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怎样上数学课才能让课堂效率更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6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该如何让课堂的效率变得更高?

比起过去,我们现在要应对的工作琐事的确变得更多了,有些教师甚至多到没时间备课。网上也有不少应景的文章,呼吁让教师能够安静地教书。只是呼吁归呼吁,我们更需要的,或许是如果在现状中寻求突破。备课可以说是工作的一件分内之事,既然时间变得稀缺,那么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提高备课的效率。问题来了,如何提高备课的效率呢?

1、增加有效的工足量
要想增加有效的工作量,需要先了解备课是用来干什么的。通常的理解,备课是针对课堂的准备,但是我搜了百度百科后,发现从上面的解释来看,备课的“课”并没有局限于课堂,而是包含一切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首选需要把对象放大,除了课堂,还有作业、培辅和测验,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大的格局,来规划自己的教学。
试想一下,假如每个学期给学生发一本新的数学课本,让他们自学,结果会如何?有的学生天资聪颖,或许能学得很好;但是对于当前我面对的学生来说,更大的可能,要么是根本看不懂,进度推不起来;要么是能了解个大概,但是进度缓慢,一个学期估计也学不完。
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就有两个存在的价值,一个是帮助学生推动学习进度,二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课的本质就是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这两件事情。另外,无论是课堂、作业、培辅还是测验,我们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的效率决定了我们教学的效率。为了提高沟通效率,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掌控沟通的方向,让教学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点并不容易,有时你想让学生关注题目,但是学生揪着题目中的某个字眼想入非非,这时沟通的效率很难起来。另一件是调整沟通的方式,让教学持续得到优化。这点也不简单,有时你辛辛苦苦设计一个活动,学生探索了半天还不知所以,最后发现只要用一个类比就明白了,这时沟通的效率也高不起来。
可以看出,学生的不确定性,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最大的挑战。备课的价值,就是让我们制定预案,更好地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有的教师备课时,总是纠结于课本中的某些细节,其实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很强,纠结过久也未必能得到更多的收获;而制定教学预案,能帮助我们不断地适应学生,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有效的工作量。
比如在讲《用频率估计概率》时,课本上提到了一个例子:50个同学中,很可能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在集体备课时,有的同事想到让学生举手的方式来验证这一点。我试过的做法是直接和学生打赌:“来打个赌,我敢保证咱们班一定有两个人同月同日生日!”当时学生异常激动地相互问生日,不到10秒就找出这样的两个人。有的人可能要问:“如果全班都没有这样的两个学生,你怎么办?”不难,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向学生表示惊讶:“你们怎么都不按套路出牌的啊,不好玩!”另一个是向学生表示赞叹:“你们绝对创造了历史,赶紧申请吉尼斯纪录!”两个选择都能帮助我让课堂迅速回归正轨,这就是预案的价值。

2、减少花费的时间
不要误会,减少花费的时间,不是让你选择偷懒不备课,而是让你在备课的过程中,少做重复的无用功。有的教师在备课时以课时为中心。他们会精打细算地规划,未来的哪几节上新课,哪几节上练习课,哪几节上复习课。如果进展顺利,就开心一下;如果进展不顺利,他们会重新规划接下来的课时。我也有过一段时间这样操作,常常会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在规划课时的过程中,需要对任务的完成时间有个预设,而实际的时间很难和预设的时间匹配,结果有时多出了一截时间,不知道怎么办,有时时间不够,只能拿后面的时间来补。
有的教师在备课时以教学资源为中心。有教材,他们会严格按教材中的流程来开展教学;有学案,他们会以让学生做完和自己讲完为荣。很荣幸,我也有过一段时间这样操作,结果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严守教材的流程和学案的任务,需要对学生的回应有个预设,而学生实际的回应很难和预设的回应匹配,结果很多时候,学生让我感觉“不按套路出牌”,然后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多次对比发现,在备课时,最好的做法,是以知识点为中心。
从课程开设的角度看,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简单讲,就是通过问题的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另一个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简单讲,就是运用逻辑,从条件出发向结论靠拢,或者从结论向条件靠拢,最终解决问题。为了训练这两个能力,学生需要学习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说,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工具,而课时和教学资源是为知识点的学习服务的手段。如果以课时和教学资源为中心,就好比我们纠结于出门旅游到底是坐飞机还是搭客车,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出发去旅游一样。因此,我们更应该以知识点为中心来备课。

