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果的对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如何提高企业投资效益

一、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活化财务管理的主动脉,在提高资金营运效益的过程中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目前,企业资金匮乏,财务人员除了算帐、记帐外,常常要为借款、还贷而东奔西跑,而好不容易筹措来的有限资金在诸多条件的制约之下,又难以盘出增量,导致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一一资金运动步履维艰,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处于有钱难管,甚至是无钱可管的尴尬局面。因此,开创财务管理新局面关键要从资金管理上寻找突破口,围绕资金运动这根主动脉,加大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营销各个领域的调控力度,从而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1、建立资金投人效益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技资项目的测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避免胡子工程,或包袱工程;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的资金使用效果,建立项目决策负责制,杜绝集体决策、集体负责、最终谁也不负责的现象。  2、建立优化资金结构的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的结构管理。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财务部门必须运用财务测算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结构,扭转多数企业在资金配置上畸轻畸重的现状;改变财务部门坐等货款回笼的被动局面,加大财务部门对资金运筹的调控力度,按风险类别划分客户,正确估计和把握客户的信用品质,建立客户信用风险财务分析制度,监督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的实施,杜绝为销售而销售甚至为了某种目的不惜劳命伤财,搞假销售的不正常现象,依靠财务力量监督两项资金的非常占用;财务部门要经常会诊资金运转偏差,适时实施战略性的资金结构调整。  3、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为了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现行的只计单利,不计复利;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做法,拓展资金成本的核算内容。二是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形成既要借鸡下蛋,又能以蛋还鸡的良性循环,避免企业的效益过多地分流于资金利息,提高企业偿债能力,逐步把企业从高负债--低效益--高占用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三是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形成借--还--借的良性态势。不仅要重视银行信用,而且还要重视和讲究商业信用。  4、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1)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2)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3)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二、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科学最明显的表现物就是成本消耗水平。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重要管理内容,但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的职能被生产、计划等部门分解,财务部门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当弱小。因此,要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的管理水平尤为关键。当前,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除了运用财务手段抓好定额管理等一些基础性工作外,重要的是要发挥财务部门的优势,立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自身地位和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实施符合科学管理要求的成本管理方法,在自身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1、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发挥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优势。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成本控制比较注重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绝对成本控制措施,如压缩差旅费、水电费、材料消耗等,而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成本控制方法重视不够。因此,财务部门要发挥自身拥有大量价值信息的优势,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改变现行产品成本出现浪费后再控制的做法和具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的偏面行为,从产品的设计、论证抓起,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产品功能无效,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2、拓展成本考核范围,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1)财务部门不能局限于目前的成本核算内容,不仅要考核产品的制造成本,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责任成本;不仅要考核产品的售前成本,还要考核产品售后的后续成本;不仅要核算产品的有形成本,还要单独考核产品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无形成本;(2) 要改目前的定额成本核算法为目标成本核算法,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于成本控制;(3)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在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设立责任成本中心,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全面性、权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实行成本否决制,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成本控制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  三、瞄准财会四化,目标,在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发挥财务管理的申心作用  1、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实现财会电算化。要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人的因素很关键。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谙熟企业生产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槟弃呆板陈旧的管理方式,跳出就财务管理财务的框框,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知识优势和信息优势,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以较高的人员素质来保证实现较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同时为加快财会工作节奏,提高财会工作效率,必须实现财会电算化,把财会人员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2、建立健全内部财会制度,实现财会制度规范化。财会制度是财务部门发挥作用的法宝,欲加大财务部门对企业经济行为的控制力度,就必须有规范、完善的财务制度。企业财务部门要按照两则、两制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财会制度,使企业的生产蕾销发展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能延伸到哪里。财务部门要敢于抓制度的执行,唯有如此,财务部门才会在企业管理中行而有据,管而有力。  3、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企业管理提出了灵活、快捷、准确的要求,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显得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好涵盖企业主要发展指标的财务预算,以此为主线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财务部门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财务责任,兑现财务政策,促进企业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性约束、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4、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部门要在保证财会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发挥财务信息在企业各类信息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有机统一。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从会计数据中生成财务信息的做法,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统一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方式,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等完整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形成与企业生产营销等市场信息相融相伴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并建立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把握并反映企业经济动态变化趋势,事前有针对性地提出财务建议,变目前算帐型财务管理为管理决策型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

