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换季该如何养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秋天到了,秋季该如何让养生??

时值秋季,虽然我国有些地方还处于高温,但毕竟节气到了,这时身体的保养应以防秋燥为主。据统计,有80%以上的人在秋天里患有不同程度的秋燥症。秋燥症,中医认为是人们在秋季里因感受燥邪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症。有秋燥症的人除应及时进行医疗外,科学地进行食疗也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

秋令不养生,燥邪最容易伤人津液,会经常引起咽干、鼻燥、声嘶、干咳、皮肤干燥。秋季不宜过于进补,适合平补。

1、利用平补食品进行食疗:

人体在经过夏季的大量汗液排泄之后,津气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进入秋季后,要通过多食用一些平补食品及时给予补偿。例如,用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鸭肉150克共煮,鸭肉熟后饮汤食肉,可补充人体阴气不足;用芡实与瘦猪肉炖服,对神经痛、头痛、腰腿痛等疾病则有明显的疗效。进入秋季后,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鸡肉、猪肝、鲜鱼、葡萄、核桃、芝麻、大枣、板栗、莲子、山药等平补食品,以增强体质,促进慢性疾病的康复。

2、利用清润食品进行食疗:

在这一时期最好多吃雪梨、鸭梨等。生食能够清火生津,熟食可以滋阴润肺。可用抠掉核的雪梨一个,将3克川贝粉和10克冰糖混合后,轻轻纳于梨中,隔水蒸熟后,食梨饮汤水。在秋季里,为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宜多饮水,多食用豆浆、炖菜、稀粥等,还可以多吃些苹果、西瓜、桃子等水果,及萝卜、白菜、豆腐、莲藕、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

对于老年胃弱者,可以采用晨起食粥法以养胃生津,如芡实糯米粥、百合粥等,这些都是益阴养胃的佳品,能够起到抑制秋燥的良好效果。


健康提示:

进入秋季后要少食或不食辣椒、生姜、生蒜、生葱、胡椒等燥热之品,对于有饮酒、吸烟等嗜好的人,更要注意特别节制。

秋季6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1)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

秋季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要补养。因为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耗损大,而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调补一下身体颇有必要。但那种不管机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羊肉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学的,不但对健康无益,凡而浪费财力和物力,甚至还会损害身体。

因此,秋季6节气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既要营养补养,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同时,换季时人们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如果体质不佳就非常容易得病,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体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2)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这一原则,在秋季这6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6节气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3)甘淡滋润

古人有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淡薄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可见素、淡结合的饮食,对健康是有益处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咸味食物则易使人出现口渴之象。《遵生八笺》还指出:“秋气燥,易食麻以润其燥。”就是说秋季6节气干燥,应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肺及肠胃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的不适症候或肌肤失去光泽、毛发枯槁的征象。因此,秋季6节气饮食应当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经科学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也可制成佐餐或饮料食用,如蜜煎银耳、各种新鲜果蔬汁液等。或加工制作成羹粉汤粥,如香菇豆腐汤、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营养,又能润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丰富水分、维生素、纤维等,对预防秋季6节气期间最易出现的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现象大有裨益。

(四)早上喝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6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需,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在秋季6节气,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等。

(五)平衡营养

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提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秋季的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

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六)应忌苦燥

中医学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脏之病,五味和四时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观点。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秋天就快来了,从养生角度看,秋季可是很关键的呢。因为漫长炎夏与冷冬的交替,需要更多呵护,让身体能够储存能量度过寒冬。而从夏天过度到秋季的初秋,改如何养生呢?下面介绍一些初秋养生知识。 立秋过后要注意调养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具体地讲,把中医理论中,事物属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类归纳: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种形体(筋、脉、肉、皮毛、骨);五种情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见,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 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夏秋之交如何食补 烈日炎炎炎热,让人的胃口大打折,吃得对,胃口就好,能防酷暑;吃不对,则越吃越没劲儿,不利于健康。其实,这时的饮食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下面为您推荐食中"八宝",非常适合伏天清补。 第一菜:黄瓜 推荐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第一鲜:鲤鱼 推荐理由: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第一菌:木耳 推荐理由: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第一肉:鸭肉 推荐理由:四季之中,鸭肉特别适合夏季食用,俗话说得好:"防苦夏多吃鸭。"鸭肉富含人体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第一谷:薏米 推荐理由: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第一粥:绿豆粥 推荐理由: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粥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粥。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第一饮:酸梅汤 推荐理由: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第一瓜:西瓜 推荐理由: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热。

