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为什么比中国人还爱吃麻婆豆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豆腐

中国的豆腐与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 豆腐是中国的一项伟大的发明。与四大发明相比,它其实离老百姓的生活更近。 豆腐诞生在汉代,资格够老的。传说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安徽淮南八公山珍珠泉炼丹。没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创造出了豆腐。作为炼丹炉里的副产品,豆腐虽不至于产生使生命不朽的神奇效果,其营养价值还是不容置疑的。我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豆腐的制作过程,将大豆磨碎、榨浆,上锅灶蒸煮,直至添加石膏,或用青盐点卤,使豆浆凝固,太像一次化学实验。有人比喻为石髓,即石头的骨髓,倒挺形象的。还有人称其为甘脂,也很浪漫。我想起白居易怎样赞美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豆腐也是一种凝脂,跟美女的肌肤有几分形似或神似。温香软玉,令人情不自禁想去触摸,想去吮吸。不管别人咋样,我每每以亲吻的态度品味豆腐。难怪民间有诙谐的说法:把占女人便宜叫做吃豆腐。我没啥犯罪感,因为自己是在吃豆腐的豆腐。一厢情愿而已。但毕竟也算一次美的享受,无论视觉还是口感。在食物中,豆腐似乎最女性化的。 读鲁迅小说,写到故乡有个豆腐西施。这位少妇肯定靠磨制豆腐出卖为生,年轻时可能还略有几分姿色。豆腐与西施联系在一起,挺谐调的比叫茄子西施、冬瓜西施要顺耳。即使真让西施卖豆腐,并不掉架子,她的美肤简直在为自己的产品做活广告;但没谁想过西施会去菜市场兜售茄子、冬瓜。这简直跟让她卖国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鲁迅的故乡又是西施的故乡。鲁迅故乡的这位豆腐西放,究竟什么模样,他没有详细描写。我猜测皮肤一定很白吧,像豆腐一样润滑、细腻。只要有了这一条,就不会难看。一白遮百丑嘛。鲁镇的老少爷们,给豆腐坊的老板娘起了西施的外号,怎么听都有点暧昧。他们用语言,在想像中吃她的豆腐了。同时也在占西施的便宜。不过,市井中若没有一点风情的作料,也太单调了。不管豆腐西施的手艺如何,打上西施的招牌,顾客总会有点美妙的心理作用:西施的豆腐,怎么可能不好吃呢?况且,比天鹅肉便宜多了。估计这位美少妇的生意,应该跟她的回头率一样不错。 豆腐西施,你有什么配方,做出畅销的豆腐?豆腐西施,你使用哪种牌子的化妆品,来保养娇嫩的皮肤?更有可能的是:你天生一副清秀的容颜,连城里的雪花膏都没搽过。你在跟豆腐比赛呀,看谁更白、更吊人胃口。 情,在中国的饮食中也会有所显影,使人口腹获得物质的满足之余,心理上还产生某种微妙的“化学反应”,丰富了食品的滋味。譬如,南京人将鸭胰叫作美人肝,福建人将贝肉氽汤唤成西施舌,还有某地清蒸的贵妃鸡(象征杨玉环出浴),乃至浙江的一种黄酒命名为女儿红。仅仅这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除了柳下惠,谁听到会无动于衷?浪漫的名称,一听就是有点儿雅趣的人起的。它从某一方面,证明了中国的饮食确实能上升到文化的境界。这也是中国菜在色、香、味、型之外的又一大法宝,只不过不敢滥施,怕转移了主题。 我有一个喜剧片般的策划:绍兴打鲁迅品牌,仿建咸亨酒店、叫卖孔乙己茴香豆之余,也不妨尝试生产一种西施豆腐,或索性开一家西施豆腐坊,选美,让冠军站柜台,就当站在T型台上。不管有多少人买账,会有更多的人来看风景、看热闹的(看着看着,总会饿的)。