生产经营结构调整的实施,最终总要落实在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因此,如何提高投资项目的效果,就成为生产经营结构调整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通过对许多单位的调研,提出具有重要参改价值的对策建议,供参考。
一、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
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益需要多方面联动和配合才能取得,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方向的选择,方向是前提,是基础,方向错了,很难纠正;方向正确,才能有一个成功的起点。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主要受三个因素制约:国家的产业政策、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本单位的优势和特点。这是三个层次,产业政策决定选择的产业方向;地区布局决定选择的投资热点;而本单位的优势和特点,决定选择的切入点。三者密切配合,才能正确地确定投资方向。
(一)国家的产业政策直接决定国家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
产业政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产品政策、技术政策、企业组织政策、资源政策、环保政策、进出口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根据产业政策的基准来选择项目,是实业投资的基本原则。因此,地勘单位在研究投资时,首先要按照产业政策规定的内容,逐项了解和掌握每项政策的规定,然后对照自己要选择的要求,从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比如:国家产品政策一般都规定,哪些是支持鼓励发展的,哪些是有条件限制发展的,哪些是坚决停止发展的,而且还附有产品目录,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对着干。因为有些产品虽然国家不允许,但从本地区看,从近期看,可能有利可图,于是就上去了,可是,一投产,或经过短期生产之后,便受到惩罚,甚至勒令关闭。
(二)了解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包括地区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如市政规划、开发区规划等
地勘单位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的了解,首先,要主动找上门去,积极参与战略和规划的制订,不能作为旁观者去索取。因为实际上这是把地勘单位能为市场、为社会作的贡献,融入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发展之中,是为生存和发展寻找机遇。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多数地勘单位比较被动,必须转变。其次,需要带着目标去参与、去合作,比如:围绕工程施工的技术和劳务,去了解地区的基础设施、基础工程、基本建设的规划;围绕矿产勘查和开发去了解对矿产品的需求情况;围绕房产、地段开发去了解市政建设和发展规划等。第三,不仅要了解中长期规划,还要了解近期计划,并且通过攻关,寻找可能的投资热点;不仅要带着问题去了解,还要突破自己的局限去了解,思路要宽,观察力要强,力求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寻找并抓住可能的投资热点。
(三)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选择投资方向
也就是在充分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地区的经济和发展布局之后,必须选准自己的切入点。而自己最有利的切入点就是自己占有的比较优势。从原地矿部所属的地勘单位看,这种比较优势就是前面提到的矿产资源、房地产资源、勘查和工程施工技术等3个方面。但是这3个方面并不能都适合每个具体的地勘单位。所以每个地勘单位还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寻找切入点。同时在确定切入点时,不仅要考虑干什么,还要考虑怎么干,即投资的方式方法选择问题。一般说,能在原有的项目、企业基础上发展,就不另选新项目;能通过技术改造解决的问题,就不推倒重建;能通过合作、合并、协作等形式增加的设施,就不完全由自己来搞;能搞起点高的,就不搞起点低的;能搞高科技的,就不搞一般的。总之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可能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转换投资机制
投资体制从宏观说包括经济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有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途径、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筑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等。这里包括3个要素:①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和结构;②由此决定的投资筹集与运用的方式;③投资领域内各类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投资主体行为。
多年来,地勘单位正是在投资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投资主体模糊,造成了严重的投资损失。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投资体制,明确投资主体,进而转换投资机制,才能把有限的投资用好。
一般说构成真正的投资主体,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相对独立地作出投资决策;②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包括投资决策者用各种形式筹集到的资金;③投资者对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享有法人所有权和充分的支配权。用这3条来检查,多数地勘局和地勘单位都构不成真正的投资主体,因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还不是真正的企业,不执行资本金制度,国家承担着无限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地勘单位、一个局乃至一个部,都不可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所以要构建真正的投资主体,必须改革地勘单位的管理体制,实行由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转化。
地勘单位实行事转企,可以先将局改成总公司,总公司在管理层次上实行两级法人结构,即原有地勘单位是一级完整的企业法人单位,同时总公司本身作为法人直接经营若干个专业分公司。总公司在财产关系上争取国家授权经营,对所属地勘单位的企业法人实体,代表国家授权经营,并行使监督权。这样,总公司在资产管理上,便构成三级管理的格局。
(1)最高层次,是由国土资源部或省政府,派出稽查员,代表国家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省总公司由国家授权,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权的经营管理,有的直接经营,有的向下授权经营。同时对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全部责任。
(3)地勘单位经总公司授权,对国有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根据上述三级管理的格局,在投资体制上要建立两个层次的主体,即总公司和地勘单位都要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