初秋换季养生应该遵循以下几种原则和方法,主要是食疗,其次是运动,这些确实能够有着不错的养生效果,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1、最佳蔬菜——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天天气变得干燥,因此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9月到11月是莲藕的季节,初期的莲藕水分足、涩味少,口感香脆、味道清淡,秋季是滋补佳品之一。

2、最佳水果——梨秋天,水果种类很多,但不管怎么样,梨一定不能少!秋季空气干燥,而梨肉鲜嫩多汁,被称为“天然矿泉水”,梨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是秋天的应季水果,而且吃法也多样,生吃、榨汁、煮水、蒸样样都可以。

3、最佳肉类——鸭肉秋季是鸭肉最肥壮的季节,最重要的是,鸭子属凉性,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防秋燥。平时容易嗓子痒、干咳的人群,在熬鸭汤的时候,加入山药、莲子等。

4、最佳饮品——茶秋季,我们常被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感冒咳嗽、流鼻血等因天气干燥引起的问题困扰。喝茶可作为日常清理肠胃和健脾养胃的方法,茶可以消脂解腻,还能帮助肠胃获得维生素和纤维素,帮助肠胃解毒和蠕动,排出肠内堆积毒素。茶水中的有益成分,对秋燥的各种不适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秋天多饮品质纯正的好茶,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有助于生津润肺,健康养生。

5、最佳穿着——“秋冻”“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随着天冷逐渐增添衣物,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秋冻”的意思是秋天穿厚衣服要晚些,多经受寒冷的刺激,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6、最佳运动——跑步秋季这个非常舒适的温度,在公园河边跑跑步,呼吸新鲜空气。而且跑步过程中,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能令人快乐的激素),能缓解糟糕的心情,还能帮助我们释放压力,从而减少烦恼,就能提高身心健康指数,让我们的身体精力更为充沛。



