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城在阳坡还是阴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1
如何区分阳坡和阴坡?阳坡阴坡相对来讲有什么不同?

1、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在北半球,朝南的坡为阳坡,朝北的坡为阴坡;在南半球,朝南的坡为阴坡,朝北的坡为阳坡。
2、一般阳坡热量条件较好,所以同一自然带,位置高的为阳坡,位置低的为阴坡。
阳坡就是太阳照射的一面,通常动植物种类比阴坡要多。





坡向对生物的影响
1、向光坡(阳坡或南坡)和背光坡(阴坡或北坡)之间温度或植被的差异常常是很大的。南坡或西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东北坡最寒冷,同一高度的极端温差竟达3~4℃。
2、坡向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明显。由于一山之隔,降水量可相差几倍。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在南北或偏南北走向山脉的西坡和西南坡形成大量降水;东南暖湿气流在东坡和东南坡造成丰富的降水。
3、由于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质地等因子的综合作用,坡向能够对植物发生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发生变化。

朝阳的以免是阳坡,背光的以免是阴坡
如: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水南为阴,水北面为阳

渭源县境内分布着大小13条河流。以中部半阴坡、鸟鼠山脉为分水岭,由南向北将全县分为两半,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流域面积10 2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9.8%;岭西河流为洮河水系,流域面积860.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1.68%。两水系的主要河流全流程328.15公里。一级沟道1900米,总流程2227.8公里;二级沟道4479条,总流程2903.95公里。两大水系年径流总量2.135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量2.083亿立方米(地表水1.861亿立方米,地下水2 222万立方米),入境水量52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747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两大水系的主要河流是:

渭河水系

渭河(禹河) 发源于渭源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鸟鼠山,因史书有大禹导渭于鸟鼠同穴山的记载,故称禹河。其流经区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河水含沙量较大,成为浊河,又称浊源河。本县注入的主要河流有清源河、唐家河、锹峪河、莲峰河等,至三河口流入陇西境内,在渭源境内全长28公里。正常流量0.3立方米/秒~0.5立方米/秒,洪流量为50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33万亩。

清源河 发源于豁豁山南坡,至峡口汇入的支流有池沟河、红沟河、清水河、年家寨河,流经五竹、清源两镇的10余个村,至县城东书院庄与渭河(浊源河)汇集,全长29公里。上游植被良好,河水常清,流域面积为138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1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修有清丰、永丰、南丰灌渠,灌溉面积1.55万亩,上游建有蓄水量745万立方米的峡口水库。

锹峪河 发源于南部牛岭山(海拔3086米),经锹峪、清源、路园三乡镇的9个村,至城东5公里处的河口村入渭河,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常流量0.2立方米/秒,洪流量123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建有峪丰渠及截引工程1处,灌溉面积4300亩。

蒲川河 发源于县南部的钻天崖,经蒲川乡(后并入莲峰镇)的7个村,至莲峰镇李家河东入莲峰河,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86平方公里,常流量0.2立方米/秒,洪流量10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建有蓄水量500万立方米的石门水库,和平、幸福灌渠,1处截引工程,灌溉面积1万亩。

莲峰河 发源于莲峰镇西南的五嘴崖,流经莲峰、路园两镇的8个村,至三河口入渭河,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100立方米/秒,枯流量0.2立方米/秒。建有3条灌溉渠道,可灌溉面积7840亩。

秦祁河 发源于临洮东部胡麻岭南麓,经秦祁、北寨两个乡镇的40个村庄,至陇西县何家沟口入渭河。在渭源县境内长24公里,流域面积470平方公里。其常流量0.63立方米/秒,洪流量245立方米/秒,枯流量0.01立方米/秒。为季节性多泥沙河流。

唐家河 发源于新寨镇的豹子湾,流经新寨、七圣(后并入清源镇)两个乡镇的10余个村庄,于县城东阳坡磨村汇入渭河,全长24公里,流域面积118.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05万立方米,常流量0.03立方米/秒,洪流量200立方米/秒,枯流量0.01立方米/秒。

