欲望,在诱惑面前,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老子在这里,其实是告诫人们,欲望固然难以满足,诱惑固然看似美好,但一旦你陷入欲望,接受诱惑,你最终不但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失去原有的爱情,和家庭。这最后一条,不是告诉人们怎么得到爱情,而是告诉大家如何守住爱情,把握住真正属于你的幸福。在欲望面前,要保持淡定,不忘"一"的原则,不雅让欲望蒙蔽了你的双眼,你的双耳,还有你的心。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往往简单,平淡,你心底所爱的那个人,那个朝夕相处的人,才是你眼中最美的颜色,耳中最动听的声音,品尝到的最美的味道。


圣人老子的思想非常深邃,却不难懂,只要我们懂得“抱持守一,无为而治”,便能得到我们所期望的爱情、工作和生活。

爱“得一以宁”:用《道德经》的智慧来看待老子的爱情观

无月文化馆
2018年11月22日 · 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顾问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圣人老子为世人留下一部《道德经》,道德经字数不多,但可谓字字珠玑,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且多以政治为旨归,但却鲜少有人谈到老子的爱情观。

老子在《道德经》里谈到爱情了吗?有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经营爱情呢?

答案是"有"

无月从《道德经》中找出几句老子的话,来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看看圣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其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无为",不是不作为的意思,而是不特意为,不刻意去做,不做不该做的事。很多人说老子的思想是消极避世的,因为老子说"无为",啥也不要做,这是错误的。如果老子只是告诉我们什么都不要做,那老子凭什么被称为圣人呢,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事实上老子的思想不但不消极,反而是积极向上的,美好的爱情也是需要灌注热情,积极追求的,积极向上的老子自然也有他的爱情观。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做刻意的事情,一切顺其自然,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爱情的产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是喜欢,不爱就是不爱,一对青年男女,彼此两情相悦,不用刻意的去制造机会,不用特意的用言语表达,只是一个眼神,亦或是一个微笑,彼此自然已是含情脉脉,心领神会。

世人往往羡慕"一见钟情",一见钟情便是"无为"的终极表现,简单到不需要一句话,也不需要一个动作,只是一个眼神,便已注定此生。

"为无为,则无不治",用"无为"的原则去经营爱情,便没有不幸福美满的。

其二,夫唯不争,故无尤

"夫唯不争,故无尤",不是说啥也不要,就可以了。"争"是区别于"取"的,本不属于你的你要索取,才叫争。放眼爱情,也是如此。人家已经彼此相爱,你虽然很爱,但也不要去争,那样会很累,你不会开心,也不会幸福。人家已经结婚了,你就更不要去妄想占有,那样会生出很多的事情来,甚至可能会毁了你自己。

老子说找一个爱你的,你也爱的人,去爱你应该爱的人,这样便会幸福,不再有任何的危机。

其三,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这个"一",是"道"的意思。《道德经》通篇都在讲"道",老子用了很多的字词来形容这个"道",包括"上善若水"的"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得到一便能够生长,王侯得到一便能使天下太平祥和,往深了说就是,万物都是由道而生长,王侯只要懂得守道便可以治理天下。可见,这个"一"是多么的美妙,得到了一是多么的完美。

爱情当中的"一"是什么,爱情的一就是爱,发自内心的爱。内心有爱,爱情便会滋长,生生不息,爱意便会愈来愈浓。这样的爱情才会长久,没有发自内心的爱,是没有动力的爱,不是"无为"的爱,这样的爱无法长久,也不会幸福。《道德经》推崇的便是发自内心,顺其自然的爱。

其四,道生之,德畜之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由道而生长出来,并且要靠内在的"德"来蓄养,才能壮大,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即"因道生,以德养"。

上一条我们讲的是爱情如何生长,这一条便是说爱情如何成长,也就是说爱情如何经营。爱情的"德"是什么,简单来说,德是你对所爱的人不带目的的单纯的爱,放到实际中,便是在爱情、婚姻生活中,对对方的关心,理解对方的快乐和烦恼,用心去与彼此相处,将两个人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抛却自私的想法和自利的心理,将两个人变为一个人,可千万不要一起生活了十数年,两个人还是两个人。日常生活开心,反过来还会滋润爱情继续成长。就像"道"和"德"一样,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其五,五色令人目盲

