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袁崇焕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崇祯帝为什么一定要杀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袁崇焕为明朝尽心尽力保疆卫国,为什么崇祯帝没有嘉奖他,反而要杀他?

历史上人们提到几位人物的时候都会觉得遗憾,他们忠君爱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落得身首异处,一位是岳飞,而另一位就是明朝时期的袁崇焕,有人评价说崇祯杀袁崇焕有卸磨杀驴的嫌疑,也有人说袁崇焕之死是因为情商太低,总之各种说法都有,个人觉得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手握兵权,树敌太多,最终引起皇帝猜疑。

对于袁崇焕这个人来说,真正让他走上不归路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天启年间后金率兵来袭,当时朝廷主战和主和各占一半,因为努尔哈赤的去世,让后金的势气大减,所以袁崇焕在没有上报崇祯的情况下私自和皇太极议和,但没想到后期又开战,袁崇焕自己做了打算修筑了抵抗金兵的堡垒,所以前前后后做这些事实际都是撇开崇祯做的,这成为他的一条罪状。

第二条罪状是擅自诛杀毛文龙,当时有人说毛文龙通敌卖国,而袁崇焕是一个比较注重国家利益的人,自然遇到出卖国家的人觉得非常可恨,就利用手里的尚方宝剑直接杀了毛文龙,对于崇祯来说一个臣子能撇开自己,独自掌握生杀大权,这是挑战他权威,自然内心极其不高兴,所以这件事同样给后来袁崇焕的死埋下了种子。

直到最后乙巳之变,袁崇焕入狱,给他定的罪名就是自主议和和擅自诛杀毛文龙,我们现在也能看出来因为他太过激进的性格导致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崇祯的底线,最终才招来杀生之祸,即便他为了明朝保卫疆土,但最终也只能落得被杀的结果。

崇祯帝作为大明的最后一盏灯,也是尽力了,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再加上他本人也的确有缺陷,比较刚愎自用,但是又几个帝王没这毛病呢?这一内一外的原因最终导致崇祯帝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而判断失误的下场就是袁崇焕的死。


其实这中间也是还有一些说法的,当时袁崇焕是崇祯最寄予厚望的大臣,他还曾开下海口说五年平辽,但其实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崇祯却很相信,这也为袁崇焕的死埋下了伏笔。而且后来袁崇焕他以为崇祯真的把所有的权力都赋予自己了,他还擅自杀了在敌人后方的总兵毛文龙,但他不知道正是因为有毛文龙在,清军才会进攻的时候有所顾忌。所以毛文龙一死,清军再无顾忌肆意烧杀抢掠。况且,袁崇焕也根本没有权利杀死毛文龙,这里也是导致崇祯杀袁崇焕的原因之一。


崇祯三年,皇太极进犯京师,袁崇焕驻守边关,现在敌人却大军压境,这是袁崇焕的失职。又因之前袁崇焕想着和前朝余党议和,而且是在崇祯帝不知道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的。而崇祯帝本身就对袁崇焕不满,所以在舆论的导向下,做出了袁崇焕引敌胁和的判断,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真正让崇祯杀了袁崇焕却是因为关宁军在听到袁崇焕被捕的消息后,就弃京城不顾,擅自返回关外,任凭皇帝如何下诏都喊不回来,最后还是由袁崇焕出面写信召回,崇祯帝觉得关宁铁骑几乎变成了袁崇焕的私人军队,所以袁崇焕就不得不死。
袁崇焕的死其实也是注定,他是个忠臣,但是政治觉悟不行,想法太简单,所以也注定活不久,君主也不允许有个功高盖主的臣子。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袁崇焕以谋反罪,判处凌迟极刑,在街市上、万目睽睽下被处死。在临刑前,袁崇焕留下绝命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从一普通读书人,最高做到蓟辽督师,是明代最大的地方官,可谓封疆大吏,他主导了两次挫败后金的战役,一度挽回辽东颓势。不过袁崇焕也做错了很多事,最后袁崇焕被杀主要是源自哪些错误?崇祯帝到底该不该杀掉袁崇焕呢?

