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医学实验咨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现代生物医学科学实验技术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现代生物医学科学实验技术的主要成就:
  摩尔根于1910年用红眼果蝇实验,提出了基因连锁假说和其1926年发表的《基因论》丰富和发展了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形成了较完整的基因理论。
  1936年瑞典化学家柏尔采留斯提出了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并先后发现了组成蛋白质的20余种氨基酸。
  1953年,美国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法国生物学家雅各布、勒尔夫和莫诺于1961年提出DNA复制的机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生物学中最伟大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1961年,克里克与布伦纳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是由三个碱基组成,决定一个氨基酸;
  1963年,20种氨基酸全部密码被译出;1969年64种密码的含义全部被测出。
  1999年公布了由多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绘制出了人类基因谱,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疾病发展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展示了发展前景。

【生物学的概念】
即生命科学(life science/biology),概括地说,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作为继物理、化学之后又一高速发展的学科,正朝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宏观观方面已经发展到全球生态系统的研究;微观方面则向着分子方向发展。生物学与众多科学结合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边缘科学,呈辐射状发展。


【生物学 英语原文解释】

biology from the Greek words bios, meaning " life, " and logos, meaning "study" ; Biology is the study of life.

生物学从最开始就有2个学派,一个叫博物学派,一个是实验学派。博物学派以生态学为代表,实验学派以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代表。

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一致的生命科学的定义。特别是对生命科学的范畴,即生命科学包括哪些学科没有明确一致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命科学是将生命世界(living world)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一个科学分支,研究活着的生物(living organisms)和生命过程(life processes),包括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即生物学(biology)及其分支即医药学、农林牧渔业、人类学、社会学等。生物学的分支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社会生物学等。生命科学中生物学及其分支是生物科学的基础科学(basic science)或纯科学(pure science),医药学和农林牧渔业等是生物科学的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很显然,生物科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人类学和社会学则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所以生命科学的范畴是比较大的,包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领域。但是,我国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理工科部分中与上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部分有关的专业有生物学、生物学技术、医学、药学、农学等等,分别属于基础生物科学或应用生物科学范畴。


【生物学 总结】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人也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

人们已经认识的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生命现象就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物质、能和信息三个量综合运动与传递的表现。

生命有许多无生命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比如:生命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能够以远远超出机器的效率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制造体内的各种物质;能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揭示生命过程中的机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估计有200万~450万种;已经灭绝的种类更多,估计至少也有1500万种。从北极到南极,从高山到深海,从冰雪覆盖的冻原到高温的矿泉,都有生物的存在。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它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化多端。

从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的水平来考察,有的生物还不具备细胞形态;在已经具有细胞形态的生物中,有原核细胞构成的、有由真核细胞构成的;从组织结构看,有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而多细胞生物又根据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发展而分为多种类型;从营养方式来看,有光和自养、吸收异养、腐蚀性异养、吞食异养;从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看,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等。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发展历史、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将生物分成若干界。现在比较通行的认识是将地球上的生物界划分为五界:细菌、蓝菌等原核生物是原核生物界;单细胞的真核生物是原生生物界;光和自养的植物界;吸收异养的真菌界;吞食异养的动物界。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因为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机构,不能独立的繁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近年来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但它可以在动物身上造成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说明无生命与有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细胞的两大基本形态,它们反映了细胞进化的两个阶段。把具有细胞形态的生物划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现代生物学的一大进展。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线粒体、质体等模细胞器,染色体只是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不含组蛋白及其它蛋白质,没有核膜。原和生物主要是细菌。

真核细胞是结构更为复杂的细胞。它有线粒体等膜细胞器,有包以双层膜的细胞核把核内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NA是长链分子,狱卒蛋白以及其他蛋白合成染色体。这核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的结果是复制的染色体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原生生物是最原始的真核生物。