首先必须把总公司的根基建立在地勘单位或局属企业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作为法人实体充分发展起来,尊重和保护他们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不搞平调,不搞抽肥补瘦。与此同时,作为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地勘单位或企业,要在事改企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提出调整结构的具体方案,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然后作为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技改或基建项目,自己筹措资金,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充分享有法人财产权。
在地勘单位或企业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实行以局为单元的发展模式,制定总公司的发展战略。一方面领导具有子公司性质的地勘单位,另一方面直接经营一些产品和劳务,但这些产品和劳务要有如下特点:①不与地勘单位简单的重复,而是发展专业化,抢占制高点;②有的直接为地勘单位服务,但要用经济办法,如专项设备租赁等;③有利于地勘单位之间的松散联合、占有更高的资质证书;④有利于统一的筹措资金和融通资金;⑤有利于信息共享,特别是来自上层的信息;⑥有利于发展规模经济,如效益好的大型矿产地开发,需要以局为单元来进行,这也是资本的优化配置。
在构建真正投资主体的基础上,要力争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一般不搞独资。因为只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才能更有效地建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才能建立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才能更充分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地勘单位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吸收职工入股;可以在地勘单位之间作为法人,相互参股;可以和外单位搞多种形式股份组合;可以运用各种投资物入股,包括矿产资源、房地产、技术装备、专利技术、品牌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发行股票,吸收社会资金入股。
三、切实抓好投资决策
地勘单位由事业转化为企业之后,对投资的决策,就成为各级领导特别是董事会的中心任务了。因为对于一个面向市场的企业来说,总是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维持住已经占有的市场,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便使企业不断发展,并可弥补无法保住的那部分市场。保住现有市场,进行产品更新、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需要投资决策;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选择项目,更需要投资决策。所以投资决策,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可以说,抓投资决策,可能是地勘单位由企业化管理转为企业之后,在责任上出现的重大转变。因为作为企业,投资决策一旦失误,必须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为了抓好投资决策,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民主决策程序,并且在程序中的每个环节上做好扎扎实实的工作:
(1)投资主体要从企业本身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根据市场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结合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变化等因素,作出投资方向的正确选择。
(2)根据确定的投资方向或投资项目,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摸清与项目相关的三个市场,即投资品市场,也就是形成投资项目固定资产的那些产品;原材料市场,在勘查开发项目上,则表现为探明资源的准确程度及其自然丰度;项目投产后的产品或劳务市场。这三方面市场都很重要,一旦出了问题,都会使投资项目失败。
(3)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分析论证,并且提出规范的论证报告。在可行性论证中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①产品制造技术、施工技术和工艺技术是否可行,有什么科学依据,证明其可行。②全面测算成本,包括制造成本,以及制造成本中的各项费用,还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各项成本费用的计算都要选准参数。如物价、定额等,选用的是否合理。③产品的销售量,包括市场的容量、竞争对手的产量及其成本、质量情况,预测的准确程度如何。④整个项目的预算,以及预测的投资回收期和回报率,依据是否充分。⑤产品的质量与国内同类产品对比,水平如何,有什么把握保证产品质量。⑥建设项目的投资如何筹措,自有资金能否落实,其他渠道资金用什么措施开拓,各项资金能否按时间要求到位。
(4)对可行性报告要请专家评估,提出评估意见。评估的专家或组织,应当与投资主体没有利益关系,最好是中介的,以体现公平、客观的原则。同时评估组织和责任人要签字,以承担相应的责任。
(5)只有经过专家或评估组织评估的可行性报告,才能送交董事会讨论决定。有的在送交董事会之前,还要经过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审查,提出意见。董事会或企业领导讨论研究报告时,要充分发扬民主,特别要听取不同意见。每种意见都要记录在案,最后作出决策,并签字,对决策的后果承担责任。
四、认真测算投资需求,抓好资金筹措
投资需求是完成建设项目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必须像抓投资决策那样给予重视。为了保证投资需求,首先要正确测算需求总量(也就是总造价),以及在时间上安排。然后按照需求,筹措资金。
1.要把筹措资金的重点放在自我积累上。其中包括:①提足折旧基金,用好折旧基金。当固定资产投入正常运营之后,它的价值随着国家资产的不断消耗而逐渐转移到新产品(或劳务)之中,同时,固定资金又通过计提折旧、形成基金而得到补偿。这种补偿如果管好用好,是地勘单位主要资金来源。②增加盈利,用好盈利。当前许多地勘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超支、效益流失的情况。这方面如果严加管理,尚有很多潜力。而盈利增加之后,又要合理使用,防止分光吃光和投向非生产领域,把使用重点放在扩大再生产上。③管好用好几项专项基金。如:工程勘察的技术开发基金,设备、房地产的租赁收入,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等。这些基金收缴方式比较分散,管理不善,容易流失。但是如果引起重视,明确责任,也是一项重要的自我积累来源。
2.要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维护现有的地勘单位拨款不至减少,并力争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切实把它用好。这是地勘单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可等闲视之。①请国土资源部向财政部做好通气工作,说明现阶段用地勘费支持地勘单位搞结构调整,是“先予后取”,一旦地勘单位调整结构到位,将会由吃“预算”的单位,变成交“预算”的单位(上交税收)。②有的可以把富余人员补贴节省下来,用于投资。③对地勘费中用于战略性地质工作的投入,要采取保重点、优化配置的办法提高找矿效果,从而为矿业开发提供价值更高的矿业权。
