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何在?

第一,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利用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天赋还没有显著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第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
第三,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没有劳动就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幸福来源于劳动,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期盼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为了在校内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就应该致力于形成有效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因势利导地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

(一)家长劳动教育观念的改变
劳动教育即是一种生活教育,这便要求家长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要秉持“以孩子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的理念,不可轻视、忽视其他教育,尤其是劳动素质教育,要引导孩子参与洗衣服、洗碗、收拾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同时由于家长并非专门教育人员,可能会存在教育理念及方法的陈旧化、非科学性,所以还需有关教师对家长进行观念引导,可以通过开家长论坛、研讨会等形式,有利地促进家长思想观念的更新,以便开展多种劳动形式,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注重劳动意愿的培养,积极鼓励劳动
孩子爱劳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喜悦、创造的快乐。那么作为家长,就应该多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合理运用正强化,比如独立打扫自己房间卫生就奖励看动画片一小时等。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多出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能够感受到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如何让孩子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家长在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便需要家长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注重身教,每周可设置固定的家庭劳动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注重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获得劳动知识、得到切实的锻炼。
建立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劳动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对劳动目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将其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考核学生优劣参考的标准之一。
每项指标的评价可以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等,每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劳动教育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一定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
我们必须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根基,社会为助力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首先,体现在家庭教育中,要改变保姆式的教养方式,注重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自觉保持个人书包、房间的干净整洁,教师应多与父母交流沟通,可通过向家长发放“家庭劳动参与卡”,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状况,如孩子一周主动扫地、洗衣服几次;
其次,学校为让父母更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应多举办有关劳动的亲子活动,如共同参与植树造林、修剪草坪等活动;最后,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力渗透,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制
若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重大作用,毋庸置疑,要切实完善劳动教育保障。笔者认为,劳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向学生传授有关劳动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
应首先体现在课时上,长沙晚报记者近日发放调查问卷显示,把“劳动课”排入课表,竟然获得家长们最无争议的支持,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我们要优化综合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改变劳动课程形同虚设的现状。

非常的赞同!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 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

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 (1~2年级),要 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二学段 (3~4年级), 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

第三学段(5~6年级), 做2~3道家常菜, 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

第四学段(7~9年级),能 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 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 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三学段(5~6年级), 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

第四学段(7~9年级), 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 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开设劳动课,关键在“劳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不能异化成家长“代劳”。对孩子来说,劳动可以是常见的家务活,能体会出生活来之不易;也可以是田野劳动,从中体会收获的喜悦;还可以是志愿服务等社会性劳动。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开设劳动课,是人生“紧要处”。毕竟,树立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健全人格和价值理念,这是劳动更重要的育人功能,也是劳动成为独立课程的意义所在。



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当今中小学生接触劳动少,完全不劳动属于常态。因此,让中小学生开展劳动课程是相当有必要的。

第二,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中小学生包括我们社会成员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小学生由于课业压力、各种补习班或者兴趣班,虽然现在在逐步减压,但其实他们户外活动时间,包括亲近大自然时间都很少。因此,劳动课对于提高或锻炼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必要的。

然后,关于劳动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当前整个社会对劳动的认知已经产生了偏差,例如我们会告诉孩子“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去扫大街或者去搬砖,要好好学习以后坐办公室。”当前大家错误认为体力劳动就是要比脑力脑袋差,甚至觉得不劳而获才好,但是这种价值观是不对的,尤其是这种价值观传递到孩子身上产生的后果更不好。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大学,其实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适合是最重要的,就像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这个职业教育。我们不能从小就让孩子觉得,只要做体力劳动我就是下等人。那么,倘若未来这个孩子真的去到职业高中或者成为一个职业技工的时候,它就会产生这种落差感。

第二,劳动不仅能锻炼体魄,还能锤炼意志。劳动时身体受累会很苦,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能磨砺孩子意志。孩子就不会在未来遇到很多事的时候出现非常强烈的畏难情绪。

接着,关于课程设置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我认为此次课程设置是非常合理的。它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对于孩子整体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全面和综合的。

第一,日常生活劳动板块教导孩子如何解决生活上自理的问题。

第二,生产劳动板块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劳动内容,比如农业、工业、新技术、传统工艺制造,有利于孩子从小建立一种了解不同行业劳动的区分,同时也为孩子以后从事相关行业劳动打下一定基础。

第三,服务性劳动板块能够让孩子更多的去体谅别人为他提供服务。而且板块里面还包括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能够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热心公益。

最后,关于政策如何更好的落实我有以下几点看法:第一,政策出台后很多家长顾虑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甚至有的家长不赞同这件事。

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二,一是很多家长认为中小学阶段学习就是最大的,没有正确认识劳动课程。二是确实极有可能单独开设一节劳动课程挤占孩子正常的学习时间。专家曾解读我们目前课业负担存在结构性失衡的规划问题,现在很多课业集中在文化教育。虽然教育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更多的是重视文化课。所以,我们劳动课程的设置恰恰是在弥补这种规划问题,而且未来要落实好政策就需要做好对家长的宣传。

