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几条农谚,再说数关于他们的物候知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求几条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由于农谚的地域性、概括性加上历史因素,有些情况已经时过境迁,有时要完全正确理解一句农谚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笔者在某次油菜丰产座谈会上,听到平湖县一位农民说到一句农谚:“冬至月中,香菜打一盅”,他表示不明确是什么意思要求大家解释。另一次,听到一位河南农民介绍孬地小麦克风农谚“参不落,只管种”,也是不明其意。对于农业科学工作者来说,具有现代的农业科学知识,理解农谚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也不尽然。如果不充分熟悉农谚的各种特点,很容易“以今套古”,理解得过了头。例如“小暑不见底,白露枉费心”,原是指单季晚稻排水烤田的,有的同志联系到水稻的群体结构,以为小暑不见底,指此时应该封行了,小暑不封行,到白露就太迟,叶面积系数太小,没有充分利用光能……这是过头之例。“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原是强调腊肥重要的意思,可是有的同志偏偏理解这句农谚只主张施一次腊肥就够了,显然是没有从农谚的特点出发,理解过死了。我们在整理过程中,也曾发生自作聪明,把原来对的改成错的例子。如“三月清明你莫慌,二月清明早下秧”,在整理中把“三”“二”对调了一下,变成“二月清明你莫慌,三月清明早下秧”却反而弄错了。怎样正确理解农谚,据我们初步的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968967.html?fr=qrl3

根据动物的各种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农谚: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反映气温变化



过了惊蛰没硬地。

四月八,冻死黑豆荚。

大寒小寒,冻死老汉。



反映降水



蚂蚁搬家蛇过道,三天之内雨来到。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淋死鸡。

大署小署,灌死老鼠。

八月雷,不空回。

东明西暗,等不到吃饭。

青蛙齐叫,大雨即到。

星星眨眼,下雨不远。

狗洗澡,雷雨到。



农事活动与气候



立夏乱种田。

闰月年,宜早田。

谷雨前,植早棉。

过了四月八,有花没疙瘩。

芒种忙糜不忙谷。

糜黄种麦,麦黄种糜。

七月十五高挂锄。

秋分糜子寒露谷。

白露前十天不值(早),后十天不迟(言种麦)。



反映天气变化



黑云黄梢子,必定有雹弹子。

雹打一条线,霜打一大片

。日落乌云口,半夜里山水吼。

黑云有雨,红云生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早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

猪衔草,寒潮到。

鸡群上架早,明日天气好。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反映灾丰年



十三月儿圆,米粮不值钱。

三月雷,麦圪堆(丰年),二月雷,墓圪堆(灾年)。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饭饭。



反映植物成熟期



蚕老一时辰,麦熟一晌午。

立秋一十八,百草结疙瘩。

七月二十三卖花红枣。

五月端午吃新麦。

九月九,荞麦KE TU炖羊肉。

过了霜降杀百草。



反映昼夜长短变化



过了冬季,日长一中指;过了腊八,日长一镢把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早雨不落,晚雨不晴。

盐缸还潮,阴雨难逃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瑞雪兆丰年

六月韭,驴不啾。

麦子上场,核桃半瓤。

九月里路上牛喝水,种不上麦的发后悔。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塘土埋住驴蹄子,收拾翻麦种糜子。

毛杏塞鼻子,种谷种糜子。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初三、初四不见月,连阴带下得半月。

四、六不开天,开天一、半天。

七阴八下九不停,十日晒得脑瓜痛。

早烧(烧云)不出门,晚烧晒死人。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云向东,潦池空;云向南,潦池闲;

