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资源、产量、未来市场需求及保证程度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铂族金属资源、产量、未来市场需求及保证程度

一、铂族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世界上大约有60个国家找到含铂(族)产地和铂族元素矿产资源,拥有探明铂族元素金属储量的国家只有十多个。据美国矿业局统计,截止至1993年世界铂族元素金属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5.6万吨和6.6万吨,我国统计,截至1997年,世界铂族元素金属储量为7.06万吨(表1-4-1)。世界3/4 以上储量集中在南非、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它们占世界铂族金属储量的98%,其中南非的储量约占89.3%。

表1-4-1 世界铂族金属储量和储量基础(金属量/t)

∗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1994。
截止至1997年,我国铂族元素金属累积探明储量为339.8吨,保有储量307.92吨(表1-4-2),储量居世界第六位。铂族元素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其次为云南、四川、河北、新疆等省区。

表1-4-2 我国铂族金属储量(金属量/t)

世界铂族元素矿床主要为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硫化铜镍型铂族元素矿床。此类矿床是世界铂族元素金属储量和产量的最主要来源。其次是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铬铁矿型铂族元素矿床,主要见于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内铬铁矿床及含铬铁矿辉石岩中。砂铂(族)矿床发现和开采最早,首次发现于哥伦比亚,曾一度成为铂族金属的主要来源,现在储量和开采量逐年减少。此外,某些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多金属脉状矿床,金-钼矿床中亦含有铂族元素,有的含量较高,成为有工业意义的矿产。
我国有95%以上铂族金属储量出自岩浆硫化铜镍型铂族元素矿床,其余来自铬铁矿型,钒钛磁铁矿型、黑色岩系铜镍型和砂(铂族)矿型的铂族元素矿床,还有少量铂族元素伴生于各种有色金属矿床中。
二、铂族元素矿产开采量(铂族元素精矿产量)和铂族金属产量
除南非的吕斯腾铂矿公司可以直接从原生矿石中提取铂族元素矿物及从少量砂铂(族)矿床获得铂(族)精矿外,一般矿山是矿石经浮选(有的配重选)、熔炼、吹炼获得铜镍硫,再用磨浮、浸出等工艺获得铂族元素精矿,然后进行精炼获得铂族金属。
铂矿开采量以从开采出矿石中获得的铂族元素精矿的含铂族金属总量来度量。世界铂(族)矿开采量最多的国家是南非和俄罗斯,而加拿大、美国、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日本、澳大利亚亦有少量产量(表1-4-3)。南非和俄罗斯铂族精矿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1997年南非开采的铂有115.2吨,占世界74.6%,钯56吨,占24.8%。据《世界金属统计年鉴》(2001),1991~2000年铂的开采量由123.0吨增至151.3吨,年均增长率为2.84%。

表1-4-3 世界铂的开采量(金属量/t)

注:此表未包含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等国铂族金属产量数据。
在世界铂族金属的产量中,只有铂的产量资料。1991年铂产量为129.39吨,2000年增至165.5吨,年均增长率大约为4.0%。另据梁有彬(1998)报道,目前全世界能生产铂族金属的国家已超过10个,其年产量已超过280吨,而锇、铱、钌、铑4种铂族金属总量约为铂、钯金属总量的1/10。锇、铱、钌、铑4种铂族金属产量平均比例为:钌46%、铑28%、铱16%、锇10%。它们与铂、钯一样,绝大部分由南非、俄罗斯和加拿大生产,三国的铂族金属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8%、36%和6%(表1-4-4)。世界铂的产量大于开采量约10%(表1-4-5),可能一部分铂是二次回收的。

表1-4-4 西方国家铂金属供应量(金属量/t)


表1-4-5 世界铂产量与消费量变化(金属量/t)

