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中国虎乡还是千年药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西和县的介绍

西和县。周为西犬丘地。后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居西垂。战国秦为西县地。《史记正义》云:“秦州西县,秦之旧地,时献公在西县。”秦于骆谷(今西和县洛峪)置武都道。唐《括地志》载:“秦昭括地入陇西郡羌道,以其地置武都道。”《汉书·高后纪》记载:“高后二年正月乙卯,羌道、武都道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西汉仍置西县,属陇西郡。《汉书·地理志》陇西郡“西县”条载:“禹贡蟠冢山,西汉所出。”西县得名于发源蟠冢山的西汉水。三国至西魏为上禄县地、仇池国地、长道县地等。仇池之得名,据宋绍兴甲寅(1134)忠训郎曹居贤所立《仇池碑记》载:“仇池福地本名维山,开山为之仇夷,上有池,古号仇池。”(乾隆《西和县新志·艺文》)后魏太平真君中置南秦州于仇池山,以位于秦州(今天水)之南而名。仇池山在县南60公里处。“仇池,方百顷,四面斗陡绝。”(《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因其易守难攻,地控陇蜀通道,汉晋以来为兵家所争要地。唐置汉源县,时人以为西汉水源于此,以之命名。北宋属岷州。南宋初移岷州治于白石镇,“镇台唐玄宗筑,汉代星陨于地成白石,状如龟,故名。”(《方舆览胜》卷70白石镇“古城”条)故址在今县西。及金人请和,朝廷从之,因改岷州为和州,但与淮南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重名,又因其为西汉水发源地,古有西犬丘、西县之名,遂冠“西”字,为西和州或西河州。明初降州为县。县名沿称至今。
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明改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2000年,西和县辖2个镇、22个乡:汉源县 长道镇、石堡乡、西峪乡、大柳乡、苏合乡、卢河乡、兴隆乡、稍峪乡、马元乡、晒经乡、姜席乡、赵五乡、十里乡、何坝乡、河口乡、洛峪乡、喜集乡、大桥乡、蒿林乡、太石河乡、石峡乡、六巷乡、西高山乡

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千年药乡。
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西汉时于洛峪(今洛峪镇)置武都郡,两晋时为仇池国,北魏于洛峪置南秦州,西魏时改称成州,后经多次变革,南宋时改岷州为西和州,明洪武年间西和州降州为县。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
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自然资源主要有以锑矿、铅锌矿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和以半夏、花椒为代表的植物资源。先后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有晚霞湖、仇池山、伏羲崖等旅游景点。
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根据宁家庄遗址考古发现,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西和已有人类生活。宁家庄遗址也是陇南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属仰韶文化范畴。
先秦时期,西和县境北部是秦人的活动区域,先后为西丘、西垂、西县所辖,是秦人养马发迹之地;县境南部为氐羌所居。
西和县境内有亚热带、温带、寒带树木1000多种。截止2008年,西和县森林覆盖率41%,面积为1100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荞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白云豆、胡麻、菜籽等,中药材以半夏、红芪、党参、大黄、当归、柴胡、西贝母为主的约1000多种,种植面积5.4万亩;薇菜、蕨菜、木笼头等食用药用菌和山珍野菜100多种。

  • 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
    答: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千年药乡。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州区接壤。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甘肃陇南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的美称,野生药材多达430多种,中药材种植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
  • 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什么?
    答:被称为千年药乡。陇南市西和县是“中国的半夏之乡”,全国市场近70%的半夏就来自这里。2019年,西和县半夏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年产量超过了6000多吨,产值6亿余元,将半夏加工成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饮片等产品面向全国销售,延长了半夏产业链条,降低了半夏的市场风险。这里素有“千年药乡”的美称。
  • 西和半夏是哪里的特产
    答:中国半夏之乡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西和县全年种植药材半夏、旱半夏、半夏种子,发展半夏种植业,成立半夏协会、半夏合作社。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中国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宣传暨推介活动组委会》颁发证书和匾牌,被正式命名西和县为中国半夏之乡。甘肃西和县境内气候湿润,光...
  • 为什么甘肃西和是半夏之乡?
    答: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半夏是该县重要的药用栽培植物之一。1985年该县野生家种半夏试验获得成功,从此在全县掀起了半夏播种热潮。1988年"西和县半夏人工生产栽培与加工"被列为陇南地区科研课题,并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西和县科委共同对半夏栽培、病虫害防治等一...
  •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答:后来金人请和于南宋,朝廷接受,一高兴改岷州为和州,但与淮南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重名,又因其为西汉水发源地,古有西犬丘、西县之名,遂冠“西”字,为西和州或西河州。明初降州为县。县名用西和县沿称至今。2007年3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牌扁授予西和县人民政府...
  • 那里被誉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答:甘肃陇南市西和县被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 甘肃陇南西和县(秀美山水,人文荟萃)
    答:甘肃陇南西和县位于中国甘肃省陇南市的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西和县地处秦岭山脉的南麓,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景色秀美。这里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传统民俗和美味的特色美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自然景观 西和县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秦岭山脉的壮丽景色...
  • 西和县是哪个省哪个市
    答:根据西和县人民政府查询得知,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西和地处中国陇山山脉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地区辖16镇4乡,总人口44.3万人,农业人口占34.8万人,总面积18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万亩,平均海拔1692米,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长达183天,降水量为533毫米。...
  • 西和县旅游景点介绍 西和县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答: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区、康县,西与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接礼县、天水秦州区。面积1861平方公里,人43.4017万人(2011年),辖9镇11乡,384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先后年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 西和再哪里?
    答:及金人请和,朝廷从之,因改岷州为和州,但与淮南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重名,又因其为西汉水发源地,古有西犬丘、西县之名,遂冠“西”字,为西和州或西河州。明初降州为县。县名沿称至今。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