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是咋炼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怎样炼气功?

  真气运行法--初级五步功法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知识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靠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象网罗那样遍布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考》云:八脉者,冲脉……,督脉……,壬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凡人有此八脉,具属阴神,闭而不开,维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丹田,丹是药的一种,是从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从身体里提炼出精华的部位。丹田的部位传统说法有三个,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有说在脐内一寸三分,有说脐下二寸,有说脐下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位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壬、督、冲三脉所起之处,诸经汇集之所。因此又称丹田为“气海”(并非指气海穴)。丹田真气饱满之后,即经第二腰椎处,沿督脉向上移动,活泼有力,《难经》称其为“肾间动气”。
  入门功法

  一、姿势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3)站式:如图。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常见问题
  1、练过其他功法,能不能练习真气运行法?答:可以。只要求在功法上不要混淆即可。
  2、性生活对练功有影响吗?答:有所影响。通关前要节制,以免延迟通关。
  3、练功主要由那些禁忌?答:不要在打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练功。风隐雷电时也要暂停练功。
  4、女性和男性练功一样吗?月经来时可否练功?答:男女练功有所区别。女性在怀孕时不宜做气沉丹田和通关的追求,恐引起流产。月经来时不要意守下丹田,以免血多或经期延长,未通关者静观鼻尖,已通关者可守上丹田。其余男女相同。
  5、练功过程中体位能随时改变吗?答:可以变化。以求舒适自然为最好。
  6、该功法如何收功?答:无需收功。结束时,只需稍微缓解,搓手浴面即可。
  7、心窝部在哪里?答:巨阙穴,胸骨剑突下一寸五分。以此穴为核心的范围,并非仅指此穴。
  8、真气已经深入丹田,为什么进入第三步功就找不到了?答:丹田容积很大,有气则开,无气则阖。开始丹田有感觉是因为其未完全打开,及至完全打开,真气如小溪入海,自无感觉。是故,丹田又称“气海”。坚持练功丹田自然感觉饱满。
  9、练功过程中总想放屁,怎么办?答:练功第二步中,肠鸣矢气是正常现象。第三步后期到第四步,要注意提肛控制,以免真气走失。
  10、练功第三步小腹涨的厉害,就是不往督脉去。怎么办?答:此时把意识转向命门(意守命门),很有效果。
  11、通关后怎样练功?答:五步功成后,如果没有其他追求,意守丹田即可。参照第五步。此时小周天已通,可以说您已经正式进入了气功领域。继续修炼吧!

郭林气功练功有四个要领:松静自然、上虚下实、火候适宜和意气合一。首先要做到松静自然,我们在自然行走时,上身要微微前倾,这样顺着惯性走,比较省力。双手在前方距腹部大约半尺的地方左右摆动,手心朝下,自丹田至胯旁向下划弧,再原路返回归丹。肩、肘、腕、指关节都放松,以手掌、手指麻胀发粗为正确。双手左右摆动时,用意不用力,顺势而行,犹如气在导引动作,用力则气不通。两脚在行走时,与肩同宽走平行线。左腿向前迈出时,身体左侧松腰收胯曲膝,高翘脚尖,悄悄地走。脚跟着地时,重心从后脚渐渐移向前脚,当重心在前脚时,后脚尖再离地向前迈出,如此双脚踩地有根,才能上虚下实一步一步稳稳地向前走。这样的行走姿势,真正做到了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和重心平稳的练功要求。再加上思想上的放松,即行走时意念处于似有似无、朦朦胧胧的状态,就是达到了松静自然、上虚下实的练功要求。我们这个功吧,不是什么体育锻炼,一举一动都是有讲究的,一切都围绕着放松入静,产生内气,而后又由内气导引动作,以此加快气血循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这样才能达到祛病健身的练功效果。如果你随便瞎来来的话,那只能凭运气了。”