云向西,潦池溢;云向北,潦池鼓堆堆。

打破土旺头,一十八天不套牛。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山戴帽,大雨到。

五月十三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

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干。

立冬无雨一冬晴。

前毛毛(雨)不下,后毛毛不停。

热生风,冷生雨。

前蒙蒙不下,后蒙蒙不晴。

蚂蚁搬家,长虫(蛇)过道,一两天内,必有雨到。

瓦渣云,晒死人。

早雨没多的。

大旱不过二十五。

立春下雨,四十天春阴。

立春节日有迷雾,一春雨水不会多。

立春节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雷打惊蛰前,四十五天不见天。

春雷十日阴,要晴须见冰。

二月干一干,三月宽一宽(水涝)。

清明晴,谷雨淋。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发尽桃花水,必是早黄梅(干旱)。

清明若逢晴,梅里雨淋淋。

春二三月冷落,秋九八月热落(多雨)。

春天第一雷,报告当年水(雷声来自东南方则多雨,来自东北方则少雨)。

行得春风(四月的偏东风),必有夏雨。

春水铺,夏水枯。

一日南风三日暴,三日南风狗钻灶(预报风 雨、低温)。

春霜不过三,过三半月干。

春季回暖早,必有台风到。

春寒多阴雨,春暖百花香。

西风刹雨脚,泥头晒不白(春季如吹西风而雨止,则晴天不会持久)。

刮了长东南(连续四天以上东南风),半月不会干。

春季少东风,夏季雨水穷。

立夏北风当日雨。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小满满,黄梅管(满和管都是下雨的意思)。

杨花落在蓬尘里,收麦收在浓泥里(多雨)。

五月十三青杠(天晴),床底下摸蚌(多雨)。

夏至无雨三伏热。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黄梅夜消(晚上出现短时间的晴天),明天细雨重出现。

三天不落断黄梅,梅里不落莳里(指夏至到小暑)落。

黄梅天寒雨水多。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五九西北风秋水大(大潮)。

伏里西北风,腊月船不通(低温)。

伏里凉,秋雨淋倒墙。

西南大风(指初夏时)三日晴。

天脚(地平线)吊乌云,大雨要倾盆。

早撑不要晒,夜撑不要收(撑,指太阳的光带叉天)。

南云涨,天要变。

乌头风,白头雨(指黑云和白云)。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洒洒。

早夜秋,凉飕飕;中午秋,热烘烘(指立秋的时间)。

早夜风凉(指白露节气后一段时间),干到重阳。

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要着棉衣裳。

八月初一难得雨,有雨秋里旱。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或雨)打灯。白露多雨寒露枯。

九月初一难得晴,若是睛,种麦干煞人。

重阳无雨一冬晴,重阳有雨一冬阴。

重阳阴,一冬温;重阳晴,一冬冰。

九月廿七衣不做,十月初五拖不过。

霜降东风迟来霜,霜降西风早来霜。

立冬下雨一冬阴,立冬天好一冬晴。

冬前不结冰,冬后冻煞人。

冬前不下雪,来春多雨雪。

冬至西南(风向),清明定寒。

十月十五阴,三冬腊月暖盈盈;十月十五睛,三冬腊月冷冰冰。

头九暖,冻得百乌转。

头九冷,三春暖洋详。

水九旱三春(水九,指头九多雨。三春指春 分、清明、谷雨三个节气)。

四九无雨三伏旱。

腊里暖,六月旱;腊里寒,六月水。

腊月打雷回暖早。

“九”里暖,春里寒。寒水枯,春水铺。

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

冷得足,晴得长。

送“九”一场雪,百日发大水。

天上钩钩云(钩卷云),地上雨淋淋。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出现鲤鱼斑,明日晒稻不用翻。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太阳下山前钻入乌云不再露脸,半夜即将下雨)。

乌云接得高,明天晒断腰(太阳下山前,钻入乌云后重又出来,明天将继续好天)。

逆风行云,天要雨淋。

西北黑云生,雷雨必震声。

早起猪头云(气象学上叫碎雨云),傍晚台风鸣。

火烧云,晒煞人。

早看天顶穿,晚看四脚悬。

早怕南云涨,晚怕北云推。

天脚吊乌云,大雨要倾盆。
兄弟帮你尽力了,把几乎所有的都搞出来了~!!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参考资料:http://202.103.207.56:8080/viewstaticres/SysContent7/d0/dd0/ddd150/414157959750/414157959750.htm

六月韭,驴不啾。

麦子上场,核桃半瓤。

九月里路上牛喝水,种不上麦的发后悔。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塘土埋住驴蹄子,收拾翻麦种糜子。

毛杏塞鼻子,种谷种糜子。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初三、初四不见月,连阴带下得半月。

四、六不开天,开天一、半天。

七阴八下九不停,十日晒得脑瓜痛。

早烧(烧云)不出门,晚烧晒死人。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云向东,潦池空;云向南,潦池闲;