洮河水系

漫坝河 发源于露骨山附近的分水岭。汇入的较大支流有小南川河、田家河。流经会川、上湾两个乡镇的14个村,至陈家嘴村入临洮县,由磨滩汇入洮河。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465平方公里,常流量0.5立方米/秒,洪流量30立方米/秒~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修有渠道3条、提灌8处,灌溉面积6000余亩。

庆坪河 发源于祁家庙乡烟雾沟牛头山,古称滥水。经祁家庙、庆坪两个乡7个村入临洮县境。在渭源县境内长17公里,流域面积181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30~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曾建有王家川小型水库1座,后被洪水冲毁。

小南川河 发源于太白山水岔中,经杨庄(后并入会川镇)、会川两个乡镇的6个村入漫坝河。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30立方米/秒~7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沿河曾有旧式水磨,灌溉面积1千亩。

田家河 发源于中路沟索爷林,经田家河乡的元古堆、柏木滩、新集3个村,到松树沟入漫坝河。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96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沿河曾有旧式水磨21盘,灌溉面积390亩。

宗丹河 发源于西关山唐尕沟。经麻家集镇宗丹、乔家滩、漆家沟、麻家集、毗达5个村入临洮县境内。在本县境内长15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建有水渠1条,灌溉面积200余亩。

磨沟峡河 发源于辛红洞沟。经峡城乡的杨家大庄村至磨沟口入洮河。全长21.5公里,流域面积91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建有水渠1条,灌溉面积200亩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交通
经济
社会事业
历史文化
名胜古迹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渭源县
渭源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县城距省会兰州市174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站5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2′~104°49′,北纬33°26′~35°07′,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渭源县辖8镇、8乡,共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1536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35.17万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以下。2011年,渭源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61171万元,较2010年增长12.8%,有“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2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渭源县退出贫困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渭源县
政府驻地
清源镇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中南部
目录
词条目录
渭源县简介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貌
气候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交通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历史文化
名胜古迹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关闭
建制沿革
据《禹贡》载:天下分为九州,渭源处古雍州之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陇西郡辖九县,渭源为陇西郡管辖。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陇西郡分置首阳县,因境内有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避居采薇之首阳山而得名。
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首阳县为渭源县,兼置渭源郡,县治由原首阳县迁至今渭源县城东北老龙亭。