大不了,再雇一位浙江出产的女明星做形象大使(不知周迅是否愿意),代言绍兴的豆腐。这至少比代言金华火腿要容易些吧?看在鲁迅的面子上,就当一回当代版的“豆腐西施”吧。假如觉得鲁迅的面子不够,再加上西施的面子。西施的面子总够大了吧。那是西施在给你面子呀。女人能被称作西施,就像男人能被作文豪一样,多少人想当还当不上呢。姐们,勇敢点,上吧!广告词,就说你是因为爱吃家乡的豆腐,才长得如此水灵灵的。这是你的护肤秘方。一点不逊色于大宝SOD蜜。 其实,按年代推算,西施没吃过豆腐。战国时期,豆腐还没发明出来呢?西施的主子勾践,正吮着悬梁的苦胆,五味俱全地将自己尝都没舍得尝的美女,作为“糖衣炮弹”,送给好色的夫差……西施饱了那么多人的眼福,但她不知道豆腐是啥滋味;所以,她还是不如你有口福。 人选方面,我还是觉得周迅最合适。她是四小名旦之一。正如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四小名旦,不就等于当代的四大美女吗?况且她跟西施同乡。跟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也算老乡。就当演一把嘛,又有什么关系。只是,不知周迅在现实中,是否真的爱吃豆腐?但我想,至少不会不爱吃的。 中国的豆腐,使我“意识流”,说了这么多题外话。在我眼中,它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食物。它在神话般炼丹炉里脱胎换骨,从此进入中国人的食单。在素菜类,它的名次应该比较靠前的。 佛教徒,不近女色,不食荤腥,但对豆腐怜爱有加。豆腐为素食主义者送来了福音。素斋里,常用特制的豆腐皮加工成素鸡、素鸭、素火腿等种种名称叛逆的豆制品。看来光有腐竹还不够;豆制的竹林下,还养起了诸多豆制的家禽、家畜……门户兴旺。或者说个笑话:此乃豆腐的仿生学,或超级模仿秀。 若没有豆腐的发明,中国菜少了许多精彩的节目:麻婆豆腐、芙蓉豆腐、砂锅豆腐、泥鳅豆腐、小葱拌豆腐,乃至鲫鱼豆腐汤……每一道菜几乎都可以讲出一段故事。太多,太长,我就不一一讲了。 以豆腐为主题,还有一系列衍生产品,如豆腐脑、豆腐干、豆腐乳、油炸豆腐泡……大故事下面还套着无数的小故事。甚至连臭豆腐,中国人也嗜之如命,为其辩护:“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一代英雄毛泽东,在重游故地时,“表扬”过长江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据说“文革”时这句话被该店作为“最高指示”引用在影壁上。可见豆腐不仅平民爱吃,伟人也爱吃。它跟四大名著似的,雅俗共赏。 有句俗话:青菜豆腐,保平安。孙中山相信此理,写过《中国人应保持中国饮食法》一文:“中国人所常饮者为清菜,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蔬菜豆腐。此等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他尤其赞赏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夫肉料之毒。” 中国,恐怕已形成了一种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的内涵,类似于“怀柔”政策。豆腐是温柔的,而儒家恰恰教诲人们要“温柔敦厚”。甚至在形容说话厉害但心肠软的妇人时,也称其“刀子嘴豆腐心。”作为一个善良的民族,中国人的心,很软,像豆腐一样。豆腐心并不是贬义词。长着豆腐心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出生时都长一颗豆腐心。有的人终生保持,有的人则逐渐变硬了,变麻木了或变冷酷了。保持豆腐心,跟保持童心一样困难。因为豆腐心,仿佛玻璃心,是易碎品,很容易受伤的。“仁者爱人”,豆腐心,其实象征着中国人胸怀里的那个“仁”字。