①1991~1993年资料来源于《Metals& Minerals Annual Review》1994。
②1991~1993年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Glod Mining New Sloller》,Vol.21.No.6,1994;1999~2000年资料来源于英美铂业公司。
三、铂族金属的消费量(需求量)
1991年至1993年世界铂的消费量为118.19~125.66吨;1999年全球对铂的需求量是157.88吨,2000年为176.19吨,1991年至2000年平均增长率约5.0%(表1-4-5)。
1991年至1993年全球铂的供应量大于消费量,1999年和2000年是需求量大于供应量。考虑到俄罗斯在抛售库存铂族金属,世界上铂族金属总体上是供不应求。
四、铂族金属未来市场需求预测和资源保证
据英国《世界金属统计年鉴》(2001),由1991年到2000年铂开采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84%。据梁有彬(1998)报道,世界大多数国家今后10年内铂族金属中的原生铂族金属将以2.5%的年增长率增长,而二次回收的铂族金属将以3.7%的增长率保持下去,其中铂、钯、铑3种金属需求量最大。我们预测2001~2020年间铂的年均增长率为2.5%,以2000年铂消费量为基础,预测2010年铂需求量为226吨,扣除10%二次回收的铂,原生铂的需求量为203.4吨。2020年铂需求量为289吨,其中原生铂为260.1(表1-4-6)。

表1-4-6 世界铂需求量预测表(金属量/t)

世界铂族元素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较高,且生产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但铂族金属供需接近平衡。以1997年全球铂的储量与1996~2000年铂的平均开采量相比较,铂的静态保证年限为467年,与2001~2010年原生铂的累计消费量相比较,其比值为38.8。
至今未查到我国铂族金属开采、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统计数据。我国至今还没有以开采铂族元素矿产资源为主要对象的矿山,铂族金属的生产主要通过开采铜镍硫化物矿床和冶炼生产过程中综合回收。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可以从铜镍生产过程中,使6个PGE都得到回收利用,其铂族金属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我国铂族金属产量将受铜镍硫化物矿开采规模的制约。

一、镍资源概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调查统计(表1-2-1),世界镍储量约为4638万吨。古巴的镍矿储量排第一位,约为1800万吨,其次为俄罗斯660万吨,加拿大620万吨,新喀里多尼亚450万吨,印度尼西亚320万吨,南非250万吨。

表1-2-1 世界镍矿储量表(金属量/万t)

资料来源:USGS Mineral Resources Program,2000。
1999年统计数据(表1-2-1)表明,现世界镍矿的基础储量为1.4亿吨。古巴排第一位,约为2300万吨,其次为加拿大1500万吨,新喀里多尼亚1500万吨,印度尼西亚1300万吨,南非1200万吨,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均为1100万吨。我国为790万吨,约占6%。
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1997~1998),我国截止至1997年累计探明镍储量为873.14万吨,保有储量777.10万吨,保有工业储量(A+B+C)约370万吨(表1-2-2)。

表1-2-2 中国镍矿储量(金属量/万t)

