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戚继光简介英雄事迹100字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平生塞北江南行遍,“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元末明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日本的一些武士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他们所到之处,屠杀居民,洗劫财货,无恶不作。明朝的一些奸商、海盗与倭寇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沿海各地深受其害。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侵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他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万多人,进行严格训练。

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戚继光还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戚继光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万余人,烧毁敌寇船只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的戚继光因祖先军功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三十二年(1553年)晋都指挥佥事,设署登州水城太平楼前,总督山东沿海备倭。在任期间,所辖海疆肃靖,人民安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调往倭患猖獗的浙江,走上了抗击倭寇主战场的最前线。他招募金华、义乌矿工,编练戚家军,创鸳鸯阵,率领戚家军转战于宁波、台州、温州诸府沿海,给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境内倭患平定,戚继光又奉调挥师南下,两度援闽,扫荡福建沿海倭患,并一度进入广东境内剿倭。隆庆元年(1565年),终于肃清东南沿海倭患。在长达十年的东南抗倭生涯中,他历任都司佥事、参将、都指挥使、副总兵、都督佥事、都督同知、总兵诸职,防地自宁波始,渐次南移,终至福州。由镇守一隅防务进而镇福建全境并浙江金、温二府地方,督水陆诸戎务。大小百余战,所向无敌,"戚家军"威名响誉天下。荼毒百姓数百年的东南沿海倭患从此基本平定。

隆庆元年(1565年),戚继光奉调北上,官拜总理,旋兼总兵,负责京师外围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务,总督防务。在任期间,他修长城,建敌台,编练辎重营,备制火器,并创造了一套步、骑、车协同作战的战略战术,使长城沿线防务"为诸边冠",多次有效地抵御来自关外的侵略。长期困扰明廷的来自关外鞑靼骑兵入侵的压力随之解除,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功升实级大都督,晋太子太保,兼少保。

万历十一年(1584年),戚继光调任广东。两年后称病引退,还居故里;万历十五年(1588年)1月29日凌晨,这位驰骋疆场40年的老将军溘然长逝。

戚继光作为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传奇将领,南征倭寇、北御鞑靼,他和他所率领的戚家军取得了“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的辉煌战绩,而他也得到了朝廷应有的回报,最终到太子少保,位极人臣,可谓是风光无限。

戚继光是将门世家,父亲在山东做军官。当时,日本鬼子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残杀中国军民。当时倭患最严重的是浙江地区,朝廷将戚继光派到浙江担任将军,到岗后戚继光组建了自己的戚家军,发明了鸳鸯阵,开始了战无不败的辉煌战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最终却落得了一个凄凉的晚景。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居正。

当时明朝的政治环境非常黑暗,想干大事都要巴结大官。戚继光在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下,攀上了朝廷宰相张居正。他投张居正所好,送很多美女钱财过去,看到戚继光这么体贴,张居正也非常高兴,对戚继光很提携。抗倭胜利后,张居正将戚继光调任蓟辽总兵官。戚继光在北方边境防守蒙古人非常成功,朝廷封他当国防部长和少保的官职。 

所以戚继光一直都是张居正的亲信,当然他们两个都是相互利用而已,戚继光想利用张居正做事情拿战功,而张居正也需要有这么个人做出事情了给皇帝看,也满足了自己的利益需求,好在戚继光是个做事的人,把每个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

张居正确实是非常看重戚继光,下属不听话,就给他换,搭档合不来,也换,戚继光和上司处不拢,还是换,这样七整八弄,把戚继光搞成了一个无人敢惹的角色,当然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戚继光打胜仗奠定了坚实基础,戚继光也确实不负张居正的厚望,以赫赫战功对张居正的重用做出了最好的回报。

然而,张居正和戚继光的蜜月期到万历十年就结束了,因为张居正死了。

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开始,对张居正实在是痛恨到了极点的万历皇帝,在清算张居正上真可谓是不遗余力,凡是和张居正有瓜葛的他都要反对,这样清算下来,最终就坑到了戚继光。