3.要突破单一的国有独资的所有制结构,通过横向联合与合作,取得多元主体的的投入。工程勘查和基础施工,可以同其他法人联合,提高资质,增加投入;地质勘查可以同外商合作,增加劳务收入,提高矿业权的价值;地勘单位所属的经营网点,可以通过租赁、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把实物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用于重点投入。
4.要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措资金。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过程中,通过延期付款或预收价款等方式,增加资金使用量。同时及时回收自己的债权,加速资金周转,使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要合理实行负债经营。请国土资源部继续为地勘单位在上层疏通银行贷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与此同时,局和地勘单位两级,要分别作为投资主体,自主地向银行争取贷款,特别是短期贷款,主要取决于项目效益和单位信誉,要通过这方面的自我努力,扩大银行贷款的规模。
五、加强投资全过程的管理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在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投产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稍有放松,都会造成损失。
1.抓好基建项目或某些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招标工作,认真审查参加投标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中标以后一整套经济关系的协调处理以及围绕建设和施工双方的合同签定与合同管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管理。
2.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及时优质地完成项目施工。一要制订周密的实施计划,把人、财、物供应同施工进度合理衔接起来,同时搞好各种平衡,防止停工待料。二要切实保证资金到位,在资金没有保证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开工。三要重点抓好投资品的采购,提高透明度,把好质量和性能关。四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施工进度和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五要全面抓好项目完工验收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迁就,不留尾巴。
3.加强项目投产后的管理,保证项目设计预期目标的实现。为此,一要配备好领导,有条件的要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谁立项,谁施工,谁抓生产。使项目建设一开始,就着想于未来的顺利投产。二要建立项目跟踪反馈制度,把项目投产的情况,作为项目管理全过程的重要环节。三要把项目投资回收的管理同项目投产后的效益管理结合起来,真正着眼于项目投资效果的提高。
为了抓好各个环节投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4项制度:①省地勘局应成立专职或兼职的项目评估小组,所有新建或技改项目,必须经这个小组进行评估,才能提交决策。这要形成一种制度,不得违反。②所有新建项目,都要实行业主责任制,从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到项目投产,都由业主负责到底,并承担全部责任。③所有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都要建立跟踪检查反馈制,直到项目投入正常生产,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追究责任。④所有新建基目和技改项目,必须建立完整的档案,如实记录论证、决策、投产过程中的情况,以备查找利用。
六、学习资本经营,实行低成本扩张
资本经营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这种理念是对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的扬弃。运用资本经营理念可以为地勘单位扩张资本。也就是说,资本经营是对地勘单位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的目标。
1.资本经营可以促使地勘单位的资本得到迅速积累和集中。资本积聚一般有两种方式,即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单独的资本积累方式需要时间长、规模小,已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正在让位于更有效的资本积聚方式。而资本集中可以在不同资本所有者之间实行资本集合,可以重新分配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本。依靠资本集中取得的资本,远比资本积累来得快、来得广泛。地勘单位投资或经营中,完全可以通过推行资本经营来迅速扩张资本。也就是不应当只着眼于自有资本,还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调动外单位所有的资本加入到本单位经营中来。
2.资本经营可以促使地勘单位盘活资产存量。在传统生产经营理念下,人们把资产和资本看得很狭隘,眼睛只盯在账面上的物资和财富,以为只有这些才能作为资本参加生产经营。可是资本经营的理念使人们对资本的认识宽广了许多,资本不仅仅是会计学上那种含义,“资本还包括人力和非买物”,资本“是将来的生产要加以利用的资源”,“资本更多地是指生产要素”。用这些理念,联系地勘单位的实际,可以使那些多年处于呆滞状态的某些资产、资源式生产要素,有可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可能盘活。实际上,在我们调查的许多投资项目,已经这样做了,只是还没有上升到资本经营的高度认识。现在,需要加深认识,提高认识,从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进一步盘活呆滞资本。这方面的潜力还很大。
3.资本经营可以使地勘单位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下,地勘单位调整生产结构,只能在产品品种、劳务类别、产业方向上加以调整,而资本经营的理念,可以拓宽调整结构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在资本的产业结构上,可以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投资比例,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现代化转变;在资本的产品结构上,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将资本投在不同产品或劳务上,通过优化产品和劳务组合,使不同的产品和劳务满足不同方面的需求,从而避免单一产品和劳务所承担的风险;在资本的时间结构上,可以使有限资源在时间上得到合理的安排,一方面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合理筹划,分清轻重缓急,选择项目,进行投资。另一方面,要衔接好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时间,避免资金使用数额上的急增急减;在资本的风险结构上,由于收益和风险一般是正相关,高效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所以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要把扩大规模和分散风险结合起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效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适度负债经营,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