在1992年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和1999年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颁布之前,我国长期沿用的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上公认的分类标准差别较大,二者难以对应。我国的探明储量或保有储量大致相当于储量基础(基础储量),而保有工业储量或A+B+(部分)C级储量大致对应于国际上的储量(经济储量,矿产储量)。据此,按储量基础排位,我国列第八位,按储量排位,我国与澳大利亚以370万吨并列第五位。
镍矿石有两个类型,硫化铜镍矿石和氧化镍矿石。前者主要产在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中,后者产于红土型镍矿床中。世界已查明镍储量的66%为红土型,34%为岩浆硫化铜镍矿型,但当前矿石开采量仍以硫化镍矿石的比重大,约占60%。我国镍矿产地以硫化镍矿床为主,其储量占全国镍储量的86%。
除陆地资源外,海底锰结核中也有巨大的潜在镍资源,估计约有镍储量6.9亿吨。太平洋海底典型锰结核分析表明,含锰25%,镍1.0%,铜1.0%,钴0.22%。
另外,从含镍废料中回收镍金属也是另一重要的镍资源,据世界研究组织报道,镍年回收量约为35万吨,为消费量的1/4。另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发行《Mineral year book》(1994~1998)的记载,1992~1998年,美国镍金属年回收量为5.4万~6.9万吨,占消费量的32.4%~35.9%。二次镍主要来源于不锈钢,约占80%。
二、镍矿开采量(矿山产量)
矿山矿石开采量亦译称为矿山产量,有色金属矿山一般用矿石经选矿后所获精矿所含金属总量来表述。
目前世界镍矿山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古巴、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等18个国家。据英国《世界金属统计年鉴》(2001),1991~2000年,世界镍矿山开采总量由87.25万吨增至115.89万吨,年均增长3.4%(表1-2-3)。俄罗斯是世界第一镍生产国,1999年开采量达25万吨。
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1997~1998),我国1995~1997年镍矿开采量分别为4.48万吨、4.38万吨、4.66万吨,3年间开采量变化不大。据《世界金属统计年鉴》(2001),由1991~2000年我国镍矿开采量由3.04万吨增至5.11万吨,年均增长6.3%(表1-2-3)。
三、精炼镍产量
据《世界金属统计年鉴》(2001),由1991~2000年世界精镍产量由84.18万吨增至109.11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3.0%(表1-2-3)。冶炼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的国家有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他们是目前最大的精镍生产国。

表1-2-3 中国及世界镍的开采量、产量和消费量(金属量/万t)

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1997~1998)和《世界金属统计年鉴》(2001),由1991年至2000年,我国(精)镍产量由2.89万吨增至5.09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6.9%。甘肃金川镍业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镍矿山和冶炼厂,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8%。
对比镍产量与矿山镍开采量关系,各国不一样,如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矿山开采量大,精炼镍产量亦多;日本、美国、德国等国镍资源少,矿山开采量少甚至没有,但冶炼能力很大,依靠进口镍精矿冶炼镍。还有一些国家(地区),如新喀里多尼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矿山开采量大,所获精矿砂绝大部分供出口。我国镍矿开采量与(精炼)镍产量基本是协调的,二者相差不多,同步增长。
四、镍的消费量
据《世界金属统计年鉴》(2001),1991~2000年世界镍的消费量由79.85万吨增至114.13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4.0%(表1-2-3)。镍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为日本、美国、德国、中国台湾、韩国。日本2000年消费镍19.17万吨(表1-2-4)。
我国镍消费量居世界中等水平。1991~2000年消费量3.2万吨增至5.76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8.37%(表1-2-3)。
世界镍消费量与精镍产量相比,二者基本相近。但各国(地区)情况差别较大,如中国台湾、韩国镍资源缺乏和精炼镍产量极低,但镍消费量大,镍全靠进口。我国镍产销基本平衡,每年进口数量有限。
五、未来市场需求预测与资源保证程度
镍是一种与钢铁工业紧密相关,并且在近代工业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色金属,它的许多直接或间接用途与国防相关,所以镍又是战略控制物资,具有重要经济地位。
近10年世界镍的消费量虽有所波动,但总变化趋势是不断增长,10年来平均年增长率为4%,与之相应世界镍矿山开采量和精炼镍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4%和3.0%。考虑到近年来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将2001~2020年镍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预测为3.0%,那么2010年镍需求量预测为153.4万吨,2020年为182.61万吨。

表1-2-4 世界各国精镍产量及镍消费量表(金属量/万t)

我国镍的消费量呈不断增长趋势,1991~2000年均增长率为8.4%,与之相应,镍精矿(矿石开采量)年均增长率为6.3%,精镍产量年均增长率为6.9%。2002年和2003年我国镍产量分别为5.7万吨和6.5万吨,镍销量分别为9万吨和11.6万吨。两年间,镍产量增长14%,销量增长29%。由这些数据分析,把2001~2020年镍需求量平均年增长率定为10%,以中等变幅的1998年消费量为基数,预测2010年镍需求量为13.18万吨,2020年为34.17万吨(表1-2-5)。