云向西,潦池溢;云向北,潦池鼓堆堆。

打破土旺头,一十八天不套牛。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山戴帽,大雨到。

五月十三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

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干。

立冬无雨一冬晴。

前毛毛(雨)不下,后毛毛不停。

热生风,冷生雨。

前蒙蒙不下,后蒙蒙不晴。

蚂蚁搬家,长虫(蛇)过道,一两天内,必有雨到。

瓦渣云,晒死人。

早雨没多的。

大旱不过二十五。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脏不均狗咬狗。
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
常赌无赢家。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
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朝里有人好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车有车道,马有马路。
撑痢疾,饿伤寒。
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
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吃不言,睡不语。
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吃一堑,长一智。
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
出家三天,佛在面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创业百年,败家一天。
吹嘘自己的人,等于在宣传他的无知。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从小差一岁,到老不同年。
粗茶淡饭能养人,破衣破裤能遮寒。
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粗丝难织细绢,粗人难做细活。
寸草铡三刀,料少也长膘。
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气。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打铁看火候,庄稼赶时候。
打鱼的不离水边,打柴的不离山边。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路不走草成窝,好歌不唱忘记多。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大王好见,小鬼难求。
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用时万金不惜,不当用时一文不费。
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尔是车轧出来的。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点灯爱油,耕田爱牛。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医生开药方。
冬天既然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无人信。
痘要结,麻要泄。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读书须用心,一字值千金。
赌钱众人骂,读书众人夸。
端人家碗,服人家管。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多行不义必自毖。
恶人心,海底针。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儿大分家,树大分杈。
耳不听不烦,眼不见不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逢恶不怕,逢善不欺。
富人过年 ,穷人过关。
隔行如隔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狗朝屁走,人朝势走。
狗急跳墙,人急悬梁。
狗记路,猫记家。
姑娘讲绣花,秀才讲文章。
鼓不打不响,钟不敲不鸣。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官不贪财,狗不吃屎。
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锅不打不漏,话不说不透。
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贤妻。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寒从足下起,火从头上生。
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好吃甜的,找卖糖的;好吃酸的,找卖醋的。
好处着手,坏处着想。
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拨就亮。
好汗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好汉死在战场,懒汉死在炕上。
好花开不败,好事说不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好客的朋友多,好说的废话多。
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
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
河长多滩,路长多弯。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虎吃人易躲,人吃人难防。
虎到中堂,家败人亡。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
话多了不甜,胶多了不粘。
会打会算,钱粮不断。
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
会过不会过,少养张口货。
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
会说的说一句,不会说的说十句。
会笑的人笑到最后。
会写的坐着,会唱的站着。
火大无湿柴,功到事不难。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火烧一大片,水流一条线。
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货买三家不吃亏,路走三遭不陌生。
积善三年人不知,作恶一日远近闻。
积少成多,积恶成祸。
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常饭好吃,常调官难做。
家万事兴。
家人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家有千,主事一人。
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兼听则明,听则暗。
见强不怕,遇不欺。
姜是老的辣,醋陈的酸。
交人交心,浇树浇。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于无知。
脚长沾露水,嘴长惹是。
教人教心,浇花浇根。
反映气温变化
过了惊蛰没硬地。
四月八,冻死黑豆荚。
大寒小寒,冻死老汉。

反映降水

蚂蚁搬家蛇过道,三天之内雨来到。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淋死鸡。
大署小署,灌死老鼠。
八月雷,不空回。
东明西暗,等不到吃饭。
青蛙齐叫,大雨即到。
星星眨眼,下雨不远。
狗洗澡,雷雨到。
农事活动与气候
立夏乱种田。
闰月年,宜早田。
谷雨前,植早棉。
过了四月八,有花没疙瘩。
芒种忙糜不忙谷。
糜黄种麦,麦黄种糜。
七月十五高挂锄。
秋分糜子寒露谷。
白露前十天不值(早),后十天不迟(言种麦)。
反映天气变化
黑云黄梢子,必定有雹弹子。
雹打一条线,霜打一大片
。日落乌云口,半夜里山水吼。
黑云有雨,红云生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早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
猪衔草,寒潮到。
鸡群上架早,明日天气好。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反映灾丰年
十三月儿圆,米粮不值钱。
三月雷,麦圪堆(丰年),二月雷,墓圪堆(灾年)。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饭饭。
反映植物成熟期
蚕老一时辰,麦熟一晌午。
立秋一十八,百草结疙瘩。
七月二十三卖花红枣。
五月端午吃新麦。
九月九,荞麦KE TU炖羊肉。
过了霜降杀百草。
反映昼夜长短变化
过了冬季,日长一中指;过了腊八,日长一镢把。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
“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麦子上场,核桃半瓤。