一、擅杀军官

天启二年,袁崇焕被提拔为佥事,监管关外军队,也就是监军之职,由于战事紧急,朝廷急于用人,袁崇焕也就这么毛遂自荐去了辽东。

监军官职不高,职权范围很小,此时离着巡抚、总督还很远。偏偏袁崇焕不信邪,一次他发现军中有人克扣军饷,差点引发哗变。袁崇焕自作主张,杀掉两名军官,分别是督饷郎中杨呈秀、副将徐涟,官职都比袁崇焕大。

史料记载:

“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

而袁崇焕就这么做了,如不是孙承宗帮他解了围,袁崇焕这官也就没法做了。兵备佥事官小职微,根本没有权力杀人,好在当时身处乱世,辽东更是战争前线,这才被孙承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此可见袁崇焕的嚣张和跋扈,为国尽忠是真,而做法实在不敢令人苟同。也许袁崇焕恨透了贪官污吏,也许袁崇焕是为了在军中立威,而这一切都暴露他性格弱点,肆意妄为,无法无天。当然,这要对比他之后杀掉那个人,就小巫见大巫了。

二、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五年平辽

熹宗皇帝去世后,崇祯登上皇位,短短三个月内,废掉了魏忠贤的阉党,扭转了朝廷的不良风气。为了辽东安危,崇祯再次启用袁崇焕,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督师蓟辽。在宁锦之战后,由于魏忠贤没有给予袁崇焕相应的封赏,袁崇焕曾一怒辞官不做。

至此,袁崇焕再次官至蓟辽督师,志得意满,崇祯亲自接见了袁崇焕,如此恩宠之下,袁崇焕的毛病又犯了,他对皇帝夸下海口:

“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守卫辽东的方案已经写在奏疏中,臣受陛下眷顾,望陛下给予相应行事权力,五年之内,辽东便可以光复。以当时的情况,国内起义四起,辽东烽火狼烟,国家危在旦夕,维持现状都难上加难,光复辽东明显是痴人说梦。

很快袁崇焕奔赴辽东稳定局势,我们再看看袁崇焕之后做的糊涂事,崇祯二年,袁崇焕杀掉了皮岛守将毛文龙,三个月后,皇太极发动己巳之变。局势变得越来越恶化,情况越来越危急,离着袁崇焕夸下海口仅两年时间,五年复辽只是个美好的幻想。

在他人面前说什么五年复辽,顶多算是吹吹牛,而在皇帝面前吹牛,那可是欺君之罪,况且崇祯疑心很重,这为袁崇焕的死埋下了伏笔。

三、没有请示朝廷,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在辽东失手的同时,率兵偷袭皮岛,占据这块战略要冲,从此毛文龙在此扎下脚跟,甚至成为“海外皇帝”。皮岛的位置极其重要,离着后金占领地有八十里,被海面隔开,而后金不善于水战。

皮岛就像后金眼前一颗见得到摸不着的钉子,打也打不着,而这钉子却可以合适的时机扎你一下,既烦人又无奈。从努尔哈赤再到皇太极,毛文龙无疑是后金想要除之而后快的对象,而对于大明,这是一颗极其重要的棋子,只要皮岛还在毛文龙手中,皇太极就不敢轻举妄动。

皮岛上可还是有好几万明军,哪怕这些人不在朝廷的管辖范围内,却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明军偷袭敌人。毛文龙克扣军饷也好,虚报人数也罢,但毛文龙可以抓住耗子,那就是条好猫,朝廷对毛文龙也善待有加。

毛文龙被授予总兵官,官至左都督,一品大员,加将军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皮岛绝不可妄动。袁崇焕上任后,首先就把毛文龙看做头号不安定因素,全辽东都是袁崇焕一人说的算,只有毛文龙不听指挥,这让袁崇焕如鲠在喉,难受至极。

崇祯二年,袁崇焕以阅兵为由登上皮岛,在酒宴之后,突然列出毛文龙十二条大罪,叱咤风云多年的毛文龙就这么被杀了。咱们不分析毛文龙为何没有抵抗,只看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件事,这为皇太极解除了后顾之忧,皇太极可以毫无顾忌地大举南下。

另一方面,毛文龙盘踞皮岛多年,岛上军兵也服从他一人,杀掉一人事小,而整个皮岛成了一盘散沙,再也无法发挥之前牵制敌人的作用。不知道袁崇焕在杀掉毛文龙之前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继任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还要有充分的时间。

杀掉毛文龙可以让袁崇焕在辽东统一口径,而国家也因此失去了重要的屏障,为了一口怒气杀掉毛文龙,如果说袁崇焕做得对,那么置国家和百姓于何地?

