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汗室可兴矣,为什么刘备最终还是没有统一天下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都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为什么刘备最后还是没有统一天下?

龙凤得一可安天下,出自水镜先生之言,刘备得到两个还是没有统一天下,其实统一天下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努力就可以统一的,秦王朝六代,战战兢兢,才有了统一的机会,如果说,共同得到一个人就可以统一天下,那他们岂不是比秦国六代君王还要强悍。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本来就是在小说里虚构的,罗贯中老先生为了,让小说更加的吸引人才弄出了这个噱头,只是夸大了他们的能力,事实上这句话并不是太准确,而且这句话也有后半段。

龙就是指在曾经在南阳耕种的诸葛亮,后来蜀汉的名相,他可以说是确实帮助刘备夺得了三分基业中的一份,刘备启明前半生的生涯遇不上好的谋主,后来诸葛亮看上了刘备的潜力然后投靠过来,为诸葛亮集团接下来的发展制定了长远有效的计划,也就是这个计划才有了后面的三分天下。

庞统是凤,庞统此人心高气傲,才学过人,但是相貌丑陋,若是以貌取人之人,绝不会深入了解庞统的心胸,庞统曾经去过孙吴,后来又来到了蜀汉,他来到蜀汉的贡献其实并不多,因为他到了蜀汉之后赶上讨伐西川,不幸在此战死,没有机会能够展现自己的更强谋略。

任何统一霸业都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决定的,即便是蜀汉那三分的霸业也是蜀汉群臣共同努力下的结果,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功劳。

第一、这句话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中水分很大。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既有刘备、孙权、曹操之类的一方霸主驰骋疆场,纵横天下,意图统一中国。也有很多能人志士、文臣武将急于扶保明主,建功立业,拜相封侯。这些能人志士虽有真才实学,但难保不遇伯乐,隐藏山野。他们想出人头地,只能靠大力宣传,以引起霸主们的重视。“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先出自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是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的学问之师,关系密切。弟子胸怀锦绣,却不遇明主,当老师的能不着急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呀,司马徽遇见了皇叔刘备,用这句话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引起了刘备的足够重视,才引出了后来的“三顾草庐”的佳话。其实,当时诸葛亮、庞统在扶保刘备之前,并不是很出名的,如诸葛亮、庞统之才者,也为数不少,如曹操阵营的程昱,郭嘉,荀彧等人。曹操兵发新野讨伐刘备之前,荀彧谏曰:“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徐遮也说:“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操曰:“诸葛亮何人也?”你看看,一向以知人善任,爱才如命而闻名的曹操,却不知诸葛亮是谁,可见他的知名度之低。不知其人,当然更不会知道“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了。 第二、凤雏“争强好胜”心切导致遇伏早逝,损折刘备一臂。庞统本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久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名。鲁肃在向孙权推荐他时说:“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但孙权嫌其貌丑未加重用。庞统投奔刘备后,刘备虽久闻“凤雏”大名,却也嫌其貌丑只给了他个小小的耒阳县令当。多亏张飞去耒阳县“兴师问罪”,发现庞统大才,大力向刘备举荐,庞统又拿出鲁肃、诸葛亮的推荐信来给刘备看,鲁肃在推荐信中写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诸葛亮推荐他说:“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至此刘备才相信庞统是个人才,封他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庞统只因貌丑,在仕途之路中遭受了重重打击,事业旺盛期才是个副军师中郎将,在孔明之下,心中怎能不产生“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心理呢?他随刘备南下西川,如鱼得水,一心想着大展雄才,诸葛亮夜观天象,千里之外给他提出了“切宜谨慎”的建议,他却理解为:“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对刘备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争强好胜之心害了庞统,他一心急于进兵,结果中了蜀将张任之计,死于落凤坡前。“凤雏”跟随刘备,才真正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痛折刘备一臂也。 第三、诸葛亮想实现他的计划遇到了重重阻力。1、刘备的两个哥们毛病很多,关羽骄傲自大,公私不分,张飞嗜酒如命,脾气暴燥,对诸葛亮执行军法形成了严重的障碍。如关羽在立下了军令状的情况下,还敢在华容道私放敌猷曹操,刘备讲情才把他饶了,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别的将领怎么看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我要是马谡就心中不服,你诸葛亮执法如山,怎么不“挥泪斩关羽”呢?2、关羽带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大政方针,两面拒敌,结果丢失战略重地荆州,使蜀国丧失了半辟江山,关羽个人作为蜀国的第一猛将也被捕遭斩,损失何其大也;刘备不顾大局,被“为弟报仇”的心情冲昏了头脑,二次破坏“联吴抗曹”的既定方针,结果张飞被小人所害,黄忠战斗牺牲,七十万军队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刘备也又气又病,一命归西,此役使蜀国大伤元气。 第四、诸葛亮用人失误,军事上碰到劲敌,加上扶保的是“起不来的阿斗”,得天下成为“天方夜谭”。众所周知,三国之中,蜀国的综合国力是最差的,诸葛亮将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能与强大的魏国与吴国抗衡,可见其人是非常聪明的,但诸葛亮肯定不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伯乐”。他对与关、张等将武艺相似的大将魏延有严重的“个人成见”,总说他头有“反骨”,对魏延的建议不愿采纳,他因为马良的关系处处对志大才空的马稷高看一眼,把守街亭的重大任务交给了这位善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兵出祁山落得个功败垂成。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难堪局面,不能不说与诸葛亮不会善于发现人才有关。刘备、曹操死后,诸葛亮遇到的对手是魏国的司马懿,此人正是诸葛亮的敌手,智谋不在诸葛亮之下,加上诸葛亮扶保的阿斗远非刘备的雄才大略可比,是个扶不起的昏君,靠诸葛亮一人之力,想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只能是“天方夜谭”。民间有言:“三个臭皮匠,顶了诸葛亮”,何况后期的司马懿集团人才济济,司马师、司马昭、钟相、邓艾等,皆是人中之精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靠远不如诸葛亮的姜维独力难支,别说统一天下的大业,恐怕剩下的也就只有苟延残喘亡国的命运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大的历史环境下,没有哪个个人可以改变历史。
1、“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诸葛亮周围熟识他们二人的观点,并不代表天下人的观点,他二人是很强,但是天下智慧之士多矣,比如曹操的郭嘉、徐庶、荀氏叔侄、程昱、司马懿、戏志才等等,无一不是经天纬地之才,东吴则有张昭、张纮、周瑜、陆逊、吕蒙、鲁肃等江东英豪,这些人并不比“卧龙凤雏”相差多少,像郭嘉、司马、荀氏叔侄、戏志才、周瑜等人和卧龙凤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北方强而南方弱的实际情况,不会因为卧龙凤雏在西蜀就改变。中国古代从来都是北方吞并南方,这是由于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哥哥方面都强于南方,中国的重心开始南移都是在魏晋以后,而西南则更是欠发达。什么“天府之国”只是说四川平原的土地比较肥沃,但是其他方面瞠乎其后。
3、刘备缺乏人才。三国之中,最缺乏人才的就是蜀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前期,虽然有五虎大将、卧龙凤雏,但是,也就仅此而已,外加法正、魏延、严延、李严等人,而曹魏的大将远远多于西蜀,什么张辽等五子良将、夏侯等四龙大将,还有其他“良将千员”,而文臣谋士更是车载斗量。蜀国呢?到了五虎大将纷纷而终的时候,就剩一个老迈的赵子龙,还有居心叵测的魏延,其他还有什么良将?文臣谋士则更是少的可怜。民间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正是蜀国真实的写照。诸葛亮为人所诟病的重要一点,就是事事躬亲,后备人才培养乏力,不像曹魏代有才人出,甚至不如东吴人才济济。
以上三点,其实第二点是最关键的。