植物是以光和自养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典型植物细胞都含有液泡核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细胞质中由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以水为电子供体的,光合自养是植物的主要营养方式,少数的高等植物是寄生的,还有更少数的植物能够捕捉小昆虫,进行异养吸收。

植物从单细胞绿藻到被子植物是沿着适应光合作用的的方向发展的。高等植物中发生了植物的根(固定和吸收器官)、茎(支持器官)、叶(光和器官)的分化。叶柄和众多分支的茎支持片状的叶向四面展开,以获得最大的光照和吸收面积,细胞也逐渐分化成专门用于光合作用、输导和覆盖等各种组织。大多数植物的通过有性生殖,形成配子体和孢子体世代交替的生活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也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真菌是以吸收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真菌有细胞壁,细胞壁含有几丁质,也含有纤维素。几丁质是一种含氨基葡萄糖的多糖,是昆虫等动物骨骼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不含几丁质。真菌没有质体和光合色素。真菌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式多样,主要是以无性或有性生殖产生的各种孢子作为繁殖单位。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在生态系统中,真菌是重要的分解者。

动物是以吞食为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吞食异养包括捕获、吞食、消化和吸收等一些列复杂的过程。动物体的结构是沿着适应吞食异养的方向发展的。单细胞动物吞入食物后形成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中被消化,然后透过膜而进入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溶酶体与之融合,就是细胞内消化。

多细胞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细胞内消化逐渐为细胞外消化所取代,食物被捕获后在消化道内由消化腺分泌酶而被消化,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经过消化道吸收,并通过环系循统输送到身体的各种细胞中。

与此相适应,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复杂的排泄系统、外呼吸系统以及复杂的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在全部生物中,只有动物的身体构造发展到如此复杂的高级水平。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是有机食物的消费者。

在生命发展的早期,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和分解者组成的两环系统。随着真核生物特别是动物的产生和发展,两环生态系统发展成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三环系统。出现了今日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从类病毒、病毒到植物、动物,生物拥有众多特征鲜明的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又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形成连续的谱系。同时由营养方式决定的三大进化方向,在生态系统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因而,进化既是时间过程,又是空间发展过程。生物从时间的历史渊源和空间的生活关系上都是一个整体。



【生物的特征】


生物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属性。

生物的多样性分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原则上是相同的。比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不过20种左右,它们的功能对所有的生物都是相同的;在不同生物体内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同的等等。这就是生物化学的同一性。同一性深刻的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

生物具有多层次的结构模式。对于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由大量原子和分子所组成的非均质的系统。

从结构上看,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等组成的多分子动态体系;从信息论观点看,细胞是遗传信息和代谢信息的传递系统;从化学观点看,细胞是由小分子合成的复杂大分子;从热力学上看,细胞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

除细胞外,生物还有其他结构单位。细胞之下有细胞器、分子、原子,细胞之上有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等。生物的各种结构单位,按照复杂程度和逐级结合的关系而排列成一系列的等级,这就是结构层次。较高层次上会出现许多较低层次所没有的性质和规律。

其他的还有很多,比如生物的有序性和耗散结构、生物的稳定性,生命的连续性,个体发育,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等等。

这些都说明,尽管生物世界存在惊人的多样性,但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遵循共同的规律。生物就是这样一个统一而有多样的物质世界。

和其他学科一样,生物学依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也有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等等,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对于生物学来说,既需要有精确的实验分析,又需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生物学积累了大量关于各种层次生命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资料。今天对于生命系统的规律作出定量的理论研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系统论方法将作为新的研究方法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物学的分支】


早期的生物学主要是对自然的观察和描述,是关于博物学和形态分类的研究。所以生物学最早是按类群划分学科的,如植物学、动物学、为生物学等。由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由于人们对生物学的了解越来越多,学科的划分也就越来越细,一门学科往往在划分为若干学科。

