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之不甘寂寞的李斯,李斯晚年为何要背叛秦始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李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下层,实际上是一介平民。他少怀大志,认为“地位卑贱是莫大的耻辱,政治穷困是莫大的悲伤。”为了摆脱穷困的处境,他煞费苦心,经过几十年的挣扎与努力,终于成了秦朝的丞相,权倾一时,极尽荣华富贵。他曾协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了中国,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李斯才华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实力派作家,他的《谏逐客书》既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优秀文学作品。所以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还帮秦始皇统一了文字,鲁迅先生说:“李斯在文字史上是有殊勋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凡的人物,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祸灭九族的下场。不免使人慨叹人生之无常。《败鉴》一书把李斯作为典型的失败之鉴,说他的悲剧,在于他贪恋富贵。其实,李斯之败不在于他追求荣华富贵,事实上,他的最终失败,在于他的道德品质的缺失。综观古今中外,人有才无德可以得势一时,但不会得势永久,这是历史的规律。李斯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文人型的小人。
中国封建社会是实行官本位,人的自身价值是用官这把尺子来衡量,官大的大贵,官小的小贵,无官职的低贱,因而读书人十有八九把当官作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李斯关于“仓鼠”和“厕鼠”的联想,无疑是符合事实的。据说有一次,李斯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吃的是粪便,居无定所,又时常受到人和狗的惊扰,成天惶恐不安,而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享用不尽的粮食,住的是宽敞的地库,不会遇到人和狗的恫吓,总是自由 自在,快乐无限。“仓鼠”和“厕鼠”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和遭遇使李斯想到,人的尊卑贵贱,穷过、富过完全是由不同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就如“仓鼠”和“厕鼠”一样。按说,李斯的联想不无道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本位”色彩浓厚,人的地位高低决定着人的命运好坏。就是现在,我们也得承认,社会地位这个东西对人的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李斯对自己地位的不满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他后来拜荀子为师,勤奋苦学,这也是一种上进的表现,他抓住机遇,帮助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也显示了他的雄才伟略。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奇才,也是一个文学大家。然而,他的道德品质上的先天不足以及后天的进一步的滑坡为其走向毁灭埋下了祸根。
一个人的道德优劣、品质好坏在平时很难表现出来,因为在不涉及个人重大利益时,人们往往都表现得十分友善,一个个品质看上去都不错,大家都如圣人一般和睦相处,共度美好时光。然而,在涉及个人重大利益时,这时才能真正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到底是好是坏。李斯嫉妒并害死了老同学韩非使他的卑鄙小人的本性暴露无余。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王赢政曾经读过韩非的《孤愤》、《五蠹》等文章,对他极为敬佩,感叹地说:“太好了,如果我能见到此人,跟他交往,那真是死而无憾。”后来韩非到了秦国,他给秦王上书说:“如果你听我的话,就可以一举灭掉六国,征服天下,否则,可以砍掉我的脑袋。”可惜,韩非太正直了,他虽有破六国之计千条万条,可保护自己的计策却忽略了,以致锋芒太露,引起李斯的嫉妒。李斯最终迫使韩非自杀。
李斯为官途中的一个很大污点,是向秦始皇建议实行焚书坑儒,这使他遭到了后世无数代人的唾骂。但李斯最大的人生失败却是助纣为虐,丧失了起码的做人立场,以致和奸邪之人同流合污。当时,秦始皇出巡,突然病危,死前令赵高写一封诏书,让长子扶苏赶回咸阳办丧事,有意让他继位。诏书没发出,秦始皇就死了。其实,立长子扶苏为帝是顺理成章之事,不易引起动荡。可身为掌管皇帝玉玺和车子的赵高却心怀私心,想立与自己关系密切年幼无知糊涂的胡 亥为帝,在此重大历史关头,李斯身为丞相,掌握着最高权力,本应从国家安危百姓太平着想,主持公正,然而他却抛弃了起码原则,同赵高共同扶胡 亥上台,结果很快导致赵高作乱,此后,赵高设计杀死了李斯全家。此后不久,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很快土崩瓦解成为有名的短命王朝。可以说,李斯在秦王赢政统一天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却又亲自参与了毁掉秦王朝江 山的行动。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 中国名人故事之不甘寂寞的李斯,李斯晚年为何要背叛秦始皇?
    答:李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下层,实际上是一介平民。他少怀大志,认为“地位卑贱是莫大的耻辱,政治穷困是莫大的悲伤。”为了摆脱穷困的处境,他煞费苦心,经过几十年的挣扎与努力,终于成了秦朝的丞相,权倾一时,极尽荣华富贵。他曾协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了中国,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才...
  • 秦书法家李斯的故事
    答: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
  • 李斯从上蔡出走,师从荀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
  • 先秦诗人李斯的人物经历
    答:当然,秦国的反间计是以武力为后盾的,正如李斯所讲:“不肯者,利剑刺之”。秦国坚持接纳、使用客卿的政策,对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迅速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秦始皇时代的客卿就有:茅焦、尉缭、李斯等。李斯的《谏逐客书》,对秦网罗天下人才是有功绩的。
  • 李斯为什么能得老师荀子的赏识?
    答:李斯曾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可见他是一个不甘寂寞,有着强烈求仕欲望的人。由于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读书认真,钻研精神很强,学业优良,成绩突出,很得老师荀子的赏识,日后亦成为荀子有作为的门生之一。
  • 秦朝的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喝到人生第一碗心灵鸡汤的?
    答: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士,他在年轻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文员,平时也就是掌管文书,虽然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安乐,但是却一眼看到了头,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一般,而他也是不甘心认命和不甘寂寞的人,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整日忧愁。不过有一天,他在茅房旁边看到了一只老鼠,这里臭气冲天,而那些老鼠本来在啃...
  • 李斯是哪国人?为什么会辅佐秦国灭六国
    答: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 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他年轻时当过小穷,后拜苟 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业完成以后,他分析了当 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 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
  • 智慧如李斯,为何会被小小的宦官赵高牵着鼻子走?
    答:李斯是楚国人,师从荀子,学成之后去了秦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焚书坑儒”就是他提出的。但他为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提出了郡县制,上书劝谏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还制定了法律体系,辅佐秦始皇治理国家,是个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李斯富裕后不忘...
  • 李斯为什么要投拜荀子为师?
    答:李斯就是看中了“帝王之术”才投师荀子的。他曾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可见他是一个不甘寂寞,有着强烈求仕欲望的人。由于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读书认真,钻研精神很强,学业优良,成绩突出,很得老师荀子的赏识,日后亦成为荀子有作为的门生之一。
  • 在秦始皇统治时代相国李斯一路走来的过程
    答: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1【不甘寂寞赴秦施才】2.【书谏逐客妒杀韩非】3.【力驳分封定制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