因为这话是为了推销诸葛亮而造的,准确性不太高,要是不先炒作下,谁会找他那么一个乡野村夫?

可安又不是一定能安,只是说这二人有能力罢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因为刘备死了 后来诸葛亮也死了 所以就完了

那句话只是在降调他们二人的能力高。

  • 求三国演义第57回白话文。
    答:玄德喜曰:“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 早有人报到许昌,言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兴兵北伐。曹操闻之,遂聚众谋士商议南征。荀攸进曰:“周瑜新死,可先取...
  •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汗室可兴矣,为什么刘备最终还是...
    答: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大的历史环境下,没有哪个个人可以改变历史。1、“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诸葛亮周围熟识他们二人的观点,并不代表天下人的观点,他二人是很强,但是天下智慧之士多矣,比如曹操的郭嘉、徐庶、荀氏叔侄、程昱、司马懿、戏志才等等,无一不是经天纬地之才,东吴则有张昭、张...
  • 历史上的庞统到底性格如何?
    答:(一)才智谋略 可谓奇才第一次出现庞统这个名字是在刘备马跃檀溪,逃难至南漳水镜先生庄上,水镜指点道:“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因避难寓居江东期间,周瑜通过鲁肃多次请教庞统,并多用其谋。庞统的第一次正面出场是在曹操80万大军压境,直逼东吴时。周瑜使鲁...
  •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还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答: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汗室可兴矣
  •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答: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玄德再问时,水镜曰:“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即命小童具饮馔相待,马牵入后院喂养。玄德饮膳...
  • ...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这句话出自哪一部...
    答: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踊跃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
  •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被忽略的后半句是什么?
    答:而纵观三国时期的谋士,处于最顶端的,恐怕也就只有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两人了。而三国之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然而许多人却并不知道这句话其实尚未说完,还有下半句。那么下面的这句话是什么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首先据演义记载,可知这句话的下半...
  •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它的下半句是否还原了历史?
    答:咱们再看这句完整的说法:“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即刘巴,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起初是打算投靠曹操的,曹操命令其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
  • 《三国演义》中“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是在忽悠刘备吗?为什么...
    答:司马微没有忽悠刘备,卧龙凤雏都是十分了得的谋士,刘备拥有卧龙和凤雏的期间取到过不少胜利,诸葛亮在他去世后也尽心辅佐刘禅。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指的是谁
    答:问: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指的是谁?答: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诸葛亮的绰号是卧龙;庞统的绰号是凤雏。“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最早出自《三国演义》由司马徽(水镜先生)提出,意在强调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时说,如果得到这两位中的任何一位,就可以安定天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