按生物类群划分学科,有利于从各个侧面认识某一个自然类群的生物特点和规律性。但无论研究对象是什么,都不外乎分类、形态、生理、生化、生态、遗传、进化等等。

生物在地球历史中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大约有1500万种生物已经灭绝,它们的遗骸保存在地层中形成化石。古生物学专门通过化石研究历史上的生物;

生物的类群是如此的繁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类群的划分,就产生了分类学;

形态学是生物学中研究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的学科;随着显微镜的使用,形态学又深入到超微结构的领域,组织学和细胞学也就相应的建立起来了;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能的学科,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验为主;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阐明其规律的学科;

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个体发育的学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等层次。揭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生产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关规律;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生物体各种化学过程的学科,是进入20世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生物化学的成就提高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物化学侧重于生命的化学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物质、产品以及酶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分子生物学是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发展起来的,现在更多的仍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机制;

生物物理学是用物理薛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的结构、生命活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学科。早期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是从生物发光、生物电等问题开始的。随着生物学、物理学的发展,新概念的产生和介入,生物物理的研究范围和水平不断加深加宽。产生了量子生物学、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以及生物控制论等小分支;

生物数学是数学和生物学结合的产物,它的任务是研究生命过程中的数学规律。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为了揭示某一层次的规律以及和其他层次的关系,出现了按层次划分的学科并且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比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种群生物学等等。

总之,生物学中一些新的学科在不断的分化出来,另一些学科又在走向融合。生物学分可的这种局面,反映了生物学极其丰富的内容,也反映了生物学蓬勃发展的景象。



【研究生物学的意义】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业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进步,它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现在,生物学的影响已经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冶金等方面。如果考虑仿生学的因素,它还影响到了机械、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生物学分支学科】


植物学、孢粉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分类学、习性学、生理学、细菌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土壤微生物学、细胞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优生学、悉生生物学、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仿生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力能学、生物声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