四、消极防守,想要领兵入京城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开宁锦防线,从喜峰口攻入明朝境内,袁崇焕精心打造的关宁锦防线失去了意义。皇太极从遵化打到蓟州,再进攻通州,直到京城脚下,赵率教所部兵力有限,在遵化全军覆没,赵率教战死。

但袁崇焕有能力在蓟州拦住敌人,却放任敌人溜走,接着在通州同样如此,皇太极就在袁崇焕眼皮底下攻到了京城。勤王部队是需要把敌人拦截在都城之外,当然是越远越好。袁崇焕倒好,一路尾随一路放行,就这么把战火引到了帝国的核心,这样的做法,实在惹人怀疑,通敌之嫌不是空穴来风。

史料记载:

“崇焕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不许。”

最后到了京城脚下,袁崇焕又说胡话了,他竟然请求入城防守,这已经触及到了崇祯的底线,遂被皇帝拒绝。自古勤王部队全部禁止入城,这是规矩也是对皇权的保护,勤王这意味着皇城空虚需要人手,如果勤王部队进城,无疑成为皇帝的最大威胁。

袁崇焕进士出身,且领兵多年,难道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究竟当时袁崇焕是如何想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而从他的做法看,实在令人无法理解。

崇祯不是个糊涂皇帝,自古皇帝疑心都重,在乱世更是如此,崇祯要牢牢掌握皇权无可厚非,这毕竟还是老朱家的天下。袁崇焕一心报国不假,而其举动一次次触及崇祯的逆鳞,令其无法安心把权力交付出去。

想来崇祯应该清楚袁崇焕报国之心,却只能杀掉袁崇焕,天知道如果放任不管,袁崇焕还会捅出什么篓子,不是领导不重用,而是属下太过分,杀掉袁崇焕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里面也有后金的煽风点火,使了一招通敌的“反间计”,这更是加重了崇祯帝的猜忌。袁崇焕是被凌迟处死的,当年的大太监魏忠贤也不过是流放,由此可见,崇祯帝恨袁崇焕之深。

说到底,袁崇焕是忠心报国的,只是接连几次揭了龙鳞,这才触痛了崇祯帝脆弱之心。袁崇焕死后,辽东再也没有如此强悍的将领,再加上闯王进京,十几年后,崇祯帝吊死在了万岁山。



崇祯薄幸寡恩,无识人之明,大明并非无人,袁崇焕之后还有卢象升。

他才大气傲,为人十分自负,虽然他的军事才能非常突出,但是他的政治才能却十分幼稚!

因为袁崇焕有造反之心。明朝末期,袁崇焕是重要将领,但手握重兵,后有造反之心,所以被崇祯帝除去。

袁崇焕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跟崇祯搞好关系,不懂得为臣之道,使得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杀了袁崇焕。

