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宫镇相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会宫镇凭借其优越的交通区位,境内四条主干线——枞桐、铜安、白会和山会交织,使得交通极为便利。从这里出发,三十分钟可达安庆机场,二十分钟可接入合安、合铜高速公路,与合肥市、安庆市、铜陵市的车程均在一小时左右,这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会宫镇的另一大亮点。其中,铜矿资源尤为丰富,分布在乡境腹部、南部和西部。拔茅山铜矿以斑铜矿为主,含铜量平均为1.08%,探明储量为1.2万吨;大刨山铜矿则以含铜大理岩型为主,已探明储量为1.6万吨。铁矿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如历史悠久的城山铁矿和大凹里铁矿,地质储量总计超过100万吨,其中大凹里铁矿的品位较高。铀矿则位于南部的城山蛇子沟,与铁矿相邻。明矾石资源则集中在西部的笔架山等地,储量丰富。

会宫镇不仅矿产丰富,还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山古寨、宝华禅寺等旅游景点吸引着游客,古迹如城山大墩遗址和王胜墓等见证了历史的沉淀。这里的人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如文学大师吴汝纶、清代官员方荃等,武将如明代的王胜和方清泉,以及新中国时期的中将张斌等。

  • 会宫镇相关
    答:会宫镇凭借其优越的交通区位,境内四条主干线——枞桐、铜安、白会和山会交织,使得交通极为便利。从这里出发,三十分钟可达安庆机场,二十分钟可接入合安、合铜高速公路,与合肥市、安庆市、铜陵市的车程均在一小时左右,这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会宫镇的另一大...
  • 会宫镇概况
    答:位于安徽省枞阳县中部的会宫镇,其地理位置独特,东邻项铺镇、金社乡、山山镇和白荡湖,南与官埠桥镇接壤,西与雨坛乡和义津镇紧密相连,北与浮山镇相接,形成了丰富的地理风貌。全乡占地广阔,总面积达到76.21平方公里,主要土壤类型包括黄棕壤和水稻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丘起伏,东部则属于...
  • 会宫乡基本概况
    答: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中部的会宫镇,地理位置优越,四周环抱。它东边与项铺镇、金社乡、山山镇和白荡湖相邻,共同分享着这片水域的滋养;南边与官桥镇接壤,展示了区域间的紧密联系;西边则是雨坛乡和义津镇,两地相互连接,形成了西部的山脉地带;北边则与浮山镇接壤,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边界...
  • 会宫乡交通区位
    答:位于安徽省的会宫镇,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益于境内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四条主要干线,包括枞桐、铜安、白会和山会,穿越而过,构建起了一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这样的交通条件使得会宫镇的区位优势凸显,无论是前往安庆机场,仅需三十分钟的车程,还是连接合安、合铜高速公路,只需二十分钟,都能轻松抵...
  •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答: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会宫社区居民委员会、会宫村委会、栏桥村委会、毕山村委会、庆华村委会、建设村委会、老桥村委会、拔茅村委会、城山村委会、安凤村委会、晓春村委会、光裕村委会。
  • 枞阳县会宫镇的介绍
    答:会宫镇地理位置显要,位于枞阳县中部,东与项铺镇、金社乡、山山镇和白荡湖共水,南接官埠桥镇,与雨坛乡、义津镇毗连,北和浮山镇交接。地势西高东低,西边山丘延绵,东属白荡湖低圩区,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山峰为大拔茅山峰,海拔为278.3米。。
  • 会宫乡的地理环境
    答:会宫镇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特征。每年气候的变化特点是:夏季高但不酷热,冬季低而无严寒,春秋季节温和,秋季略高于春季,年平均气温为16.5℃,年平均降雨量是1326.5毫米,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占年降雨量的40%,适宜种植水稻、小麦、...
  • 枞阳县会宫镇的交通便捷
    答:会宫镇境内有枞桐、铜安、白会和山会4条主干线穿境而过,三十分钟可达安庆机场,二十分钟可达合安、合铜高速公路,与合肥市、安庆市、铜陵市车程均在一小时左右,即将开工建设的池州大桥起点于会宫,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旅游景点颇多,既有城山古寨、宝华禅寺、竹湖落雁、亭子山等景点;又有城山大墩...
  • 会宫乡矿产资源
    答:会宫乡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铜、铁、明矾石和铀四类。首先,铜矿资源分布在镇内的腹部、南部和西部。腹部的拔茅山铜矿,矿体嵌入火山岩中,以斑铜矿为主,含量平均为1.08%,探明储量为1.2万吨。南部的大刨山铜矿则以含铜大理岩型为主,矿石中含有斑铜矿和黄铜矿,已探明储量为1.6万吨。
  • 枞阳县会宫镇的人文底蕴
    答:文化底蕴深厚,会宫人历来重文尚读,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文有桐城派文学大师吴汝纶,清末明初任云南兴义府知府的方荃,民国28年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的方治;武有明代“怀远大将军”王胜和“名威将军”方清泉,新中国授“中将”衔的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