与生物学相关的基础学科:化学,自然地理学,物理学,数学 ,语文

医学微生物实验技术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第一章微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及实验器材
第一节细菌学实验室建设
一、细菌学实验室设置基本条件
二、基本设备和器具
三、几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节病毒学实验室的建设
一、病毒学实验室的设置要求
二、几种仪器的保护与使用
第三节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
一、清洁法
二、消毒与灭菌法
【附11】清洗液的配制
参考文献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细菌大小的测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器材
三、试验方法
第二节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工具——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保护
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三、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四、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三节细菌特殊结构的检查方法
一、荚膜染色法
二、鞭毛染色法
三、芽孢染色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细菌的培养技术
第一节培养基的种类和应用
一、培养基的种类
二、培养基的应用
第二节培养基的制备
一、调配
二、溶化
三、校正pH值
四、澄清过滤
五、分装
六、灭菌
七、检定
八、保存
第三节细菌培养分类及应用
一、分批培养
二、连续培养
三、应用
第四节细菌的培养
一、细菌的接种方法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
【附31】Diene染色法与857培养基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四章细菌的生化鉴定
第一节糖(醇)类代谢试验
一、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
二、甲基红试验(MR试验)
三、V??P(Voges??Proskauer)试验
四、β?舶肴樘擒彰甘匝?
五、七叶苷水解试验
六、淀粉水解试验
七、甘油复红试验
八、石蕊牛乳试验
第二节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一、靛基质(吲哚)试验
二、硫化氢试验
三、尿素酶试验
四、明胶液化试验
五、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六、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七、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八、肉渣消化试验
第三节有机酸盐和胺盐利用试验
一、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二、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三、马尿酸钠水解试验——三氯化铁法
四、马尿酸钠水解试验——茚三酮法
五、乙酸盐利用试验
六、惟一碳源试验
七、惟一氮源试验
八、生长因子试验
第四节呼吸酶类试验
一、过氧化氢酶试验
二、氧化酶试验
三、硝酸盐还原试验
四、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
第五节毒性酶类试验
一、血浆凝固酶试验
二、磷酸酶试验
三、链激酶试验
四、卵磷脂酶
五、DNA酶试验
第六节其他试验
一、胆盐溶菌试验
二、CAMP试验
三、杆菌肽抑菌试验
四、Optochin敏感试验
五、新生霉素抑菌试验
六、呋喃唑酮抑菌试验
七、0/129抑菌试验
参考文献
第五章病毒的观察、培养鉴定及检测方法
第一节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法
一、电子显微镜
二、电镜负染观察病毒方法
三、免疫电镜观察病毒形态
第二节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一、鸡胚培养技术
二、组织培养技术
三、动物接种
第三节血清学检查法
一、中和试验
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三、补体结合试验
四、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参考文献
第六章真菌的常规检查法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检验法
一、不染色标本直接检验法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二节产毒真菌的检验
【附61】常见霉菌特征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方法
一、斜面培养
二、玻片培养
三、平板培养法
第四节酵母菌的检查与鉴定
一、酵母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二、酵母菌的鉴定
三、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
四、隐球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第七章支原体的检测
第一节概述
一、分离培养技术
二、支原体分型试验
三、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一、培养法检测支原体
二、荧光染色法(DNA染色法)检测支原体
三、PCR法检测支原体
四、支原体的扫描电镜检测
参考文献
第八章衣原体的检测
一、衣原体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检测
二、特异性核酸检测
参考文献
第九章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第一节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二节平板培养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三节最大可能数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节光电比浊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滤膜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六节病毒计数
一、材料
二、方法
三、影响蚀斑形成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十章微生物毒力的测定
第一节内毒素的测定——鲎试验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二节外毒素的毒性检测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病毒毒力测定
一、材料
二、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细菌毒力的检测
一、材料
二、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菌株、毒株的保存方法
第一节菌株的保存与管理
一、菌种的保存
二、菌种保管
三、常用的保存菌种的方法
第二节毒株的保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药物敏感试验
第一节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第二节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一、体外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
二、抑菌试验
三、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和杀菌试验
四、检测细菌耐药性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稀释法
二、E试验
第四节酵母样真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常量(试管)肉汤稀释法
二、微量肉汤稀释法
第五节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临床实验室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征
二、体外药敏试验抗分枝杆菌的药物选择
三、抗分枝杆菌药物原液的配制及保存
四、培养基
五、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六、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一节常规仪器的质量控制
一、灭菌器的效果检测
二、恒温孵育箱、水浴箱及冰箱
三、厌氧箱及厌氧罐
四、CO2培养箱
五、生物安全罩
六、细菌培养仪
七、微生物鉴定仪
八、其他仪器
第二节标准菌株的质量控制
一、质控标准菌株应具备的条件
二、质控标准菌株的来源
三、标准菌株的保存
第三节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一、建立制备培养基的记录
二、培养基的外观检查
三、无菌试验
四、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
五、培养基的性能监测
第四节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一、扩散法的质量控制
二、稀释法的质量控制
三、用标准菌株对厌氧菌药敏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四、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其他项目的质量控制
一、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
二、处理临床标本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二篇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技术
第十四章细胞培养技术
第一节概述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类型
二、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
三、培养细胞的生长条件
第二节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
一、原代培养
【附141】培养要点
二、传代细胞培养
三、二倍体细胞培养
四、其他培养(包括大规模培养)方法
第三节培养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其观察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二、培养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观察
第四节培养细胞的保存和运输
一、组织块保存法
二、细胞悬液保存法
三、单层细胞保存法
四、低温冻结保存和复苏
五、细胞运输
第五节培养细胞污染的检测排除
一、生物污染的检测
二、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第六节培养细胞基本设备与器具
一、基本设备
二、常用器械
三、培养器皿
第七节细胞培养液
一、生理平衡盐溶液
二、天然培养基
三、合成培养液
四、生长液和维持液
五、无血清培养液