若是你问一个刚去欧美生活的中国人,什么食材在中国很普遍,在当地超市却很难买到。你也许会听到他们来自灵魂的呐喊——“豆腐也太难买了!”我真的为他们吃不到豆腐感到惋惜,毕竟在中国,最早关于豆腐的文献记载在五代就出现了。在陶谷的《清异录》中提到,“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可见当时在淮南一带,豆腐已经是“热销单品”。与此同时,当地人拿豆腐与羔羊肉相媲美,豆腐的魅力可见一斑。各地文人墨客当然也不能错过这个“热点美食”。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嘉兴人……开豆腐羹店”,遇到美食必记录的苏轼甚至自己做起了豆腐,还一边作诗道,“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如今,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食物,在中华大地上“花开数朵”,各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原料和当地人的口味制作出了不同风味的豆腐,按照点浆方式的差别可大体分为:盐卤豆腐、石膏豆腐、酸浆豆腐和内酯豆腐。1.“铁汉”豆腐也能给你柔情用盐卤点出来的豆腐被统称为盐卤豆腐。此种豆腐色泽略微偏黄,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可含水量一般,在北方地区尤为常见,因此也会被称为“北豆腐”、“老豆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产一方豆腐。在漠河,-50摄氏度的冬天都没能抵挡东北人民对于豆腐的热情。漠河虽然天气寒冷,但那里的土壤却是污染极少的“天然净土”。用如此环境下种植的早熟型大豆制作而成的漠河豆腐可能还自带一股冰霜的“韧劲儿”,它常被用于炖菜之中。若是在凛冽隆冬,能吃上一顿鳕鱼炖豆腐,仿佛能驱散一整年的寒冷。而在与北方相距甚远的四川高县却也盛产一种盐卤豆腐——沙河豆腐。这里制作豆腐用的水是来自上龙山的山泉水,盐卤则是大山深处的岩盐,这两样“利器”促成了沙河豆腐成为豆腐届的“葵花宝典”。沙河豆腐的做法讲究一个字“重”:用油重,用料重。将豆腐伴着足量的豆瓣、蒜粒、葱头等进行煎炸,豆腐充分吸收了佐料的味道与香味,外酥里嫩,鲜香诱人。还有一道典型菜肴就是“酿豆腐”,这道客家名菜,在沙河也被发展出了特别的风味。将剁好的肉馅放入一寸大小的方形薄块沙河豆腐中,可油炸,可红烧,可煮火锅,肉、豆腐与调料在锅中翻滚,一口咬下,肉与豆腐已经融为一体,它们相互激发香、鲜、酥、辣定让你拜倒其下。与盐卤豆腐分不开的还有一道重口味豆腐的神作——麻婆豆腐。许多大厨认为,唯有用盐卤点的豆腐才能作出正宗的麻婆豆腐。这道口味麻、辣、烫、咸的菜品如今已远渡重洋,一跃成为国际名菜,在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但有些人依旧想念在太白粉勾芡的包围下,在花椒粉和麻油的点缀下的盐卤豆腐的滋味。老舍对北京老豆腐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在《骆驼祥子》就有描写,祥子从城外逃回,第一样吃的东西就是桥头的老豆腐,醋、酱油、辣椒油、韭菜末拌上豆腐的香气,香得要使祥子闭住气,他一碗吃完已经湿透腰裤,赶紧地说了一句,“再来一碗!”2.能嫩能韧能长毛相比于盐卤豆腐,以石膏为凝固剂的石膏豆腐会将水更多地包裹在豆腐中,因此其含水量较高,也因此会被称之为“南豆腐”、“嫩豆腐”。在部分南方地区,还偏爱用石膏豆腐炖鲫鱼,不仅鱼鲜与豆鲜是天生一对,当鱼肉的纤维感和豆腐的弹滑感同时入口,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要是说什么食材与豆腐搭配口感最佳,那蟹黄肯定是要掺一脚的,在蟹黄豆腐中,“磨砂”的蟹黄与“抛光”的豆腐形成了华丽的平衡,简直是食物间的大和谐。虽然“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说法并不靠谱,但安徽淮南八公山的石膏豆腐十分靠谱。“白如纯玉,细如凝脂,鲜嫩美味,清香可口”是世人对八公山豆腐的盛赞。现代有中国吃货“拯救”丹麦,没想到古代还有“豆腐外交”。在唐代,豆腐制作技术随着鉴真东渡传入日本,如今已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若你仔细观察,现在的部分日本豆腐制品上尚有“唐传豆腐干,淮南堂制”等字样。八公山豆腐有“三汤”:“漂汤”,即豆腐入汤不沉;“奶汤”,用该豆腐熬出来的汤呈乳白色;“人造鸡汤”,则是表明其味实在鲜美咂舌。