一、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

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果需要多方面联动和配合才能取得,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方向的选择,方向是前提,是基础,方向错了,很难纠正;方向正确,才能有一个成功的起点。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主要受三个因素制约:即国家的产业政策,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本单位的优势和特点。这是三个层次,产业政策决定选择的产业方向;地区布局决定选择的投资热点,而本单位的优势和特点,决定选择的切入点。三者密切配合,才能正确的确定投资方向。

1.国家的产业政策直接决定国家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

产业政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产品政策、技术政策、企业组织政策、资源政策、环保政策、进出口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根据产业政策的基准来选择项目,是实业投资的基本原则。因此,地勘单位在研究投资时,首先要按照产业政策规定的内容,逐项了解和掌握每项政策的规定,然后对照自己要选择的要求,从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比如国家产品政策一般都规定,哪些是支持鼓励发展的,哪些是有条件限制发展的,哪些是坚决停止发展的,而且还附有产品目录,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对着干,因为有些产品虽然国家不允许,但从本地区看,从近期看,可能有利可图,于是就上去了,可是,一投产,或经过短期生产之后,便受到惩罚,甚至勒令关闭。

2.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

包括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如市政规划,开发区规划等。地勘单位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的了解,首先要采取主动,找上门去,积极参与战略和规划的制定,不能作为旁观者去索取。因为实际上这是把地勘单位能为市场、为社会作的贡献,融入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发展之中,是为生存和发展寻找机遇。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多数地勘单位比较被动,必须转变。其次需要带着目标去参与、去合作,比如围绕工程施工的技术和劳务,去了解地区的基础设施、基础工程、基本建设的规划;围绕矿产勘查和开发去了解对矿产品的需求情况;围绕房产、地段开发去了解市政建设和发展规划等。第三,不仅要了解中长期规划,还要了解近期计划,并且通过攻关,寻找可能的投资热点;不仅要带着问题去了解,还要突破自己的局限去了解,思路要宽,观察力强,力求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寻找并抓住可能的投资热点。

3.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选择投资方向

也就是在充分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地区的经济和发展布局之后,必须选准自己的切入点。而自己最有利的切入点就是自己占有的比较优势。从整个地矿部所属的地勘单位看,这种比较优势就是前面提到的矿产资源、房地产资源、勘查和工程施工技术等三个方面。但是这三个方面并不能都适合每个具体的地勘单位。所以每个地勘单位还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寻找切入点。同时在确定切入点时,不仅要考虑干什么,还要考虑怎么干,即投资的方式方法选择问题。一般说,能在原有的项目、企业基础上发展,就不另选新项目;能通过技术改造解决的问题,就不推倒重建;能通过合作、合并、协作等形式增加的设施,就不完全由自己来搞;能搞起点高的,就不搞起点低的;能搞高科技的,就不搞一般的。总之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可能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转换投资机制

投资体制从宏观说包括经济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有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途径、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筑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等。这里包含三个要素:①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和结构;②由此决定的投资筹集与运用的方式;③投资领域内各类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投资主体行为。

多年来,地勘单位正是在投资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投资主体模糊,造成了严重的投资损失。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投资体制,明确投资主体,进而转换投资机制,才能把有限的投资用好。

一般说构成真正的投资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相对独立地作出投资决策;②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包括投资决策者用各种形式筹集到的资金;③投资者对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享有法人所有权和充分的支配权。用这三条来检查,多数地勘局和地勘单位都构不成真正的投资主体,因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还不是真正的企业,不执行资本金制度,国家承担着无限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地勘单位、一个局乃至一个部,都不可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所以要构建真正的投资主体,必须改革地勘单位的管理体制,实行由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转化。

地勘单位实行事转企,可以先将局改成总公司,总公司在管理层次上实行两级法人结构,即原有地勘单位是一级完整的企业法人单位,同时总公司本身作为法人直经营若干个专业分公司。总公司在财产关系上争取国家授权经营,对所属地勘单位的企业法人实体,代表国家授权经营,并行使监督权。这样,总公司在资产管理上,便构成三级管理的格局。

① 最高层次,是由国土资源部或省政府,派出稽查员,代表国家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② 省总公司由国家授权,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权的经营管理,有的直接经营,有的向下授权经营。同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全部责任。