《道德经》中,原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靡靡之音令人失去心智,美味的食物吃的多了,使人失去味觉。就好比现在这个世界,充满了诱惑,而每个人心底本也有欲望,在诱惑面前,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老子在这里,其实是告诫人们,欲望固然难以满足,诱惑固然看似美好,但一旦你陷入欲望,接受诱惑,你最终不但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失去原有的爱情,和家庭。这最后一条,不是告诉人们怎么得到爱情,而是告诉大家如何守住爱情,把握住真正属于你的幸福。在欲望面前,要保持淡定,不忘"一"的原则,不雅让欲望蒙蔽了你的双眼,你的双耳,还有你的心。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往往简单,平淡,你心底所爱的那个人,那个朝夕相处的人,才是你眼中最美的颜色,耳中最动听的声音,品尝到的最美的味道。

圣人老子的思想非常深邃,却不难懂,只要我们懂得“抱持守一,无为而治”,便能得到我们所期望的爱情、工作和生活。

无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原创作品,乐在分享,意在交流

相关推荐
为什么猫交配时,叫声这么凄惨?人类与猫科动物,有何不同?
腾飞说史 4027条评论
朱之文丑书一字值五万,专家:看来堂堂书法家还不如一个文盲
和风吹 685条评论
老子的《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被误读千年
子乎者也 1条评论
极简《道德经》第三十章
Francis8455 1条评论
《道德经》:心的愉悦,有两重境界
京博国学 7条评论
热门讨论

颜九姑娘
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张艺谋为了娶到肖华,手写了40页的情书。肖华冲破父亲阻力,嫁给了张艺谋。可没有想到,张艺谋还是为了巩俐背叛了自己。 张艺谋与肖华是同学,他们是在初二那年肖华转入张艺谋班里相识。因为两人都喜欢画画,所以关系比较好,为了肖华,张艺谋还与同学打过架。 后来肖华跟着张艺谋一起去了农村插队劳动,俩人天天在

木兰娱乐汇
钟丽缇和张伦硕两人相差了12岁,有一次,钟丽缇买了一条50万的连衣裙,故意在丈夫面前走来走去,结果张伦硕气得怒发冲冠,把吃饭的筷子狠狠的砸在了桌子上 并说到:“不想离婚就把裙子退了!”看到张伦硕反应如此强烈,钟丽缇也开始拉下脸,两人互相争执吵闹,谁都不让谁 面对这种情况,婆婆也是两边互相劝。钟丽缇

江南雨5838
毛主席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 图为1945年8月毛主席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问留下的照片。 重庆谈判,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光明与黑暗,四万万人民的痛苦与幸福的一件大事。 诗曰:两人各抱志不同,一个为私一为公。得人心者民拥戴,历史选择毛泽东。 谈判期间,主

小辉辉聊娱乐
贾玲曾经最穷的时候,银行卡里只有80万,虽然在别人眼里这是笔巨款,但在她看来,却不敢有任何奢侈行为,吃饭也是馒头就咸菜。 那时贾玲还很瘦,身材也特别苗条,在娱乐圈也是标准的美女一个,但这并没有让她走红。因为没有经济收入,所以她不敢乱花钱,也不出门逛街,就怕自己忍不住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于是她

