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土司的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7
贵州省土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意义。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产生仇恨和战争。
  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贵州境内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蛮安抚司、乌撒乌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别隶属于湖广、四川、云南3行省。   
  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   
  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雍正五年(1727年),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广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贵州建置设有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
  贵州的改土归流始于明代,高潮却是在清朝前期的雍正年间。督抚大员鄂尔泰等人的改土归流建议为雍正皇帝采纳,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这集中表现在:在经济上,土司制度下的领主经济阻碍了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私设监狱,相互争杀,严重妨碍中央集权;而土司、头人为非作歹,奴役土民而造成的民族内部矛盾也日渐突出,不利于统治的稳定;在交通上,土司区域尤其是“化外之地”梗阻着“开江路以通黔粤”、连陆路以通川楚达云南,不利于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控制、治理等。   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前奏是对乌乃、乌撒等土司的改土设流,重点则是对湘黔边,以雷公山为中心的地区及广顺、定番(今惠水)、罗甸交界处的开辟。

吃的话,就是 馒头片(面包片)上 刮一层肉糜,放在油锅内 炸了的。

叫 面包土司。

元明清时期的宁州,今称华宁。据道光《云南志抄·地理志》载为“汉益州郡地”。
蜀汉后主刘禅时,丞相诸葛亮于公元225年分东、中、西三路南征,平定南中,调整郡县,废益州郡,改置建宁、兴古、云南、永昌、朱提、越西、牂牁七郡。
东晋成帝司马衍分兴古郡立梁水郡,设梁水县。梁水县属梁水郡七县之一,县辖地除盘溪称毋单县属建宁郡外,大致相当华宁解放前管辖区域。当时梁水郡、县两级政权机构均设在今江川县的旧州。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置南宁州,梁水县属南宁州。七年(624)析南宁州分置西宁州,西宁州仅领二县:梁水县和绛县(江川龙街)。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639)改为黎州,地号浪广,隶属戎州都督府。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五年(737),支持南诏皮罗阁统一了六诏,黎州为步雄部些么徒蛮所据。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首领,率众10万进兵大理,讨灭原南诏权臣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将府、郡部封给有功大臣及当地部族首领。宁州始为步雄部,后属东爨酋,为宁部。大理国后期(南宋末年),东爨首阿几以浪广割与宁部酋豆圭。豆圭可算华宁豆姓家族有史籍记载的远祖,过去豆氏家庙大殿正中所供奉的最大一块牌位,大概就是豆圭的。
华宁豆姓其实并非云南土著。清同治十二年(I837),甸尾廪生豆瑛字舍章任云南镇雄县教谕时,曾有一寿屏曰:“建武初平险,句町(qu ting)即援疆”,下注:“公远祖本山东人,随马伏波将军前来,遂家焉”。“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年号。马伏波即马援,字元渊,建武十九年(43)拜为伏波将军征平交趾(今越南北部),斩徵侧,徵贰。随马伏波将军由山东前来云南的豆姓史祖,就是因征交趾有功留在战乱刚平的句町“援疆”的。按《辞源》“句町”条注:句町“汉西南夷之国,今云南蒙自道之地。古句町国,汉武帝置县,仍封其夷人为王,后王莽降其爵为候。句町故城在今通海县东北”。由是可知,豆姓始祖留在句町,就是留在“通海县东北”今天华宁、江川一带,故通海秀山今尚有句町庙。豆圭为宁部酋,成为部族首领,实际是长期和彝族生活在一起,汉族彝化了。今华宁繁衍的豆姓族人,有彝族(多居山区),也有汉族(多居坝区),可能和这历史渊源有些关系。曾记得豆氏家庙正殿前有一楹联:“三台锡命传金壁,五马开基自汉唐”,足以佐证豆姓并非土著,而是自汉唐以来,就在云南开创基业,地位显赫,受宠于朝廷,不断得到物质赏赐的。
元宪宗蒙哥三年(1253),蒙哥命同母弟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征云南,以兀良合台总督军事,从临洮(在甘肃省)进兵,过大渡河、金沙江,同年12月破大理国,杀大理相高祥,国主段兴智逃往押赤城(昆明)被执投降。次年(1254)春,忽必烈班师北还,留兀良合台继续征服云南未平之地,共平五城、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此时,宁部酋豆圭已逝,其长子普提附元。又次年(1255),兀良合台在原大理国政权行政区划基础上,将云南分为19个万户府,下设千户、百户,以便军事统治。任普提为宁部万户,领习峨(峨山)千户和马笼(新平)千户,并在西沙(华宁下村)筑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建国号“元”。十一年(I274)派亲信大臣回回人赛典赤来云南建立行省。十三年(1276),赛典赤把兀良合台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立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府、州、县,改宁部万户为宁海府,普提为宁海府土知府,其弟普永为土知州,准许世袭,从此,宁州建立了土司制度。为了笼络民族上层,还封普提长子阿
农为临安路土同知,次子阿只为阿博路(峨山一带)军民总管。同年,改宁海府为宁州,华宁史称宁州即始于此。宁州领三县:“通海、习峨和刚在下村仁善坊内新建立的西沙县,隶属临安路。元英宗硕德八刺至治二年(1322),撤西沙县并入宁州,州仅领通海、习峨两县。
据《雍正志》记载:“宁州城,州治在浪广,元至正年间迁今地。”宣统《宁州志·侨寓帐恭传》说得更具体:“至正二十八年自浪广迁州至于西沙。”就是说宁州由浪广搬到华宁,
始于元顺帝二十八年(1368)。
元朝共统治中国98年(1271—1368)。元代宁州土司普提、阿农后的情况,史料无从查考,到昆初,土司大约延续了三代左右。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朱元璋即位于应天府(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建都南京。同年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统兵25万北伐,八月攻占大都(元都北京),元朝灭亡。洪武十四年(1381)八月,又派傅友德为统帅,蓝王、沐英为副,调集30万大军进讨云南。十二月,败元军l0余万于白石江(在曲靖),活捉元行省丞相达里麻,然后进驻昆明,即分兵滇南临安、滇西威楚(楚雄),取得胜利。十五年(1382)云南平,将宁州所辖通海、习峨划出,宁、通、习三州县皆直属宁安府。在政策上为了稳定云南政局,对元朝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县所设立的土官仍多以原官受职。此时,普提后代弄甥(罗罗族)率众附民。十七年(1384)四月,弄甥赴京(南京)朝觐,贡马及方物(地方土特产)。



