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相当的历史知识请不要进来!!关于共和元年的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1949年为什么不叫共和元年??

中国近代,人们逐渐远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向西方文化靠拢,只要是祖宗留下来的,一切都被打上了错误的烙印.对西方马列主义深信不疑的"党",自然想要抛弃过去的一切.所以不再有年号的叫法了.

况且历史上已经有过共和的年号了,是周朝的国人暴动时,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元年是指公元前841年,西周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该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共和时期是指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个时期,即约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间。前841年(一说前842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之后周宣王之前十四年间(前 841~前828)的政权。有两说,一为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称共和;一为共和执政。周厉王胡暴虐侈傲,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大夫芮良夫曾加劝谏,指出荣夷 武王发和周公旦
  公好“专利”(霸占土地山川的产物),会酿成大难,厉王不听,终以荣夷公为卿士,执政用事。芮良夫又告诫执政诸臣,不可“专利作威”,否则国人将“为王之患”,也未得结果。国人对厉王不满,“谤王”,厉王大怒,命卫国之巫监视国人,有“谤”者杀,致使诸侯怨恨不朝,国人不敢谈论政事。大臣召穆公虎进谏,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厉王仍不听。经过三年,国人愤而起义,攻袭厉王,厉王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被国人包围,召公以自己之子代替,太子才得免难。   厉王出奔后,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号为共和。共和元年(前841),为中国古史有确切纪年之始。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周、召二公共立太子静,是为周宣王,共和乃告结束。   一说厉王出奔后,诸侯推共伯和代行天子事,故称共和。厉王死,共伯和使诸侯奉太子静为王,自己回到卫国。此说与《史记.卫世家》记载不合。 所谓共和,就是由两人共同执政,与满清的同治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编辑本段纪年
  1 国人暴动
  .中国《初中历史课本》明确指出: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2.“共和”的来历。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统治者周厉王推行暴政,国都中的平民和中小贵族不堪忍受,起来反抗,将周厉王赶出都城。当时的执政者,一种说法是诸侯“共伯和”执政,所以取人名简称,称为“共和”;另一种说法是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稍微再准确些,周定公和召穆公,即召虎),所以取“共同执政”的含义,称“共和”。   3.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我国历史记载的所有事件,都以编年的形式有了明确的记载,每个君主在位的时间长短,他们在位时每一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都能完整地接续起来。   4.公元前841年前,我国的历史事件是不完整的,特别是有相当年份的历史事件记载是空白,因此传统上不把这些历史记载作为可信的证据。20世纪末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夏商周年表
  传统说法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共和时期为14年.   西周之积年,存四说:1、自灭殷至国亡凡257年,2、凡400余年,3、386年,4、352年。其间,懿王死后,其叔辟方自立,是为孝王。孝王死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为王,是为夷王。厉王暴虐,国人流王于彘(zi),由周、召二公执政,号曰“共和行政”。中国历史自共和元年(BC841年)始有确切纪年。前此之历史年代,皆为后人所推算。   2000年经过20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的努力,“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
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简称“分封制”。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
当时的主要诸侯国:如齐,首封者是太公望,姜姓,因佐武王灭商有大功,封于齐,以营丘(亦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为都城。这里原是商的与国薄姑,北临勃海,有鱼盐之利。鲁,首封者为武王之弟周公旦,因在京师辅助成王,命其长子伯禽建国,以曲阜(今曲阜市)为都城。这里原是商的与国奄国,伯禽“变其俗,革其礼,”国势有所发展。燕,首封者为召(shào哨)公奭(shì市),姬姓,初都今北京房山区董家林一带,后迁蓟(今北京城西南),这里临近戎狄,为周的东北边区。宋,首封者为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以商丘(今属河南)为都城,统治商的部分遗民。
所以,这时的周公和召公只是一个世袭的称号,并非周公旦和召公奭

不是一个人
成王时期最重要的大臣是周文公姬旦和召康公姬爽.