八公山豆腐宴更是夸张,接连不断的豆腐菜绝对会不断冲击你的视觉与味觉。安徽豆腐真的可以做一个省内大对决,这也是一个离不开豆腐的省,甚至有些地区节日的食俗都与豆腐相关。例如在黄山黟县在腊八节要吃腊八豆腐。这豆腐的形状就很可爱,多为圆形中间有略微内凹,更有趣的是这豆腐就像鱼干一样,需要撒盐和晒一晒才行。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豆腐中的水分被蒸发,让它的质地变得坚硬,口感更有嚼劲,在制作时加入的八角与辣椒的香味更为浓郁,同时,这也让它能保存得更久。更有名的是徽州毛豆腐。顾名思义,豆腐上是有毛的,这是在鲜豆腐制成后加入一些霉菌形成的可食用菌丝,根据菌丝长度还可分为虎皮毛、鼠毛、兔毛、棉花毛。由于发酵的原因,毛豆腐自带香(chou)味,让人能够立马准确定位。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是毛豆腐一定要趁热吃,最好边煎边吃,蓬松酥脆的外皮,扎实绵密的内瓤,俘获了一大批“脑残粉”。3.“怪”豆腐,你会喜欢么酸浆豆腐在豆腐中有点特立独行。它的凝固剂是制作豆腐后沥出的汁水,在自然发酵后,形成酸浆水,因此酸浆豆腐可以说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豆腐。此种豆腐色泽多呈白中泛黄的琥珀色,韧性较好,质地较硬。对于河南开封的洧川豆腐,“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可不适用,你若在集市卖洧川豆腐的摊位边上,也许就能看到用秤钩将豆腐钩起来称重,然后用麻绳系一下便可将豆腐拎走。洧川豆腐最有名的做法当是羊肉烩豆腐,缠绵的羊肉香加上浓郁的豆香直使你筷箸不停。“点豆腐不用卤水和石膏”,榆林“三大怪”的其中一句说的便是陕西榆林豆腐。相传,在康熙途经榆林时,被一道“菠菜烩豆腐”征服,吟之“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当地为了吃出豆腐的原味,榆林豆腐常被用来做小葱豆腐。豆腐与葱花相互依偎映衬,有着青青白白的美丽;豆腐伴着香油的芳香,葱白甜中略带辣意,还能吃出个平平淡淡的幸福。提到酸浆豆腐不得不提的还有云南红河州的石屏豆腐,它也是新编版云南十八怪中的一怪——石屏豆腐烤着卖。它的“酸浆”有点神奇,是来自于酸水井内。石屏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靠异龙湖,城内有酸水井数口,真的可以说是天选之地了。豆腐在许多地方都是作为一种辅菜存在,但石屏豆腐绝对是要牢站C位。因此石屏豆腐最多的做法就是煎与烤,然后直接食用即可,根本不屑与其他食材搭着吃。当你吃完一块嚼之有劲,清香四溢的石屏豆腐后,你就会明白为啥这么多人对石屏豆腐情有独钟。4.可甜可盐,看我七十二变其实在如今的市场上最常见到的是内酯豆腐的身影,因为以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凝固剂的点浆技术减少了制作豆腐过程中的蛋白质流失,提高了大豆的利用率。这种技术由日本发明,后传入中国,并在国内激发了各类衍生做法。内酯豆腐比嫩豆腐更“嫩”,可也更易破损,若是你想做出一盘“有型”的豆腐,那它会告诉你什么叫做人间疾苦。皮蛋豆腐就是内酯豆腐的代表作。但是我只想感叹,怎么会有这种“神仙搭配”,溏心皮蛋配上吹弹可破的内酯豆腐,若是再撒上点葱花、青椒粒,这时候菜品造型根本不重要,一口接着一口吃就是了。这类豆腐花式多到你不敢相信。当我看到菠菜内酯豆腐、萝卜内酯豆腐、鸡蛋内酯豆腐表示还能理解,仙人掌内酯豆腐出现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吃着不扎嘴么?劳动人民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中国人也真的是什么都能吃的。为了紧跟潮流,绿茶内酯豆腐应运而生。此类内酯豆腐制作的关键点就在于水、豆、茶汁、凝固剂的比例。一块成功的绿茶豆腐,豆腐会由于绿茶的加入,融入了特有的茶香味,被赋予了新的“灵魂”。豆腐的风味实在难以形容,就连古人也只能说一句“豆油煎豆腐,有味”。地域性给豆腐的风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攸县豆腐的柴火味,剑阁豆腐的“江湖气”,马金豆腐的细腻感、客家豆腐的仪式感……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豆腐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吧。