第八节细胞培养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一、细胞培养的应用
二、判断病毒生长复制的方法
三、细胞培养在病毒研究工作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抗体的制备
第一节普通诊断血清的制备
一、免疫原的制备
二、免疫动物的选择
三、免疫方法
四、免疫血清的收获
五、免疫血清的保存
第二节单克隆抗体技术
一、概述
二、B细胞杂交瘤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免疫血清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凝集试验
一、直接凝集反应
二、间接凝集反应
第二节沉淀反应
一、液体内沉淀反应
二、凝胶内沉淀反应
第三节补体结合试验
第四节免疫荧光技术
一、荧光标记物的制备
二、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三、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五、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第五节酶免疫技术
一、酶的选择与试剂的制备
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三、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四、液相酶免疫测定
五、均相酶免疫测定
第六节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一、放射免疫测定
二、免疫放射测定
三、放射受体分析
第七节免疫金标记技术
一、基本原理
二、胶体金的制备
三、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
四、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学试验中的应用
第八节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测定
一、发光现象
二、化学发光
三、生物发光
四、发光标记物
五、发光免疫标记技术
六、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第九节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标记方法
二、铁蛋白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三、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四、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五、凝集素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六、免疫电镜技术的不标记抗体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节细菌质粒指纹图谱分析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第二节细菌DNA(G+C)含量测定
一、细菌DNA的提取
二、细菌DNA(G+C)含量测定
三、(G+C)含量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第三节核酸杂交技术
一、膜上印迹杂交
二、核酸原位杂交
第四节PCR技术
一、PCR技术的原理
二、PCR技术在病原体诊断方面的应用
三、PCR检测病原微生物应用实例
第五节生物芯片技术
一、概述
二、生物芯片在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其他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细菌编码鉴定技术
第二节细菌自动化鉴定系统
一、微生物数码分析鉴定系统
二、自动化设备
三、血培养检测和分析系统
第三节气相色谱技术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气相色谱仪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三、细菌分析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电泳技术
第一节概论
一、电泳法分类
二、电泳的基本原理
三、影响被分离物质迁移率的因素
第二节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琼脂糖凝胶的性质
二、电泳装置
三、电泳缓冲液
四、凝胶浓度的选择
五、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
六、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
七、琼脂糖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第三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第四节等电聚焦电泳
一、试剂及器材
二、操作步骤
三、注意事项
四、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
第一节实验动物学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对象
三、实验动物学的研究范围
四、实验用动物
第二节实验动物
一、实验动物分类
二、实验动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
第三节动物实验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固定、编号和分组
二、实验动物的麻醉
三、实验动物的去毛、给药、采血和处死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及相关技术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菌染色体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第二节细菌转化实验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细菌总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节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细菌诱发突变的实验
一、经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二、经亚硝酸诱变筛选乳糖发酵突变株
三、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一节血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二节粪便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三节尿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四节泌尿生殖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五节痰液及呼吸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六节脓液及创伤感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七节无菌体液(脑脊液、穿刺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八节组织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篇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十三章生活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第一节水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一、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二、水中沙门菌的分离
三、水中志贺菌的分离
四、水中霍乱弧菌的分离
五、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
第二节空气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一、固体撞击法检测空气中溶血性链球菌
二、自然沉降法检测空气中溶血链球菌
第三节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
一、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
二、食品中志贺菌属的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医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监测
第一节医院感染的特点
一、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
一、空气中细菌学监测
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三、手微生物学污染监测
四、敷料、纱布微生物学监测
五、生物制品微生物学监测
六、金属、玻璃器械微生物学监测
七、消毒液的细菌学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五章新发现微生物的检测
第一节SARS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生物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实验室诊断
五、小结——SARS诊断依据
附件251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
附件25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节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生物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方法
五、实验室诊断
六、禽流感与人的关系
附件2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附录A病原学诊断方法
附录B血清学诊断方法
附录C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附录D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
附录E对流免疫电泳及琼脂凝胶沉淀试验
附录F流感快速诊断方法
附件254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附件255WHO甲5型(H5)流感病毒鉴定试剂盒的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四篇生?物?战?剂
第二十六章生物战剂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危险度等级
一、一级危险度微生物
二、二级危险度微生物
三、三级危险度微生物
四、四级危险度微生物
第二节生物战剂概况
一、生物战剂的标准
二、攻击人的生物战剂实验室危险度
第三节常用的病毒性生物战剂
一、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二、汉坦病毒
三、天花病毒
四、马尔堡病毒
五、埃博拉病毒
六、森林脑炎病毒
七、黄热病毒
第四节常用的细菌性生物战剂
一、炭疽芽孢杆菌
二、鼠疫耶尔森菌
三、布鲁菌
四、鹦鹉热衣原体
第五节常用的毒素性生物战剂
一、葡萄球菌肠毒素
二、肉毒毒素
三、志贺毒素
四、破伤风毒素
第六节常用的立克次体生物战剂
一、普氏立克次体
二、立氏立克次体
第七节常用的真菌生物战剂
一、荚膜组织胞浆菌
二、球孢子菌