预备功是为了放松身心,开动气机,产生内气,从平常状态进入气功状态。而收功则是为了颗粒归仓、将练出的内气复归于丹田,并由气功状态恢复到平常状态。两者的重点都是做好松静站立,主要是做到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和上虚下实。含胸的感觉是胸背及两胁间肌肉放松,两肩下沉微向前合,胸部下陷而呼吸顺畅,切忌挺胸凸肚。在含胸时,感到背部皮肤绷得很紧,好像被人拽着脖领上提,使你不由自主的直起腰来,这种感觉就是拔背。只有含胸拔背时,胸隔膜才能放松,上中下三焦之气才能通畅,练功才能收效。松腰松胯对提高练功效果十分关键,腰胯不松,则全身上下气机不通,练功效果就很差。腰部肌肉放松,两胯自然展开向下坐屈就是松腰松胯。站桩时还必须做到上虚下实,上身虚时,五脏六脏才能放松,经络才能通畅。下身实时,身体才能稳重、踏实,才能纠正由疾病引起的头重脚轻、上实下虚的状况。初学时,我们可能会对这些感到很麻烦,但不这样训练不行。熟练了,我们可能会往那儿一站,就会进入松静自然、上虚下实的气功状态。也可以默念‘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背靠青山,面向大海。忘记疾病,忘掉痛苦,胸怀开阔,自性光明。’三十二字诀,只要想象一下前十六字诀顶天立地、心胸开阔的意象,你可能会一下子松静下来。后十六字诀讲的是修心,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假传千卷书,真传一句话。放下心来,便是真悟。古哲云:三分炼,七分修。说的是练功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全的心态比功本身更重要。否则的话,既使练功再努力也是徒然,一旦遇到风浪,心态把持不住,受到七情干扰,疾病就很容易死灰复燃。怒火烧了功德林,这话一点儿不假。

可以 看看这个 简便易行随时可练的气功健身法
⒈咽津功(玉液炼丹)
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气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延年。
操作方法
⑴ 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⑵ 叩齿生津:闭咀,轻扣牙齿20—30次。然后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搅动,古代称谓赤龙搅海。5—10此后津液可生满口。
⑶ 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每日可练3—6次。无病者,每日早晚各练一次。叩齿、搅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齿、保健、治牙病。为帮助记忆可用下面歌诀。
⑷ 咽津歌诀: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任督交流)。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备注:
一 “渴饮玉泉,饥食枣”引自西安出土汉代《铜规矩镜》铭文:“尚方佳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之宝。” 此铜镜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养生学发展史的珍贵文物。
二 西安与延安之间有个庙 ,是唐代医圣孙思邈的“药王庙”,庙中存有“千金要方”石刻碑,碑上刻有“叩齿、鼓漱、咽津”等气功养生记载。
《铜尚方规矩镜》有八寸碟大小,铜制,铜镜边刻有文字,中间有山水和人物。表面涂黑漆,又叫黑漆乘。说明我国汉代化学工业相当发达。现珍藏在西安博物馆。湖南等地也有出土,其铭文大体相似。1981年、1982年我参观过此文物,第三次去没有看到,已经列入一级文物珍藏。
