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老子道德经解》憨山大师 第二十八章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此承上章行道之妙,而言圣人不以知道为难,而以守道为要妙也。

古德云:“学道,悟之为难;既悟,守之为难。”然行道之妙,实出于守道之要耳。盖此中“知”字,即悟也。“知雄守雌”者,物无与敌谓之雄,柔伏处下谓之雌。溪,乃窊下之地,众水所归之处也。婴儿者,柔和之至也,前云“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然气虽胜物,物有以敌之;而道超万物,物无与敌者,故谓之雄。圣人气与道合,心超物表,无物与敌,而能顺物委蛇,与时俱化,不与物竞,故曰“知其雄,守其雌”。由守其雌,故众德交归,如水之就下,故为天下溪也。由乎处下如溪,故但受而不拒,应而不藏,流润而不竭,故曰“常德不离”。以入物而物不知,如婴儿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以能胜物而不伤,故曰“复归于婴儿”。

“知白守黑”者,白,谓昭然明白,智无不知之意;黑,昏闷无知之貌。式,谓法则。忒,差谬也。谓圣人智包天地,明并日月,而不自用其知,所谓“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故曰“知其白,守其黑”。由其真知而不用其知,故无强知之过谬,故可为天下式。然强知则有谬,谬则有所不知,既有所不知,则知不极矣。今知既无谬,则知无不极,故曰“复归于无极”。

“知荣守辱”者,荣,乃光荣贵高;辱,乃污辱贱下。谷,乃虚而能应者也。朴,谓朴素,乃木之未雕斲也。谓圣人自知道光一世,德贵人臣,而不自有其德,乃以污辱贱下,蒙耻含垢以守之,所谓“光而不耀”,仁常而不居者,虚之至也,故为天下谷。由其虚,故常德乃足,德自足于中,则不缘饰于外,故复归于朴素也。

以虚而能应物,故朴散则为器。圣人以此应运出世,则可以官天地,府万物,故能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化行于世而无弃人弃物,故曰“大制不割”。割,截断也。不割者,不分彼此界限之意。

  • 《道德经》第7章 憨山大师注解
    答:不私其身以先人,故人乐推而不厌。故曰后其身而身先。圣人不爱身以丧道,故身死而道存。道存则千古如生,即身存也。故曰外其身而身存。老子言此,乃审问之曰,此岂不是圣人以无私而返成其私耶。且世人营营为一身之谋,欲作千秋之计者,身死而名灭。是虽私,不能成其私,何长久之有。
  • 老子的“三宝”
    答:最近刚看了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对道德经的认识能深入了一点。憨山大师按佛教讲法,相对于孔子的“人乘之圣”,对老子的定位是“天乘之圣”。而天乘之圣要怎样活在人间呢,也就有了“三宝”之说。众所周知,老子的三宝,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个人体会,对于好道、寻道者,把握...
  • 求道德经这一段的节奏划分和意思解释,谢谢了
    答:这是明代憨山大师注解的《道德经》,到目前为止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断句和解释了,现代人的解释没法看,大多是以赚钱为目的而写书的,各寻己见,五花八门,用憨山大师的话说就是“皆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而憨山大师注解这本《道德经》整整花了15年,我看了之后深感叹服,建议你通读全文。六十...
  • 天下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要深解
    答: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憨山大师的注解,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意谓天下事物之理,若以大道而观,本无美与不美,善与不善之迹。良由人不知道,而起分别取舍好尚之心,故有美恶之名耳。然天下之人,但知适己意者为美。殊不知在我以为美,自彼观之,则又为不美矣。譬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
  • 想学道德经,求专家介绍一本正本,注释全面的老子 道德经
    答:我现在看到的最好的道德经就是明代憨山大师注解的《老子道德经憨山注叙意》,现代人注解的道德经直接没法看,大多都是以赚钱为目的而出书,各寻己见,用憨山大师的话来说就是“皆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而憨山大师注解的道德经用了整整15年,我看了之后深感叹服,并且有些让我不可思议的地方...
  • 逸尘道德经憨山注解读值得买吗
    答:憨山大师就是明代的释德清。同时著有《庄子内篇注》。道德经自问世以来,为它作注解者何止千家。明代高僧憨山大师所作之注解,无论从宗教角度还是从学术角度,它都是佼佼者。不仅因为憨山大师是佛教的大成就者,具有大智慧,而且还因为大师博学多才,精通老庄孔孟诸子百家的学说。《老子道德经憨山注解读》...
  • 《道德经》哪位大家研究得比较好
    答:我觉得明代憨山大师注解的不错,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不像现代人以赚钱为目的而出书,几个月就截稿,用憨山大师的一句话说就是:“皆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就是不是现代文,读起来有些费事,尤其是前言部分难看懂,正文部分相对白话一点,这是我看到的离现代最近的一本比较好的《道德经》注解...
  •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你真的读懂了吗?
    答:《道德经》的版本非常多。我曾经向别人推荐过很多的版本。比如宋代的“麻沙本”《老子道德经》,还有王弼的注解本。明代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这些都是经典的注本。此外,历史上还有好几位皇帝都注解过《道德经》,在古代经典当中,这本书大概是被帝王注解过最多的了!估计,中国...
  • 道德经 闻道 中有一句“建德若偷”
    答:就念tou,看看下文就知道了,摘自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注解的《道德经》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贞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
  • 哪些书记有助于我理解道德经?
    答:先秦至六朝:王弼《老子注》初唐至五代:唐玄宗《道德真经注》《道德真经疏》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两宋至元代: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道德真经注》宋徽宗《道德真经注》苏辙《老子解》吴登《道德真经注》明代:憨山大师《老子道德经憨山注》清代:黄元吉《道德经讲义》现代:陈鼓应《老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