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翻译与解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翻译与解读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01。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02。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03。

朴散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04。故大制不割05。

今 译

知道为雄性的刚强,却退守雌性的柔静,可以成为天下的深溪。为天下的深溪,常有的德性就不会离散,即能回归婴儿般的纯真。

知道明白,却退守于暗昧,可以成为天下的法式。为天下法式,常有的德性就不会差失,即能回归于无穷的境界。

知道为尊贵,却退守卑贱,可以成为天下的深谷。为天下的深谷,常有的德性就会充足,即能回归太初的纯朴。

太初纯朴之道分散生成万物,有道之士利用万物,即能成为百官之长。所以,国君治国不伤害生灵。

评 议

此章是老子劝导世人尤其国君,要谦卑自牧、复归纯朴,“后其身而身先”、“不敢为天下先而能成器长”的人生哲学。因此,老子以雄雌、溪谷、黑白、荣辱、婴儿等作比喻,含蓄而辩证地阐明这种人生修养的哲学。

老子这番话,既是对一般世人进行人生道德修养的劝导,也是对一国之君修身治国的教诲。老子劝导国君,只有谦卑自牧、少私寡欲、复归于朴,方能“为官长”,才能达到“大制不割”的和谐境界。

有些著名治老学者,诸如易顺鼎、马叙伦、高亨、张松如、陈鼓应等皆认为本章有后人窜入之语,非《老子》原文。如高亨说:“‘荣’,帛书甲乙本均作‘白’。按《老子》古本有可能作白者。《庄子· 天下》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辱,借为。《玉篇》:‘,垢黑也。’雄与雌,白与,义各相反。但上文已有‘知其白’,故依王弼本、河上公本仍作‘知其荣’。”(《老子注译》)陈鼓应先生依据以上诸学者所说,亦认为本章“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二十三字为后人窜入语,非《老子》原文。虽然,以上诸学者所说并非完全相同,但他们皆认为本章那些字句为后人窜入文字,非《老子》原文。他们的看法,的确有一定道理。但应当看到,《老子》原书至今尚未面世,流传的各种《老子》版本皆为传抄本。在传抄过程中,难免有些增损。《老子》作为哲理散文诗,常用比喻,重叠句式,具有诗歌的旋律,与一般散文的构思和结构不同,因此就不能用一般散文的逻辑思维及其结构视之。也不应根据《庄子》、《淮南子》等书所引文字,来判断此章用字的是否。后人引用古书,并非严格按照古书逐字逐句引用,因此就不能依据后人所引文句,判断《老子》书的真伪。用《老子》书前后的文字不同,来判断《老子》某章字句的真伪,亦不科学。更何况《老子》本章,除王弼本作“故大制不割”而多一“故”字外,河上公本、王弼本和傅奕本三种版本文字皆相同。这就说明,易顺鼎等学者对本章几句认为为后人窜入之语的看法,只能供读者参考,不能认为就是如此。

古人引用古籍中的成句,任意篡改者,亦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订正古代著作,应当慎之又慎,不能轻信某某人只字片言,就轻易更改古籍中的文字。

注释



01 溪:深溪。 德:德性,本性。

河上公曰:“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其尊显,当复守之卑微,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溪也。”

王弼曰:“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溪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奚侗曰:“雄、雌以喻刚、柔。柔能顺受,故以‘溪’喻。《礼记 · 乐记》曰:‘德者,性之端者也。’‘常德’,犹言本性。婴儿,言‘柔弱’。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又云:‘骨弱筋柔而握固’。‘归于婴儿’与‘守雌’相应。”

02 白:明。 黑:暗昧。 式:法式,模式。 忒:差,差失。 无极:无穷。

河上公曰:“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其德常在。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于己,不复差忒。德不差忒,则长生久寿,归身于无穷极也。”

03 荣:喻尊贵。 辱:喻卑贱。 足:充足。 朴:质朴。《说文解字》曰:“朴,朴素也。”

河上公曰:“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人能自知己之有荣贵,当复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奚侗曰:“荣、辱谓贵、贱。贱者卑下,故以谷喻。朴者,质朴,对荣华言。‘归朴’与‘守辱’相应。”

04 散:分散。 器:物。 官长:百官之长。即河上公曰“圣人升用则为百官之元长也”。奚侗曰:“官长,群有司。”

05 制:同“治”。 割:割裂,伤害。

奚侗曰:“大制,谓宰制万物,对上‘官长’言。割,谓裁割。不割,犹云‘不器’。器,必以裁割而成也。”按河上公本、王弼本作“故大制不割”,傅奕本无“故”字。



  • 老子第二十八章是什么意思?
    答: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译文:知道雄的道理...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赏析
    答:[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溪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兄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式,模则也。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忒...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原文如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 【转】《老子道德经解》憨山大师 第二十八章
    答: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此承上章行道之妙,而言圣人不以知道为难,而以守道为要妙...
  • 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原文如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 知其雄,守其雌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原文如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 知其雄守其雌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原文如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 《道德经》之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答:    不过,老子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而是为天下溪,为天下式,为天下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怀若谷、从零开始、谦恭纳士、从善如流、宰相肚里能撑船、退一步天高地阔等等。    值得深思的是,最反对用智谋取天下的老子,其所...
  • 修德的三个方面白话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答:修德的三个方面白话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得书文化 2022-06-14 · TA获得超过1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3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知其雄守其雌;将欲取天下而为之——《道德经》28-29
    答:第二十八章 这样又是老子一以贯之的二维辩证思想。主张人不可张扬,需得低调和谦虚,不锋芒毕露。“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道什么是刚强,却安于柔弱的地位,就像天下的溪流一样谦卑。后面每个对比概念皆是同义互现,最后的结论就是:大制不割,就是人人合于自然,合于道德的标准,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