表1-2-5 镍需求量预测表(金属量/万t)

以1997年我国保有镍工业储量与1996~2000年平均年开采量相比较,镍矿静态保证年限为77年,与2001~2010年累计需求量相比较,其比值为4.2;以保有储量与2001~2010年累计需求量相比较,其比值为8.7。可见未来10年我国镍资源基本可以保证需求的。
以1999年世界镍储量与同年开采量相比较,镍静态保证年限为43年,与2001~2010年累计需求量相比较,其比值为11.9。可见未来10年世界镍资源是可以保证需求的。
以1997年我国保有镍工业储量与2001~2020年累积镍需求量相比较,其比值为1.2,以保有储量(A+B+C+D)与2001~2020年累计镍需求量相比较,其值为2.4。可见未来20年镍资源不能完全保证需求。
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1997~1998),我国已开发利用的镍矿区20个,保有镍储量302.72万吨,占储量总量的63%,尚可利用的矿床有22个,保有镍储量131.14万吨,占储量总量的17%,尚有一些镍矿床,由于品位低等原因,储量尚难以利用,约占总储量的20%(表1-2-6)。由此可见,我国后备镍矿产地特别是中等以上规模的镍矿产地还是比较紧缺的。该报告预测,到2010年,镍矿产量不能保证需要。

表1-2-6 我国镍、铜、铂族元素矿产储量利用情况

前已述及,1992~1998年美国镍金属二次回收量占镍消费量的32%~36%,我国废杂镍回收量每年仅0.2万~0.3万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约占全年镍销量4%~6%。以上未来镍资源保证分析,尚未考虑再生镍的份额,如果考虑再生镍在未来需求量中的份额,那么资源保证会好些。

一、铜的资源概况

世界铜矿资源较为丰富,据美国矿业局1993年统计,世界陆地铜资源估计为16 亿吨,深海结核中铜的资源为7亿吨。1992年世界铜储量为3.10亿吨,储量基础为5.90亿吨。其中储量最多的为智利,其次为美国、俄罗斯、波兰、墨西哥(表1-3-1)。

我国是世界上铜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截止至1997年底,保有铜储量6273万吨,其中工业储量(A+B+C)2525万吨(表1-3-2)。与国外的储量基础相比,在世界上大概排第四位(表1-3-1中我国储量数据为美国矿业局的估计,可能偏低)。

世界上铜的矿床类型较多,其中斑岩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和硫化铜镍型这四大类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勘查和开采类型。尤其是斑岩型和砂页岩型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55%和24%。

表1-3-1 世界铜储量和储量基础(金属量/万t)

表1-3-2 中国铜储量表(金属量/万t)

我国的地质背景造就了许多类型铜矿床,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砂页岩型),铜镍硫化物型和黄铁矿型,分别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 41.1%、27%、10.7%、6.4%和5.5%。

二、铜的开采量(矿山产量)

据英国《世界金属统计年鉴》统计,1991年至2000年间,世界铜矿开采量(以铜精矿含铜总量计)由916万吨增至132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2%(表1-3-3)。我国铜矿开采量由30.4万吨增至58.8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7.9%(表1-3-4)。我国的统计数据与表1-3-4数据基本相同。

三、(精炼)铜产量

据英国《世界金属统计年鉴》统计,1991年至2000年世界精炼铜的产量由1069万吨增至147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7%(表1-3-3)。我国由56.0万吨增至132.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0.8%(表1-3-4)。

表1-3-3 世界铜矿开采量、精铜产量和消费量(金属量/万t)

表1-3-4 中国铜矿开采量、精铜产量和消费量(金属量/万t)

将(精炼)铜的产量与同年度铜的开产量相比,前者普遍多于后者,这主要是精炼铜的原料除矿山开采所获铜精矿外,还有相当比例从废旧材料中二次回收的铜。我国(精炼)铜的产量远远高于铜的开采量,如2000年铜的产量为132.58万吨,而铜矿开采所获铜精矿仅为58.85万吨,二者之比为2.25:1。大量精炼铜的原料是靠进口,如1997年我国进口铜精矿93.78万吨,废杂铜79.73万吨(表1-3-5)。此外还有一部分为二次回收的铜,如1997年就回收再生铜37.9万吨(表1-3-6)。