三 本文曾在健康报等发表。
2,导引保健功
太极导引行气保健功,简称“太极导引功”。是继承中国传统保健养生方法,并综合各家之长,适合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练习。其特点是:吐故纳新,导引行气,练精练形并行。重点是练“返还”,即后天返先天。人到中年精气衰竭,需要一种方法来改变或延缓这种衰老现象。《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此即要懂养生和方法。《内经》还指出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则“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缟;六八阳气衰於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中老年人要采用“提肛返还”之法,练精补脑,平衡阴阳,以保持形体健康,精神不衰。
本功是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在临床实验周天功时,用作辅助功法,它可以防止出现副作用或纠偏。由于动作柔合,适宜中老年人锻炼,在老干部保健班上推广,也受到欢迎。
(第一步功)
(一)无极立桩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悬、松肩、手垂、净虑、静息3分钟。
(二)沐浴静身 姿势同上,默想,呼气时,想象水从头顶浇灌全身,流到脚底,做3-5次。
(三)望月观星 仰视天空,看得越远越清楚为好,如看日、月、星、云或山、林等3分钟。
(四)吐故纳新 长呼气,半下蹲,双手自然下垂,呼尽为止;长吸气时,身体直立,吸满为止。
(五)导引行气
1,摄气入丹,将远景采回凝视三分钟,变为气雾或光团。低头将气雾或光团慢慢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
2,吸气到命门,同时头慢慢下低,弓背弯腰,腿下蹲,脚趾抓地,舌抵上腭,手握拳、闭气。呼气时趾、指放松气沉脚,舌放下。
(六)力推双山 双手侧平举,立掌。吸气弯肘收掌,呼气向外推掌,如同推开两扇门,8次。
(七)回头望月 双手叉腰,头向左转头、腰4次,眼看左肩,再向右转头、腰4次,眼看右肩。
(八)运揉太极 双手如抱球,吸气时手开如拉粘丝,向外展开。呼气时,手合如揉气球。
(九)按摩疏导 双手由丹田起往下按摩小腹、腹股沟、大腿、小腿内侧到足踝,再从后侧从下往上按摩至腰部、胸部、上肢,再返回腹部,做2次。
(十)拍筋壮骨 两手轻握拳,左手叩击丹田(小腹),右手拍击命门(后腰),各三次,左右换手再叩击三次。右手拍击左上肢,上下反复二次;左手拍击右上肢,上下反复二次;两手从两侧上胸部往下拍击到腹部,上下反复二次;两手拍击双下肢,从腹股沟开始沿内侧拍到足踝,再从足外侧返回,反复二次,收气归元、收功。
(十一)提肛返还 站立,双腿微蹲,双手再臀部两侧,两手如按水球状下按,吸气提肛门,缩睾丸,呼气手放松,还原,做3-5次。
(十二)神通夹脊 吸气双肩及上肢抖动,如柳枝随风向前摇动,引气过夹脊、上肢到手。呼气还原。提肛返还
收气归元 双腿直立,吸气,双手向上画太极园,呼气时从头上下落,眼看中指指尖,收气归入丹田,轻揉小腹36次。
注明:
导引行气功,本功是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在实验周天功时,依据练功需要而编创的辅助功法,可以防止出现副作用。由于动作柔合、简便、好学,适宜中老年人锻炼,在老干部保健班上推广,受到欢迎。并已推广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锻炼是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年龄、体质,从12节动作中任选其中1—2节练习。
3, 内养功简便呼吸法
气功锻炼五调之中的调息就是调整呼吸问题。在整个气功锻炼中调整呼吸对人体生理机能有一定影响,运用得当,有助于医疗保健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如果运用不好也会带来副作用甚或引出偏差,所以说气功锻炼没有调息的内容和功夫不能称为气功。(一)呼吸对人体生理的作用