1、农谚:鱼鳞天,无雨风也颠。

物候知识: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

出现这种云,表明该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转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2、农谚:天上赶羊,地下有雨都不大。

物候知识:“天上赶羊”是指积云在消退过程中,被风吹散产生的白色破碎不定型的散片云,象被赶的羊群一样迅跑。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冬春季节,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靠近本地,且移动速度快,风力大,降雨一扫而过,雨量不多,然后本地受冷高压控制,天气转晴。 

3、农谚:蜘蛛张网补网,天气将转好。

物候知识:蜘蛛靠张网捕虫生活。刮风下雨天气,往往冲坏蜘蛛网,同时空气潮湿,蜘蛛网粘性差,往往不易捉到小虫。所以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便躲避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当风止雨停,天气将要转晴好时,才又出来补网和张网,以便捕食小虫。

因此,当看到蜘蛛补网张网活动时,则预示天气将向晴好方面转换。 

4、农谚:青蛙蒙格,有大雨。

物候知识:青蛙的皮肤和器官对于天气的变化有敏感性。每当风雨天气来之前,它们成群在一处,叫声很大。特别是夏季雷雨天气到来之前,青蛙集中的更多,叫声更大更密。经反复观察证明,青蛙集中成群,并大声密叫的现象,总是出现在大雨到来之前,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天气。 (蒙格是彝语,是集会之意)

5、农谚:月亮撑红伞,明天有大雨。

物候知识:月亮“撑红伞”,是指无云或少云的夜晚,月亮戴有一明显的红色光轮,叫“月亮撑红伞”。此种现象表明大气不稳定,水汽、尘埃显著增多,而且质点较大,这是造成下大雨的有利条件,所以月亮“撑红伞”是下大雨的征兆。



农谚

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草膘、料劲、水精神,牲口全在人经心。

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发横财不富。

米面油盐柴,全从土里来。

两勤夹一懒,想懒不得懒;两懒夹一勤,想勤不得勤。

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狼叼去,没人撵。

农家无闲日,五月人倍忙。

麦黄糜黄,秀女出房。

深谷子,浅糜子,荞麦种在浮皮子。

种成的麦子,锄成的秋。

麦种泥里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糜不见叶,谷不见穗(丰收)。

荞麦晒得跌仰躺,一亩地里打两石。

黄疸不算疸(锈病),黑疸全疸完。

肥牛壮地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七十二行,庄稼汉为王。

哼哼(猪)年吃饱饭,牛马年广收田,怕的鸡(饥)猴饿狗年。

过了闰年,走马种田。

闰四月,吃树叶。

吃得多,屙得多,上到地里打得多。

鸡儿蛋,粮食换。

年馑头,先贵辣子后贵油。

一年两道春,黄米贵如金。

人勤地有恩,遍地出黄金;人勤地出宝,人懒地长草。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早起一时,松泛一天。

越睡趣懒,越吃越馋。

懒牛屎尿多,懒人明天多。

一、农谚的起源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这种区分是后来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截然划分的界限。因为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的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也难与歌谣截然划分。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例如《诗经》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农事操作的,又是农民抒发感情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谚才从歌谣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同时,属于纯粹生产经验的农谚,也不断增加、丰富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如果我们把作物生产的全部过程分成几个环节,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农谚。例如水稻从播种起,选用良种有“种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壮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术有“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间轻,两头重”等;田间管理有“处暑根头摸,一把烂泥一把谷”等等。拿水稻一项来说,浙江就有500条左右农谚。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好象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手册一样,曾经起过很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老农民中都还保留有这种习惯。1959年我们在丽水县向一位老农了解当地播种粟的经验,他就举出“红粟头上一枚针,只怕浅来不怕深”的农谚,并且拿粟和芝麻相比,说:“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平阳县总结当地种植龙爪稷(当地称粟)的经验时,农民又举出“稻倒收一半,麦倒没得看,粟倒一箩收箩半”的农谚,说明龙爪稷的特点是不怕倒伏。诸如此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足以证明农谚对指导农业生产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农谚内容的特点