樱说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张爱玲问胡兰成,那个小周姑娘烫头没有,胡兰成只一两句话,张爱玲便知晓他们之间有了故事。 张爱玲是聪明的,胡兰成亦是坦诚的,他没想瞒她,也瞒不过她。 哭闹,张爱玲是不会的,她就像自己笔下那些女主,永远都是冷静克制的,即使心被烧成了灰烬。 曾经胡兰成也曾向她许下了现世安稳的诺言,只是如今时局动荡,
精彩视频
为什么很多人奋斗一辈子还是没钱?听听佛祖怎么说?
00:36
一代笑神 80万次播放
这是谁配的音这么好玩,把佛祖都逗乐了,快笑死我了!
01:24
一代笑神 26万次播放
猪肉清洗有人用热水,有人用冷水!都不对,学会一招,干净又卫生
03:08
郑妈妈的美食日记 62万次播放
大话西游《一生所爱》法国街头,姑娘用古筝讲述中国的爱情故事。
02:24
碰碰彭碰彭 78万次播放
末帝溥仪两段珍贵影像:分别摄于40岁63岁,其中一段尽显帝王气势
07:05
记者李满 153万次播放
搜索
男女两性之间怎么相处老子死时多少岁揭秘老子的身世傅首尔婚姻观上善若水全文老子宇宙论与本体论
实时热榜
1
拜登呼吁民众戴口罩
113536672

2
特朗普败选后的一堆糟心事
125477424
3
美海军陆战队赴台释放危险信号
84110032
4
特朗普解除埃斯珀国防部长职务
68863472
5
且看蓬佩奥这条变色龙如何变
62310244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与之阿》翻译与解读
    答:其三,老子说,众人皆很明白,自己却很暗昧;众人皆很精察,自己却很糊涂;众人皆有作为,自己却顽愚鄙陋。老子说,自己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自己十分珍重修养大道思想。我们应当怎样来看待老子对世人的看法和感慨呢?老子对众人的生活是羡慕还是批判呢?从“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两句,即不难看出,...
  • 道德经.老子唱的歌词
    答:“天下”是指地上,地上就是指生物。那么这里老子主要指人类。“天下有道”就是天下有了人道。“天下无道”就是天下没有人道。“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是说天下有了人道,却将马约束起来,安人道去行走,致使马连撒粪都不得自由,撒在人道上。“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是说天下没有人道,战马...
  • 老子 名言
    答: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
  • 老子的《道德经》和宇宙观是什么?
    答:(《系辞下》)老子讲“反者道之动。”(第四。章)。儒道同一见解,对中华民族影响很深,贡献很大。中国人往往在繁荣昌盛时保持谨慎;在极其危险时也满怀希望。这正是“反者道之动”的哲理武装了中国人的心理。 老子在哲学上的辩证思维,是和他思想上的“贵柔”有关。老子十分强调“柔”字。他断定“强大处下,柔弱...
  • 道德经--【一】面对欲望,老子在《道德经》重磅发声
    答: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内化思维和精神的一个源头。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龙的子孙,我们是应该亲近这本书的。这本书一共5201个字,分为81章,在开篇第一章,老子讲了一句对每个人来说都醍醐灌顶、黄金万两的话,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话谈的是 欲望 ,一...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翻译与解读
    答:用《老子》书前后的文字不同,来判断《老子》某章字句的真伪,亦不科学。更何况《老子》本章,除王弼本作“故大制不割”而多一“故”字外,河上公本、王弼本和傅奕本三种版本文字皆相同。这就说明,易顺鼎等学者对本章几句认为为后人窜入之语的看法,只能供读者参考,不能认为就是如此。古人引用...
  • 求关于老子和《道德经》的评论的文章,最好是有些新意的!
    答:二、复归婴儿――老子人生追求的思想境界老子主张为“无为”而成其事,功成名就,金钱与权力随之而来,这就是老子的追求吗?对此,老子在《道德经》里做了明确的回答:“功成而不居”、“功遂身退”,很显然金钱与权力并不是老子所追求的,而且老子对利益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无色令人目...
  • 道德经反映了老子什么思想
    答: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
  • 老子《道德经》:第18章解读,这不曲解得太严重了吗?
    答:等到事情已经迫在眉睫才变,那也恰恰只合于变通而已。老子对仁义、智慧所提的这番道理,也属于变通的一种。从本章内容收获了什么?欢迎发表评论,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南怀瑾《老子他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关于“若水”~~~??
    答:比较易懂的看法:意思好象是很多的水只要其中的一小部分,引申为对于爱情 很多的女子当中只为1个女子,“弱水”的意思其实不是很了解,但是整句话 就是说要对爱情专一 1、“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2、“弱水”始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