呼吸使人保证从自然界获得维持生命的氧气,排除二氧化碳,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呼吸是人类的基本生命现象之一,所以说没有呼吸活动就没有人的生命存在。它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所谓外呼吸是指在肺脏内部所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也称肺呼吸;所谓内呼吸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不论是内呼吸还是外呼吸都需要血液与气体结合并进行运输,从而构成了内外呼吸的统一,来完成生命机构的气体交换任务。气功中的呼吸,主要指调整肺呼吸,经过锻炼使呼吸达到均匀、缓慢、深长、甚至达到闭息的程度,从而对内呼吸也产生良好影响。比如:
1、通过调息锻炼,首先是呼吸频率逐渐减少,可由正常人的每分钟16至18次,逐渐减少到每分钟8次、6次、4次,甚至减少到每分钟1次。而练功者并未因呼吸次数的明显减少而感到不适,当然呼吸的锻炼离不开意念使用。
2、增强肺功能:由于调整呼吸,致使膈肌上下活动的幅度加大,可由正常人的2~3厘米增大到5~10厘米,个别的更大一些。实验证明膈肌下降1厘米。肺活量可加大300毫升左右。说明气功的呼吸锻炼对肺活量有明显提高作用。练功有素者,肺脏每分钟通气量可以减少20%~30%,而潮气量则有明显增加,有人报告可以增加到78%。在练功中肺泡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但这是气功特有的作用,此时不仅无缺氧感觉,反应更敏捷,这对运动员是很重要的。
3、对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调息锻炼可以直接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当加强和延长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而加强吸气时则结果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吸气(如吸停呼法)或呼气(吸呼停法)的锻炼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机能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自我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由于气功调息锻炼,胸腔负压加大,回心血液流量增加,由于腹式呼吸的形成丹田血流量提高(小腹与内脏),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同时横膈上下活动幅度的加大,对肝、脾、胃、肠等内脏起到了规律的柔和的按摩,从而加强和提高脏器功能,达到医疗和改善生理适应能力及生理稳定力目的。
5、增强元气作用:练气功的目的是增强元气以达到强身和提高免疫功能。“气沉丹田”、“练精化气”、“练气还神”、“后天返先天”、“真气内在”、“布气攻疾”等,对人体有医疗、保健、养生、增智、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这些还是我们气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6、协助调心神入静作用:调息本身可以使人静快,“息调则心定”即是这个意思,“心息相依”又指出调呼吸与调神有相互依赖和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测试证明,入静不好的呼吸必然紊乱,而调息不好的又难以入静。能入静者又可使反应更敏捷,增高警觉性,改进身心的协调和行动的效率,因此可以增加智慧提高运动员的竞性水平。
(二)练功中的呼吸形式
气功流派很多,功法繁杂,但就呼吸形式归纳起来不外下列几种:
1、自然呼吸法:正常人的生理呼吸形式有3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混合呼吸。在练功中不改变原来的呼吸形式和次数,伴随姿势和入静锻炼即是自然呼吸法,有人称之为正呼吸法和顺呼吸法,这种呼吸练久了,也可达到高级阶段。
2、呼吸停顿。
(1)吸、停、呼法:即改变原来呼吸形式,在呼气后停顿一下,然后再把气呼出去,呼气时不停顿,这种呼吸要伴随舌动和默念,由于临床应用较早又称第一种呼吸法。
第一种呼吸法示意图:见示意图:
(2)吸、呼、停法:这种呼吸法又称第二种呼吸法。即在呼气时停顿一下,吸气时不停顿。
