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基物流在中国的发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马士基物流成功的原因?

  马士基物流公司(MAERSK LOGISTICS)
  随着港到港运输市场的日益成熟,海运业的发展范围已经扩张,远洋承运人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方式,才能使自己与其它海运企业相区别,马士基物流公司就是因应传统海运业向物流业转型的大趋势而成立的。马士基物流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有利集运和海陆物流公司合并而成。马士基物流公司是A.P.穆勒集团下属的供应链公司,集团下属的马士基海陆则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两者相对独立,但又高度互补。
  发展战略
  马士基物流公司在全球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即地理性扩张和引入新产品、新服务。马士基物流自成立后就在美国、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收购了多家货运代理商和报关代理商,从而以较低的成本使其网络迅速遍布全球各大洲。目前马士基在全球70个国家共设有200多个办事处。马士基物流取得迅速发展和良好信誉的关键还在于,只要客户需要,他们就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不断地引入新产品、新服务正是他们成功的关键。象UPS等大型物流企业一样,马士基物流非常重视数据传送电子化对提高服务质量的作用。在过去的5年中,公司投入了上百万美元实现物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化,建立了适合业务发展的系统——M·Power。M·Power可以在多种操作平台上工作,可以在电子数据交换机和因特网上工作。M·Power使各个级别的客户都可以跟踪其业务过程。马士基物流“以客户为本”的指导思想还体现在,在公司整个改革过程中,使客户及时充分地了解公司的改革;马士基物流从不划地为牢,只要需要,宁愿与APL的ACS物流合作,来提高自己为客户服务的质量。
  马士基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也秉承了上述思路,即从“量”和“质”两方面来扩大市场影响和份额,以实现其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全面的覆盖内陆及国际顾客的配送网络。
  从“量”的方面看,1998年获准进入中国以后,马士基将其业务范围不断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目前马士基已经在中国设立了13个分公司,业务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对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形成了猛烈的冲击。完备的物流网络是物流企业开展业务的支持和保障,随着中国物流业开放程度的提高,马士基不断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涉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与其全球运输服务网络对接。2001年6月,马士基在上海设立了首家独资配送中心,该中心占地1.7万平方英尺,临近高速公路,与码头连成一个快速而完善的配送体系。2002年7月,原外经贸部的试点通知下发后不久,马士基开始与上海港务局洽谈投资兴建外高桥集装箱码头第四期。外高桥码头第四期共有6个泊位,兴建费约42亿元人民币。这是马士基首次进军中国投资码头业务。2003年7月下旬马士基集团又和英国铁行集团共同投资中国青岛前湾码头。在多种场合下,马士基坦言它在期待中国更开放的政策,以便全资拥有自己在中国的港口、铁路、公路及仓库、代理公司等全套运输设施,开展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最新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打破外资投资港口的比例限制,允许外商在港口建设中控股、甚至独资,并欢迎任何其他投资方式。随着中国逐步放宽对外商投资交通基础设施的其他限制,包括马士基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掀起新一轮投资中国基础设施热潮。
  在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以扩大市场份额,即“质”的方面看,马士基物流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市场影响,实现名利双收。马士基看准中国入世和举办奥运会的契机,精心布局,抢先投巨资赞助北京申奥,成为运输及物流业的独家赞助商。此举将使马士基享有在各个方面所能得到的最大权益和优先权,可谓投一还十。
  2.把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理念和模式引入中国,借助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网络,为客户整合供应链管理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提供完备的仓储、配送以及海运和空运服务。这一服务优势使得马士基能够轻而易举地与跨国公司建立业务联系,在国际物流业务方面占尽先机。由于国际物流业务的毛利率可以达到50%,远高于国内物流3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另外国内物流业的市场秩序尚待健全,因此象马士基物流这样实力雄厚的跨国物流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服务对象主要以外资或合资企业为主。
  3.马士基物流致力于通过建立全面的配送网络拓展在中国的物流业务。全面的配送网络包括连接配送中心的供应链行政管理系统、高科技资讯系统、一流的仓储管理,同时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连接主要城镇。此外,马士基物流还以高增值服务,包括包装、装配等加工活动,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开展上述业务时,为了降低成本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马士基物流表示除了投资基建项目外,必要时会与其他中国公司合作,共同拓展物流业务。
  ² 竞争优势与不足
  马士基物流的竞争优势不言而喻:母公司A.P.穆勒集团的强大实力、兄弟公司马士基海陆在世界航运业的翘楚地位、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