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解放前费洁心所收集的《中国农谚》,是由时令、气象、作物、饲养、箴言等五大部分组成的,虽然不很理想,但可以从这个分类中看出农谚内容的几个特点。据笔者对该书5953条农谚的统计。[1] 属于时令之部的为2961条,占全部的40.45%;气象之部1556条,占26.22%,作物之部1020条,占17.18%;饲养之部251条,占4.23%;箴言之部707条,占11.91%。从个分配的百分率可以看出两点:其一,气象与时令的农谚共占2/3,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的机器耕种,农业技术起了多么大的变化,只有适时播种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为了正确掌握农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经受了足够的教训,因而以时令为中心的农谚竟占到40%左右。旱、涝、风、寒等自然灾害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时期,更是无法克服的莫大威胁,因此企图掌握自然灾害规律的农谚也占到1/4。

费洁心所收的农谚,限于他个人的条件,共只5953条。建国以后,农业出版社以吕平为主,进行了有计划的全国农谚收集工作,共得10万余条,经过归并整理分类,共得31400余条,分成《中国农谚》上下两册出版。上册是农作物部分,包括大田作物、棉麻、果蔬、蚕桑、豆类、油料直至花卉为止,据笔者统计,共约16200余条;下册为总论及畜牧、渔业、林业等部分,总论包括土、肥、种、田间管理、水利及气象等,共约15200余条。又将该书上下两册按类分别统计结果,大体上同上述费洁心的统计结果类似。但所见的规律性更为明显。即全部农谚中,以气象农谚最占多数,共得7903条,占全部的25.16%。其次就是水稻,共4573条,占全部的14.56%;第三是麦类,共3596条,占全部的11.45%。其余的分散到各种作物上,条数有多有少,都远不及稻麦那样多。稻麦及粟黍类农谚条数的比例,很像笔者对《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谷部文献所作统计的结果,在《集成》中,也是以稻的文献量占首位,各种麦合起来居次位,粟黍又次之,三者所占比重超过其他任何的作物。[2] 文字记载量的比重同农民口头谚语的比重如此一致,是客观事物规律的如实反映。将果树和蔬菜类供不应求也只得1571条,占全部的5.00%。粮食方面,像玉米和甘薯是迟至明末才引进普及的。玉米很快积累起222条,当然比重不高,仅占0.70%;甘薯积累起366条,占1.16%。自古农桑衣食并举,棉花较之蚕桑是后起的,但推广极快,积累的农谚超过了蚕桑,棉花有1243条,占3.95%;蚕桑只355条,占1.13%,蚕桑的农谚不应这样少,其原因待查。农作物和畜牧这粮畜两条腿中,畜牧部分的农谚远少于作物,只有1433条,占全部的4.56%,这是中国农区食物结构的特点,农区人口增长的压力使得农区拿不出更多的土地饲养家畜。在家畜的农谚中,以猪最多,猪在南方是舍饲杂食,不需草场牧地。家畜农谚一个突出之点,是对家畜的鉴别农谚较多,且很生动有据,很像汉代以来的《相马经》、《相牛经》之类,只是句子短少而已。

下面再就农谚内容的特点试作分析,归纳为三点六性:

地域性和普遍性。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等。浙江农谚:“麦黄种麻,麻黄种麦”,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华北农谚“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很少休闲,更没有七月八月就耕地准备过冬的。地域性差别最大的是播种期,华北种麦的适期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浙江则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前后正当时”。种芝麻和小米,华北是:“小满芝麻芒种谷”,浙江则是“头伏芝麻二伏粟”。

但在许多农谚里,尽管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却都有类似的说法。如大豆的“干花湿荚,亩收石八”,南北各地都这样说;浙江农谚“割麦如救火”和华北农谚“麦收如救火”一样;“寸麦不怕尽水,尺麦但怕寸水”在浙江、苏北等地都有同样农谚:“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有钱难买大肚黄”……等等都是普遍性的农谚。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它本身遗传性的表现,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栽培原理往往是具有共同性的,还有一些基本原理相同的栽培环节如深耕、增施肥料、中耕培土等,反映在农谚上也大体一样。如华北、陕西农谚“种田不上粪,等于瞎糊混”;苏北农谚“不施粪,瞎胡混”,浙江农谚“种田无师叔,只要肥料足”;以及华北农谚“锄头有三分水”和浙江农谚“旱来锄头会生水”等等,意思都一样。

不论地域性和普遍性,就其表达形式的类似来看,说明当初某条农谚可能发源于某一地区,随着传播开去,各地就按照自己地区的特点(如作物的、耕作制的、季节的、口语习惯等)予以变通,最明显的如播种期,几乎“××早,××迟,××××正当时”成为各地农谚的共同表达公式了。