第二种呼吸法示意图:见示意图:
(3)第三种是吸、停、呼、停法:就是吸气完后停顿一下再把气呼出,呼出气后也停顿一下,舌动与默念可见示意图:见示意图:
(4)第四种呼吸法:吸停吸呼法。这种呼吸法比较特殊,即吸气后停顿一下,继之再吸气,吸满后再呼气,或连吸3口气后再呼出。
(5)第五种是逆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在吸气时收小腹(腹肌呈紧张状态),呼气时小腹凸出(腹肌放松)。在练此呼吸法时在吸气后也有一个停顿。
(6)抓闭呼吸:这种呼吸是在锻炼中要配合手足动作,即在吸气时足十趾抓地,手握拳同时伴提肛(门)动作。吸气完后闭住气停一下,然后吐气,吐气同时足趾和手指都舒展开。见示意图:
(7)吐纳呼吸法:吐纳呼吸是用长吐气和长吸气的方法进行锻炼。在练习中伴随意念,即吐气时默想着把全身浊气全部吐光;吸气时把新鲜空气全都吸到身体各个部位。要求吸的越满越好,吐的越干净越好。
(8)胎息(龟息)法:这是一种经过长期锻炼而产生的一种呼吸形式,即在练功中呼吸出入绵绵微微,达到“鸿毛著鼻而不为动”的功夫。古代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借助脐带、胎盘的血液呼吸,称为“胎息”。
(9)踵息、喉息:踵息指久锻炼而产生的一种深长呼吸,这种呼吸也可称内呼吸,是与喉息和自然呼吸相对而言。喉息指的是浅呼吸,就是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其中也利用喉头呼吸法进行练武功和硬气功。
(10)意识呼吸、喉头呼吸、皮肤呼吸:这3种呼吸法是经过长期呼吸锻炼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呼吸形式,或高级呼吸锻炼法。气可以由意念支配,用则来不用则无,是一种无形无象的东西,初学的人是无法体会这点的。这类呼吸除用来练功保健外,还可以用在竞技或技击上。但这里所指的喉头呼吸和皮肤呼吸与正常生理所讲含义是不同的。
(11)内呼吸:指明体内呼吸,包括龟息、胎息、踵息和意识呼吸。也指用意念引气沿身体一定路线运行与肺呼吸无关的意念呼吸。
(12)听息、数息、随息等:这类呼吸都是初学气功的人用来帮助入静的方法。如在练功中听自己的呼吸是否有声,长短、深浅等。或练功时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从一数百数千,周而复始。此外还有哼哈呼吸、命门呼吸、丹田呼吸等等,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三)呼吸应用问题
1、调息原则:气功的调息原则也要自然。自然呼吸和初学停顿呼吸,都不要吸的太满或呼的太长,以免引起头晕头胀头痛,个别会引起心悸、胸闷、腹痛等症。在练停顿或呼气停顿也都要自然,不可勉强,停顿不是闭气,吸气和呼气都留有余地。抓闭呼吸则又要求吸的越满越好,呼气吐的越长越好,这要注意辨证选用呼吸法。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有病的不可用或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患者练功切忌猛呼,以免出现偏差,造成不良后果。呼吸锻炼上也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不可急于追求呼吸效果。
2、呼吸次数减少问题:练功中的呼吸次数各流派功法几科都没有统一标准,要因人而异。平时的生理呼吸男性为每分钟15次左右,女性为18次左右。运动员和久练气功的人,呼吸次数相对减少,有的每分钟可减少到每分钟1次或更少,但这也只能在练功达到入静状态后才能达到,不入静则达不到这种效果,初学者更不易达到。所以呼吸次数减少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成的。呼吸次数的多少又与治疗效果没有绝对关系,万万不可单纯追求减少次数同时注意气功的呼吸锻炼很少要求出声(除个别功法配合发音外),要绵绵若存。有声为喘本,是练功不好的表现,要予以纠正。
3、呼吸的通道:练功要求呼吸道通畅,如果有鼻病、喉病等要先治疗后再练功,以免影响效果。一般的呼吸法都采用鼻及鼻呼法,如内养功、强壮功、周天功等都要求鼻吸鼻呼;也有的功未能的呼吸要求鼻吸口呼,如吐纳法等;有的功未能则要求口鼻兼用,以动功为多,个别情况下还采用口吸鼻呼法。至于皮肤呼吸、意识呼吸、胎息的呼吸通道目前还说不清楚,这种呼吸是无形无象,主要是意念问题。这种呼吸主要用于养生、修练武术搏击之用,临床很少运用。我们主张练功时还是以鼻呼吸为好,从生理上讲鼻腔有过滤、湿润和加温空气的3个作用,符合人体生理需要。