厉王时的召公是谁?解韦昭曰:“召康公之后穆公虎,为王卿士也。”这里的召公叫召穆公姬虎,是召康公姬爽的后代.
这里的周公也是周王卿士,是周文公姬旦的后人.叫周定公,不是周文公姬旦.

周文公姬旦的封国是周,召康公姬爽的封国是召.都是公爵.鲁国,燕国还没受封时,周国,召国就已经立国。后来他们分别兼任鲁国,燕国侯爵。
鲁国,燕国皆诸侯,侯爵。周国,召国皆畿内之国,公爵。四国并存。周国后分东西周,东周附庸西周。天子,西周被秦灭,东周君为东方六国之主。

顺序有些不对,应该是先国人暴动,然后是共和元年。周公就是一个封号,因此说武王的弟弟的时候都说周公旦,强调是叫旦的那个周公。

不是同一个人
召公是一个爵位,是世袭的,共和行政时期的召公叫虎,是召康公的十世孙,我们称他为召穆公
而武王时期的召公叫奭,我们称他为召康公

就象齐桓公与齐襄公一样,他们都是齐公,但不是同一个人

不是,武王姬发再伐纣后次年去世,周成王继位,周公、召公辅政,成王在位三十年;康王即位,在位二十年;昭王即位,在位二十年;穆王即位,在位五十年;共王即位,共王崩弟孝王即位,孝王崩,众人立共王子夷王,夷王子是为厉王。中间隔离这么多代,所以说一定不是周公旦,召公奭,只能是周公、召公的后人,封号而已。而且,关于共和执政,还有一种说法是厉王被国人放逐于彘后,诸侯共同推举共伯(名和)执政,称为共和执政。

  • 没有相当的历史知识请不要进来!!关于共和元年的问题!!
    答: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简称“分封制”。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
  • 历史上有哪些让我们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答:04 生子不育风气流行的原因宋代生子不育风俗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宋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人口增长问题上的反映。封建社会的物质生产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农业生产是在土地上进行的。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可耕地开垦完毕,而经营耕种方式又没有改善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就会出现人口过剩的...
  • 很想学习一些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我觉得我太肤浅了!是中国的最好全面...
    答:103、唐代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张遂),他通过观测,证实了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时快时慢。僧一行还大规模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它们分别是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江苏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分别是...
  • 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或故事传说。
    答:1、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
  • 急需关于历史的资料!!~~~
    答: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
  • 历史太差怎么办
    答:一、我的历史很差怎么办 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忆起当天所背过的内容,回忆不起的第二天就马上看书。不过一定不...
  • 有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进!急!!!
    答:蝉: 楚国 螳螂:吴国 黄雀:其他的诸侯国 螳螂捕蝉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吴王听到大臣们在...
  • 关于历史的问题,喜欢历史``了解历史的的请进来,谢了!!
    答:赵孝成王继位,他任用了这名熟读兵书的赵括同学,同学们知道后果了吗?不知道不要紧,我告诉你赵括同学虽然熟读兵书,但是不会灵活运用,他的贡献就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学生打接道:纸上谈兵。从这里也可以再次印证了蔺相如的话,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离了他们,赵国就衰落了。
  • 请问哪位历史达人了解有关春秋时期中山国的知识?(有图片更好)_百度知 ...
    答:内忧外困,不断遭到卫国进攻。它没有坐等挨打,经数十年跋涉迁徙,于公元前506年左右进入河北。从今唐县开始,逐渐占据今保定和石家庄一带,才有了新的立足之地。这时已近春秋时期尾声,韩、赵、魏不但三家分晋,还要争夺中山。大约在公元前432年前后,中山成为赵的傀儡政权。然而中山人并没有屈服,于公元前414年乘赵国...
  • 有哪些历史知识,打死你都不信,但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答:就这样,北宋历史上最后一战,马上要开始了。本来是孙傅担任守城总指挥,在大战来临后,北宋军队玩命抵挡,孙傅一面指挥,一面在闲暇时不忘看看书。这天,他看到了一首丘浚所写的《感事诗》,上面竟然有个叫郭京的人。这是谁?身边的人一听,纷纷叫道:这是一位被埋没的大仙,就在咱身边,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