概括性和科学性。概括性和科学性是农谚的最重要特点,由于农谚是口头相传的,必须简短流畅,便于记诵。但它的内容又很丰富,所以必须精练深刻,发人深思。许多农谚看来似属简单浅显,其实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需要我们予以分析说明。例如种植绿肥的农谚:“若要草子好,经常三分燥。”一般地说,草子是喜欢湿润土壤的,但欢喜湿润并不等于不需要空气,农民特别指出“经常三分燥”。据科学研究证明,草子田土壤的湿度以70%左右最好,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增加了氧化层的厚度,缩短了还原层的厚度,可使根系及根瘤发展良好,这就是农谚的概括性和科学性所在。其他如“麦浇芽,菜浇花”6个字就概括了两种冬作的施肥关键;“山园直插,荡园斜插”,指出甘薯要根据不同水分条件,采取不同的扦插方式。“牛粪冷,马粪热”,在牛马粪中还分冷热,似乎没有道理,实际上由于牛、马的饮料不同,粪中微生物的活动也不同,发酵发热的能力是大有差别的。有些栽培措施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如农谚指出:“九耘谷无毛,三削麦无糟”,是很有道理的,应该如何解释透彻,还值得深入考虑。有些农谚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揭发其理论意义,例如“种稻难种三黄稻”,“有钱难买大肚黄”。农民水稻专家陈永康提出的三黄三黑问题,几年来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和陈永康同志一起搞科学实验,初步明确了“黄是代表晚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在转折点上的一种生理状态,每次落黄后,植株即转向另一新的阶段”。这才算初步阐释了三黄问题,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农谚中像这种概括性强,富有深刻科学原理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或通过具体试验研究,予以分析提高。

群众性和通俗性。农谚极大部分作者是广大的劳动群众,这就决定了农谚的思想、感情以至于表达形式必然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生活气息、泥土气息的,并且便于记诵,相互传播。其中最常用的是把生产技术措施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说明,最易为群众所接受。如说明拔秧以前要略施起身肥,以利发根,但又不必太多,农谚就说:“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在我们继承农谚遗产、总结农谚的特点时,必须把握农谚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这一特色。

四、农谚结构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总结农谚,有必要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其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作些剖视,以便从中学习一些对发展新农谚、创造新农谚有益的经验。

(一)农谚的句法 农谚的句子比较精炼朴素,但是把大量的农谚加以排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农谚的句子也相当错综复杂。先就每句的字数看,据笔者就全国农谚15823条(约36万字)的分类统计,[3] 最少的是3字一条,最多的是196字一条。如将字数不同的各条称为一个“句类”,则从3字一条顺次到58字一条,共有56种不同句类:从60字到196字,共有34句类,总计从3字条到196字条共有90句类。值得注意的是,这90种句类中各类所拥有的句子数是不平衡的,绝大部分集中于10、8、14、12、7、6、13、5、16、20、9和11等12种句类中,共有14524条,占总数的91.79%;而这12句类中,又以10、8、14、12、7、6等6句类为最多,共11857条,占总数的74.93%。另就浙江农谚农作物部分的统计来看,也存在同样的分配情况.

http://www.guoxue.com/economics/ReadNews.asp?NewsID=1749&BigClassName=%CC%EC%C8%CB%B9%C5%BD%F1&BigClassID=16&SmallClassID=16&SpecialID=87