那么,如何减少重复的无用功呢?方法是,搞清楚什么是不变的,什么是可变的。备课中不变的,是知识点的底层逻辑,这是战略层面的事情,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既然是不变的,我们就可以集中时间一次研究,然后偶尔做细微的修补就好了。初中数学所有的知识点,从宏观看,分布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中;从微观看,分布在每一个章节,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初中的六本教材中。要想弄懂知识点的底层逻辑,最好的方式是以章为单位研读教材。有的人可能提倡要多看课程标准,我亲身对比后,还是感觉像我这样平凡的教师,还是从研读教材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更容易接受。对于教材,尽管教了多年的北师大版,但是自从看了人教版后,感觉人教版的逻辑性更强,更适合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点的底层逻辑。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理清知识点底层逻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是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对应事物的本质,从定义可以得到,比如平行四边形、概率、方程等等。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背后体现的是初中的数学知识体系。比如有个同事形象地描述了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菱形,另一个是矩形。它们在继承了平行四边形所有性格的同时,还有自己个性,比如菱形四边相等和对角线垂直,矩形四角为直角和对角线相等。菱形和矩形又有一个共同的孩子,叫正方形(听着感觉怪怪的),正方形继承了它们的所有性格。”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知识点的方法论,包括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界定了知识点的能力圈,告诉了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使用方法就像说明书,帮助我们切实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勾股定理的方法论包括两点,它的适用范围是直角三角形和三条边,想用就需要先证明有直角三角形存在;它的使用条件是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关系列出方程,解决许多相关的应用题。备课中可变的,是知识点的学习方式,这是战术层面的事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既然是可变的,我们就不必拘泥于一套执行方案,而应该快速搭建一个行动框架,然后准备多套应对的预案。行动框架的搭建,需要围绕学生学习的五个核心环节:明确问题、获取新知、形成新知、巩固新知和新知迁移。
第一个环节是明确问题。学生学习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明确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花时间向学生解释问题的来源和本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先做好心理准备,帮助学生更快进入状态。比如学生在接触概率之前,计算事件的可能性就是新问题,在开讲之间,我会选择先和学生解释:“前面我们学的知识可以分为代数和几何两类,现在请大家换一个头脑,我们准备学一个新的东西,概率。”简单的解释,能帮助学生主动从心理上摆脱旧知识的惯性,同时引入了“概率”的概念,尽管学生不明白什么是概率,但他们会潜意识地带着这个问题来进入新课。另一个来源是解决旧问题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问题,我们可以先和学生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了解问题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可以进一步想平行四边形能否进一步特殊化,由此得到菱形和矩形。在开讲之前,我会选择和学生解释:“上学期我们第一次学习了四边形,把一个普通的四边形进化到了平行四边形,现在有个问题,平行四边形还能不能继续进化呢?”这样解释,能帮助学生理解,菱形和矩形并非新生的概念,而是与前面的知识紧密关联,同时也暗示了学生可以用进化的眼光来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明确问题之后,是获取新知。遇到问题,我们通常会从记忆中搜索答案,看看过去有没有解决类似问题的成功经验,如果有,就直接拿来再用一次;如果没有,才开始尝试动脑筋思考。思考的本质,就是把头脑中的旧知识重新组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新问题而言,思考通常遇到的障碍,一个是用旧知识解决不了,另一个是用旧知识解决太过麻烦,因此新知识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资源和环境,让学生能够探索和思考,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获取新知后,就到了形成新知。问题解决后,我们需要对新的思路进行梳理,保留有用的,剔除多余的,把它封装成一个新的知识点。这样,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能更精确地提取出来解决。形成新知后,是巩固新知。新知识的提取方式,其实就是“if……then……”。
不过,形成新知并不意味着能够轻松地提取出来,因为新的知识点在头脑中的印象毕竟太浅,无法产生强烈的刺激。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刻意练习,帮助学生反复强化知识点的提取,从而实现知识点的巩固。最后一个环节是新知迁移。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当一个知识点得到巩固时,学生就需要学会用它来解决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习惯说的变式。变式通常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结合生活情境,学生需要通过题目的表面看出题目的本质;另一个是综合其他知识,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分工。我们能做的,就是带领学生阅读问题,培养寻找关键词和关系的意识,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知识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分工。

