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在徽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何又反过来取代了徽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从古至今安徽人都十分喜欢听戏曲,尤其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许多徽州人以经商为主。徽州人出外打工赚了钱之后会将一些钱财和精力用于听戏曲的事情上面,这种现象形成了徽州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后来徽调被传到了北京,为了迎合北京的观众逐渐形成了京剧,而渐渐这种新的唱法引起了大家的喜欢,从此京剧取代了徽调。

一、徽调的发展

徽调自从元朝末期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而且徽州人一直将徽调当作最正宗的曲调,许多徽州的官员和商人、学者都十分的喜欢昆曲,并且还参与曲词创作,有些人还创办了昆曲班。到了明朝末期,昆曲流行到了全国各地,许多有名的戏曲演唱者都进入徽曲班演唱。为了满足大家的娱乐生活在,许多富商家里都养了自己家庭的戏园子。在清朝对于昆曲的要求更是十分的高,不仅会请名师来教自己家中的戏子唱法,还要求唱腔以昆曲为主,但是必须同时还要会其它的各种唱腔。尤其在乾隆时期,戏曲演唱者不仅要会徽调、还要会秦腔、二黄等唱腔。

二、京剧的发展

随着徽调进入北京,立即受到了北京人民的欢迎。徽班能在北京立稳脚跟并不是因为徽调的原因,而是多种不同的声腔给人们带来新鲜的感觉。为了迎合不同品味的观众,戏班的人员不但会唱徽调还会唱安庆二簧调、京腔等等当下最时尚的小曲。本来喜欢正宗徽调的人士听到这些地方特色的曲调也十分的震惊,无不拍手称赞。因为大多数的老百姓喜欢热闹的场面,而徽调的曲风太过冷清,所以渐渐的徽调就退出了舞台。而徽调以另一种新的方式,融合着各种唱腔的折子戏-京剧诞生了。京剧以秦腔与徽调两种唱腔融合而成。而演奏中的笛子由京胡来取代。从此京剧在北京发展起来,逐渐取代了徽调。

京剧融合了各种唱腔的精髓而成,因为受到了上流社会人士的肯定而在人民群众中流行起来。徽调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而逐渐的萎缩,许多唱徽调的人员也改唱京剧,所以徽调慢慢的被京剧所代替。京剧也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的国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因为百姓们喜欢听京剧,结合了徽调、汉调的京剧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比徽调要高太多,于是徽调的演出变得越来越少,渐渐被京剧所取代。

因为京剧地处于北京,是清朝时期中国最大的城市,有着非常多的人才,这些人才都学习并且改良了京剧,吸收了徽调的优点,并且逐渐在全国传开,慢慢就取代了徽调。

徽调是从外地传入京城的,在充分适应了京城的地方文化和习俗,满足当地人的喜好之后取得了加极大的成功,原本的徽调自然慢慢退出了。

  • 京剧是在徽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何又反过来取代了徽调?
    答:京剧融合了各种唱腔的精髓而成,因为受到了上流社会人士的肯定而在人民群众中流行起来。徽调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而逐渐的萎缩,许多唱徽调的人员也改唱京剧,所以徽调慢慢的被京剧所代替。京剧也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的国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 为什么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而不是在其他什么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剧种的形式,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没有徽商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是不可能产生京剧这样博大精深的戏剧艺术的。
  • 京剧是从徽剧演变来的吗?
    答: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
  • 简短的京剧历史
    答: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
  • 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答: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
  • 介绍京剧的历史发展概况,基本特点
    答: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 京剧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吗?
    答: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
  • 京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京剧艺术有何特点
    答:在同一行当中,又分出若干流派。各派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艺术的理解,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3)唱腔伴奏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
  • 京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
  • “京剧”与“京戏”有什么区别
    答:首先,京戏 是徽剧与昆剧的结合,再加以民间艺人的自我改编,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剧种.唱腔或优美,或粗犷,或沉稳,曲风多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一。而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