4、呼吸时的伴随动作:由于功种不同,锻炼目的不同,有的功法练呼吸时要配合一些其它内容,综合起来可有4种:
(1)呼吸与默念配合:这种经较多见,在练呼吸时要默念一些字句,如内养功等要求在吸气、呼气和停顿时都可默念与健康有益的字句,如“自己静坐身体能健康”等。各流派有不同的默念内容,目的是协助调息入静,但默念字数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憋气等副作用。
(2)呼吸与舌动配合:这种也较多见。在练呼吸时要把舌尖抵住上腭,还可伴随呼吸上下起落。如内养功的第1、2种呼吸法即是。舌动或舌抵上腭有排除阿念帮助入静作用;唾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消化和增进食欲;有利于真气运行,可以打通任督二脉气的交流,古代称之胃“鹊桥”。但锻炼中注意舌抵(贴)上腭,而不是舌顶上腭。用力过强会引起舌体疼痛或头晕、头胀。
(3)呼吸与动作配合:此法多用于动功。一般的配合规律是按升降开合配合,如手抬起的动作或双手向外开的动作都配合吸合,而双手(或腿下蹲)下落,或向里合的动作都配合呼气。呼吸与动作配合锻炼可以提高锻炼效果,有利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以治疗疾病,古代称此法为导引术。
(4)呼吸与意念配合:练呼吸进配合意念的锻炼也很多,如近代王竹林的《意气功》完全是配合呼吸让气从一个穴位走到另一个穴位。此外还有一些拳术如太极拳的动作、意念与呼吸也是不可分割的,所谓以意行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5、气沉丹田与腹式呼吸的形成:气功锻炼时要求气沉丹田,也称气贯丹田。这是由于长期的呼吸锻炼而形成的腹式呼吸,锻炼中的有意识的使膈肌上下活动幅度加大,用意念诱导气沉入小腹,在膈肌下降时推动腹腔内脏下移使小腹突起,感到气好象沉到小腹,这就是气沉丹田。初练时腹式呼吸难以形成,完全以意念引导,也可将双手放在小腹上作诱导物,慢慢会形成以小腹为中心起落的腹式呼吸,有时小腹还会感到发热,这是腹式呼吸形成后的效果,是元气上升的表现,有的人这种热流还传导到身体其他部位,如全身和四肢,但最多见的是热流向会阴、尾闾、后腰背部传导,这是真气运行的表现,古代称此步功为周天筑基功,可见腹式呼吸锻炼的重要性。但在锻炼中也不可盲目追求形式,一味使劲鼓肚子,这样会感到吃力和疲劳,使力过大还会引起腹痛甚至腹泻。要循序渐进,大约要1个月左右即可以形成这种腹式呼吸,个别的可能稍快一些。
临床实验证明,在腹式呼吸的同进拉长呼气时间,不注意吸气可加强呼气机转,对高血压、便秘、溃疡病、胃下垂、消化不良等有医疗作用。高血压患者不宜采用停顿法,避免因停顿引起紧张而使血压暂时上升。而低血压、肠蠕动过速、过敏性结肠炎等症可拉长吸气时间,不注意呼气,以加强吸气机转,达到医疗目的。
4, 增力的抓闭功
用一分钟时间,可以练习增力抓闭法。操作:卧、坐、站姿式都可以。吸气时手慢慢攥拳,停闭2—4秒,之后呼气。做2—3次即可。每日3—6次。有增力作用。久练可有增强肠胃功能、增强腹肌力度、减肥和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过敏性哮喘等作用,
5,一分钟的吐气法
用一分钟时间,可以练习吐气法。操作:卧、坐、站均可。把两只手(或一支手)放在小肚子上,不要注意吸气,只注意呼气。呼气时首长要轻轻用力压一下丹田部位(肚脐下3寸为中心部位)做3—4次。每日做4—8次。有放松、安静、降血压等作用。
6,撒豆成兵保健法
用3—5分钟,坐撒豆法。操作:取盘坐、平坐位均可。用2—3两黄豆(黑豆、绿豆或金执行车的轴承珠子)放在左手掌心,拥有手捏几粒往前、厚、左右撒(扔)出去,然后用蹲式捡回来。如果有兴趣可以练30分钟。有放松、解疲劳、治失眠等作用。
如果没有黄豆、绿豆,也可以用“抓空法”,用想象法,在手里抓空,之后仍出去,也会起到相同作用。
7,心醉的音乐放松法
采取坐、卧、站姿式都可以。打开音响(或小收音机、录放机放在身边),选择山林音乐,丝竹乐等,先播放声音稍大一些,1—2分钟后再慢慢把声音放小,个人能听得见就可以了。每次5—15分钟。每日2—3次。最好不采用铜管乐或过于欢快的音乐。有安静、放松、解除心烦、急躁,有康复、养性等作用。

楼上的懂气功吗?不懂的话,有什么资格说气功是骗人的东西?气功和世界记录有什么关系?