平心而论,戚继光确实没犯什么错,反而在任上兢兢业业,将边境守得好好的,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张居正是宰相,谁都想攀高枝,当然也就成为张居正的党羽了。

因此,万历十年,戚继光就被调离北方到广东任职去了,虽说级别不变,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已失去了朝廷的信任,对此,戚继光也清楚,但能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去吧,到了晚年,连看病买药的钱都没有了,一代名将就这样坠落了,最终在孤独寂寞中离开人世。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明朝的外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外,沿海地区的倭寇也是个令明王朝头疼的大问题。在明朝抗倭战争中,戚继光无疑是位重要人物,他骁勇善战,剿灭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海疆的安宁。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又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山东东牟(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十七岁那年,父亲去世,戚继光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江浙地区受到倭寇的侵袭,朝廷升戚继光为参将,由山东调往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来到浙江后,戚继光视察军队,发现陋习甚多,如此萎靡的队伍如何能打胜仗?于是戚继光决定另组军队。

他有意识的招收当地(主要是义乌人)的农民和矿工,认为这些人朴实无华,容易训练。很快,一支三千人的新军组建完成,在戚继光严格的调教下,这支军队成为日后令倭寇丧胆的“戚家军”。

戚继光还根据江浙地区的地形以及倭寇的作战方式,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莺鸯阵”。根据史料记载,“莺鸯阵”由十二名士兵组成,队长在队伍的最前头,队长身后有两行士兵,每行五人。

队长身后的两名士兵手持藤牌,遮挡箭支、刀砍,掩护其他战友。在他俩背后是狼筅兵两个,狼筅是戚继光发明的新武器,实际是在大毛竹上插上尖刀,可用于横扫挥舞,威力巨大,再后面分别是两行长枪兵和一行短刀兵,协同作战。这样一个小队既可以独立作战,又可以将上百个小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大阵。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一万余人的倭寇大举侵入浙江的台州、温州沿海地区,并兵分两路,妄图侵占台州、宁海。戚继光闻讯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宁海,切断了倭寇的退路,将敌人逼迫到龙山地区进行决战,戚家军首次出战就将倭寇击溃,残敌败退到温州西面的雁门岭,戚家军乘胜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肃清了这股倭寇。

此后,戚继光相继获得了几场胜利,在浙江九战九捷,歼灭倭寇六千多,清除了倭寇在浙江的势力,恢复了当地的稳定和安宁。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继光被任命为上将军,率领六千军队到福建平定倭患。当时,倭寇主要盘踞在福建的宁德横屿、福清牛田以及兴化林墩等地,他们在此修筑大量倭垒,以这三地为基地,侵袭福建沿海。

要收复横屿,必须先解决漳湾上的倭寇党羽。戚继光决定对上面的倭寇党羽晓以大义,并保证对他们过去的罪行既往不咎,最终这群倭寇全部放下武器。

之后,戚家军向兴化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共计歼灭倭寇千余人,并于十三日黄昏收复兴化。三天后又向林墩进发,攻占了这个据点,基本肃清了福建的倭寇。

戚继光在波澜壮阔的抗倭战争中,足迹几乎踏遍了我国的东南海疆,留下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实现了其“但愿海波平”的雄心壮志!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的戚继光因祖先军功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三十二年(1553年)晋都指挥佥事,设署登州水城太平楼前,总督山东沿海备倭。在任期间,所辖海疆肃靖,人民安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调往倭患猖獗的浙江,走上了抗击倭寇主战场的最前线。他招募金华、义乌矿工,编练戚家军,创鸳鸯阵,率领戚家军转战于宁波、台州、温州诸府沿海,给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境内倭患平定,戚继光又奉调挥师南下,两度援闽,扫荡福建沿海倭患,并一度进入广东境内剿倭。隆庆元年(1565年),终于肃清东南沿海倭患。在长达十年的东南抗倭生涯中,他历任都司佥事、参将、都指挥使、副总兵、都督佥事、都督同知、总兵诸职,防地自宁波始,渐次南移,终至福州。由镇守一隅防务进而镇福建全境并浙江金、温二府地方,督水陆诸戎务。大小百余战,所向无敌,"戚家军"威名响誉天下。荼毒百姓数百年的东南沿海倭患从此基本平定。

