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统治者向儒以治中原,民族融合成大势所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句中所说的"腥膻",就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喜欢搬出"大汉族主义",可是拥有纯正血统的汉人是少之又少。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尤其是中原地区,很多民族都涌入此处,汉人和他们不断的通婚,经过千百年的繁衍,才形成了如今的汉人,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大融合的混乱时代。

(一)、入乡随俗,胡人统治者向儒以治中原

马克思曾经说"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的确,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战斗力比起农耕民族要略胜一筹。所以,他们可能会凭借着武力征服先进的农耕文明。

但是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他们大都是从部落演变而来,没有自己的文化。所以,要想真正的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学习汉文化。

1. 身先士卒,君王的带头作用

"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早在五胡十六国期间,就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君王异常崇拜汉文化。比如前秦的苻坚,他自幼对儒家经典爱不释手,崇尚仁义之道。

也正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他在作战时,尽量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更不会像其他游牧民族君主那样动不动就屠城或者把人当作"两脚羊"。

而且苻坚不像司马家那样,看重人的家世和背景。苻坚是唯才是举,只要你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而且又足智多谋,那就能得到苻坚的重用。

他手下的王猛就是最好的例子,王猛幼年时一贫如洗,但是有着远大的志向。跟随苻坚以后,帮着他改革吏治,选拔人才,又辅佐他逐步的统一了中原,在临死前还劝说苻坚,千万不要轻易南下。

可惜王猛去世的过早,否则也前秦也不会有后来的淝水之败。除了苻坚还有制造永嘉之乱的后汉刘家,他们就连国名都叫"汉",可见其对中原文化的仰慕。

其中刘渊更是敏而好学,他拜了当时的经学家崔游为师,通晓诸子百家和《史记》还有《左传》以及《孙子兵法》。

2. 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秦的天王苻坚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自己的民族意识。

"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这种天下大同的思想,早就超过了中原传统的"贵中华,贱夷狄"。正是有了这样的统治者,他的本民族百姓也跟着如此。

"前秦氐族,皆以娶汉家女子为幸;幼儿亦习孔孟之道"。而因为苻坚是氐族,他的本民族百姓在其他民族心中也是高人一等的。

所以,当时几个民族之间互相通婚,这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如此一来,民族融合便成了大势所趋。

正是因为有了苻坚这样的君王,在中原地区生活的汉人和胡人们才消除了彼此心中的芥蒂。

而且像氐族还有丁零和鲜卑,这些民族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文化,甚至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人人都有一颗好学之心,这种好学往往并不是你主动的而是自然而然的。

当那些少数民族们发现自己已经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时候,他们早就已经和汉人差不多了。再加上通婚,故而民族融合在当时是一个很大啊的趋势。

更何况,汉人本来就多。只是因为司马家无能,而被迫沦为了异族统治者的百姓。而那些少数民族人数又较少,大家在一起生活相互影响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当你和一个人接触久了,身上自然会有他的影子"。

(二)、顺水推舟,融合乃大势所趋

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地界再度陷入混乱,各民族政权互相攻伐,不死不休。此时鲜卑的拓跋家建立起的北魏,终于凭借一己之力结束了那场混乱。

自此,中国正式进入了南北对峙的状态。彼时,中原及其周边地区悉数归于北魏之手,只是有那么几个偏僻的小国,还在苦苦坚持。不过,北魏是北方的老大,已成定局。

1. 汉化改革,加速民族相融

"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祛毡裘而被龙衮,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自非命代"。

北魏的孝文帝青史留名,因为他在位时把都城从大同迁到了中原腹地洛阳。而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要铲除融合道路上的阻力,加速融合。

来到中原以后,孝文帝开始不断的提拔新兴汉人士族。并且,他带头迎娶了汉人的女子,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也为朝中的鲜卑大臣子女指婚。

还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元,表示自己去世以后,就永远的埋在洛阳城,不在回故地。

"五岁即登帝位,此岂有师儒之训,执经请业,如经生家所为"。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君王,后世认为他比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鲜卑人就与汉人生活习俗完全相同,再也没有人能说他们是夷狄。

当然,对于汉人而言,自然是很感谢他。若是没有孝文帝,可能当时的中原地区汉文化不会如此昌盛。但对鲜卑族而言,孝文帝是一个罪人。

因为迁都一事,导致了北魏很快就四分五裂。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以后,鲜卑人已经完全的融入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2. 事倍功半,成绩斐然

其实像孝文帝这样的少数民族帝王,他们推行汉化改革,并不单纯是因为自己仰慕汉文化。而是这些少数民族,大都是刚刚从部落制度蜕变出来。

恰逢乱世,而自己身上又有些彪悍之气,所以才能在当时立足。可是如果往长远来看,能靠着武力打江山,并不能靠着武力坐江山。

还是要学习汉人那套东西,毕竟从春秋时期开始,百家争鸣而后又到了儒法并重,这套治国理政的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既然要长远发展,就要对各族百姓都一视同仁。

如果把自己本民族的地位抬的太高,那么占据主体的汉人肯定是有所不满。倒不如让自己的落后文化,主动的去融合进先进的汉文化当中。如此一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大一统国家。可见,孝文帝的考虑是非常长远的。

(三)、互相影响,取长补短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汉人在文化上面的确是遥遥领先。但是,在各种生活习俗和骑射之术方面,肯定是有所不足。其他民族愿意融合,并不代表人家一无是处,否则他们也不可能统治中原。

因此,汉人对胡人有所影响,而在胡人身上,汉人也能够学习到不少的东西。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汉之于胡,影响在文化方面