很久之前优酱就听说日本人超喜欢吃中华料理,尤其是麻婆豆腐,比如你们的老婆新垣结衣,饿的时候就喜欢猛吃一大碗。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在日本开中餐馆,而其中的招牌菜就是麻婆豆腐了。


在日本电影中也常能看到吃麻婆豆腐的场景,可以说是他们必点的菜品之一。日本各种综艺节目里,也出现了各种富有创意精神的麻婆豆腐。

其实不光在电影里,在日本人的现实生活中,麻婆豆腐也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家常菜,也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中华料理。甚至在日本很多超市都能买到便利包装的麻婆豆腐。




说起麻婆豆腐的历史,其实源于一个人——陈建民,他在1958 年和朋友在日本创办了四川饭店。那时日本处于战后恢复阶段,很多人营养不良,为了教主妇让孩子吃到价廉却营养的食物,陈建民把麻婆豆腐与日本人的口味结合,这才有了如今的麻婆豆腐。所以日本的麻婆豆腐也不算是正宗的麻婆豆腐,是改编而来的,光看外形还挺像的对吧~


日本人眼中的麻婆豆腐辣中带甜,很刺激味蕾。而很多中国人却觉得日本的激辣顶多算我们的微辣,现在少辣可还行?谁特么想吃甜的麻婆豆腐啊!不觉得腻么?但是没办法,日本人就好这一口.其实不光是麻婆豆腐,很多日本人喜欢吃的中华料理其实都是经过改良而成的。



麻婆豆腐是相对比较出名的一道中国菜,很多日韩人说起中华料理第一个就会想到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之所以这么深入人心一方面是豆腐本来就是日本非常易得的食材,日本人和韩国人本身也很喜欢吃豆腐,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麻婆豆腐亲民的价格和容易做的特点。相比起一些昂贵的食材比如佛跳墙等等,麻婆豆腐的价格可是非常便宜了。

因此麻婆豆腐的辣正好满足了日本人和韩国人对于中华料理的期待。但是日本的麻婆豆腐是改良过的版本,把川菜中正宗的麻婆豆腐拿到日本,没几个能吃的习惯。因为麻婆豆腐中的花椒的麻和辣椒以及豆瓣酱的鲜辣和重咸都是日本人吃不习惯的,因此不善于吃辣的日本人做的麻婆豆腐没有麻,辣味也是比较轻微的,而是用蚝油等代替了豆瓣酱。但是在日本人看来已经是非常辣了。

除了麻婆豆腐,日本和韩国还有很多有名的中华料理,譬如说生煎包和各种小炒,炒时蔬、蛋炒饭、春卷、担担面等等食物也是在日本和韩国餐厅非常受欢迎的中华料理。这些常见易做的菜价格也不贵的。



中国有着5000年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而自古至今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美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涌现出了杰出的美食代表。作为川渝地区的代表,麻婆豆腐是受到广大人民所追捧的。