隆庆元年(1565年),戚继光奉调北上,官拜总理,旋兼总兵,负责京师外围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务,总督防务。在任期间,他修长城,建敌台,编练辎重营,备制火器,并创造了一套步、骑、车协同作战的战略战术,使长城沿线防务"为诸边冠",多次有效地抵御来自关外的侵略。长期困扰明廷的来自关外鞑靼骑兵入侵的压力随之解除,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功升实级大都督,晋太子太保,兼少保。

万历十一年(1584年),戚继光调任广东。两年后称病引退,还居故里;万历十五年(1588年)1月29日凌晨,这位驰骋疆场40年的老将军溘然长逝。

一是抗日 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二是防御蒙古 隆庆初年,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这样戚继光再次来到他年轻时曾经戍守之地,直到万历十一年被调往广东。这十几年时间,他为明朝长城防御体系的最终完善以及抵制蒙古族入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年,分管屯田。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三十二年,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他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司理屯田。次年,以足智干练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乘胜追击逃倭遇伏,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倭寇遁逃入海。实战中,察知明军作战能力较低,难以抗倭,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三十七年,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免职,抗倭自效。次年三月,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领兵救援台州。五月,歼灭入侵桃渚(今临海东)倭寇。九月,往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名(一说3000名),按年龄和身材配发兵器,编组训练。三十九年,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整顿卫所武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四十年,倭寇万余、船数百艘蜂拥浙东象山、宁海、桃渚诸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集中水陆军先至宁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战皆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升都指挥使。又募义乌兵3000,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倭巢,斩倭2600余。转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东南),被倭寇称为“戚虎”。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敌不意,夺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班师浙江,升都督佥事,任副总兵,守卫闽、浙海防。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围兴化,据平海卫(莆田东南)为巢。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奉命率中路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左路广东总兵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不久,升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温州、金华两府,督理水陆军务。同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戚继光领兵仅6000,遂行缓兵计,等待援兵,各个击破,解仙游之围。次年,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坡岭,歼逃倭数千。四十四年,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迫其逃至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旋与广东总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岛,俘斩吴平部 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毁船近百只,吴平遁逃(一说投海死)。奉命兼管广东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驻江西的伸威营军务,担负保卫自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数千里的海防重任。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万车步骑精锐边军,用战车拒敌、步兵应敌、骑兵逐敌之法,加强北边防卫。受命总理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节制三镇总兵以下将士。后改任总兵。考察边关形胜和敌我军情,将辖区数千里防线分为12路,设东西协守,分统诸路。同年冬,率兵至青山口(今河北迁西东北),击败蒙古朵颜部董狐狸、长昂。三年,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次年,请设武学。于帅府止止堂向所部将校讲授韬略、将艺和治军练兵之道。五年前后,写成《练兵实纪》,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六年,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同年冬,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万历元年(1573)至三年,建御敌台1337座,多次率兵出塞击败扰边的董狐狸,迫其叩关请罪。以守边功,进左都督。七年,率兵出山海关,援助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图们札萨克图汗),录功加少保。次年,创制自犯钢轮火,埋于沿边御敌台下,以杀伤敌军人马。在镇16年,加强边备,蓟门安然。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终年61岁。有《止止堂集》留世。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明代著名兵书,受到兵家重视。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

