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的介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8
关于昔阳中学介绍

李银元,男,昔阳县大寨镇南冶头村人,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晋中师专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昔阳中学任教。多次被评为昔阳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荣立“一等功”。1990年被评为晋中地区“优秀教师”,1991年被评为晋中地区“教学能手”,199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曾连续担任班主任15年,先后任教研组组长、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团委副书记、教导处副主任、主任,1999年8月任教学副校长,2007年5月任校长。

李银元,昔阳县人,现任昔阳中学校长。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在昔阳中学任教以来,连续15年担任班主任,历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多次被评为昔阳县“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两次荣立“一等功”,曾获得晋中市“优秀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校长的工作就是服务”是李银元同志的人生信条。2007年以来任校长的两年间,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投到了学校工作之中。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多方筹资1700多万元改造了学校餐厅、装备了高配制的64座学生微机室,重建了250米跑道的全塑胶操场,兴建了教学实验综合楼,为学校成为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地校创造了必备的办学条件;他经常早出晚归,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为学校的发展捧献出了满腔的忠诚和智慧。
他待人谦逊、诚实、热心,他的长者风范和优秀品德受到了大家一致的敬重。在个人利益上,他从来都是优先考虑教职工,每当评模选优时,他总是把名额让给其他的教师;分配房子时,按条件他应该住最好的,但他却选择了条件最差的。在与人交往上,他是个细心人、热心人,教职工家里有困难,无论是子女上学,还是配偶就业,他总是想方设法给予解决;教职工家里有事情,他再忙也要过去坐一坐,见缝插针做点事;同事、邻里家里有了病人,需要就医疗养,他都尽自己所能,到处奔波,联系医生,办理手续。在教师业务培训、津贴发放上也是竭尽全力,仅2009年学校就先后派出30 批教师外出考察培训;为激励班级管理工作,他调整了教师岗位津贴,给每位班主任增加了100元津贴。在他的带领下,昔阳中学跨入了省级示范高中的行列,成为享誉晋中、名扬三晋的名校。


承大寨式精神 创服务型校园——山西省昔阳中学校长李银元访谈录

前言:昔阳中学,作为一所三晋名校,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在五十余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中,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与剧变。从文革前在当地享有“三低出一高”的美誉,到文革后跌入低谷,再到连续十八年晋中市同类学校中高考达线率和高中教育质量评估第一名。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昔中人尽管历尽千难万阻却始终自强不息。新时期,以李银元校长为核心的昔中人,秉承历史的厚重,开拓创新,以“带出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创设一种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铸就一种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打造一个培养人才的质量品牌”为办学目标,以树立学校服务意识为己任,在以张世英、田密棠、程根棠为代表的老校长共同耕耘过的这块教育热土上,继续演绎着昔阳中学亘古不变的昔中精神,描绘着更为绚烂的今天和明天。

问:几天来,通过在学校与老师、学生零距离接触,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体现在老师身上对于教学的专注精神,体现在学生身上对于学习的专注精神,让我为之震撼。不禁,我的内心有一个解读,昔阳中学之所以能够实现连续18年晋中市同类学校高考达线率和高中教育质量评估第一名,这种专注精神是关键原因,不知您认为这种说法可否?

李银元:是的,专注精神,也就是大寨精神的传承。

昔阳中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她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谓一波三折。在总结校史的过程中,我们赫然发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样一种大寨精神一直在支撑着我们这所历尽变革的学校。

