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如何分析《关雎》的写作手法?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关雎》的写作手法

(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为中国诗歌树立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艺术法则,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方法,在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兴’的表现方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

(2)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琅琅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

比兴。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毛传》将《诗经•周南•关睢》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现手法定性为:“兴也”;《淮南子•泰族训》云:“《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孔子家语•好生》亦云:“《关雎》兴于鸟”。

这表明,至迟在汉代人的眼中,“《关睢》的表现手法为‘兴’”,似乎已经成为定论。细审之,将《关雎》的艺术手法归之为“兴”,大有值得商榷的余地。若按朱熹的狭窄标准,《关雎》的艺术表现手法只能归之为“比”;若以宽泛的标准衡量,此诗也只能归之为运用比喻修辞的“兴”,而不是仅仅用来“发端”的“兴”。赋、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关雎》的写作手法

(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为中国诗歌树立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艺术法则,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方法,在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兴’的表现方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

(2)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琅琅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

  • 《关雎》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 比、兴之一的“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此句出自:周代·...
  • 《关雎》的赏析 50字
    答:《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
  • 关于九年级语文<关雎>
    答:《诗经》中的男女相会求偶往往在水边进行,《关雎》首开其端,景物的选取带有典型性。 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关雎》...
  • 关雎手法上的写作成就
    答:关雎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
  • 关雎和龟虽寿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运用了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直抒胸臆,坦率热烈,真切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从哲学的高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直抒自己的抱负。诗中集中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同时,也批判和否定了方士们关于神仙不死之说的...
  • 《关雎》与《龟虽寿》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关雎》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龟虽寿》运用了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让读者能更清楚明白的体会到当时诗人的感情,使人能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也有增强意蕴,产生的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两者都以情阐述人生的真实意义,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述理、...
  • 《无衣》与《关雎》共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采用比与兴的手法。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为中国诗歌树立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艺术法则,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方法,使形象更加生动。“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 比就是譬喻, 是对人或物加以...
  • 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都非常生动地运用“比兴手法,为中国诗歌树立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艺术法则,同时还起到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想象的作用。
  • 回延安与关雎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答:贺敬之的《回延安》和《诗经》的《关雎》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是: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如“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 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相同点:①主题内容相同——都是反映古代青年男女爱情的诗作;都是一方向另一方表达爱慕之情,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内容。②诗的结构形式相似——都是采用了重章叠咏的手法。③艺术手法相同——都使用了“诗经六义”中的比兴手法。《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