  尽管国外物流企业在管理和实力上优于本土企业,但国外公司也并非没有劣势。首先,国外物流企业服务价格较高,这是国内企业大多选择本土物流企业的原因之一;其次,在加入WTO之前,我国对于国外物流企业投资国内基础设施、合资项目的股权比重等都有诸多限制,客观上制约了国外物流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就物流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配套性而言,包括马士基物流在内的国外物流企业都不及本土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第三,国外公司在本地化运作经验、与官方的关系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这将对其开拓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一)物流服务供给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已经从原来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 物流费用主要由运输、仓储、包装三个环节产生,约70%的企业干线运输占物流费用的40%以上,而有48.10%的企业采取铁路的运输方式(见表23)。 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总的来看,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物流服务需求分析 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2002年中国的GDP为10.24万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空间。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000多亿元扩张到11000亿元。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做了乐观的预测(见图29)。 中国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另外,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有强烈的物流需求,加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行投资多元化,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竞争能力已提到议事日程,同样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这些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1.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企业视物流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其越来越重视。根据2002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的一次典型调查显示,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高(见图28)。中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以马士基物流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物流企业均预测中国现代物流的服务需求年增长率在20%以上。 当前,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中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已很有限,而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有较大空间。据统计,中国目前工业品流通成本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 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耗在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方面,费用平均占到总成本的50%.95%的时间与50%以上的成本空间,便是巨大的“利润源泉”。美国平均的物流费用占货价的10%-32%,最高为32%;英国平均为14.8%,最高25%。因此,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业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相近,但物流费用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供应物流一般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总体来看,物流总量的增长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说明物流业的成长性较好。 2.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的服务非常有限。 (2)现行物流的满意度不高 工业企业对物流代理的满意度并不高(见图30),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 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3)新物流商的选择 新的物流代理商依然是企业“不变”的选择。在调查企业中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根据目前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现状,对自理方式(17%)或代理方式(31%)不满意的企业,正是现有物流企业的潜在市场机会,大部分企业的自理物流将转交第三方物流运作,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机会广阔,同时变数也较大。 (4)在未来1-3年内,对物流设施设备的需求 购建仓库、装卸设备的需求呈增长趋势;对仓库的需求类型,则是低成本和高容量;同时冷藏库的需求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已经从原来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 物流费用主要由运输、仓储、包装三个环节产生,约70%的企业干线运输占物流费用的40%以上,而有48.10%的企业采取铁路的运输方式 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总的来看,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物流服务需求分析 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2002年中国的GDP为10.24万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空间。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000多亿元扩张到11000亿元。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做了乐观的预测 中国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另外,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有强烈的物流需求,加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行投资多元化,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竞争能力已提到议事日程,同样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这些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1.