莫名其妙。

那我求中国人的烹饪菜单,你说全么?

实验何止千万种,分析方法何止千万种?

光一门数理统计学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你想把百度的网页都用来给你贴答案吗?

楼上的牛!把书的目录都搬来了。还有,楼主你具体点哇么,最好具体到实验名称,或者哪一个试验方法

  • 生物学、医学实验咨询
    答:二、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对象 三、实验动物学的研究范围 四、实验用动物 第二节实验动物 一、实验动物分类 二、实验动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 第三节动物实验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固定、编号和分组 二、实验动物的麻醉 三、实验动物的去毛、给药、采血和处死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及相关技术 第一节遗传变...
  • 医学生物学学什么
    答:生物医学专业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分子细胞生物学》《建立生物体》《微生物与免疫学》《应用生物医学》《人体系统的整合功能》《发育生物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学》。1、医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以实验为依据的。2、因此,实验是医学生物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本...
  • 医学检验有哪些专业?
    答:1. 医学检验技术学:医学检验技术学是培养医学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主要包括临床检验技术、血液学、免疫学、细胞学、生化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2. 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是培养医学检验师和临床诊断专家的专业,主要涉及临床检验技术、临床诊断学、疾病诊断与鉴定、实验室管理等...
  •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内容简介
    答:《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是一本实用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的经典实验,还融入了近年来的先进技术。全书分为12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关键技术内容。首先,DNA和RNA的分离纯化是基础章节,让读者掌握生物分子的基本处理方法。接着,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部分,通过实际操作,理...
  • 生物学是学什么的?跟医学相关吗?
    答:生物学从最开始就有2个学派,一个叫博物学派,一个是实验学派。博物学派以生态学为代表,实验学派以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代表。 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一致的生命科学的定义。特别是对生命科学的范畴,即生命科学包括哪些学科没有明确一致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命科学是将生命世界(living world)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一个科...
  •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类学什么
    答:生物医学技术:学习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以及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等。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学习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机制等相关知识。医学遗传学和遗传咨询:学习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掌握遗传...
  • 初学生物医学科学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答:1. 基础知识:生物医学科学是一门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科。这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因此,初学生物医学科学的学生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2. 实验技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
  • 生物医学科学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答:生物医学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结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学习生物医学科学的方式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习方式:1. 课堂学习: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通过听讲座、参加研讨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系统地学习生物医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2. 实验学习:生物医学科学是一门...
  • 生物医学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区别是什么?
    答:1、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2、生物医学专业 ...
  • 请问生物医学是干什么的?
    答:生物医学是干什么的?生物医学主要研究生物学、基础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人体健康知识的探寻和完善,从而对人体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手段实现创新。例如:肿瘤的免疫治疗、人体抗衰老技术的研发,遗传缺陷的纠正,克隆、试管婴儿等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人类染色体的合成等。生物医学需要学习的课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