莫名其妙,不知所谓!
你可以无知,但是请你不要误导别人!

简单点说,两个字:放松.具体点说:调心,调息,调身.

吸呼吸呼吸呼吸呼。。。= =

扎马步好像也是练气功的

  • 适合现代人修炼的气功修炼方法?详细些好!谢谢!
    答:现代人修炼气功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1.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以调和身体和谐为目的的运动方式,通过缓慢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调节身体的内外平衡。它可以帮助人们减压、放松、增强身体柔软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2.气功疗法:气功疗法是一种性的健康疗养方式,融合了中医的问题诊断、治疗和气功的调养...
  • 修炼内功或气功的法门(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1. 入静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深度直接影响修炼成效。入静又称虚静,是思想宁静、意念集中、轻松舒适、头脑有序化的境界。入静的程度因人而异,与个人修养、神经类型、年龄、性别、文化等因素有关。2. 入静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原理一致,即求得心念宁静,使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入静可分为三...
  • 气功初学者怎么入门?
    答:气功入门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
  • 怎样才能练成气功?
    答:练功者只要熟练掌握动作套路,便可开始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从而慢慢进入意识的平静状态,即气功入静状态。1、手上三不动。手上三不动,即在推手技击中,与对方接手,在接触点上要不动、不丢、不顶。手上三不动是笔者在多年触点上要不动、不丢、不顶。手上三不动是笔者在多年修炼身知体悟中,身...
  • 气功 到底 该怎么练?
    答:气功之气,主要是指真气(元气)。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 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
  • 适合现代人修炼的气功修炼方法?详细些好!谢谢!
    答:2. 气功疗法:气功疗法结合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理念与气功的调养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节气血流通,以改善健康状况和增强免疫力。3. 静坐功:静坐功侧重于通过冥想和呼吸控制进行气功修炼。在练习中,可以达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统一,有效减压、提升专注力。静坐功包括太极五福功、易筋经、八段锦、...
  • 怎么练气功?
    答:气功动作姿势:一,(调身)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姿势本身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二,入静(调心)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 ,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
  • 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气功的原理是什么?
    答:气功是伴随中医的历史出现的,而气功的‘气’在中医中则定义为人体五脏的生机。它是一种养生的手段,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达到拉筋拔骨、按摩内府、强身健体的效果。像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长寿功这一类的。气功的原理,有很大一部分现代医学还无法解释,大多数修炼气功的人都有过奇妙的体验。...
  • 如何修炼硬气功?
    答:以上为炼气这法,旨在激发人体潜力,是提高硬气功功能的关键环节。养炼结合,才是气功之真义,二者相辅上成,不可偏废。但二者不必每次同时修炼,炼气法最好每日早晚定时多炼一次,每次约30-45分钟,养气功则随时可练。二、注意事项 (1)初练可能出现功中耳鸣、面红耳赤、流泪等现象,功后乏力、疲倦...
  • 气功修练方法是什么?
    答:并适当眼药打针,疾病自然会得到有效控制。当我们炼到气血旺盛以后,全身脏腑经络系统已经调整好,身体各部位的疾病自然根治。气功是一种呼吸吐纳的方法,是一种意识模式,是一种内气导引且配合身体的运动一种运动。可以把气功的定义压缩成六个字:呼吸、意识、导引。气功能强身健体,相对来说也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