第二,政策出台后有家长提问,劳动课的考评结果是否会与升学挂钩,纳不纳入中高考类似这种顾虑。专家曾解读过中高考只是我们一种评价手段,对孩子的成长不一定那么重要,未来我们可能还逐步去优化。倘若劳动课程没有考核指标的,要想劳动课程起到预期效果,应该需要上级部门政策加强解读;各学校因地制宜加强创新、设置好相应的劳动课程;在整个课程落实过程中,保证正常授课、保证授课的内容、质量。我们可能没有结果评价,但是我们要在过程上做好把控。

总而言之,我认为给中小学生开设劳动课,真的是一件非常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现在的中小学生真不容易,除了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与激烈的同辈竞争,今年起还要学烹饪。

这可不是煮方便面、蒸白米饭那么简单。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文件,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得会蒸、煮、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做三四道菜、设计一日三餐食谱、掌握营养配搭、了解科学膳食与中华饮食文化……这些标准可能连家庭主妇都未必能及。

相关消息在中国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冲上微博热搜榜首,该话题至今已被阅读7.8亿次。

持支持欢迎态度的家长为孩子能掌握更多生活技能而欣喜;骂骂咧咧的家长则顾虑得被迫参与,加重自己的负担,各种瑟瑟发抖的忧心言论此起彼伏。

作为独立课程的劳动课

综合教育部官网、观察者网、新华网等消息,在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官方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标准》)详细介绍了课程内容。新课程将于今年秋季学期,也就是9月开始落实。

根据《标准》,劳动课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等。

课程架构方面,由分布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中的10个任务群组成。

其中,“日常生活劳动”中的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以及“生产劳动”中的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这四个任务群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就专门看看,家长热议的烹饪与营养任务群有何具体要求。

九年的烹饪训练

据课程内容要求,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食材粗加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削水果皮,用合适的器皿冲泡饮品;初步了解蔬菜、水果、饮品等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科学食用方法。

三至四年级的学生要能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切配,按一般流程制作凉拌菜、拼盘,学习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用油、盐、酱油、醋等调料制作凉拌黄瓜;将几种水果削皮去核并做成水果拼盘;加热馒头、包子等面食;煮鸡蛋、水饺等。

五至六年级的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两至三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根据家人需求设计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

初一至初三学生要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三至四道菜;了解科学膳食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增进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尊重从事餐饮工作的普通劳动者。

虽说没有要求学生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但平心而论,十几岁的初中生,要做出三四道营养均衡的菜,还要了解科学膳食与饮食文化,实属不易。

家长们的两极化反应

这两天网上出现好些调侃的段子,譬如有网民说:“以后家长在外996不用担心饿到孩子,还能省下外卖钱。”还有的说:“前半生妈妈做饭,后半生儿子做饭,没有想到,我们80后还有这样的福利,开心!”还有人联想到教培行业可趁机翻身:“新东方预备烹饪班!”

当然,更多还是关切的家长留言评论,他们对劳动课中的烹饪任务持两极化态度。

支持的家长认为,学习烹饪能让孩子从小培养各方面的生活技能,百利无一害。一名家长写道:“我双手双脚赞成啊!我认为做饭不仅仅是一项生活技能,更是一个获得生活幸福感的技能。它能带给人安全感、掌控感。还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和珍惜。”

有622万粉丝的微博大V翟海潮说:“让孩子们学会爱劳动,懂生活,培养勤劳朴实的好品德。学煮饭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学会了生活技能,真的很好,支持!”

不过,质疑的声音不少,主要是认为难以落实,以及担心给家长增添负担。有网民认为,烹饪的课程与要求很难在中小学落实,最终只会流于形式主义,在大学开设更合适。

不少家长担心,最终自己要帮孩子完成功课,增加负担:“在学校让娃煮饭吧,或者种地挑粪都行,千万别回家让家长管,然后还要拍视频。花样那么多都是家长的事。”“这课程一定要在学校完成,别让家长在家拍照上传到班群,谢谢。”“只能说家长们的苦难日又增加了一个,多多保重吧!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脾气。”

甚至还有人担心,一旦家长参与,劳动课就会陷入“内卷”。有网民问道:“到最后是不是老师布置了,但要家长教,还要拍视频上传?结果明明只是番茄蛋,就被卷成小龙虾、文思豆腐、佛跳墙?”

这些顾虑并非家长们凭空想象。《标准》在烹饪与营养的活动建议栏目下注明,“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展开”;“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内让学生实践体验,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在家长指导下操作”;“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请家庭成员给予评价”等等。

总而言之,家长不太可能完全抽身不管。

北京妈妈陈女士告诉察客,她支持后年上小学的女儿学烹饪,因为孩子需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才能真正从内心成长起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是无法面对社会的。

针对家长的顾虑,她说:“我觉得大部分家长还是怕麻烦,客观上中国家长真的很累,每天都在忙,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教育孩子,多么迫切地希望作业快做完、习惯快养成、啥啥都赶紧做完,然后可以休息!”