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企业视物流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其越来越重视。根据2002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的一次典型调查显示,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高()。中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以马士基物流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物流企业均预测中国现代物流的服务需求年增长率在20%以上。 当前,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中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已很有限,而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有较大空间。据统计,中国目前工业品流通成本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 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耗在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方面,费用平均占到总成本的50%()。95%的时间与50%以上的成本空间,便是巨大的“利润源泉”。美国平均的物流费用占货价的10%-32%,最高为32%;英国平均为14.8%,最高25%。因此,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业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相近,但物流费用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供应物流一般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总体来看,物流总量的增长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说明物流业的成长性较好。 2.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的服务非常有限。 (2)现行物流的满意度不高 工业企业对物流代理的满意度并不高(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 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3)新物流商的选择 新的物流代理商依然是企业“不变”的选择。在调查企业中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根据目前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现状,对自理方式(17%)或代理方式(31%)不满意的企业,正是现有物流企业的潜在市场机会,大部分企业的自理物流将转交第三方物流运作,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机会广阔,同时变数也较大。 (4)在未来1-3年内,对物流设施设备的需求 购建仓库、装卸设备的需求呈增长趋势;对仓库的需求类型,则是低成本和高容量;同时冷藏库的需求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中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物流”概念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经历了近20年的研讨酝酿、启蒙尝试,到90年代后半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现代物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世纪的第一年,也就是2001年,以物流业发展进入“十五”规划,六部委出台首部关于加快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家全国性物流行业协会挂牌,《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颁布实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建立和各地大力推动物流规划与建设等重大事件为标志,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物流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2002年的中国物流在持续“升温”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对基本概念的“炒作”中,增加了理性的思考;在理论探索中,加大了实践操作的分量;政府、企业和行业社团组织都在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实质性进展。不少专家指出:2002年,将以从“务虚”到“务实”的“转折年”,写入我国物流发展的史册。这一年的中国物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采购中心。沃尔玛是全球500强之首,2002年决定把全球采购办公室(采购中心)从香港迁到深圳。目前沃尔玛公司在中国开了20多家分店,其中有7家在深圳。沃尔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采购了12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分销到世界各地。同年,全球日用化学品巨头联合利华公司在上海也建立了全球采购中心,预计今后5年联合利华中国公司的出口额将超过5亿美元。二是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网络。例如马士基物流公司2002年在中国获得大连?p南京?p宁波?p重庆和成都五个分支机构的营运执照,至此共有14个分公司和两个代表处,是至今为止在中国最大外资物流商,网点布局已构成一张大网。日本邮船(NYK)作为日本最大的班轮运输公司,在中国已有4个分公司,又申请开设天津分公司和连云港、武汉、重庆办事处。Exel公司目前在国内已拥有15个业务区,员工人数逾800人,其服务对象已经朝多元发展,由专门针对科技公司扩大到汽车、消费品、零售、医疗用品及器材等领域的公司。三是中外合资的物流项目急剧发展。例如上海航空公司与日立物流、香港正大船务公司在沪组建现代物流企业。交通部批准的合资物流企业---大众交通控股51%的上海大众佐川急便正式成立。交通部批准了厦门象屿保税区惠建码头有限公司经营海上国际集装箱港口装卸、仓储和中转业务的申请。2002年中国引进外资突破5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其中物流领域是外资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目前外资的进入主要竞争的是高端市场,即跨国公司的客户需求、国际物流业务等,同时给国内带来技术、管理、资金和人才。