大家都与汉族通婚,而且又生活在汉地上,那么下一代出生的时候自然是要学习孔孟之道以及诸子百家等。

帝王们可以学习汉人治国之法,比如秦国的商君驭民五术,这是很多朝代的统治者的驾驭百姓的基本准则。

而那些平民百姓,就学习汉人的各种手工艺以及仁义道德之说。他们此前可能是茹毛饮血,可能是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到了汉地,满足了温饱,自然就要懂得礼仪之道。孝文帝的梦想,就是不再让别人说自己的鲜卑族是胡人。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一提到胡人,就是不拘小节而且无礼无法。孝文帝还定期在各地举行和会,就是为了让鲜卑人和汉人有更多的接触机会。

2. 胡之于汉,影响在生活习俗方面

鲜卑人大都是"父死,继其妾;兄弟亡则尽数承之"。这种情况,在汉人的传统思想里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经过了双方的不断融合,北方的汉人们也开始学习这点。

《北史·民风志》"河东有张氏也,兄暴毙,接其寡嫂"。一直到唐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兄弟以后,也是把他们的很多姬妾接入了自己的宫中。

还有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汉家之女大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是自从鲜卑人入主中原以后,汉人之女也开始帮着丈夫操持起家里家外的活计。同时,她们也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敢和丈夫叫板了、

此外,开头提到的"腥膻"是因为当时的少数民族都喜欢吃牛羊肉。所以,身上这种味道自然避免不了。而彼时,汉人也开始学着烹饪这些美食。

《齐民要术》"本地多受胡人影响,畜养牲畜,宴之以牛羊"。他们开始吃牛羊肉,开始喝牛奶。

"匈奴、鲜卑、东胡等国,不论男女披头散发或髡发"。自从孝文帝推行改革以后,就严令禁止留这种头发。

所以,很多鲜卑人戴上了帽子,俗称"鲜卑帽"。汉人觉得这种帽子实用性很强,所以也学着穿戴。

结语:

当时很多个少数民族,纷纷在中原建立了政权。但不论怎么说汉人还是主体。他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学习汉人的东西,汉人也难免会学习胡人的东西。更何况,北魏时期又大力推行。



  •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统治者向儒以治中原,民族融合成大势所趋...
    答: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尤其是中原地区,很多民族都涌入此处,汉人和他们不断的通婚,经过千百年的繁衍,才形成了如今的汉人,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大融合的混乱时代。 (一)、入乡随俗,胡人统治者向儒以治中原 马克思曾经说"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
  • 南北朝胡人怎么回事
    答:魏晋时代汉人口中所谓胡人,主要指的是迁入黄河中游的匈奴系的 屠各 羯 卢水胡等族,他们都或多或少和匈奴有关联,而匈奴在秦汉魏晋时期也被称为“胡”后来关陇一代的羌人 氐人势力也兴起,也被汉人划为“胡人”一类 再后来鲜卑各部也加入中原逐鹿,也成为“胡人”还有一些迁入中原的乌桓 高...
  • 被迫还是自愿,魏晋南北朝的胡人政权,怎样走向「 ”华夏化”?_百度知 ...
    答:胡人有了更大的的野心,即在中原地区建立起自己长久的统治。他们虽为称帝找到了历史依据,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原来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晋皇室虽被赶到了南方,但晋室在华夏故地具有良好统治基础,且延续了华夏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追思。为强化自己在汉地的统治,胡族统治者重用汉族士人,移风易俗,进行汉化改革。通过这些树...
  • 魏晋南北朝的胡化与汉化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是一个民族融合时期,中原政权内乱虚耗国力,少数民族崛起,中原文化相对来说处于一个比较先进的地位,少数民族为了自身的强大在众多民族中突出,也为了占领更多的土地人口进入中原,许多采用了汉族的政策以及文化,具体表现用汉名、汉字,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吸收汉人的统治政策,典型案例为...
  • 秦汉时期胡在塞外的胡人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就角逐中原了?
    答:每一个内迁中原的少数民族,都开始利用军事手段迫使自己成为正统政权。前文中也提到,自从呼韩邪降汗以后,胡汉边界变得模糊,所以这些游牧部落开始发动了中原内战,中原地区进入了五胡十六国这一段大分裂时期。所以,这就是为何为魏南北朝时期,胡人在中原展开角逐、争夺政权的原因所在。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而随着政权的兴亡更替、时局的动荡混乱,此被强制迁移的人口,又被不同的统治者屡次迁移,所以能够长期定居下来的移民其实数量有限.其四,特殊的社会结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宗法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而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于按照家族系统分配政治、经济权利而出现的门阀政治,由于民族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
  • 史书上老是说胡人统治国家没有会超过百年的,为何清朝会超过百年呢?_百 ...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的统治国家确实没有超过百年的,因为那时各族自立,战乱不休,没有一个民族有实力威慑诸邦,一统中国,再加上那时五胡滥杀汉人,不得民心的国家怎么会超过百年呢。但到了辽金宋时期就同了。辽金两个胡人治下的国家都超过百年的,因为契丹和女真的军事实力和宋是相当的,此外辽金都懂得...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胡文化的交融的特点?
    答:4,五胡乱华时期,由于斗争的残酷,大多数胡人都被杀死了。有的民族甚至基本绝种。例如羯族(来自中亚,开始是匈奴的奴隶,之后建立后赵政权)。因此,这些胡人的习俗对于后人没有太大影响。5,拓拔魏政权的汉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汉化特例。估计是因为这场汉化运动的主导者血液中汉族血统占90%以上的...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答:而随着政权的兴亡更替、时局的动荡混乱,此被强制迁移的人口,又被不同的统治者屡次迁移,所以能够长期定居下来的移民其实数量有限.其四,特殊的社会结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宗法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而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于按照家族系统分配政治、经济权利而出现的门阀政治,由于民族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
  • 什么是五胡入华
    答:起因 1、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2、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反抗西晋,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