陈女士感慨:“家长也不容易,但是父母的责任真的是无人能替代,教育和习惯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在成长,其实家长也要成长。”

面面俱到的劳动课能否落实?

中国中小学以前也有劳动课,但并不被重视。东方网总结:“做扫帚、学剪纸、扫操场、捡煤渣……这是过去的劳动课,只是纯粹的劳动活动,课程内容非常简单,所涉及的劳动技能等级很低,并未受到学校重视,经常被占用,或者沦为大扫除式的体力劳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很有限。”可以说,这次“回归”的劳动课,课程内容更全面,评估方式更具体。

事实上,在美国、德国、芬兰、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也有类似的课程,但不叫劳动课,而是家政课、手工课等。当然,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教育体制、社会文化有别,没有太强的可比性。

放到中国的环境中,孩子在面临课业压力下,还要兼顾劳动课的要求,难怪很多人担忧,这是给孩子和家长“增负”。烹饪与营养这一项已不易,更别说还有多项同步进行的任务群,要求也不低。

譬如,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任务群下,中学生要选择一至两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液态金属打印技术等,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

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任务群下,小学生要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等的功能特点,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课业升学压力仍在,又多了这些劳动课任务,会不会最终只是蜻蜓点水,像一些网民担心的那样,沦为形式主义?此外,不同学校、家庭的条件参差不齐,很难面面俱到地落实要求。因条件不足无法完成任务的孩子又该怎么办?

这些疑问,可能得等到9月新学期开学后才有答案。中小学生从小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本质与初衷都没错,最终还是要看具体能否落实,以及相关要求是否切合实际。

至于为何教育部现在要力推劳动课,有网民好奇,这是否与提高生育率有关:“是不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样孩子就能自己照顾自己,腾出精力去生二胎三胎?”“再大胆点想,是不是哥哥姐姐就能照顾弟弟妹妹生活起居了,父母负担又减小了。



在当前物质条件充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如此便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什么呢?可能并不仅仅要让他们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多的是让孩子从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劳动教育在今天容易被忽视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

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学校和家庭一边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边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苦果。

我们对“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


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即春游、秋游和参观等等;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于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用更多的词汇去描述劳动,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对于这门课程的增加,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对于开拓眼界和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有很大帮助。

对于这门课程的增加,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对于开拓眼界和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有很大帮助。

他们还会在劳动中,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会到父母的操劳和辛苦,珍惜一粥一饭的不易,从而懂得感恩,培养勤俭节约的思想。

中小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而不应只拘限于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意义和乐趣。

但是希望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相应的场地和设施都能到位,能让孩子们把宝贵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学习到真正有用东西。

而不要成为一种表面上的作秀,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不光啥也没学到,徒给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经济负担,同时也浪费了学生们的精力和时间。

教育部应该设置劳动课程专款,并聘请专业的老师,合理安排课程,给学生们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让每个人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 你怎么看待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
    答: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 做2~3道家常菜, 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
  • 如何看待劳动教育这门课
    答:让劳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品质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通过在...
  • 你赞同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课吗?
    答:还有一方面,可以增强与父母的感情。学生学会劳动后,平时可以帮助父母等做一些家务,可以在劳动过程中,与父母多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也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如今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式”的优越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课”让学生从小培养劳动意识,自觉参与劳动...
  • 中小学为什么要开展劳动教育?
    答: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很多成年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定期轮换的值日,或者隔段时间教室大扫除,不仅能维持学习环境的整洁,还是和同学亲密配合、互相协作的时候,甚至可以因此发展终身的友谊。在劳动过程中,很多文化课学习不会出现的实际问题...
  • 为什么中小学要安排学生劳动?
    答:中小学是让你了解劳动的重要,让你锻炼意志。大学是让你明白劳动的必要性,好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现实。让学生劳动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二是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
  • 中小学生设立劳动必修课,你怎么看待呢?
    答:对于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不再只是重视分数教育,但他是否能行得通,据我所知现今中小学包括高中,体育课,都是其他主修的替代课,可有可无的。所以,必须要中小学去执行让每个学生学习,出于强身健体如能提供劳动的机会,最好也要给安排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动全面发展,而不是为...
  • 我国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答:中小学生开设劳动课程十分必要。1、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长期脱离生产劳动,不少学生分不清粮食和蔬菜,经常闹笑话。在大中小学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 如何看待学校推行的劳动课?
    答:劳动教育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学校目前开设的劳动课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基本教育,很多教育还是需要通过实践去完善,去进一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在劳动教育方面可以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在劳动生活教育...
  • 你怎样看待小学生要不要开设劳动课?
    答:劳动课中我们应该注重考查孩子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性、获得感,最终达到“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之目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养,更要教孩子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
  • 你如何看待劳动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
    答:教育部正式发文,从今年秋季开学起,中小学将会新增一门劳动课,劳动课的内容包括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等,培养学生们的生活实践和动手能力,不再是只会抱着课本的书呆子了。对于这门课程的增加,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对于开拓眼界和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