表1-3-5 1996~1997年我国进口铜材表(金属量/万t)

表1-3-6 再生铜产量表(金属量/万t)

四、铜的消费量

据英国《世界金属统计年鉴》(2001)统计,由1991年至2000年世界铜的消费量由1069.5万吨增至1511.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9%(表1-3-3)。我国则由59.0万吨增至188.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4.6%(表1-3-4)。《中国有色金属年鉴》(1992~1998)统计年增长率为5.25%(表1-3-4)。二者差别大的原因是统计年度不一致,1991年和2000年铜消费量相差很大,导致年增长率高。

世界铜的消费量与精铜产量相差不大,供需基本趋于平衡。我国则不同,铜消费量明显大于精铜产量,而且随年份增大差值越来越大,如1995年消费量为114万吨,精铜产量为108万吨,而到2000年铜消费量达188万吨,而精铜产量132.58万吨,铜开采量为58.85万吨,供需缺口很大,主要依赖进口来弥补。据统计,1996~1997年间,除进口铜精矿和废杂铜外,还进口精炼铜28.27万吨,铜材42.25万吨(表1-3-5,图1-3-1)。

五、铜的未来市场需求预测与资源保证程度

1991~2000年世界铜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3.95%,考虑到近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预计2001~2020年铜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3%,预算2010年世界铜需求量为2031万吨,2020年为2730万吨。按1996~2000年再生铜在精炼铜中所占22%比例扣取,预计2010年世界原生铜需求量1584万吨,2020年为2129万吨(表1-3-7)。

表1-3-7 铜需求量预测表(金属量/万t)

图1-3-1 中国铜生产、消费和净进口量示意图

以世界现有铜储量与1998~2000年平均年开采量相比较,世界铜的静态保证年限为25年,与2001~2010年世界原生铜累计需求量相比较,其比值为2.3;以基础储量与2001~2010年累计原生铜需求量相比较,其比值为4.2;表明到2010年世界铜资源基本可以保证需求。

1991~2000年我国铜消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4.6%,若以此增长率预测,2010年铜的需求量约为720万吨,与2000年美国(297.9万吨)和日本(188.3万吨)消费量对比,上述估计值显然是大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大于世界发达国家,近几年经济增幅在7.5%左右,我们预测2001~2010年间铜的需求量亦以每年7.5%增长,到2010年铜的需求量为344万吨。我国1995~1997年再生铜在精铜产量中份额为38%,若2001~2010年以30%计,那么2010年原生铜需求量为241万吨。2010~2020年预测铜需求量年均增长5%,则预测铜需求量为561万吨,其中原生铜393万吨(表1-3-7)。

以1997年我国铜保有(工业)储量与1998~2000年铜平均年开采量相比较,铜的静态保证年限为47年,与2001~2010年原生铜平均需求量(175万吨)相比较,铜的静态保证年限为14年,与2001~2010年累计原生铜累计需求量相比较,其比值为1.40。以保有储量与2001~2010年累计原生铜需求量相比较,其比值为3.1。由上述分析可见,在2001~2010年我国铜资源基本可以保证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多数铜矿品位较低,不少大型矿床地处西部边远,矿山开采量较低,如2000年铜矿开采量为58.85万吨,若按7.5%的增长率,至2010年铜矿开采量为121万吨,只能满足相应年份预计原生铜需求量的一半。