渭源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
废除郡制,渭源县属渭州,隶属秦州总管府。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秦凤路安抚使王昭筑渭源堡,后降县渭堡,称渭源堡。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渭源堡为渭源县,属陕西行中省巩昌路临洮府,府治狄道。
清初,沿用明治,由陕西省分设甘肃省,渭源县属甘肃临洮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为道,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新设兰山道,渭源属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省县两级,渭源直属甘肃行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甘肃省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渭源属第一区公署管辖,专署驻地临洮县。两年后,专署驻地迁岷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甘肃省增设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地临洮县,渭源属其管辖。
1949年8月,渭源、会川相继解放后,两县隶属岷县专区。
1950年,岷县专区撤销,渭源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195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渭源县,合并于陇西县,将原会川县区域分别划归临洮、漳县。
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渭源县,属临洮专区。
1963年12月,撤销临洮专区后,渭源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2003年,由定西市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渭源县辖8镇(清源镇、莲峰镇、会川镇、五竹镇、路园镇、北寨镇、新寨镇、麻家集镇)、8乡(锹峪乡、大安乡、秦祁乡、庆坪乡、祁家庙乡、上湾乡、峡城乡、田家河乡),共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1536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县城距省会兰州市174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站5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2′~104°49′,北纬33°26′~35°07′,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
地貌
渭源县为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地槽西端两大地质构造单位的交汇地带,属多旋回构造运动地区,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以渭河为界,分南北两大地质构造类型。海拔在1930-3941米之间,县城海拔2080米。
气候
渭源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30.5℃ ,极端最低气温-20.1℃,无霜期166天。根据地形、气候、降雨量等不同特点,全县分为南部高寒阴湿区、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三种类型,其中南部高寒阴湿,中部河谷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北部干旱少雨。
自然资源
渭源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海拔1930米至3941米,县城海拔2080米。耕地面积80万亩。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6.3℃ ,极端最高气温30.5℃ ,极端最低气温-20.1℃ 。
由于地处西秦岭末端向北部黄土高原过渡区,县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宜农宜牧。根据地形、气候、降雨量等特点,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域: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农作物产量低;中部浅山川沿河谷区,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水地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区域;南部高寒阴湿地带,多土石高山,雨量较多,低温寡照,植被良好,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
县内有大理石,腐植酸泥炭,高岭土,陶瓷土。天然次生林40多万亩;南部山区生长有大量蕨菜。境内野生动物有100多种,珍贵动物有麝、羚、马鹿、梅花鹿、豹、雪鸡、褐马鸡及秦岭细鳞鱼、鲑鱼、娃娃鱼等。
全县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间,经济作物
县政府因地制宜,根据渭源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
渭源县盛产马铃薯,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所产马铃薯品种多、产量高、品质优。全县每年种植马铃薯40万亩以上,年产量80万吨以上,已成为周边各县和邻近省市的马铃薯良种供应中心。
渭源县也是“中国党参之乡”,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自古就有“ 渭源县渭水当归传两广”和“党参故里”之说。已形成规模大量种植的主要有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中药材,每年种植20万亩以上,干药年产量近6万多吨。因海拔高、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等因素,所产药材以品质优良,营养、药用价值极高而久负盛名。建成了清源、会川、莲峰、新寨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其中会川中药材市场是全省十大药材市场之一,中药材交易繁荣。
渭源县有80万亩天然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条件良好。北部地区以小尾寒羊为主的舍饲养羊,川沿地区雏鸡孵化、仔猪育肥、畜产品加工和全县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的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格局,特别是县上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养殖规模已达到100万只。渭源是个农业县,素有“蚕豆之乡”、“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淀粉、畜牧、林果、水产、蔬菜、中药材六大支柱产业已具一定规模,全县经济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玉米为主,年种植良种马铃薯30万亩以上,是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繁育基地。渭源县有“千年药乡”的美誉,主要种植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多种中药材,年种植各种优质中药材20万亩以上。马铃薯、中药材是全县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渭源县总人口35.17万人。常住人口为32.48万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6.73万人,占51.52%;女性人口15.75万人,占48.48%;乡村人口27.41万人,占84.38%,城镇人口5.07万人,占15.62%。出生率1.179%,死亡率0.689%。人口自然增长率0.49%,城镇化率15.62%。
渭源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以下。
交通
渭源县地处西陇海、兰成渝两大铁路经济带和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G75兰州至海口高速的交汇处。兰渝铁路、兰海高速、316国道、212国道穿境而过,公路、铁路衔接紧密。
截至2011年,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204.6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连接线6.2公里,国道2条,长95.08公里;县道3条,长131.223公里;乡道14条,长190.654公里;专用道3条,长21.787公里;村道152条,765.919公里。
2011年,渭源县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7849万元,比2010年增长12.6%。全社会投入营运的汽车1515辆,其中客运279辆(出租车80辆),货运1236辆;完成公路客运量67.7万人,客运周转量5416万人公里,较2010年增长27.7%;完成公路货运量39.8万吨,货运周转量3980万吨公里,较2010年增长24.6%。
经济
综述
2011年,渭源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61171万元,较2010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187万元,较2010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0112万元,较2010年增长33.8%;第三产业增加值73872万元,较2010年增长15.7%。
2011年,渭源县人均生产总值4962元,净增加值988元,较2010年增长24.8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6.39:9.97:43.64优化为41.69:12.48:45.83,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6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69%;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5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5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9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1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6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39%。
2011年,渭源县能源消费总量14.03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9.17%,万元GDP能耗0.8971吨标准煤,较2010年降低3.2%。
2011年,渭源县大口径财政收入12313万元,比2010年增长33.07%;全县一般预算收入7059万元,较2010年增长67.91%。财政支出126793万元,较2010年增长39.73%。
第一产业
2011年,渭源县粮食总产量123000吨,较2010年减少6782吨,降低5.53%。其中:夏粮4591吨,比2010年减少10686吨,较2010年减少69.95%,其中小麦4051吨,较2010年减少9250吨,减少69.54%;豆类540吨,较2010年减少1436吨,减少72.67%。秋粮118409吨,比2010年增加3904吨,较2010年增长3.41%,其中马铃薯94942吨(折粮产量),增加3824吨,较2010年增长4.20%;玉米23467吨,增加80吨,较2010年增长0.34%。
2011年,渭源县中药材产量41263吨,较2010年增加9067吨,增长28.16%。其中:党参12136吨,较2010年增加2851吨,增长30.71%;当归17361吨,较2010年增加4281吨,增长32.73%;黄芪11287吨,较2010年增加1910吨,增长20.37%,其它药材479吨,较2010年减少75吨,减少13.54%。
2011年,渭源县油料产量937吨,比2010年减少535吨,减少36.35%,其中:油菜籽573吨,较2010年减少37.38%;胡麻籽364吨,较2010年减少34.65%。
2011年,渭源县蔬菜产量达4496吨,较2010年增长36.57%。
2011年,渭源县大牲畜存栏6.28万头,较2010年增长9.98%,其中:牛存栏4.02万头,较2010年增长9.24%。羊存栏7.19万只,较2010年增长2.42%;猪存栏10.67万头,较2010年减少0.47%;鸡存栏85.43万只。肉类总产量8114吨,较2010年减少0.89%;禽蛋产量2774.9吨,羊毛产量35.7吨。
第二产业
2011年,渭源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250万元,较2010年增长3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737.9万元,较2010年增长30.3%。实现利税2910.9万元,较2010年增长35.9%。
2011年,渭源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862万元,较2010年增长35.4%。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8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渭源县
2011年,渭源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30万元,较2010年增长18.6%。其中:城镇零售额26351.3万元,较2010年增长18.47%,乡村零售额13178.7万元,较2010年增长18.86%。分行业:批发业零售额4029万元,较2010年增长19.84%;零售业零售额30947.7万元,较2010年增长16.2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553.3万元,较2010年增长35.72%。
2011年,渭源县县内旅游人数38.9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18%,旅游收入11670万元,较2010年增长20%。
2011年,渭源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2969万元,较2010年末增长36.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171万元,较2010年增长31.7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396万元,较2010年末增长26.68%。
2011年,渭源县保费收入2744.32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44.32万元,较2010年增长24.7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900万元,较2010年增长15.0%。

