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名字的来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请问中国名字由来

根据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的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为古代的洒器,用青铜制成)上的铭文。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铭文的前面还提到“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可见是周成王时的纪录。在《尚书》的《梓材》一篇中,也记载了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话:“皇天既会中国民越厥疆于先王”。由于《尚书》中不少内容是出于后人的追记,又经过很多人的整理甚至篡改,往往被弄得真假参半。有了何尊铭文这件物证,《梓材》上的话就完全得到了证实。可见在周武王和他的儿子周成王时的确已经使用“中国”一词了。
关于周武王灭商的确切年代,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说法,但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这样看来,“中国”一词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当然,可能在周武王之前就已经有人用过,或者已经出现了,但即使有,也不会太久,因为在商人使用的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过“国”或“或”(与国字相通)二字。
“中国”的本意是什么呢?这还得从“国”字说起。“国”与“或”字相通,原意是指城、邑。当先民因农业的发展而定居下来以后,以部落首领的居住地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初期的居民点和城市,城里称为国,城外近处就叫做郊人。开始时,国的差别并不大,但以后有的国发展较快,有的则已经扩展到原来几个国的范围。于是大的单位就被称为“邦”,小的单位还称国。再行后,由于一位首领或一个宗族已经拥有不止一个城、邑,即不止一个“国”,因而就将其主要的、或首领居住的城邑称为“国”;这也就是以后将都城称为“国”的来历。
正因为一个“国”不过是一个部落或一个宗族的聚居地,所以一般范围很小,大的也不过相当于今天一个小县城,小的大概只等于一个“三家村”。由于绝大部分国人也得从事农耕,国中也包括大片农田,所以一个国的范围比单纯的居民点还是要大些。可以想像,这样的国的数量必定很多。相传大禹召集各国在涂山(今地说法不一,以在安徽蚌埠市西淮河南岸一说较早)聚会,据说参加并表示接受大禹领导的有“万国”之多。当然,“万”并不是实数,但数量一定也不少。到商朝第一位君主汤的时代,已经减少到3000多个。周武王出兵攻打商纣王,到达盟津(一作孟津,今河南孟津县西南黄河上)时,原来归属于商的国(史称诸侯,实际是用了以后的名称)有八百个投向周王。到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据说还有1773个。
西周时,周王被称为天子,由他分封或得到他承认的国称为诸侯;但无论天子还是诸侯,他们居住的城邑都是“国”。既然同时存在那么多的国,在名称上就渐渐产生了区别。天子所住的“国”(京师)处于中心、中枢地位,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中国”。前面提到,周武王在灭商后,认为上天将“中国”交付给了他,就是因为已经占有了商的京师。《诗经。大雅》中的《民劳》篇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的诗句,很清楚地说明,所谓“中国”就是指京师。

“中国”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出现得很早,运用得也很普遍。这一称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初期。在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武王时期文物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等字样。据考古和文字学专家考证,“中或”就是“中国”。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作“域”或“帮”解。“中国”就是“中央之域”或...”



订阅
考“中国”一词之本义,当为中原各诸侯国,中者,居中之意也;国者,诸侯之土封国也。

华夏诸国分别将南北东西四境诸民称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因参照体系不同,其所指亦有差异。

自汉代始,朝野上下和文人学士习惯于将汉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因此,当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也多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北魏,自称“中国”,而将南朝称作“岛夷”;同一时期汉族所建之南朝虽迁离中原,却亦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称北魏为“魏虏”。

当《尚书》上出现“中国”一词时,其所指仅仅局限于关中、河洛一带,而后又扩展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秦汉以降,又将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皆称为“中国”。

“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中国”则成为隶属我国版图之内全部领土之专用名词。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1912年中华民国之建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他国之人遂逐渐耳熟能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际上通称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仍简称为“中国”,“中国”之名更令世人刮目相看。

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和政治概念,“中国”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往近了说,清王朝在《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文版里,就同时自称“大清”和“中国”;往远了说,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都说自己是“中国”,骂对方是“索虏”、“岛夷”等等。

瓷器的意思,中国以前做瓷器很有名

中国名字的由来:
抗战时期,毛泽东曾经多次阐述将来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含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宣布:“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第五款为“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
同年6月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四小组讨论时,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对“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号提出质疑。他表示国名太长,建议去掉“民主”两字。最后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年9月27日,政协一届全会通过决议正式定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且去掉国号后面“中华民国”的简称。 自此之后,政协会议通过的大会文件,就完全去掉了“中华民国”这四个字。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在人们习惯性称呼中渐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

  • 中国名字china的来历
    答:1. 中国被称为"China"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在昌南开始建造窑坊,烧制陶瓷。2. 到了唐朝,昌南镇的瓷器因其青正侍白、晶莹滋润而被誉为假玉器,并大量出口至欧洲。3. 在欧洲,昌南镇的瓷器成为了极为珍贵和受欢迎的物品,欧洲人因此将昌南称为"china",进而将生产和瓷器的中国称为"...
  • 中国这个名字源于哪个时代?
    答:中国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可是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知这个东亚国家的名称了。据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考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一词的词源,最早来源于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 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出现的“Cina”一词;在公元前...
  • “China”这一词的来历
    答:河洛地区,后来逐渐扩展至包括各大诸侯国在内的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6. 秦汉时期,所有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内的地区都被称作“中国”,这个名字最终成为我国的通用称谓。7.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一词专指我国全部领土,成为了一个专用的国家名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hina ...
  • 中国为什么叫China?
    答:中国 有趣的是China(中国)一词并非中文字。牛津英语字典(OED)上说,China一词最初出现在2000年前的梵文中,它以多种形式在几种亚洲语言中出现。最早使用它的欧洲人是马可波罗,英国人最早引用可追溯到1555年。美国基督教会词典给出了这词的来源,它是一个不正规的名字,指的是在公元前3世纪统治...
  • 请问,中国是怎么由来的???
    答:既然同时存在那么多的国,在名称上就渐渐产生了区别。天子所住的“国”(京师)处于中心、中枢地位,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中国”。前面提到,周武王在灭商后,认为上天将“中国”交付给了他,就是因为已经占有了商的京师。《诗经。大雅》中的《民劳》篇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
  • 中国字的来源
    答: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的文字又有所区别,于是出现了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情况,这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
  • 中国人为什么被称为华人?中华的来历介绍
    答:这个名字就是中华。中华这个词在现在大家肯定是习以为常了,因为我们常常以中华儿女自居,与中国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会有中华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又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首先我们要从最开始的中国说起,那个时期中国的面积还远没有现在的大,因为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发,...
  • 中国英文名字的来历?
    答: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6日公布了他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这位精通多种西方语言的博士生导师通过对西方语言演变史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认为“CHINA”(中国)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丝绸。周启澄教授是在6日举行的《中国古代纺织品研究》国际学术报告会上,向与会的国内外考古专家发表这一研究成果的。周启澄...
  • china 的这个称呼的来历?
    答:人”。直到二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派代表团到东京, 1946年6月,以“命令”的方式通知日本的外务省,从此以后不 许再用“支那”这个名称。同年6月6日,日本外务次官向各报 社、出版社,日本文部次官7月3日向各大专院校校长,先后发 出避免使用“支那”名称的正式文件,文件写道:“查支那之 称呼素为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