如果说内容枯燥,我暂且理解为照本宣科。数学用普通的思维就是一堆枯燥的阿拉伯数字,就是对应各种符号。给普通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生活中的简单计算,然而数学却是关系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现在要让课堂有趣,难度不亚于一场精心制作的小电影。不仅仅要让学生思维跟上你的脚步,还要让老师达到忘我境界。如何来实现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数学基础知识
想要教好数学,那么基础知识坑定要扎实,什么是基础知识?数学的历史,搞懂数学历史那么讲课你就可以如同上语文一样随手典故,比如小学的数字来历?

然后到中学的勾股定理
以及古埃及的分数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在这里给你推荐几本简单的数学书《数学简史》《数学之美》都是比较有趣还不枯燥的数学书。

二.数学的带入让学生喜欢听课
人都是好奇的生物,特别是上课的孩子。简直是一群小圣兽,如果你不能牵引他们的思路。那么他们就会找有趣的事干,课堂纪律就不用在谈了。所以上课先用关系到实际的去吸引他们,然后在带入课本知识点,比如小学的乘法,当学习乘法时要求每个学生都需要背诵。孩子是否感觉难?如果你用数青蛙的游戏就可以轻松教会他们2与4的乘法口诀,全班不仅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还可以快速学到。到了初中的大圆锥,小圆锥就可以让学生们计算家里的碗以及高中的各种奇形怪状生活物品。
要想上好数学,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作用,以及能帮助学生在学到知识后找到成就感,而不是通过考上来让他们满足,生活中的东西往往比书面上的分数更加吸引人。

就如同一个小学六年级的题目
甲骑摩托每小时行驶36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丙步行每小时走3千米,他们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为了三人同时尽快到达,甲用摩托车分别接送乙、丙行驶一段路,这样丙步行8千米,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这个问题如果你来讲解,是否直接开始。如果直接开始后学生能够学到多少,首先题目就比较绕脑袋,但是如果你让学生三人一组去做这个数学题目,那么他们就会更加有兴趣。甚至会让他们进入深度思考中,从而寻求答案。
教导学生就是需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并且让学校理解在运用出来的一个过程。找方法,换角度来让孩子们理解是最快捷的。希望我的回到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1、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谈到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就强调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是最优值。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80年代《行动计划》中也强调:“教学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必须合理使用。教师必须按照课的重要性分配教学时间。”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是否优化,不能单看教学效果好不好,还要看教学时间是不是符合规定的标准。我国有些教师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并且已经积累一些经验。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布鲁纳指出:“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他还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整理可以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国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教学前要及时唤起与当前新知识有关联的旧知识,特别是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3、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

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

4、教师要重视修炼自己的语言

首先,教师语言应具有儿童特色,但"儿童特色"并不是儿童腔,而是要贴近童心。教师用贴近童心的语言与儿童进行交流,如此一来,春风何愁不化雨,"润物"自然"水到渠成"了。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贴近童心呢?注意“甜、慢、短、精、新、活”这六个字。

扩展资料:

对数学老师个人而言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有工作激情、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懂得劳逸结合、良好的工作习惯。对管理者或企业来说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有施行科学的工作计划、引进适用的新设备、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产出与投入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正效率;产出小于投入,就是负效率。工作效率是评定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求正效率值不断增大。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工作效率的高低。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十分感兴趣,这也造成了数学教学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数学课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活泼,学生提不起兴趣。(2)搞“题海战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到充分发挥,每天为了做题而做题,心里挺压抑。(3)“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消化的时间和空间。(4)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重点不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一、做好学法指导,让学生付出就有收获

(1)备好学生。所谓备好学生,是指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练习要检查好,找到各层次学生思维薄弱的地方。有的教师很长时间不批改作业,这样你对学生了解的程度只能局限于你感觉的水平上,通过认真批改作业,我们可以分开层次来讲题,错得多的,先讲,然后从多到少依次讲。

(2)抓住课本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课本的重点难点往往从例题中,习题中能够找到,那些在例题中,练习题中,习题中,复习参考题中反复出现的为重点,要讲清楚,让学生听得明白,然后在补充一些同类型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效果会更好。

(3)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现在很多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根本不记笔记,完全凭借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很不好。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记笔记与不记笔记所产生效果有本质的不同,因为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都是一些重点或者规律性的东西。有了笔记本,才可以为复习提供良好的素材。我采取每周检查笔记的方法来督促学生记笔记,效果不错。

(4)给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同步资料。这样他们自己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去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就满足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情况,同时也为他们自己的自我发展提供了空间。当然资料的选取要有针对性,一般情况下有一本资料就足够了,太多不好,因为他们弄不精通。

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堂上所讲的知识能不能明白,不明白让他们问一问;明白了,课下要下功夫落实好;另外要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成绩肯定会提高。


二、情感培养,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1)优化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个体性、差异性,确立符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每一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发展潜能。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首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另外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深入学习,让他们有一种吃得“饱”的感觉。总之,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优化教学气氛,注重教学信息的多面交流和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须营造一种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软环境。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为厌烦而形成的冷漠的师生关系,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也无从谈保证上课效率的。

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我们所面对的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多变的现代型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应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我们要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重视教师与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参与等,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在展现新的标准中,我们应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的角色,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重在以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也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以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和明快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自然,整个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富有动感。

(3)优化教学形式,有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等知道很多方面的知识,对待一些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主张。所以当今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人,而课堂教学也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现代型的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利用现代各种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猜测、归纳等方法获取学习经验,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味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创新意识也就会逐渐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而客观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见解、有着强烈的认识社会和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一代。



想要让数学课堂效率更高,就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可以采取趣味教学模式,把很多题目变成游戏类让孩子参与完成,这样会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课前备课。数学老师必须先在上课前,将本节课的内容备课。第二,在上课前,告诉学生提前预习功课。第三,积极回答问题。在上课时,主动要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可以在自己讲解之前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解决不会的题目,最后的难题自己再讲解。

  •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
    答:我是一名教数学的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对如何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谈谈自己粗浅的两点认识 一: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首先给予...
  • 小学数学老师怎么样上好一年级第一节数学课
    答:学到什么,跟家长做沟通,这样才能学好,再让孩子复习一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复习,然后再预习明天的课,再以此类推 一年级第一节数学课 好像是认识数字 怎么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
  •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数学课
    答:渐渐的,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数学老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教师要给每一位...
  • 小学数学教师怎样上好数学课
    答:3、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4、课堂上应多讨论、合作、交流讨论、合作是学生商讨、分工完成学习...
  •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答: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前提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的同时,首先要弄清教材中所讲的知识,把它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
  • 数学家教老师怎么教 有哪些方法
    答:首先要会做题,成套成套的刷,这是教学的基础。其次,要知道,你觉得很简单或者捋一捋就出来的思路,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需要一步一步写下来才能推导出来。要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针对性辅导。如何做好一名数学家教老师 ...
  •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
    答: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
  •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的个人心得
    答:就愿意完成教师的要求。这样课堂教学秩序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总之,无论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要想上好每堂课,必须从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答: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方法:1、认真钻研教材,能够把握教材;2、教师要具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3、教师要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4、教师要具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
  • 如何上好一堂高中数学课
    答: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