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作物的发展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5-05-20
1、先秦时期农作物的发展
先秦时期,中国农作物经历了由多到少的筛选过程。起初,先民们种植了各种能吃饱且无毒的植物。随着对作物认识的提高,一些产量低、口感差的植物被逐渐淘汰。这个时期,种植的作物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几种上。夏代主要有谷、稻、麦、菽、糜等;《帮小正》记载了夏代“祈麦实”、“种黍菽糜时也”。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黍、稷、稻、麦、米(小米)。周代主要有粟、黍、稷、稻、粱、豆、麦、桑、麻等。周代《诗经》中有许多关于农作物的记载,如《王风?黍离》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小雅?甫田》云:“黍稷稻粱,农夫之庆”等。先秦时期,人们已懂得简单的作物筛选。据《尔雅》记载,当时禾有6种,麻有4种,黍有3种,稻有2种,燕麦有2种。
2、秦汉时期农作物的发展
秦汉时期,主要农作物仍沿袭前代,但各种作物所占比例发生了一些变化。麦和稻的种植更为普遍,在人们的粮食构成中日渐重要。特别是在北方,麦的种植得到大力推广。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西汉时,种植麦子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如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汉书?武帝记》)。东汉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汉安帝“诏长吏案行在所,皆令种宿麦蔬食,务尽地力”(《后汉书?安帝记》)。北方主要种植耐干旱的粟,而南方则以稻为主。这个时期,人们在作物的种植中学会了品种选择培育,生产上出现了许多优良品种。如麦有大麦与小麦、“旋麦”(春麦)与“宿麦”(冬麦)的区分。豆有大豆与小豆的区分。江南的稻作农业也渐趋良种化,著名的水稻品种有“华乡黑秬”、“滍皋香粳”等。
3、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物格局仍是南稻北粟,但麦类的种植逐渐普遍,在北方大有追赶粟类之势,在南方则随着北方移民的入迁也开始有少量种植。据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记载,这时北方已有旱稻种植。这个时期,人们除了种植大田粮食作物外,还重视其他作物的种植。蔬菜瓜果作物沿袭前代;染料作物出现了红蓝花、栀子、蓝、紫草等;油料作物有胡麻(芝麻)、荏等,其中胡麻在黄河流域已经普遍种植;饲料或绿肥作物有苜蓿、芜菁、苕草等;糖料作物有甘蔗;纤维作物有麻。这个时期,人们已重视作物的选种和良种培育工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如选种方法是“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其别种种子,常须加锄。先治而别埋,还以所治蘘草蔽窖”。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农作物新品种。如粟类有早谷和晚谷品种,谷粒颜色分黄谷、青谷、白谷、黑谷等品种。据晋时书籍《广志》记载粟的品种有11个,水稻品种有13个;《齐民要术》所记粟的品种有86个,水稻品种有24个(其中糯稻品种11个),并各有名称。
4、隋唐时期农作物的发展
隋唐时期,作物种类有了较大的变化。唐末韩鄂《四时纂要》记载的作物品种比北朝时的《齐民要术》有所增加,其中粮食作物除传统的粟、麦、稻、黍、菽外,又有薯蓣、荞麦和薏苡等。这三种作物可能在唐以前已有所种植,但到了唐朝才见于文献记载。笔者推断这三种作物在唐朝时可能已有较大面积种植。即便是传统作物粟、麦、稻、黍、菽的种植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在《齐民要术》的记载中,粟居首位,麦、稻则稍后于粟。而在《四时纂要》中,已成为粟、麦、稻并称,说明这个时期稻麦的种植比前代更加普遍。据考古发现,唐代洛阳含嘉仓里收藏的粮食主要是粟米和稻米。杜甫《忆昔》诗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值得一提的是,中唐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向南推移,出现了“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杜牧《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宰相求杭州启》)、“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昌黎集卷十九)的局面。此时南方稻米岁运已为300万石(《旧唐书?食货志下》记载),可见南方水稻在当时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随着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水稻的优良品种。据唐诗和《四时纂要》的零星记载,这个时期的水稻品种主要有蝉鸣稻、玉粒、江米、白稻、香稻(香粳)、红莲、红稻、黄稻、獐牙稻、长枪、珠稻、霜

  • 有哪些农作物是中国自古就有的?
    小米 高粱 大豆 小麦 大米 中国农作物发展史的整理 母系氏族: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商朝: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秦汉: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南朝:小麦种植开始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提高.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荞麦,豌豆,蔬菜种子传入西藏.北宋:粟,麦,黍...
  • 中国粮食的种类和历史发展?
    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灌溉的发展,人们才有条件种植对水土要求较高的菽和粟。虽然粮食作物品种变化不大,但是,作物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的特点是菽(大豆)的地位上升,并和粟一起列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这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从战国到唐代,粟一直是中国北...
  •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
    (2)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渐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3)战国时期秦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 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国早期农作物有哪些?
    中国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在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五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比印度早数百年,成为世界上水稻种植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谷子的种植历史同样悠久。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农作物生产的成功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设备的支持。中国的农业遗址中发现...
  • 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
  •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起源于远古时代,那时人们仍处于采集狩猎经济阶段。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标志着农业的萌芽。据传说,神农氏通过尝试百草,发现了可食用的谷物,并教会人们根据天时地利种植农作物。同时,他还掌握了陶瓷和纺织技术,开创了农业和医药的历史。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的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
  • 我国农作物种植经历了哪些变化?
    我国农作物的种植,始于新石器时期,当时已有粟、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麻、苎、葛等纤维作物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终于形成了粮食以稻麦为主,纤维以麻为主,油料以大豆等为主,蔬菜以多品种为主的古代本土农作物种植布局,这是我们今日作物布局的历史依据。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我国先民创造...
  • 精耕细作的历史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表现:①北方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多种形式一年两熟制②大量农作物新品种被培育出来③由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⑤出现《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农学著作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
  • 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国早期农作物有哪些?
    我国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水稻了,比印度还要早几百年。是世界上种水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还有谷子种植历史也很长。2、食物的自给自足,才是一个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以及新型工业制造出来的能辅助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各地原始农业遗址发现了不少石斧、石锛...
  • 我国原始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 原始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始于刀耕火种的技术,当时的人们利用大型磨光石刀、斧子开荒耕地。2. 古人随后改进了耕作工具,将磨光石耜加大宽度并延长,装上木柄,用于田地的农作物配土。3. 骨耜和双齿木耒等工具的出现进一步改善了耕作效率,到了龙山文化后期,甚至出现了三角形石犁。4. 各式各样的石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