昔阳自古以来有山川秀丽、地杰人灵之美誉,古有乐平八景、状元之乡之称;今有虎头风光、大寨精神、摇篮圣地之赞誉。昔阳中学从建校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教学成绩一直斐然。在晋中教育界,我们享有这样一种社会评价——“三低出一高”,即“领导水平低、教师学历低、学生起点低,但教学质量高”;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到1984年这段时间,学校曾取得历史上最好的成绩;然而,到了1985、1986年的时候,由于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部分骨干教师离校返乡,部分年老体弱教师离岗退休,在加之以当时领导力量严重不足,管理难免出现疏露。1986年学校教学质量滑到了低谷,应届只考上了9个。于是,县里面就把学校的领导班子做了大范围调整。这时,昔阳中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位校长——张世英。可以说,他对昔阳中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学校的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其贡献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整顿上,提出了“整顿中求生存,改革中求发展,管理中求质量”的治校构想,规划出了当时昔阳中学的三年奋斗目标,响亮地喊出了“奋战三年,走出东山,打入平川”的奋斗口号。张校长意识到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只有为教师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从本质上激发他们的干劲。于是,他从管理上想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是着手从教师考核制度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保证三年规划如期实现,他还制定了公开招聘,登台试讲,试用一年,决定去留的教师人事制度。由此,教师队伍被激活了,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没有一个教师不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都铆足了劲实干、大干。在这种情况下,昔阳中学的发展起步啦。1987年,学校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高考总共录取了80多个;1988年40多个;1989年90多个。实际上,从1989年开始学校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到了1990年,高考录取数达到了149个,以后就接连突破200、300、400关口,2005年突破500。直到2007年,学校实现了连续十八年蝉联晋中市同类学校高考达线率和高中教育质量评估第一。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张校长能这样做,是非常有魄力的,他对教育专注的精神也一直延续并影响着现在的昔中人。



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教师的专注精神使学校走出了低谷。就目前来讲,除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之外,那么你们应该以什么为发展方向来支撑学校的发展呢?

李银元: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得到发展。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要求,但是我认为教师的发展必须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昔阳中学走到今天,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原动力。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特色展示、高考再次突破五百大关、领导班子调整并平稳过渡为标志,昔阳中学已经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民主科学管理等各项教育指标的新跨越,这也就是教师的发展方向,参与学校的发展进程。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教育形式,将“带出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创设一种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铸就一种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打造一个培养人才的质量品牌”确立为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问:正如您所讲,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用什么措施来提升教师的相关技能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呢?学校为此有何保障措施?

李银元: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引领,意识决定行为。领导班子要深入课堂听课,之后给教师评价,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对老师们说:教学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第二个就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第三个就是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所以,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学,老师们必须强调两方面的意识:教学意识和学科意识。所谓教学意识主要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明确教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我常讲,道理是学生悟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技能技巧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交给他的;知识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教师的教只能起到一个示范、引导作用。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尽最大可能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所谓学科意识,就是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造诣。比如说“力和力的分解”是贯穿高中物理的关键和基础,是一个很好的物理思想的体现。但是作为老师来讲,你必须对此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如果你理解的程度深,你就可以很好分解,学生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不可能很好理解。

说到保障措施,就是学校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平台。学校一直注重从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上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2005年,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运用为示范项目,同年也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山西省示范高中”,成为全省首批九所示范高中之一。两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期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引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从而推动学校发展步入“高速公路”的轨道。所谓“高速公路”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主要是指搭建一个具备完整性、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的校园网络,我们着力从“车、路、货、驾驶员、交通规则”五个具体的环节性工作来实现。

一是要有车,就是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目前,我们实现了教师人人有电脑,班班教室多媒体的建设目标。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为用而建”的原则,比如,在教室终端设备的选用上,我们进行了反复的论证。一开始,我们试建了两个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液晶投影,后来发现这两个班的多媒体课堂使用率很低。调查过后,我发现原因是液晶投影的操作规范性要求高,容易损坏,使用不方便,教师嫌麻烦、怕损坏而不愿使用。结合校内实际,我们又外出考察论证,最后选用了教育背投电视、实物展台和微机等组合而成的教室多媒体设备。这套设备操作起来就比较简单了,课堂教学的使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要有路,就是网络化的系统平台建设。为保证校园网络的方便快捷、安全稳定、内外畅通、资源共享,我们一是建立了教师文件服务器,为每位教师开设服务器空间,教师可将下载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上传到自己的服务器。二是为各学科建立独立的文件服务器,并帮助学科组建立各自的学科网站,学科组长负责本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然后上传到学科组的文件服务器、资源库服务器上,供本学科全体教师的使用,实现内外网结合、资源共享。三是建立VOD点播系统,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师生音视频点播、英语听力训练实现数字化点播提供了系统支持。目前,学校的管理平台还建成了研究性学习网站以及政教处、学生会、教导处日常管理网站,开发了教学成绩管理系统、教师业务自评系统、电教教材管理系统、学生德育工作系统、校园之声自控系统等,学校管理逐步走向电子化、网络化。