  • 一文读懂铜产业链(深度干货)
    答:全球铜矿资源比较丰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铜储量(经济可采储量)8.7亿吨,资源储量达56亿吨,近10年以来全球铜可采年限始终维持在40年左右。另外铜资源储量较为集中,尤其是环太平洋成矿域(重点为南美安第斯成矿带),其中南美的智利、秘鲁储量分别为2亿吨、0.87亿吨,分别占全球储量23%、10%,2019年...
  • 中国铜消费重点领域是?中国铜工业的发展现状?中国铜工业的重点企业有哪...
    答: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智利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铜金属储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1/3。在产量方面,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2006年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7%。在消费方面,2000年之前,西方欧美国家是铜消费市场的主角,但2000年之后,中国和俄罗斯、印度、巴西成为新的...
  • 2022年全球铜的产量?
    答:惠誉指出,从长远来看,智利整个行业的平均矿石品位下降对产量预测构成重大下行风险,因为矿石品位下降,需要加工更多的矿石才能产出等量的铜矿石。铜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中的需求量很大,但新矿藏很少,而且越来越难以开采。虽然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但惠誉预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将主导新项目。这位分析师根...
  • 铜的资源、产量、未来市场需求及保证程度
    答:一、铜的资源概况 世界铜矿资源较为丰富,据美国矿业局1993年统计,世界陆地铜资源估计为16 亿吨,深海结核中铜的资源为7亿吨。1992年世界铜储量为3.10亿吨,储量基础为5.90亿吨。其中储量最多的为智利,其次为美国、俄罗斯、波兰、墨西哥(表1-3-1)。我国是世界上铜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截止至1997...
  • 铜价未来几年预测
    答:基于需求和供应模型预测,2025年铜价可能会超过11000美元。预计2021年平均价格为9675美元/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11875美元和12000美元/吨,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为14000美元和15000美元。因此,未来12个月铜价目标价上调至11000美元/吨,较两周前上调500美元,涨幅近4.8%。3. 铜市场未来趋势分析:春节...
  • 年铜供需形势分析
    答: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铜生产状况 1.铜精矿生产情况 2004年,世界经济复苏,市场需求强劲,供应紧张,铜价不断上涨。然而,由于罢工、劳资纠纷等问题,世界矿山铜产量增长缓慢。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铜价下跌,矿山利润下降,铜矿山减产。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铜需求增大,铜价上涨,世界矿山...
  • 铜资源是否会耗尽?
    答:按照2003年的全球矿山产量1144万吨计算,现有储量静态保证年限仅为41年;而按一些市场人士所采用的当年全球消费量1545万吨(CRU)计算,则铜资源在大约30年内就将被耗尽。基于铜资源终将枯竭的假设,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铜将逐步变成稀缺资源而身价百倍,铜价也将因供求关系的绝对改变而不可避免地不断攀升,并造就超级大...
  • 全球最大铜生产商近40%产量面临风险,这会对铜价造成影响吗?
    答:1. 铜价将受到影响。今年4月,中国铜价大幅上涨,而海外市场的涨幅超过了中国市场,显示出海外市场同样是铜价上涨的重要推手。2. 数据显示,终端市场对铜的需求压力较大,铜产量已经出现短缺。现货溢价疲软,库存逐渐上升,但受铜价上涨影响,市场对现货的需求正在放缓,尽管如此,总库存仍处于较低水平。3....
  • 2022年全球铜的产量?
    答:1. 在2021至2030年间,全球铜产量预计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末,年产量有望从2020年的2020万吨增加到2940万吨。2. 智利保持着全球最大铜生产国的地位。吸引着众多大型矿业公司,如必和必拓和泰克资源,投资于该国的基础设施发达、储量广泛、社会稳定的项目。3. 智利的矿业投资近年来大幅...
  • 全球最大生产商40%产能面临停产风险,铜价是否也会因此上涨?
    答:1. 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有40%的产能面临停产风险,这可能导致铜价进一步上涨。2. 铜价走势显示,四月份中国市场的铜价大幅上涨,而海外市场的涨幅超过了中国市场,表明海外市场是铜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3. 数据显示,当前终端市场对铜的需求压力较大。铜产量已进入紧缺状态,现货升水偏弱,库存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