  • 明朝袁崇焕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崇祯帝为什么一定要杀他?
    答:想来崇祯应该清楚袁崇焕报国之心,却只能杀掉袁崇焕,天知道如果放任不管,袁崇焕还会捅出什么篓子,不是领导不重用,而是属下太过分,杀掉袁崇焕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这里面也有后金的煽风点火,使了一招通敌的“反间计”,这更是加重了崇祯帝的猜忌。袁崇焕是被凌迟处死的,当年的大太监魏忠贤也不过是流...
  • 袁崇焕做了什么事?导致崇祯帝一定要杀他?
    答:二、皇太极的反间计让崇祯上了当 皇太极虽是游牧部族首领出身,却并不是只懂得打打杀杀的莽汉,而是狡黠诡诈,足智多谋。他在围困京城时,遭到袁崇焕的关宁铁骑的强力阻击,于是灵机一动,仿效《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的情节,让一个被俘的明朝宦官把假情报带给崇祯,让崇祯误认为袁崇焕通敌叛变,一...
  • 崇祯帝为什么处死袁崇焕?袁崇焕的哪些错误是致命的?
    答:一、在崇祯面前夸海口,犯下欺君之罪 崇祯才登位之时,一心想要成为明王朝的中兴之君,所以他重新启用了抗金明将袁崇焕,在崇祯召见袁崇焕时,袁崇焕也不知是为了宽崇祯的心还是为了在崇祯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竟然信口开河说五年就可以平辽,这让对明王朝的未来忧心忡忡崇祯心中大为畅快,此后,崇祯帝为...
  • 崇祯帝处死袁崇焕的原因是什么?他做错了什么?
    答:先是明朝的言官、大臣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明思宗朱由检这位皇帝可能是半信半疑的。在此之后,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袁崇焕的猜疑逐渐胜过了信任,在这个时候,魏忠贤余党继续指责袁崇焕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最终,这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一样,将袁崇焕推向了万劫不复之...
  • 犯了哪些致命错误的袁崇焕,最终还是没能成功?
    答: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于西市,千古奇冤!说了这么多,袁崇焕究竟因何而死?他又犯了哪些致命错误呢?其实,他犯的错也不少,在给他的罪状中多有体现。首先、“咐托不效,专恃欺隐”。新君继位,对他抱有厚望,这让袁崇焕受宠若惊的同时,也让他内心膨胀,再加上他本身的轻狂自傲,挟两次...
  • 袁崇焕做了什么错事,不仅丢了命,还加速明朝灭亡?
    答:与此同时,朝中官员又开始弹劾袁崇焕,说他故意将清兵引进关内,还说他有通敌之嫌。皇太极听闻后,便趁机火上浇油,来了招反间计。结果崇祯皇帝中计,将袁崇焕下狱,后来将其凌迟处死。其实皇太极的反间计并不高明,毕竟历史上用的人多了。但问题就在,崇祯是个疑心极重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朝中...
  • 袁崇焕作为明朝末期的军事家 袁崇焕被冤杀的原因是什么
    答:他在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中立了军功,但因得罪了魏忠贤等人,未得到奖赏,一怒之下辞官回乡。2.1628年7 月,明思宗朱由检召见袁崇焕,袁崇焕为了安慰崇祯帝,声称只要五年就可以收复辽东。朱由检听后非常高兴并且当了真。而后,袁崇焕觉得自己犯了错误,又不敢向崇祯承认,于是他向崇祯要钱、要粮食、要...
  • 袁崇焕到底是因何而死的呢?罪名是什么?
    答:按照清朝官方的观点,崇祯帝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二年,皇太极率领军队突破长城防线,杀入关内,直逼北京城下,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马场太监杨春、王成德。皇太极派人散播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并将听闻消息的太监放回明廷。崇祯帝闻讯后,最终下定决心处置袁崇焕。如果按照明朝官方的说法,袁崇焕犯下了...
  • 明朝大将袁崇焕做了什么使崇祯帝有了杀人之心
    答:”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袁崇焕被杀并非是因为中计误杀,而是蓄意杀害,因为崇祯帝担心袁崇焕及东林党人妨碍其皇权专制,明朝的时候,太监专权,崇祯帝继位后想革除阉党,起用东林党,但是当阉党势力对皇权威胁减弱时,崇祯帝又着力削弱大臣势力,从依靠东林党回归到依靠阉党群小。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
  • 袁崇焕抗清有功,为何却被崇祯帝杀害?
    答:因为袁崇焕犯了欺君之罪,当初袁崇焕和崇祯帝做了保证,并且还说只要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平辽了,可是等到最后不仅没有平辽,而且还直接让清军来到了北京城门下。所以袁崇焕的行为是欺君,犯了欺君之罪的话,自然是要杀头的。而且袁崇焕的本职工作本来就是抗清的,但是最后袁崇焕不仅没有打败清朝,甚至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