③ 地勘单位经总公司授权,对国有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根据上述三级管理的格局,在投资体制上要建立两个层次的主体,即总公司和地勘单位都要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

首先必须把总公司的根基建立在地勘单位或局属企业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作为法人实体充分发展起来,尊重和保护他们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不搞平调,不搞抽肥补瘦。与此同时,作为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地勘单位或企业,要在事改企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提出调整结构的具体方案,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然后作为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技改或基建项目,自己筹措资金,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充分享有法人财产权。

在地勘单位或企业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实行以局为单元的发展模式,制定总公司的发展战略。一方面领导具有子公司性质的地勘单位,另一方面直接经营一些产品和劳务,但这些产品和劳力要有如下特点:①不与地勘单位简单的重复,而是发展专业化,抢占至高点;②有的直接为地勘单位服务,但要用经济办法,如专项设备租赁等;③有利于地勘单位之间的松散联合、占有更高的资质证书;④有利于统一的筹措资金和融通资金;⑤有利于信息共享,特别是来自上层的信息;⑥有利于发展规模经济,如效益好的大型矿产地开发,需要以局为单元来进行,这也是资本的优化配置。

在构建真正投资主体的基础上,要力争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一般不搞独资。因为只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才能更有效地建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才能建立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才能更充分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地勘单位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吸收职工入股;可以在地勘单位之间作为法人,相互参股;可以和外单位搞多种形式股份组合;可以运用各种投资物入股,包括矿产资源、房地产、技术装备、专利技术、品牌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发行股票,吸收社会资金入股。

三、切实抓好投资决策

地勘单位由事业转化为企业之后,对投资的决策,就成为各级领导特别是董事会的中心任务了。因为对于一个面向市场的企业来说,总是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维持住已经占有的市场,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便使企业不断发展,并可弥补无法保住的那部分市场。保住现有市场,进行产品更新、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需要投资决策;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选择项目,更需要投资决策。所以投资决策,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可以说,抓投资决策,可能是地勘单位由企业化管理转为企业之后,在责任上出现的重大转变。因为作为企业,投资决策一旦失误,必须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为了抓好投资决策,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民主决策程序,并且在程序中的每个环节上做好扎扎实实的工作:

(1)首先投资主体要从企业本身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根据市场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结合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变化等因素,作出投资方向的正确选择。

(2)根据确定的投资方向或投资项目,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摸清与项目相关的三个市场,即投资品市场,也就是形成投资项目固定资产的那些产品;原材料市场,在勘查开发项目上,则表现为探明资源的准确程度及其自然丰度;项目投产后的产品或劳务市场。这三方面市场都很重要,一旦出了问题,都会使投资项目失败。

(3)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分析论证,并且提出规范的论证报告。在可行性论证中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①产品制造技术、施工技术和工艺技术是否可行,有什么科学依据,证明其可行;②全面测算成本,包括制造成本,以及制造成本中的各项费用,还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各项成本费用的计算都要选准参数。如物价、定额等,选用的是否合理;③产品的销售量,包括市场的容量、竞争对手的产量及其成本、质量情况,预测的准确程度如何;④整个项目的预算,以及预测的投资回收期和回报率,依据是否充分;⑤产品的质量与国内同类产品对比,水平如何,有什么把握保证产品质量;⑥建设项目的投资如何筹措,自有资金能否落实,其他渠道资金用什么措施开拓,各项资金能否按时间要求到位。

(4)对可行性报告要请专家评估,提出评估意见。评估的专家或组织,应当与投资主体没有利益关系,最好是中介的,以体现公平、客观的原则。同时评估组织和责任人要签字,以承担相应的责任。

(5)只有经过专家或评估组织评估的可行性报告,才能送交董事会讨论决定。有的在送交董事会之前,还要经过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审查,提出意见。董事会或企业领导讨论研究报告时,要充分发扬民主,特别要听取不同意见。每种意见都要记录在案,最后作出决策,并签字,对决策的后果承担责任。

四、认真测算投资需求,抓好资金筹措

投资需求是完成建设项目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必须像抓投资决策那样给予重视。为了保证投资需求,首先,要正确测算需求总量(也就是总造价),以及在时间上安排。然后按照需求,筹措资金。

(1)首先要把筹措资金的重点放在自我积累上,其中包括:①提足折旧基金,用好折旧基金。当固定资产投入正常运营这后,它的价值随着国家资产的不断消耗而逐渐转移到新产品(或劳务)之中,同时,固定资产又通过计提折旧,形成基金而得到补偿。这种补偿如果管好用好,是地勘单位主要资金来源。②增加盈利,用好盈利。当前许多地勘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成本超支、效益流失的情况。这方面如果严加管理,尚有很多潜力。而盈利增加之后,又要合理使用,防止分光吃光和投向非生产领域,把使用重点放在扩大再生产上。③管好用好几项专项基金。如工程勘察的技术开发基金、设备、房地产的租赁收入、固定资产的变现收入等。这些基金收缴方式比较分散,管理不善,容易流失。但是如果引起重视,明确责任,也是一项重要自我积累来源。