麻婆豆腐味道鲜美,豆腐Q弹嫩滑。而麻和辣更是这道菜的灵魂。麻婆豆腐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样他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尤其是日韩国家的食客,据不完全统计,在日韩国家人民的中国美食排行榜上麻婆豆腐是Top3足足可以看得出日韩人民对麻婆豆腐的喜爱。

韩国人民偏爱泡菜,对麻辣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而麻婆豆腐恰恰赋予了麻和辣新的定义,口感让人眼前一亮,很符合韩国人民的口味儿。

而日本人民对豆腐有着偏执的喜欢。在日本家家户户日常生活中都会用豆腐去做各种料理和美食。而麻婆豆腐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麻婆豆腐味道鲜美,很符合日本人对味道鲜美的追求。



这是源于麻婆豆腐制作成本较低,口味优异,能吸引到日本人。
日本处于战后恢复阶段,很多人营养不良,为了教主妇让孩子吃到价廉却营养的食物,陈建民把麻婆豆腐与日本人的口味结合,这才有了如今的麻婆豆腐。
所以日本的麻婆豆腐也不算是正宗的麻婆豆腐,是改编而来的,光看外形还挺像的对吧~
日本人眼中的麻婆豆腐辣中带甜,很刺激味蕾。而很多中国人却觉得日本的激辣顶多算我们的微辣,现在少辣可还行?谁特么想吃甜的麻婆豆腐啊!不觉得腻么?但是没办法,日本人就好这一口。
而他们一般也会配上一碗饱满的白米饭,食欲好的时候还能多吃上几口。其实不光是麻婆豆腐,很多日本人喜欢吃的中华料理其实都是经过改良而成的,毕竟好吃的东西还是中国多啊,长期生活在日本的国人一定会有这种感觉...别问优酱是怎么知道的。

日韩人最爱的是:麻婆豆腐。而欧美普遍最喜:宫保鸡丁。

对于日本食客来讲,除饺子和北京烤鸭以外,四川菜几乎就是中国料理的全部了。比如在日本超市里中国料理的调料包,基本都是回锅肉、麻婆豆腐、担担面之类,现在还增加了水煮鱼。

尤其是日本人对于麻婆豆腐的痴迷,到了让四川人都咋舌的地步。麻婆豆腐可以说是在日本普及率最高、最为普遍的外来菜。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超市,麻婆豆腐调料和微波食品的种类十分多样,恍若麻婆豆腐就是日本本土早已有之的食物。

日本超市的麻婆豆腐酱料包

日本超市的麻婆豆腐酱料包

而多数快餐店,也都有麻婆豆腐盖浇饭,单点一份麻婆豆腐盖浇饭不过20人民币左右,如果是定食套餐的话,也不会超出30块人民币,是人气很高的快餐食品。

日本快餐店的麻婆豆腐盖浇饭

甚至日本还有专门的麻婆豆腐博主,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每天只发日本各城市的麻婆豆腐,吸引了一大堆粉丝,每天点赞率还十分高。

就算不算这种专门的博主,在国外的一些社交平台上,如果搜“麻婆豆腐”或者是“MAPOTUFU”,搜出来,几乎清一色都是日本网民发的,不知道的,恐怕会以为这是日本的一道本土食品吧。

日本的这位博主每天只发麻婆豆腐这一样食物

日本的这位博主每天只发麻婆豆腐这一样食物

日本的这位博主每天只发麻婆豆腐这一样食物

日本的这位博主每天只发麻婆豆腐这一样食物

日本还在麻婆豆腐的基础上,用同样的做法开发出了麻婆系列,最成功便是麻婆茄子。麻婆茄子在超市也有料理调料包和微食成品售卖。

日本在麻婆豆腐的基础上延伸开发出来的“麻婆茄子”。

麻婆豆腐也很受韩国人喜欢,虽然痴迷程度远不如日本,但麻婆豆腐也是人气超高的一种外来料理。韩国专门开发了麻婆豆腐即食饭,在便利店都可以买到。

因此在海外一些国家的超市,出现了这么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食麻婆豆腐饭是韩国品牌韩国产,麻婆豆腐调料是日本品牌日本产,不管是日本还是韩国,其麻婆豆腐产品的外包装上都很显目地印有“四川料理”字样,但独独却没有来自麻婆豆腐之乡四川的产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方面中国(四川)会落于人后。