三是要有货,就是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建设。我校的资源库建设有四种渠道:一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随时购买大量的系统软件和教学资源,大到全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小到仿真理化生实验室、几何画板、题库制作系统、课件制作软件等,共有四大类八千余种。二是接通因特网,为教育教学提供有选择余地的信息资源。三是通过电教教材的征订购进大量的教学音像资料及软件。四是教师下载或自制教育教学音像资料及课件,并实现数字存储。

四是要有驾驶员,就是具有信息技术素养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90年代中期至2001年,学校确立了“分层培养,全面提高”的培训思路。并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上网学习、电子备课、微机教学等途径,使90%以上的教师基本掌握了电脑的操作和常用软件的应用;通过组织示范课教学,展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效益,激发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和需求。第二个阶段是2002年至今,我们依托日趋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采用“学用互动”的方式,以用促学,以学促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针对教育教学需要和教师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自编培训教材,利用星期四下午教研活动时间和星期日休息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操作培训。培训内容都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急于知道想要掌握的东西,所以,教师愿学、想用。愿学促成了想用,想用促进了愿学,学与用的互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使课堂教学从手段到模式实现了新的转变。

五是要有交通规则。就是靠政策导向,用成果激励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我们通过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学管理的引领作用、榜样示范的带动作用、合作开发的群体优势、校本研训的团队作用、课题研究的促进作用等环节规范教师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方式和方法。



问:我们了解到,最近几年学校的工作重点始终集中在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这也是当下学校的一大特色。您能具体谈一谈“整合”的过程、方法和实效吗?

李银元:好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最为直观的优点就是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比如说物理课里边的电场线,它本身是一个立体的东西,而书上只给了一个平面图,以前老师最多也就在黑板上画一个空间画出来,往往很不标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现在我们可以利用Flash软件将平面的图形处理为立体的空间效果,使其更直观形象,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线是怎样的,是如何形象描绘电场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知识承载量大。通过多媒体展示平台,教师可以把所需掌握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呈现一部分教材和资料上没有的习题,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容量,又能够使很大一部分学生,主要是还没有熟练掌握的学生反复学习。传统的课堂只是老师说出题目来,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其他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需要反复看、反复听、反复思考才能够掌握。所以整合后的课堂更有利于我们全体学生的迅速成长。

但是多媒体不能滥用,必须结合课型和课程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这节课直观性比较强,而且要求呈现一个运动的变化状态,用多媒体就比较好;如果为了运用多媒体而不分课型内容的盲目使用,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

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关键是靠老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甚至还领先老师的思维,由此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才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最终的目的。



问:的确,课堂教学的成败关乎学校的发展。那么学校如何界定教师的“整合”优劣呢?

李银元:我们每一堂课都要求填写“教学日志”,包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是浅层次的考核目标,可以量化考核,是解决“用不用”的问题。用的好不好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我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考核: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竞赛课或者公开课。主要是中青年老师参加,每一个年级的每一个备课组相互之间要听课,听课之后把他们认为好的老师推荐出来,然后参加包括高一、高二、高三在内的大学科组竞赛。学科组再推荐一个能够代表自己学科组的人选,最后参加学校的教学竞赛。学校分成文科和理科两个大组进行比赛、评定。这个评选结果会装入教师的成长档案、业务档案里面,为将来的评模选优、职称晋升等做考核指标。



问:今年4月,昔阳中学举办了山西省示范高中示范点展示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观摩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会上,专家给予了你们很高评价!