(2)其次要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维护现有的地勘单位拨款不至减少,并力争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切实把它用好。这是地勘单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可等闲视之。①请国土资源部向财政部做好通气工作,说明现阶段用地勘费支持地勘单位搞结构调整,是“先予后取”,一旦地勘单位调整结构到位,将会由吃“预算”的单位,变成交“预算”的单位(上交税收)。②有的可以把富余人员补贴节省下来,用于投资。③对地勘费中用于战略性地质工作的投入,要采取保重点、优化配置的办法提高找矿效果,从而为矿业开发提供价值更高的矿业权。

(3)要突破单一的国有独资的所有制结构,通过横向联合与合作,取得多元主体的的投入。工程勘查和基础施工,可以同其他法人联合,提高资质,增加投入;地质勘查可以同外商合作,增加劳务收入,提高矿业权的价值;地勘单位所属的经营网点,可以通过租赁、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把实物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用于重点投入。

(4)要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措资金。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过程中,通过延期付款或预收价款等方式,增加资金使用量。同时及时回收自己的债权,加速资金周转,使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要合理实行负债经营。请国土资源部继续为地勘单位在上层疏通银行贷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与此同时,局和地勘单位两级,要分别作为投资主体,自主地向银行争取贷款,特别是短期贷款,主要取决于项目效益和单位信誉,要通过这方面的自我努力,扩大银行贷款的规模。

五、加强投资全过程的管理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在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投产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稍有放松,都会造成损失。

(1)首先要抓好基建项目或某些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招标工作,认真地审查参加投标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以及中标以后一整套经济关系的协调处理和围绕建设和施工双方的合同签定与合同管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管理。

(2)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及时优质地完成项目施工。首先要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把人、财、物供应同施工进度合理衔接起来,同时搞好各种平衡,防止停工待料。其次切实保证资金到位,在资金没有保证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开工。第三,要重点抓好投资品的采购,提高透明度,把好质量和性能关。第四,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施工进度和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第五,要全面抓好项目完工验收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迁就不留尾巴。

(3)加强项目投产后的管理,保证项目设计预期目标的实现。为此,首先要配备好领导,有条件的要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谁立项,谁施工,谁施工,谁抓生产。使项目建设一开始,就着想于未来的顺利投产。其次要建立项目跟踪反馈制度,把项目投产的情况,作为项目管理全过程的重要环节。第三,要把项目投资回收的管理,同项目投产后的效益管理结合起来,真正着眼于项目投资效果的提高。

为了抓好各个环节投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4项制度:①省地勘局应成立专职或兼职的项目评估小组,所有新建或技改项目,必须经这个小组进行评估,才能提交决策。这要形成一种制度,不得违反。②所有新建项目,嘟要实行业主责任制,从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到项目投产,都由业主负责到底,并承担全部责任。③所有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都要建立跟踪检查反馈制,直到项目投入正常生产,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追究责任。④所有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必须建立完整的档案,如实记录论证、决策、投产过程中的情况,以备查找利用。

六、学习资本经营,实行低成本扩张

资本经营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这种理念是对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的扬弃。运用资本经营理念可以为地勘单位扩张资本。也就是说,资本经营是对地勘单位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的目标。

(1)资本经营可以促使地勘单位的资本,得到迅速积累和集中。资本积聚一般有两种方式,即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单纯的资本积累需要时间长,而且规模小,已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正在让位于更有效地资本积中。资本集中可以在不同资本所有者之间实行资本集合,可以重新分配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本。依靠资本集中取得的资本,远比资本积累来得快,来得广泛。地勘单位投资或经营中,完全可以通过推行资本经营来迅速扩张资本。也就是不应当只着眼于自有资本,还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调动外单位所有的资本加入到本单位经营中来。

(2)资本经营可以促使地勘单位盘活资产存量。在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下,人们把资产和资本看得很狭隘,眼睛只盯在账面上的物资和财产,以为只有这些才能作为资本参加生产经营。可是资本经营的理念使人们对资本的认识宽广了许多,资本不仅仅是会计学上那种含义,“资本还包括人力和非买物”,资本“是将来的生产要素加以利用的资源”,“资本更多地是指生产要素”。用这些理念来联系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可以使那些多年处于呆滞状态的某些资产、资源式生产要素,有可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可能盘活。实际上在我们调查的许多投资项目,已经这样做了,只是还没有上升到资本经营的高度来认识。现在,需要加深认识,提高认识,从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进一步盘活呆滞资本。这方面的潜力还很大。