韩国人开发上市并且饱受欢迎的“麻婆豆腐”即食饭,这个即食饭在韩国游客很多的菲律宾都买得到。

最近四川麻辣味的料理,在韩国完全火疯了。

  • 日韩为什么比中国人还爱吃麻婆豆腐?
    答:日本人眼中的麻婆豆腐辣中带甜,很刺激味蕾。而很多中国人却觉得日本的激辣顶多算我们的微辣,现在少辣可还行?谁特么想吃甜的麻婆豆腐啊!不觉得腻么?但是没办法,日本人就好这一口.其实不光是麻婆豆腐,很多日本人喜欢吃的中华料理其实都是经过改良而成的。
  • 日本人做豆腐强在哪里?为什么偏偏对中国四川的麻婆豆腐情有独钟呢?
    答:最先肯定的是,日本的麻辣豆腐使用的豆腐是好吃的东西,对本就钟爱豆腐的日本人而言,这个菜即然用了自己最喜爱的原料,味儿毫无疑问非常好。并且日本人牙头一直不咋地,爱吃软的食物。再一个是日本人文化整合改进,正宗四川麻辣豆腐,口感太浓郁太香辣,日本人无法接受,于是他自身开展改进,把应该有的...
  • 麻婆豆腐是不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中国食物?为什么?
    答:麻婆豆腐并不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中国食物,日本人口味清淡,追求是需要原来的味道,对这种浓油赤酱的食物好像都不太感冒。
  • 日本人热衷的“中华料理”,到底都有哪些?
    答:因为日本料理是偏甜一点,所以做出来的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也有一点点的甜味,非常的好吃。日本人钟爱中华料理,比如说回锅肉这道菜,一般我们是过年的时候或者是过什么节的时候才会去做这道菜,因为给人一种油油腻腻的感觉。日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道菜,但是呢,在他们国内猪肉价格是非常贵的,所以能够...
  • 外国人为什么最喜欢中国菜
    答:第三道是麻婆豆腐 相信大家都知道,麻婆豆腐是中国一道非常有名的菜品,也是外国人公认的一道菜。在外国人的眼中,这道菜可以说是非常正宗的中国菜,尽管是麻辣口味的,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许多外国人都能够接受这个味道。甚至还有不少人都爱上了这道菜,就像中国人一样拌着米饭去吃,味道真是太棒...
  • 老外为什么都喜欢吃中国菜?
    答:不少外国友人都认为麻婆豆腐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菜,因此到中国之后都会去品尝麻婆豆腐。而麻婆豆腐是十分下饭的,口味比较辛辣,不少外国友人吃了以后就停不下来。火锅 不仅我们喜欢吃火锅,外国友人也很喜欢吃火锅,中国的火锅有多种种类,铜锅火锅、麻辣火锅、番茄火锅、清汤火锅等,各种口味的汤底应有尽...
  • 麻婆豆腐在日本算是第一知名中国名菜吗?
    答:这个应该就算不是知名的也是第一第二的毕竟这菜最为广
  • ...调研数据显示:日本人最中意的食物是中华料理,中国饮食因何在日本流行...
    答:调查还显示,大部分一个月会在家做两三次中国菜,其中有三成人一周会做一次以上,越是年长的人频率越高。日本人在家最常做的中国菜前两名是饺子和麻婆豆腐。而谈及对中国菜的印象,大部分日本人都表示,中国菜比较“平民化”、“口味较重”、“量足”、“偏油腻”。第一名饺子,高居榜首的中华...
  • 麻婆豆腐为什么受大众欢迎?
    答:麻婆豆腐是一道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美食,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它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麻婆豆腐的口感独特。这道菜以豆腐为主要食材,辅以辣椒、花椒等调料,烹饪出麻辣鲜香的味道。豆腐质地柔软,入口即化,与辣椒、花椒的麻辣味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