  • 禄土司沿革
    答:总的来说,禄土司沿革反映了从汉至明,宁州地区从行政区划到民族融合,再到土司制度变迁的复杂历程。
  • 禄土司的沿革
    答:蜀汉后主刘禅时,丞相诸葛亮于公元225年分东、中、西三路南征,平定南中,调整郡县,废益州郡,改置建宁、兴古、云南、永昌、朱提、越西、牂牁七郡。东晋成帝司马衍分兴古郡立梁水郡,设梁水县。梁水县属梁水郡七县之一,县辖地除盘溪称毋单县属建宁郡外,大致相当华宁解放前管辖区域。当时梁水郡、...
  • 禄土司的袭职
    答:此次征战,禄洪一行军路中吃了大亏,“假道贵筑,士方半渡叠水,正苦驱驰,安酋偶叛,埋伏四起,彼多我寡,力不能支,战亡者半”(禄洪《北征集·战场赋小序》)。同年(1622)十月,“录滇南诸土司忠顺者,那天福复土知府世职,仍加从三品服色;沙源掌安南旧印,世袭长官司;禄溥加多四品服色;龙在田、普名声加土...
  • 华宁县历史沿革
    答:华宁的历史见证了多次行政区域的变迁和民族起义,如禄昌贤领导的土司武装反抗和盘溪回、彝族人民的起义。抗日战争期间,华宁青年积极参与抗日,1949年4月,中共华宁县委成立,领导解放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华宁一直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同时,华宁涌现出了如普朝柱这样的杰出人物...
  • 东村乡的沿革
    答:嘉靖六年(1527),实行“改土归流”,四马头地区又归还寻甸县,清代为那厘里一、二甲,民国时期为太华乡。1949年5月建立太华乡解放委员会,隶属寻(甸)禄(劝)边区人民政府。1950年属寻甸县五区,在款庄设马街乡,东村设乐平乡。1958年成立跃进公社,辖东村、新庄、乐在、响石、杜朗、中民6个...
  • 黎平县的建置沿革
    答:黎平得名源自1322年(元至治二年)设上黎平长官司。黎平府自1413年设置始至1913年废除,有500年的历史。黎平,侗语音译。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黎平境内开始建土司,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元至元中,于里坪寨置上里坪长官司(‘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处所)。1283年,置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古...
  • 靖西的历史沿革
    答:靖西的历史沿革如下: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在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县境属象郡,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县境。秦末代理南海尉赵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国,县地属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今县境属益州刺史部南部牂柯郡句町县地,牂柯...
  • 请教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的历史沿革
    答:民国7年,上林土县改土归流,以上林土县全境及恩隆县属之下恩里之一、二都,上田里之养半图及下旺土司全境,并置思林县。县治设于驮用圩(今思林街)。境域包括今思林镇、林逢镇的部分村屯及平果县部分地区,东至宇生村(今属平果县),南至坡塘村(今属田东县),西至潭福村(今属田东县),北至东选村(今田东...
  • 田东县的历史沿革
    答: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改故秦桂林郡为郁林郡,今田东县地大部分属郁林郡增食县地。延至西晋时期为止。东晋建武二年(313年),在郁林郡内析置晋兴郡,今田东县大部分地属晋兴郡增翊县地。南北朝时期仍因之。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废晋兴郡置晋兴县,十八年改晋兴县为宣化县,今田东县地大...
  • 梵净山历史沿革有哪些?
    答:有效防止祸乱再起,保证了梵净山正常的朝拜活动。9、 光绪六年(1881年)起,在严密军管下,岑毓英令隆参和尚主持重建梵净。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寺内供奉云贵总督岑毓英“长生福禄牌位”一方。10、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前后,梵净山第五次重建结束。以上就是对于梵净山历史沿革有哪些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