戚继光祖辈均系明代将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治军严明,曾任都指挥使。戚继光自幼生长在将门,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军事生活的熏染,很早就抱有忠心保国之志。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他以祖父辈为榜样,“留心韬略,奋迹武闱”,决心为保卫海疆做出贡献。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王朝为抵御蒙古鞑靼部南袭京城,把蓟州(今天津蓟县,当时指山海关至居庸关一线)列为边镇,由山东、河南抽调官兵戍防。戚继光曾一连5年,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率领本部人马到这一带执行戍务。在此期间,他曾两次上书明廷,献备敌方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佥事,主管山东防倭军务,统辖3营24卫所。防线自江苏、山东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山东半岛的北端。海防线这么长,而卫所的兵力有限,怎样设防才好?戚继光开动脑筋,思谋良策。他通过和当地官员、百姓,特别是渔民们交谈,了解到一年之中倭寇活动最猖獗的时间,是3、4、5月和9、10月间,又了解到这几个月间的一般气候和风向,以及船只可能停靠的地方。在摸清倭寇活动规律之后,便按照时间和地段重点设防。同时对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严肃纪律提高战斗力。从而巩固了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窜扰。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调浙江,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率军抵抗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兵无节制,卒鲜经练,士心不附,军令不知”,作战不力,即向上司提出“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后至义乌招募农民、矿工3000余人,组成新军,称“戚家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继光还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改造了队列体制,创造了鸳鸯阵法,使长短兵器配合作战,用火器、弓箭掩护,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胁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集结船只数百艘,人员万余,窜犯宁海、奉化、桃诸等浙江沿海县城,并企图攻占台州府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快速奔袭等战法,打得倭寇晕头转向,莫知所措。此役歼敌6000余人,使犯境倭寇遭到歼灭性打击。次年,倭寇大举窜犯福建,沿海城镇受到倭寇荼毒,戚继光率军驰援一举捣毁倭寇在横屿(今福建宁德城外海中)的老巢,取得首战胜利。随后连续发动攻势,扫平倭寇据点多处,杀伤倭寇无数,击退了倭寇的进袭,转年,倭寇又纠集残部,掳掠边城,戚继光再援福建,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通力合作,平定了闽、粤沿海的倭患。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镇16年,对练兵、治械、阵图等多有创建;边备修饬,节制严明,军容为诸边之冠。由于设备稳固,部队精练,鞑靼未敢轻易来犯。万历年间,蒙古部落曾3次骚扰边城,均被击败。后张居正去世,戚继光受到排挤,改派镇守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病告退,两年后去世。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他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这样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这首诗正是他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

  • 有关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答: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等。
  • 戚继光的英雄的事迹是什么?
    答:戚继光的英雄的事迹是: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后引兵...
  •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答: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他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这样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这首诗正是他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 展开 erine | 发布于2006-05-26 举报| 评论 67 50 戚继光抗击倭寇 ...
  • 中国古代英雄事迹100字
    答:爱国英雄戚继光 在中国福建的于山,有一座戚公祠,常有游客前来瞻仰爱国英雄戚继光的雕像,缅怀他抗击倭寇的业绩.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出身在将门,受父亲教育影响,从小喜爱军事,并立志做一个正直的文武全才的军人.当时,中国的沿海常常受到倭寇的 侵扰, 戚继光十分痛恨倭寇的暴行,十六岁时,他曾经写下...
  •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必须50字以内!
    答:英雄事迹:1561年在台州大胜倭寇,次年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解除东南倭患。1567年调往北方镇守1548年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自戚家军成立开始,他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10余年,大小80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人物介绍: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17岁袭父职任...
  • ...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写出两位英雄的名字及他们的英雄事迹...
    答: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
  •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英雄事迹100~50字
    答: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 戚继光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答:戚继光的英雄事迹:明朝的外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外,沿海地区的倭寇也是个令明王朝头疼的大问题。在明朝抗倭战争中,戚继光无疑是位重要人物,他骁勇善战,剿灭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海疆的安宁。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又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山东东牟(今山东蓬莱)人,出身...
  •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答:这一年,日本鬼子的一支侵入到了山东登州地区,为首的是司令官小田一郎,来到登州的第一天就去了戚继光的墓葬地,组织先进的机械,要发掘戚继光的墓葬。 登州人都对戚继光大将军很是崇拜,每到他的忌日,都会去他的坟上填土祭拜,他们当然不会坐视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被人掘坟示众,就团结起来,去墓地抗议,但是迎接他们的却...
  •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有那些
    答: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微山。 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主要英雄事迹: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的戚继光开始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隆庆元年清楚东南倭寇之祸。 隆庆元年(1565年)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