在南方,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自立秋以来,北京已经历了多次的降水天气,进入处暑节气,大家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逐步加大,有的人忙着“贴秋膘”,有的人则感冒咳嗽老往医院跑。那么如何做好秋季养生呢?
早睡早起 积蓄能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秋季养收”是指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容易受伤,所以秋天要固护自身阳气,使得精气内守。此外,进入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容易感受“燥邪”,伤及阴液,人会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中医学又有“秋季养阴”一说。不管是“秋季养收”,还是“秋季养阴”,实际上都是一个能量蓄积的过程,以应对寒冬的到来。
进入秋季,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秋季在起居作息方面要特别注重,积极调整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早睡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同时避免睡觉时受寒,添加被褥,适应节气的变化。
秋季养生还要防“秋老虎”。初秋时节暑热未尽,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等。此时更应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容易感到疲乏。午睡是最好的解乏方式,可以保护心脏,提高机体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气温变化大 谨防四类病
秋天气温变化大,人们容易生病。秋季易犯的疾病有以下几种,需要我们多加注意:
1.感冒咳嗽。感冒咳嗽是初秋时节最容易犯的一类疾病,由于大家已经适应了夏天的生活方式,短袖短裤,冷饮冰激凌。可是到了初秋时节,特别是处暑节气以后,昼夜温差加大,一旦衣着单薄就容易受寒,出现感冒咳嗽的症状。这就是中医学讲的“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天需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防寒保暖。
2.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最容易在换季时节复发,如早起出门上班遇到冷空气就会鼻塞、流涕、打喷嚏。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来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日子实在是很痛苦。这类人群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头面部保暖,出门戴口罩、戴帽子,同时也可以经常点按迎香穴通利鼻窍。迎香穴的位置很好找,就在鼻翼两侧,鼻唇沟处。
3.皮肤干燥。对于干性皮肤的人群来说,秋季皮肤容易脱屑、没有光泽,皮肤毛孔增大,影响美观。还有的人不仅口鼻干燥,大便也干燥。为应对秋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抹点儿润肤的硅霜,吃一些百合、梨、藕等具有养阴生津功效的食物。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各方面控制得都挺好,但就是常常口鼻干燥,鼻腔尤甚,每年到了秋天就加重。这类人群可以试试“二根汤”。二根汤由芦根、白茅根组成,芦根可以清胃热,白茅根凉血止血,二者也都可以清肺热,生津液,利尿。芦根和白茅根按11003d12的比例用水煎服,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多种症状。
4.肾脏疾病。立秋以后,门诊肾病患者增加。这是因为肾病患者对气温下降尤其敏感。中医讲“伤寒专打下虚人”。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讲,因抵抗力下降,更易患流感。《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正气存内”就是强调要维护自身正气,提高免疫力,“避其毒气”就是尽量避免接触流感病毒。肾病患者秋季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贴秋膘”因人而异
入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指的是人们此时开始进补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需要“贴秋膘”,贴秋膘更适合于虚证人群,对于一些营养过剩人群,则不适合进补,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会加重原发病。有的人更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发生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胀便秘等。因此贴秋膘需要根据患者体质类型,辨证施膳。对于太阴脾虚人群,“贴秋膘”要从健脾和胃出发,不一定非要吃大鱼大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常用药膳有鸡蛋瘦肉粥、山药芡实粥、南瓜小米粥等。对于畏寒肢冷,腰酸乏力的肾阳虚人群,可以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活血,温阳补肾。对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的肾阴虚人群,可以食用百合鸭肉汤,清热润燥养阴。
对绝大多数人群来说,秋季可以多吃一些能润燥养阴的食物,如蜂蜜、甘蔗、梨、百合、银耳等,常用药膳有百合银耳汤和雪梨汤。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等。因为辛辣太过易损伤人体阴津。水果含水分多,可以适当食用,但不可像三伏天一样,一顿就吃半个西瓜,或拿水果当饭吃。如果本身脾胃就虚寒,可以把水果蒸煮之后食用。秋天容易感冒咳嗽,我们可以吃一些有止咳化痰、理气燥湿功效的食物。比如丝瓜、冬瓜、白萝卜、橘子、山楂。
调畅情志 适度运动
每到秋天,人们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伤感。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在秋分时节又犯了咳疾,一天比一天重。一天傍晚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她拿起《乐府杂稿》,看了《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心有所感,写下了十分凄凉的《秋窗风雨夕》。
秋天阴阳之气分离,草木枯黄,万物开始凋敝。人们在秋季容易产生悲秋情绪,所以大家要调整好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饱满的热情,积极乐观地生活、工作。饮食方面可以食用黄花菜,黄花菜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白居易曾有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萱草就是黄花菜的全草,黄花菜取的是萱草的花蕾。需要注意的是黄花菜不可生食,因为其含有秋水仙碱,生食可导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食用前,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鲜黄花菜的有毒成分在高温60℃时可减弱或消失,之后再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
缓解秋悲的另一个方法是户外运动。秋高气爽,微风拂面,最适宜登高临远。很多人退休之后养成了爬山的习惯,还有的人一边喊山一边爬山。爬山确实可以宣发肺气,愉悦身心,但也要注意运动强度,过度劳累容易引发心梗。秋季气温下降,不宜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造成大汗淋漓,致津气耗散,这个时候如果受风寒,则会使毛孔闭塞,汗液不能排出,容易引发感冒,甚至落下风湿病根。

在南方初秋换季该可以这样养生:

1、神养(精神养生):关键要宁神静志,心情舒畅,收敛神气,通俗讲也就是稳定情绪。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每逢秋季,萧瑟秋风、绵绵秋雨,万木凋零,人易触景生情, 顿生愁绪,郁闷伤感,有些多愁善感之人往往会在这种秋雨中变得精神萎靡不振、忧愁消极。因此,秋季要注意保持心情宁静,以平和气血 ,收敛神气 ,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机体不良影响。应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多和朋友聊天,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新鲜空气既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能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安抚作用,从而使人忘掉忧愁,变得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2、形养(起居养生):《黄帝内经》有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敛,早起以适应阳气的舒长。

不宜终日闭户,熬夜或蒙头睡觉,要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防诱发呼吸道感染。室内可养些花草,或者使用湿化器加湿,以调节空气湿度,保持室内一定湿度。

适当增加饮水量,建议每日控制在2000ml左右,补充体内的水分,保持肺气清肃功能。

3、术养(运动养生):主要是进行有氧运动。

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根据各自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跑步、散步等,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及机体的耐受能力。有一个简易的锻炼方法,每日步行控制在10000步左右,关键是持之以恒,不要周末突击运动,或者为朋友圈刷屏,运动过度,损伤关节。

也可根据体质状况适当进行“秋冻”锻炼和冷水浴等,以养阴润燥 ,提高机体抗寒能力。秋高气爽,是户外活动锻炼和旅行的大好时光。



在南方,现在正值夏秋换季时节,白天气温偏高,人体水分蒸发快,傍晚微凉。我们要提前掌握夏末初秋的养生法则,为自己的身体做好准备。

那么,夏末初秋怎样健康养生呢?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补水由里到外
秋天对于皮肤来说,补水是头等大事,水在人体内占到了70%左右,只要缺少一点就对人体功能产生影响。如果想保持年轻状态,就一定要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接下小熊带你来看一下秋季补水的具体方法。
护肤
由酷热的夏天向凉爽的秋天过渡,不少朋友容易出现皮肤紧绷、干燥等问题。洗完脸后可以尽快涂抹面霜,也可以随身携带一瓶喷雾,来缓解这一症状。
喝水喝茶
秋季皮肤补水的时候,也要注意体内补水,要经常多喝水多喝茶能够从内到外缓解皮肤干燥。
一天不能少于1000毫升的水。除此之外,多饮品质纯正的好茶,也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

最适合秋初的茶应当属乌龙茶了。
乌龙茶汤色金黄,内质馥郁,其味爽口回甘。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温热适中,常饮能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
有的朋友在换季的时候最容易上火,经常会出现大便结燥、喉咙肿痛等现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妨喝杯绿茶,有明显的降火功效。
初秋“冻一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从中医角度,体温下降利于人体阳气内藏(冬藏),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衣被要逐渐添加,但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
秋装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穿在身上感到舒适,穿着纯棉面料的衣裤,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质地柔中有刚、软中有硬。秋凉切勿急加衣,老年人可适时加厚衣服。秋天的早晚凉,要注意别让“背”和“心”凉着。

适当锻炼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秋季可谓锻炼的好时节。秋天经常参加健身活动,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

从中医理论讲,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适时有度地进行。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而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
常运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才能让自己看上去更年轻!
少吃瓜多吃果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西瓜性寒,若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而夏末秋初,天气并没有盛夏那么炎热,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了。

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梨。
梨又被称为“果宗”。中医认为梨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
雪梨、苹果葡萄等应季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但美味可口,还能滋阴润燥,增强皮肤弹性。
保持好心情
立秋过后,秋意渐浓。此时的秋风秋雨,除了给人们带来些许寒意,还容易引发一些人的忧伤情绪,此外,“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然下降,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即人们所说的“悲秋”。

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切莫自寻烦恼。秋天,乃“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大好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况且勤奋的工作和多彩的生活还会给金秋增添靓色。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自寻烦恼,不必失意伤感地“悲秋”。

初秋换季养生方法:

进补:初秋进补应清补

秋季进补、调养保健身体是十分必要的,民间也有“吃秋膘”一说。虽然入秋后天气渐渐转为早晚凉爽,但“秋老虎”的威力很大,气温仍然较高,进补宜“清补”。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清补”当忌辛辣、生火助阳或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

养生:健脾补肝清肺

秋季的养生应以润燥益气为主,以健脾补肝清肺为要旨。专家说,秋季的饮食既要考虑营养滋补,又要选择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应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可以多喝一些粥进补。阴虚体弱者在安排膳食时,可以选食瘦猪肉、鸭肉、兔肉、白斩鸡、咸鸭蛋、清蒸鲜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脾虚的老人应选食有健补脾胃、性质平和、补而不腻的补益食品,常用的有赤豆、薏米仁等,将其煮烂,加糖服食,是良好的滋补食品,并可常饮冬瓜汤、百合汤、红枣汤、绿豆汤等,以解暑止渴、生津凉血。秋季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如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情绪:注意平和情绪

依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运动调养:运动应适度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是,秋天养“收”的时候,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但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此时能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 初秋换季该如何养生?
    答:初秋换季养生应该遵循以下几种原则和方法,主要是食疗,其次是运动,这些确实能够有着不错的养生效果,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1、最佳蔬菜——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天天气变得干燥,因此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9月到11月是莲藕的季节,初期的莲藕水分足、...
  • 秋季想养生该怎么做?
    答:秋季是气温从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节,应该顺应秋季的气候特征,以养生,来达到保健的目的。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这是天地变化的一种规律,人作为天地间的一员,就要遵从这种规律,才可自保及健康的活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顺其自然,秋天也有秋天的特点,那么秋季该怎么养生呢?方法1.多...
  • 叶落知秋,秋季养生“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答:一、从“食”做起。一到换季,由于天气和饮食的改变,脾胃就容易受到伤害。秋季也不例外,秋季养生要补脾胃,补脾胃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食”。秋季尚有夏日的余温,对冷饮心心念念的你就千万不要再过分贪凉了,秋季要温补,饮食尽量清淡,少吃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我推荐一些适合秋季养生的食物给...
  • 正是换季的时候如何增强免疫力?
    答:1、多喝水 提高免疫力的首要任务是要多饮开水,这样能使鼻腔和口腔内的黏膜保持湿润;多喝水还能让人感觉清新,充满活力。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有研究表明,白开水有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是很好的催化剂。水很容易被我们人体吸收,增强身体各器官中的乳酸脱氢酶活力,从而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 秋季怎样养生?
    答: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11.重视护肤 夏季的高温过后,该如何做肌肤管理十分重要...
  • 夏末初秋养生10个妙招 勤梳头??别忘了防晒
    答:?现在正值夏秋换季时节,白天气温偏高,人体水分蒸发快,傍晚微凉。我们要提前掌握夏末初秋的养生法则,为自己的身体做好准备。那么,夏末初秋怎样养生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夏末初秋养生法则:? 1、养肺、补水要由里而外 ??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秋季燥邪当令,容易伤肺。治燥之法,以润为贵。所以,...
  • 秋季应该吃什么养生?
    答:但那种不管机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羊肉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学的,不但对健康无益,凡而浪费财力和物力,甚至还会损害身体。因此,秋季6节气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既要营养补养,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同时,换季时人们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如果体质不佳就...
  • 男人秋季养生小常识?
    答:秋季男性养生小常识 如今已经正式的进入了秋季,虽然天气仍然炎热,但是天气变化多端,人们一不注意就会很容易生病,那么,秋季男性应该如何养生呢?1、增减衣服 进入十月后,气候变化复杂,早、中、晚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相差较大。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凉气”的侵袭...
  • 立秋应该吃什么养身好?
    答:补而不燥,最是养人。莲子百合瘦是一道常见的汉族药膳,肉汤有润肺、安神、美容、抗癌的功效,养心神,益肾气,健脾胃。补肾又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END 注意事项 秋季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要以清淡为主 “秋天萝卜小人参”秋天也是吃萝卜的最佳季节,多食萝卜也有养生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