(3)资本经营可以使地勘单位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下,地勘单位调整生产结构,只能在产品品种、劳务类别、产业方向上加以调整,而资本经营的理念,可以拓宽调整结构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在资本的产业结构上,可以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投资比例,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现代化转变;在资本的产品结构上,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将资本投在不同产品或劳务上,通过优化产品和劳务组合,使不同的产品和劳务满足不同方面的需求,从而避免单一产品和劳务所承担的风险;在资本的时间结构上,可以使有限资源在时间上得到合理的安排,一方面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合理筹划,分清轻重缓急,选择项目,进行投资。另一方面,要衔接好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时间,避免资金使用数额上的急增急减;在资本的风险结构上,由于收益和风险一般是正相关,高效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所以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要把扩大规模和分散风险结合起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效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适度负债经营,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



  • 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果的对策
    答:而是发展专业化,抢占至高点;②有的直接为地勘单位服务,但要用经济办法,如专项设备租赁等;③有利于地勘单位之间的松散联合、占有更高的资质证书;④有利于统一的筹措资金和融通资金;⑤有利于信息共享,特别是来自上层的信息;⑥有利于发展规模经济,如效益好的大型矿产地开发,需要以局为...
  • 生产经营结构调整与提高投资效益
    答:地勘单位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吸收职工入股;可以在地勘单位之间作为法人,相互参股;可以和外单位搞多种形式股份组合;可以运用各种投资物入股,包括矿产资源、房地产、技术装备、专利技术、品牌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发行股票,吸收社会资金入股。 三、切实抓好投资决策 地勘单位由事业转化为企业之后,对投资的决策,就成为各级领...
  • 地勘经济下滑,因如何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答:4.走出去开辟新天地 在国内地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国地勘行业必须走出去参与全球并购与投资,学会在国际市场生存与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大企业,学会在国际市场生存与发展,做大、做优、做强,向全球化公司转型,打造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才能在全球舞台长袖善舞。
  • 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进展情况综述
    答:4.许多地勘单位现有的市场收入,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地勘费的补贴而取得的,这也是原来没有引起重视或认识不足的问题。人们习惯上总是把市场收入同地勘费拨入加在一起,计算地勘单位的总收入,并用市场收入占地勘单位总收入的百分比来论证地勘单位的市场化成就。可是如果某些市场收入是靠地勘费补贴才能实现,那么一旦补贴没有...
  • 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答:从资金来源来看,2003年全国地勘行业地质勘查投入259.76亿元,其中国家地勘费投入9.85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2.33亿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6.24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1.85亿元);企事业单位投资243.01亿元,占地勘总投入的93.55%;其他资金0.66亿元。地勘投入中企事业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政府财政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比例逐渐下降(...
  • 关于搞活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建议
    答:1.造成地质找矿效果和经济效益低下。由中央财政代替矿山企业支付地勘费;由地勘单位的行政主管上级层层下达地质工作任务;地质成果无偿上交;地勘单位无权享受成果的后续效益,必然出现如下的利益关系:①找矿的出资者空位,因为财政部和地勘单位主管部门,都与地质成果的优劣没有利害关系;②成果的受益者不到位,因为找到的矿...
  • 地勘单位预算管理的内容及组织体系
    答:地勘单位近年来开展经营业务的比例有大幅提高,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经营业务应该编制资本预算。资本预算是指地勘单位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要提高地勘单位的投资效益,必须从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加强预算管理。 资本预算的过程,也是投资分析...
  •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答:同时,也可以此引导和促进地勘单位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需要研究建立财政资金支持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合理机制。一方面,应该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新的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原则上都应该按商业投资模式运作,提高财政资金的找矿成功率,用于调动所有涉勘企业找好矿、找大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只要有商业性投资...
  • 我国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答:特别是对地勘单位益处很多:①可以在不动用增量投资的情况下,把探矿权盘活;②找矿成功了,可以为地勘单位办矿提供一定的股权;③乙方如果没有勘查施工能力,还可以承包劳务,获得经营收入。因此,占有探矿权的地勘单位应当大力寻找“合作勘查”的伙伴。 (五)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减少商业性勘查风险 (1)公益性地质调查,...
  • 对我国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答:(2)对地质勘查实行事业管理体制,造成了探矿权属与勘查单位脱离,不管地勘单位找矿成果好与差,都只能拿到事先规定的经费(相当于劳务费用),从而影响了他们抵御风险和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矿业权形成虚设,名为国家(全民)所有,实为无人负责,为某些基层政府和当地村民争相滥用提供了方便。 (3)按矿种组队,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