李银元:是的,当时我们展示的实验项目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来自全省53所学校的330多名领导、老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了交流活动。专家组对展示活动的评价是“昔阳中学以示范高中应有的自信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的、自助餐式的展示活动模式,让我们告别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的那种作秀式的、表演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模式。昔阳中学在网络环境建设、网络平台搭建、资源的整合管理运用等方面已经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也是具有引领作用的一步”。

这个评价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但尽管如此,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上,我们认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提高的地方。比如说课堂教学,实际上学生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学生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获取知识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这主要是教学意识和学科意识的问题。想要具备这两种意识,教师们必须做到三个标准:第一个,用问题来诱导学生获取知识,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好,去听他课的时候,他们也按要求提问了,但是问题不合理,学生不知如何回答;第二个,要铺设台阶,让他突破难点,打个比方就是让他从楼底下一下跃上三楼是不可能的,但是给他铺设了一个个台阶就非常容易了。就是要把知识点分解开,有些难点要扩散开,这就是台阶的铺设,铺设好了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融会贯通了。而不是你拿一个东西给他讲,现在的状况是,30%的学生能够听懂,40%的人在听但是听不懂,30%的人根本就不听,所以,教师的教学根本没有面向全体甚至都没有面对大部分人。这也是一种不公平,不公平就不能创建和谐的课堂。第三个方面,就是归类研究,这个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去总结规律揭示规律。



问:提出教学意识、学科意识是您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吗?要求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铺就一条自主成长之路,并时刻牢记学生是他们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这样吗?

李银元:的确是这样。我经常强调“强化服务意识、摆对自身位置”。我通常以说教的形式和老师们讲,学生是咱们的上帝,是咱们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学生的话,学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老师自身价值也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现在的老师们能够衣食无忧,实际上是这些学生在供养你。那你就必须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让他们成才。就像做买卖的商人一样,把顾客当成他的上帝,当成他的衣食父母,所以他得千方百计地提高他的服务质量让顾客满意。我们想要发展的话,也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途径不同、意义不同而已。在学校,校长要服务于全体教职员工,老师要服务于自己的学生。

我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工作制度,就是每周至少听六节课;每周至少有2个半天接待教师;每周至少2个半天接待学生;每周至少半天接待学生家长。然后就是开各类专题会议,每月第一周的周一是中层以上领导的例会;每周六的上午八点是中层正职以上的例会;周一、二下午是年级组、后勤的专题会。这个工作制度里面,接待学生、学生家长也就是体现学校的服务意识,这能够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问:强化服务意识其实是营造一种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的体现,回到学校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我看到,你们还提出了“创设一种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这一目标,请您谈谈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看法。

李银元:所谓和谐发展,首先从表象上来讲,就是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大家都要遵守它,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这是和谐的基本前提。在这个前提上,每一个人,都向更高的目标科学地、合理地发展,包括学校、老师、学生。

首先,学校的环境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硬件上,今年把餐厅改造了,以前没有餐座,里边的工作条件也不是很好;接下来要改造的就是操场,现在已经给县里边打了报告建塑胶跑道,明年5月可以投入使用;我们的实验室有三套国家标准配备的实验设备,但是教室条件不是很好,现在改造的图纸已经出来了,12月底就要进行招标投建;另外就是教室,现在有些教室不是很规范,这样对于学生来讲是不利的,比如说教室太长,前边装了一个背投电视,学生听、看都有问题,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这一教育资源的益处,所以要再盖20个教室。这是硬件上的。

软件上,就是学校的制度。在教职工会议上,我就提出制度要让学生自己来建立,就和我们的法律制定一样,要大家共同来讨论,讨论的过程就是自律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讨论完了以后,大家来遵守,不是老师强制的要求,而是他们自己认为应该做到哪些。通过这样人本化的过程,学生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但是,我们要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比如说课堂秩序、自习纪律、课外的一些行为,如何保护环境卫生、宿舍卫生,如何遵守就寝秩序、就餐秩序等,我们给出一些大方向的指导,每个班级之间可以有一些差别,但是总的来说要符合学校的整体要求。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铸就一种良性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所以,今年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倡导“爱我昔中、强我素质、树我形象”的主流意识,牢固树立“我就是昔阳中学,我就是示范高中,昔阳中学就是我,示范高中就是我”的治学处事信条。



问:和谐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软实力”,在构筑这种软实力的过程中,除却要制定一个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外,针对昔阳中学您认为还要加强哪些?