第二,制造业、商贸业成为国内物流发展的主角。
中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2002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影响下,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商贸业则加快了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工商企业的物流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例如春兰集团建成全球采购与供货网系统。此后不仅在自己的专业网上发布采购信息和招标项目,而且将通过采购供货网向全球厂商开放供货体系。上汽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与天地物流控股公司合资组建了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公司总投资4951万美元,注册资本为3000万美元。由华联超市投资的上海华联超市物流公司年中成立,以上海为中心,在沪、宁、京等地设有五个现代化联网的配送中心,初步形成全国配送框架,向近千家零售店配送。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实施行业整合,打造全国分销配送体系,实现网上销售一体化。同时,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大宗出口。首先重点启动和开展了11个省会城市的网建联动项目,并在上海进行了试点,已经初见成效。此外还有联想集团、一汽集团、宝钢、海尔、青啤等等一大批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启动新的物流改造工程。工商企业的物流项目规模大、范围广、效益明显,成为2002年中国物流市场的主角,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

第三,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世咨询公司(Mercer)的调查,当前,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比较少的,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2%以下,因此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与2001年相比,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声音更趋理智、稳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如中远集团、中外运、中储集团、中海物流、中集集团等等。这些国有大企业走了三条路,一是整体改造、提升为物流企业;二是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组建物流公司;三是与外方或国内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股份制物流公司。2002年最有影响的例子有:中国民航经过资产重组后成立六大集团,与中国民航总局脱钩。在此基础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中信泰富及北京首都机场共同投资筹组一家大型的货运公司。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将拥有四架波音七四七型货机,员工1200人左右,可飞抵包括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和日本大阪在内的19个国家的29个城市。新成立的公司名称是“国航货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有望成为目前内地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另外诚通集团旗下的中国物流公司宣布以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面貌正式全面进入市场。中国铁路系统最大的物资流通企业——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与国内六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11859万股。目前已在国内10个大城市设有分公司,建立了19个区域配送中心和218个协作配送中心。2003年年初,中国邮政物流公司的筹备成立标志着国内网络覆盖面最广的物流公司诞生了。

另一方面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例如著名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苏州宝供物流基地于年底之前落成运行。该基地座落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镇,规划用地总面积约400亩,首期建设用地为115亩。宝供集团计划在广东再建一个大型配送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另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安得物流公司则成立了一家第四方物流公司,专门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像这样的民营物流公司还有南方物流、大田物流等一大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务实、稳健,生气勃勃。

第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2002年在落实“电子政务年”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物流信息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科学技术部确定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攻关技术来开发,其中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作为重点支持的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个城市为首批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它们是上海、天津、重庆、济南、青岛、广州、中山、深圳、杭州。海关总署的“电子口岸工程”初战告捷,上海口岸数据中心正式运行,为上海大通关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保障。上海口岸的出口成品通过无纸通关只要50分钟,最快30分钟;进口报关速度已经缩短至15分钟,部分料件甚至达到6分钟。事实上这是一个成功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提高了通关的效率,对于整合物流信息和流程规范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年,北京、广州、满洲里等一批口岸的信息化系统也纷纷告捷,物流的信息化从涉外贸易做起,也是“入世”“接轨”的积极促进作用所致。另一件较有影响的事件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了首届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评选活动,该项活动以应用效益、流程改造和标准化、规范化成果为评选准则,推选出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计16个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应用案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与此同时,IT界也加大了对物流领域的关注,《赛迪集团》和《计算机世界》两家IT媒体都对物流信息系统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起到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另一件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组织机构和队伍,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正式颁布的两项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就是具体的进展。该两项国标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年末,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行业标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筹备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标准化的建设。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转发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流通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第五,物流教育走向规范,理论研究稳步深入。
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物流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2002年在物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马士基物流在中国正在整合中,大都要搬到成都去,因为人力成本会比沿海的城市低很多,有个别例外。。。

其实内部工作以操作居多,当然财务行政人力之类也有,不多和操作人员相比就少很多。其实,马士基物流最主要的业务就是FOB,负责国外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像大家知道的沃尔玛之类。
如果是操作人员的话,大都每天对着电脑和电话,处理邮件和马士基自有的牛叉系统的录入和更新。也会有些和客户和Vendor的会议之类。整体工作比较适合女孩做,毕竟公司很正规,年假、产假、包括商业保险做的都很好。男孩的话可以负责做SALES,不过据我知道的马士基的SALES都不怎么样,压力也比较大。

关于待遇,马士基物流之前很不错,待遇在行业内也有竞争力,出去培训和出差都是四星和五星的酒店,也会有些生日券什么的小福利。不过虽说是五百强,提供的薪资估计是五百强企业里垫底的了。各个OFFICE都在城市比较好的写字楼里,但是算是民工型准白领(白领的工作环境,民工的工资水平)。

