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乡土中国》的主题思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乡土中国》先是提出中国社会总体上具有乡土本色,之后再从这个总体特点出发,对中国社会基本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结构清晰的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 乡土本色

大抵是全书的总论 ,它从“乡”与 “土”的社会特征入手来谈乡村社区如何从家庭这样 的种子长成中国基层社会的参天大树。

在《乡土中国》的第一章“乡土本色”中,费孝通为中国社会下了一个定性—“土”。他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有三个特点:第一与泥土分不开,第二不流动性,第三熟人社会。“土”指的是 土地、社、农业和守土意识 ,“乡”指的是群、故乡和具 体的时空坐落。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 ,而关于熟悉感 的培养。

“乡土性”强调的是对土地的重视,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 的谋生方法”;“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 的”,靠土地为生的人是离不开土地的, 以土地形成了人们居住的环境形成了家庭, 形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乡村。乡土社会的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是一个“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社会,是一个规则暗含的社会,是一个“抬头 不见低头见”的社会,是个生活成员之间互相了解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熟悉产生信任,因此乡土社会没有法律,也不需要法律。

(二) 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文字常常是与知识联系在一起,乡土社会的知识则是一种来自生活经验的习惯,不需要过多思考。“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 ,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 ,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 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 ,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甚至经验也无需积累 ,只需重复 ,也就没有历史变迁。也就是,乡土社会受空间狭小、时间阻隔的影响不存在。文字对于他们来说对生活没有影响也没有需要。如果文字要下乡的话,要等基层发生改变以后才能进行。

(三) 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

在外国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乡土中国》传达出:中国的乡土造就了中国人独特个性—“私”, 同时也建构了中国独特的人际关系—“差序格局”。“差序格局” 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观点。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不同于西方“捆柴”一样的团体格局,而是一种“差序格局”。费孝通把中国的社会结构比 喻作“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 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的”。每个网络都是以“己” 作为中心,每个网络的中心也各不相同。中国的差序格局具有一种伸缩能力, 这要看那个中心的势力如何。中国的“私”就好像“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

(四)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政治、名实分离

在“差序格局”的影响下, 乡土社会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乡土社会的社会秩序是一种礼治秩序,它是靠着“礼”来维持的, 礼是来自于社会经 验的积累,靠的是传统, 靠的是文化。礼从教化的过程中养 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从, 人服从这种礼是主动自愿 的。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无讼”。 “礼是社会公认的合适的行为规范”,礼的维持力量与法不同,法依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 ,强迫实施的 统治秩序。而礼依靠的是传统的力量, 依靠的是人们自觉 的遵守, 是一种由个人推展至社会的规范准则, 它正是与 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 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 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 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所以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 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礼治的实现必须要以传统的经验可以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为前提的, 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中 ,“礼”的教化是难有说服力的。而恰恰如此,乡土社会是稳定的,甚至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乡土社会得 “无为”的统治,是一种长老政治得以稳固,并且成为乡土社会的基础。

  • 乡土中国的主要思想高度概括是什么?
    答:乡土中国的主要思想可以高度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本土情怀:乡土中国强调对本土土地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注,认为本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石,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民俗特色,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2、土地观念:乡土中国对土地具有深厚的情感和重要的意义,强调土地是人们生活的根基,是农耕文明的基础,要尊重...
  • 乡土中国的思想意蕴有哪些?
    答:乡土中国的思想意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家园情怀:乡土中国强调对家乡、故乡的情感依恋和热爱。它强调家庭、乡村和地方社区的重要性,并认为这些是人们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根基。乡土中国追求的是一种平和、稳定的生活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历史传承:乡土中国将历史视为人们理解和认识自...
  • 如何理解《乡土中国》的主题思想?
    答:“乡土性”强调的是对土地的重视,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 的谋生方法”;“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 的”,靠土地为生的人是离不开土地的, 以土地形成了人们居住的环境形成了家庭, 形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乡村。乡土社会的人口流动...
  • 乡土中国讲了什么道理
    答:乡土中国讲了的道理:只有了解过去的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才能在规划和建设新中国的实践中,顺应国情、民情、民心,扬弃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引导中国人民共同投身到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事业中来。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
  • 乡土中国各篇主旨概括
    答: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知识拓展:从20...
  • 如何评价《乡土中国》的意义?书中的理念过时了吗?
    答:《乡土中国》不是在高处高高的俯视整个中国社会,而是自下而上,从基层研究整个中国。费孝通认为,要想了解中国的社会,必须从乡村开始,中国的根基在农村,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费孝通深入农村研究,与农民打成一片,做到了“农民化”与“化农民”。全书从人性的角度讨论了需要、...
  • 如何概括《乡土中国》的思想内容?
    答:1、乡土本色:以农为生的人,时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讲解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其信用并不是并不是依靠契约。2、文字下乡:从空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中没有文字的需要。3、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需要。4、维系着的私人道德:介绍了不同...
  • 如何评价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答: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一、《乡土本色》:乡土社会的“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不流动性、熟人社会。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
  • 乡土中国的文化是什么意思
    答:乡土中国的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讲究的是和自然和谐相处,追求自然本真。同时,乡土文化注重人与人的互动关系,讲究亲友之情和邻里之谊,强调和谐共处的道理。此外,乡土文化还有着非常丰富的民间文化,如舞蹈、音乐、服饰、节日等,这些都是对历史的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要继承和弘扬乡土中国的...
  • 乡土中国读后感
    答:《乡土中国》读后感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乡村社会 我怀着对社会学极大的热情读了这本费老的《乡土中国》读罢感触颇深 。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