正值农历小年,走进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分外热闹。村民们正忙着扫房、做年馍馍,巷道里小孩的嬉闹声、偶尔听到的鞭炮声,提醒着大伙佳节临近。

忙碌了一年的曹文学家也不例外,马不停蹄地准备着年货。走进曹文学家,厨房里飘出阵阵热油香,妻子王银莲正在忙活。“最近我从网上学着做核桃酥,今天试一下,给家里人尝个鲜。”王银莲说。

“十多天前,家里才宰了一头200多斤的猪,其他年货在网上买得差不多了。”曹文学说,如今,日子过得真是越来越好。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几年曹文学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曹文学全家六口人,2011年,父亲在干农活时不慎摔伤腰部,母亲因高血压不能干重活。因病、因缺劳动力,几年前,曹文学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的重担一下压在他头上。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曹文学和妻子通过勤劳和努力,从苦日子里走了出来。这几年,家中当归、马铃薯收成渐好,他还抽时间去务零工增加收入。

2017年底,曹文学成功脱贫,他也因心思活泛、吃苦能干,被村民选为半阴坡村下梁社社长。

曹文学家的变化,并不是个例。2019年底,半阴坡村脱贫,越来越多村民过上了期盼已久的好日子。

“现在大伙都很时髦哩,买年货都是网购,村部每天都有五六十个快递。”在曹文学家中商量事情的半阴坡村副支书符海山说。

问起谁家年货准备得好,符海山笑呵呵地说:“阳屲社的丁家兄弟日子过得一个比一个好,他们的年货办得好。”