李银元:对于和谐校园的构建,重要的是指精神文化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软实力”。我们始终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作为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另外,我们提出了“无处不课堂,无处不育人”的建设目标,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要在过去的基础上,优化人文环境,使校园环境充满文化气息,让高雅的文明成为校园文化的主题,使学生培养充满人性化,更加社会化,最终使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息的熏陶下实现快速成长。



后记:闲暇之余,偶遇几个同学少年,无不对他们的校长赞叹有佳:“和蔼可亲”、“和学生之间没有代沟”、“优秀”,“做事踏实,平易近人”、“有教育思想”……

李银元其人,善良、纯朴。单从表面上看,对世俗没有太多的想法;实际上,内心充满了期待,期待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学校成为服务社会的基地——成为实现。如是说,如是做……。他把对教育的热爱全都寄托到了学校身上,寄托到了教师身上,寄托到了学生身上,并且自己以身作则,表率示范!

首先,八年级上,谢谢。。。
其次,你是初二的吧...呵呵呵~
我也是,正为这个该死的文章发愁呢。。。
但是我还没写完……(写完也不接你抄~)
所以只好提供资料:
简介:

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简介
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www.2zfx.com)座落在朝阳门内南小街南竹杆胡同81号。
二中分校与北京二中原是一所学校,始建于1724年,为当时的清室八旗左翼宗学,至今已有284年的历史。1998年北京二中实施初高中分离,形成了民办公助体制的初中校北京二中分校和公办体制的高中校北京二中。2008年,北京二中分校改为公办初中校。
二中分校现有初中三个年级,36个教学班,学生1700余名,教职工160名。二中分校是一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社会声誉,丰富的办学经验,优秀的教师群体和出色的办学成绩的初中学校。
学校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19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师们普遍具有敬业精神和较为强烈的教科研意识 , 善于在教学中反思和总结教学规律 , 并承担了多项包括国家级、市级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 , 并有丰硕的科研成果。教师队伍从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富有朝气和活力, 其中青年教师的数量超过教师总人数的 1/2 。近几年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在市、区具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2008年4月北京市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二中分校有6名教师代表东城区参赛,其中有5人获得一等奖。
二中分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 , 知识面宽广 , 兴趣爱好广泛 , 喜欢思考 , 对事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比赛多次获奖。2007年在新加坡官方海外留学项目招生中,北京市被录取的两位同学均出自二中分校,分别是张雪音同学和雒翔宇同学。
学校以“和谐、务实、创新、发展”为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办人民高度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关于“和谐”,学校在认清教育发展要求,明确办学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团结拼搏,积极向上,利于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发展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关于“务实”,我们从二中分校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升二中分校的办学质量、办学品位,使二中分校真正成为北京市的名牌学校。
关于“创新”,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创新将成为二中分校教育的特色,并以此设置了多种课程,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之中。
关于“发展”,这是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做好规划与设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为教师的发展创设空间拓宽平台。全体教职员工要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正在进行的校园改造一期工程(西教学楼)和二期工程(东教学楼)已经竣工,三期工程(风雨操场)即将开工。改造完成后的二中分校将以更优良的设施和更优美的环境为未来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

文章:
我们的校园

最近,人大附中刚刚被列进北京市重点示范校,并名列第一。这不仅是因为这里学习气氛好,教师优秀,更是因为这里的硬件设施是一流的,其它学校无法比拟的。

刚一进大门,就看见左右分别设置的专门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及羽毛球场,每一块场地设施齐全,且都用草皮或塑胶铺地,十分适合学生们做相应的运动。再往前走就是人大附中有特色的地方??中心花园。中心花园由一片圆形草地和几片围绕它的附属草地组成,除圆形草地只种花草外,其余草地均种上了各种树木和灌木,且每一棵树木上都挂着这棵树的名称和特点的介绍,使同学们不仅在绿色中放松心情,更能在绿色中学到知识。