  冬天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温防腐烂。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三月惊蛰又春分,整地保墒抓关键。
  四月清明和谷雨,种瓜点豆又种棉。
  五月立夏到小满,查苗补苗浇麦田。
  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雹麦开镰。
  天上挂破帷,三日必透风。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天上出铁砧,地上水成潭。
  久雨闻雷天将晴。
  夏雨连夜倾,明日天更晴。
  先雷后雨不湿鞋,先雨后雷水漫街。
  疾雷易晴,闪雷雨不停。
  星光生暗毛,两天雨必到。
  久雨现星光,往后雨更狂。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日出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猪衔草,寒潮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
  龟背转潮天作恶。
  大水蚁飞,风雨凄凄。
  蚊子飞成球,风雨将临头。
  土狗上岸,大雨漫漫 。
  木棉花开,大冷不再来。
  大芒花开,风雨即来。
  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
  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
  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
  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
  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
  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
  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
  白露早来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地是铁来粪是钢,把粪施在刀刃上。
  牛粪凉来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错。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秋耕田地地发塇,冬雪渗下不易干。
  人治水来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人不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
  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
  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
  雨水修渠道,抽水把地浇。
  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
  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
  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芒种麦登场,龙口夺粮忙。
  夏至伏天到,中耕极重要。
  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
  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
  立秋棉管好,力争伏天桃。
  处暑送肥忙,复种多推广。
  白露收大秋,早熟又早收。
  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
  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
  霜降快打场,抓紧入库房。
  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
  小雪不畏寒,建设丰产田。
  大雪冰封山,积肥管麦田。
  冬至副业忙,有钱又有粮。
  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冻关。
  大寒不停闲,总结再向前。
  砂地搓淤泥,好的真出奇。
  碱地施层砂,强似把肥加。
  谷雨麦怀胎,麦喜胎里富。
  麦怕胎里旱,麦怕三月寒。
  麦收四月风,立夏见麦芒。
  西南火旱风,收麦要减成。
  小满粒不满,麦有一场险。
  大麦上了场,小麦发了黄。
  蚊子见了血,麦子见了铁。
  秋风镰刀响,寒露割高粱。
  寒露下葡萄,白露打核桃。
  麦出七天宜,麦出十天迟。
  谷六麦十三,必定见绿尖。
  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
  庄稼是支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地靠人来养,苗靠肥来长。
  好树开好花,好种结好瓜。
  早种三分收,晚种三分丢。
  苞米种的浅,丢了主人脸。
  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
  间苗要间早,定苗要定小。
  棉花锄七遍,桃子赛蒜瓣。

天上挂破帷,三日必透风。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天上出铁砧,地上水成潭。
久雨闻雷天将晴。
夏雨连夜倾,明日天更晴。
先雷后雨不湿鞋,先雨后雷水漫街。
疾雷易晴,闪雷雨不停。
星光生暗毛,两天雨必到。
久雨现星光,往后雨更狂。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日出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猪衔草,寒潮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
龟背转潮天作恶。
大水蚁飞,风雨凄凄。
蚊子飞成球,风雨将临头。
土狗上岸,大雨漫漫 。
木棉花开,大冷不再来。
大芒花开,风雨即来。

  • 写10句农谚说出包含的物候知识
    答:1、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物候知识】:因为雨前必定闷热,而蝉闷热时候就会越叫越凶叫 2、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物候知识】:下雨时雨会冲垮蚂蚁或蛇的家,所以他们会在雨来临前搬家。3、立夏蚯蚓出,又是好收成。【物候知识】:一般下雨后都有蚯蚓,立夏蚯蚓出洞,证明雨水不小,...
  • 谁知道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并说出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答: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物候知识: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2.“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物候知识:“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
  • 农谚包涵的物候知识
    答:第一条:鱼跳水,有雨来。第二条:燕子低飞要落雨。第三条: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第四条: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生活在水里的鱼同样是需要呼吸的,呼吸需要氧气,而要下雨的时候水里面就会形成低气压,氧气就会减少,为了呼吸,水里的鱼当然就要跳出水面呼吸呀。蚂蚁是生活在土里的同样需...
  •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他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速度啊,5挑!!!还要说明他是什么意...
    答:1.蚂蚁搬家,要下雨 2.蜻蜓点水,要下雨 3.蚱蜢扑脸,大雨不远【这三句都是说要下雨的】4.泥鳅静,天气晴 5.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这两句,都是要放晴的】
  • 搜集关于物侯的农谚,并分析其中物侯知识。 不少于三条。
    答:1.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这条谚语揭示了气候转换期的自然规律。如果大寒这一天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可能会延后,导致来年春季的气温偏低。这反映了物候现象与季节气候变化的紧密关联。2.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描述了雪对于农作物的积极影响。大寒时节如果降雪充足,可以冻死害虫,从而保护农作物...
  •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急求!!!
    答:根据动物的各种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农谚:1、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2、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3、麻雀囤食要落雪。4、蚂蚁垒窝要落雨。5、鱼跳水,有雨来。
  • 找几条农谚,再说数关于他们的物候知识
    答:1、农谚:鱼鳞天,无雨风也颠。物候知识: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出现这种云,表明该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
  •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答: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
  • 中国古代有关物候知识的农谚有哪些
    答:1、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2、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3、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4、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5、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6、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7、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8、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当太阳落山时...
  • 求五条农谚及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答:1、天上豆蝇云,地上晒死人。(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2、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3、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