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湘西草堂·“天下士非一乡之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湘西草堂·“天下士非一乡之士”

王船山(1619—1692),本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与明代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三先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者和思想家。晚年,隐居在衡阳县金兰乡的石船山。

湘西草堂是王船山的故居,坐落在衡阳县西北21公里的石船山下,曲兰乡湘西村竹花园。

草堂院内,茂林修竹,绿荫覆盖;旁有古枫,形若骏马,昂首跃前,王船山生前称之为“枫马”。还有一株古藤,蜿蜒盘旋,俗称“藤龙”,据说是王船山亲手所栽。草堂正厅门首横挂赵朴初写的《湘西草堂》匾额,厅堂内正面墙上挂着船山画像,像下分别挂放“岳衡仰止”等横幅金匾,厅堂内两侧墙上挂着清代名人题写的楹联。正厅的左边正房为住室,右边的正房是书房,陈列着船山的部分著作,还有当代著名书画家撰写的条幅和楹联。

此处是王夫之壮年时期与友人管嗣裘等人,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的隐居之所。船山先生最初卜居于金兰乡茱萸堂,今名竹花园,船山的后嗣多数居住在此。当初,船山只建造一栋小屋,名“败叶庐”,茅檐竹牖,植木九柱,编篾为壁。接着在茱萸堂上又筑了一栋房子,名“观生居”,也很简陋。十二年后,在康熙十四年(1675)才迁徙于石船山下,筑湘西草堂。石船山,因其山上有一块长约50余米,高10余米的巨石,像倒扣水中的大船,故名石船。石船山下有一岩洞,王夫之常来此苦读。他以石寓志,自号“船山老人”。船山先生在此摒迹幽居十八年,潜心著述与讲学。他始终不与清廷合作,“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有一次,衡州知府携礼品登门造访,意欲请他出山,他拒不接见,还把这副对联贴在草堂壁上,以示其志。传说王船山在故居十多年,总是足登木屐,以示脚不踏清朝之地;出门总撑一把伞,以示头不顶清朝的天。

王夫之著作颇多。既有哲学著作,也有对历代经典著作的研究论述,还有不少诗词歌赋,共八百余万字。正如谭嗣同所说:“五百年来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清光绪年间,郭嵩焘为宣传王船山思想,在长沙创“思贤讲舍”,设船山祠。清廷在衡清试馆(衡阳、清泉两县士子赴省乡试之地),设船山祠一座,祠墙上有许多缙绅名流题联,清人陶澍题有“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的楹联。回雁峰下,也设有船山祠,后改为船山书院,后迁至东洲,易名东洲学堂。

王船山于1692年夏历正月初二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葬于衡阳曲兰乡大罗山高节里。墓地下方有墓庐,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衡永郴桂巡道谭启瑞修建。历代几经破坏,今已修复如故。坟墓主体占地100平方米,有三个墓冢,正中为王夫之墓,左为王夫之继配郑氏夫人墓,右为王夫之四儿媳刘氏坟。坟圈青石砌就,正中立汉白玉石碑,旁刻有自题墓志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邱,故衔恤以永世。”墓地周围苍松翠柏,幽静肃穆。



  • 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湘西草堂·“天下士非一乡之士”
    答:湘西草堂是王船山的故居,坐落在衡阳县西北21公里的石船山下,曲兰乡湘西村竹花园。草堂院内,茂林修竹,绿荫覆盖;旁有古枫,形若骏马,昂首跃前,王船山生前称之为“枫马”。还有一株古藤,蜿蜒盘旋,俗称“藤龙”,据说是王船山亲手所栽。草堂正厅门首横挂赵朴初写的《湘西草堂》匾额,厅堂内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