在经过中心花园自动喷灌机的“洗浴”之后,向北走,就能看见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虽然只有三层高,大约二十米长、二米宽,但设施却不少。不仅包括学校的图书室、200人网络阅览室、阶梯教室、音乐教室及教室资料室,还设有一个人大附中为之骄傲的实验室??人大附中学生网络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差不多是一般教室的一半大小,但里面的电脑设备可是非常的先进,学校的各位电脑高手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这里一起钻研计算机各个领域的知识,做各种网络试验,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要说起它的历史,那更是自豪。网络实验室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网络方面的实验室,同时也是第一个完全由学生创办管理的实验室,实验室从总体构想、室内设计的选材和配色、机器的组装和调试以及管理的机构和运行模式完全由学生来掌握,使一个真正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大课堂。虽然我晚来了一年,没有赶上它的创建,但我足以感受到它的创办者们(现高二、高三学生)的热情。

出了图书馆往西走,就是综合楼。名字叫综合楼,其实它的四层中,三层都是食堂,它给同学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某些时候,我们认为食堂甚至比教学楼更重要。早上、中午、晚上,同学们都会聚集到这里一起吃饭、聊天。下午放学后,同学们还回到这里一起写作业、玩或商量事情。同学们自己组织什么活动时肯定会说在食堂集合而不是在教学楼。食堂那干净的环境衬托着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在每个人心中都都深深的留下了印记。

当然我们学校还有很多设备良好的建筑、设施,这里就不再多写了。

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乐平二中始建于1988年,截至2010年3月,该学校占地面积20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有教学班30个,在校生1648名,教职工117名。



  • 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学校简介
    答: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简称乐平二中,起始于1988年。截止到2010年3月,这所学府坐落在一个占地总面积为20100平方米的校园内,其中包括9275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学校共有30个教学班,容纳着1648名勤奋学习的在校生,教职员工队伍也壮大到117人。乐平二中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设施,如地面卫星接收站、网...
  • 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的介绍
    答: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乐平二中始建于1988年,截至2010年3月,该学校占地面积20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有教学班30个,在校生1648名,教职工117名。
  • 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教学设施
    答: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在2008年十一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标准化建设验收,其教学设施达到了国家的高标准。该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图书、理化生实验等各类设施设备均符合国家级标准,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当地政府投入了60余万元,对学校的住宿部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改造,提升了...
  • 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办学理念
    答: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秉持着一种强烈的教育愿景,即致力于成为社会、家长和孩子们信赖的教育机构。在各级政府的深切关注和各界人士的无私支持下,该校在县教育局的明智引领下,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方向——以“让社会放心、家长满意、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为宗旨。学校的办学理念核心在于追求卓越,坚持四...
  • 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学校荣誉
    答: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自2010年3月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升。在历年昔阳县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该校展现出优异的成绩。2007年,该校中考前10名的名额中,有9名学生脱颖而出,位列昔阳县第二,2008年更是有3名学生进入前10,升入昔阳中学的学生数量达到187名。2009年,该校创造了建校...
  • 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的教学设施
    答:200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调查研究、科学筹划,在七、八月份投资60余万元对住宿部进行维修改造,达到了住宿标准,积极稳妥地把沾尚、界都、杜庄三所中学400余名学生顺利并入该校,并且免费为住宿生提供床位、床上八件套、脸盆、公寓柜等物品,投资20万元为每生每月提供50元伙食补助、10元或20元交通补助,经...
  • 昔阳县乐平镇第二中学的学校荣誉
    答:在昔阳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2007年,昔阳县中考前10名有9名学生入围,教学质量位居昔阳县第二,2008年昔阳县中考该校有3名学生入前10名,升入昔阳中学学生达187名。2009年该校又创造了建校以后最辉煌的成绩,有7名同学跨入了全县前10名,升入昔阳中学228名,全县综合评估第一名。截至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