走进大哥丁卯生的家,女婿女儿忙着扫房、挂装饰画,一家人其乐融融。“党的政策好,我们农民在家种地有收入,外出务工挣钱多,今年家里收入在11万元左右!”丁卯生笑着说。

女婿杨立群收拾完家里后,准备带着妻子和孩子开车去镇里置办年货。“这辆车是8天前买的,花了12万左右,是我们家最好的‘年货’,疫情过去了我要带着家人去西安转一转。”杨立群笑着说。

而在弟弟丁成胜家里,丁成胜妻子已经做了年馍馍和桃酥。作为村委会副主任的丁成胜忙着村里的事,置办年货的事全靠家人忙乎。

可谈起新年的打算,丁成胜早就有了想法:“我干好村里的工作,妻子种好地,小女儿念好书,儿子谈个对象,大伙儿各司其职!”

半阴坡村的这个年,家家户户年味浓

  • “渭源县城在阳坡还是阴坡”?
    答:以中部半阴坡、鸟鼠山脉为分水岭,由南向北将全县分为两半,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流域面积10 2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9.8%;岭西河流为洮河水系,流域面积860.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1.68%。两水系的主要河流...
  • 关于迎风坡 背风坡 阳坡阴坡
    答:阴坡、阳坡的区别在于一个朝阳,一个不朝阳
  • 定西市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定西县旅游景点大全
    答:1.贵清山、2.漳县遮阳山、3.渭河源景区、4.首阳山、5.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6.榜罗会议纪念馆、7.渭温泉度假区、8.狼渡湿地草原、9.仁寿山森林公园、10.漳县泰山公园、10.黄香沟、11.陇西古莱坞华盛欢乐世界、12.白阳坡清真...
  • 历史上的首阳山权威的认为在哪里?
    答:首阳山就在渭源县城东南34公里处 渭源县委宣传部一负责人说,应该明确的是古代的渭源首阳山包括俗称“莲峰山”(马鹿山)和夷齐古冢(今天埋葬伯夷叔齐的墓地)两地。为了官员祭祀方便, 明朝末年,将莲峰山五台湾夷齐庙迁于山外阳坡里,后毁...
  • “渭源县城在阳坡还是阴坡”
    答:以中部半阴坡、鸟鼠山脉为分水岭,由南向北将全县分为两半,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流域面积10 2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9.8%;岭西河流为洮河水系,流域面积860.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1.68%。两水系的主要河流...
  •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雪线高低
    答:阴坡、阳坡的区别在于一个朝阳,一个不朝阳。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雪线高、北坡为阴坡,雪线低; 南半球:南坡为阴坡,雪线低,北坡为阳坡,雪线高。
  •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雪线高低
    答:阴坡、阳坡的区别在于一个朝阳,一个不朝阳。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雪线高、北坡为阴坡,雪线低; 南半球:南坡为阴坡,雪线低,北坡为阳坡,雪线高。
  •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雪线高低
    答:阴坡、阳坡的区别在于一个朝阳,一个不朝阳。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雪线高、北坡为阴坡,雪线低;南半球:南坡为阴坡,雪线低,北坡为阳坡,雪线高。
  • 陇西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陇西县十大旅游景点
    答: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城西南的鸟鼠山系,渭源境内长50公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渭河景区主要景点有禹王殿、渭河龙王庙、渭河 历史 文化管等。 【开放时间】9:00——18:00 【门票价格】50元 2.贵清山(AAAA级景区)贵清山风景...
  • 陇中旅游景点介绍 陇西景点旅游介绍
    答:漳县泰山公园、10.黄香沟、11.陇西古莱坞华盛欢乐世界、12.白阳坡清真寺、13.陇西李氏龙宫、14.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15.中共陇右工委纪念馆、16.定西精神纪念馆、17.临洮城隍庙大殿及寝宫、18.临洮文庙大成殿帝庙、19.通渭中学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