关于在中国的发展,因为它自有的系统比较牛叉,和客户和船公司的系统对接很好,所以还是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

如果是商业合作,还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求职,如果你确定要在物流界混,还不错。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你可以再考虑下。

858155JASB

  • 从马士基集团的国际物流活动来看,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和研究面临着哪些方...
    答:马士基认为,通过增强、优化及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疫情影响,航运和物流行业经历了一场“完美风暴”,其中凸显当前供应链设计和运营的一些问题。马士基认为数字化将颠覆航运物流业运营现状。在疫情期间,数字技术革新与发展支持我们在线实时为客户提...
  • 马士基发布全新品牌整合计划;嘉里物流与顺丰联合推出新服务
    答:马士基的战略转型新篇:整合品牌,强化服务 物流界的强强联合 1月31日,物流行业的两大亮点:嘉里物流与顺丰联手,打造成都至老挝万象的首趟中老国际班列,标志着双方在东南亚市场的深度融合与跨境运输链路的进一步拓展。嘉里物流凭借在东南亚的深厚根基,与顺丰携手,构建了国内与东盟间的双向物流通道,提...
  • 马士基服务范围
    答:马士基集团在中国提供一系列全面的服务,包括出口物流、仓储、分拨、空运、海运代理、报关代理和拖车服务。丹马士物流(原有利集运、马士基物流),作为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客户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如标签、条形码制作、取货包装、特殊货物处理、挂衣仓储以及客户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丹马士于80...
  • 马士基航运公司简介
    答:1、规模庞大:马士基航运公司拥有庞大的集装箱船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其航线覆盖六大洲,占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的17%。2、历史悠久:马士基航运公司成立于1904年,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在航运、物流、码头及相关制造业方面具有雄厚实力的综合性集装箱物流公司。3、服务广泛:马士基航运公司提供...
  • Damco 丹马士物流的发展历程
    答:Damco在华发展里程碑 1978丹马士前身有利集运在香港设立分公司1995在中国设立8个办事处1996沈阳办事处开业1998组建配送和空运团队1999北京办事处和福州办事处开业2000有利集运收购海陆物流后,马士基物流成立2001收购配送服务公司(Distribution Services Ltd.)2002有利海运空运公司同其母公司马士基物流美国公司...
  • 国际物流为什么要本土化(详细的阐述)
    答: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繁荣的进出口贸易把中国商贸物流推向新高;2008年是中国物流业的新起点,在中国经济借奥运之力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物流业也在加速向供应链中服务链条的多元合作发展。马士基紧跟中国外贸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从1979年首次在中国以集装...
  • 马士基物流在中国的发展
    答:中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物流”概念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经历了近20年的研讨酝酿、启蒙尝试,到90年代后半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现代物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世纪的第...
  • 国际物流业进入对中国市场的影响,这个选题有哪些参考文献
    答:”在全球物流业,马士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中远则排名第三。在中国内地的现代物流市场,马士基对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形成的冲击非常猛烈。2001年获准进入中国以后,马士基已经在中国分布了11个分公司,业务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而没有改制之前的中远、中海、中外运集团,则一直缺乏现代物流企业...
  • 马士基物流成功的原因?
    答:马士基物流“以客户为本”的指导思想还体现在,在公司整个改革过程中,使客户及时充分地了解公司的改革;马士基物流从不划地为牢,只要需要,宁愿与APL的ACS物流合作,来提高自己为客户服务的质量。马士基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也秉承了上述思路,即从“量”和“质”两方面来扩大市场影响和份额,以实现其最终...
  • 马士基在华品牌战略
    答:Uprightness Our Employees Our Name 我们的愿景 我们在全球贸易中创造机会 我们的使命 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我们的愿景 对我们的客户及他们的业务有真正的理解 提供最佳运输方案 赢利——并且保持可持续性的赢利增长 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为公司的同事提供个人发展机会和催人奋进的职业环境 富有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