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有平仄的规矩吗?具体说说,比如满江红,雨霖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填词该注意些什么?平仄压韵有什么规定么?

一 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慨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定段,定句,定言; 定段是指每首词由一段,两段或三段等构成的。 定句是指每首词是由几句组成的。 定言是指每句由几言或几个字组成。 2;平仄,在整首词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具体规定且落到每字。 3;对仗,绝大部分词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可对可不对,但少量的词一些地方是要求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如《踏莎行》《鹊桥仙》每阙的首二句《满江红》中间的七言句《沁园春》中间的四言句等是要求对仗的。 4;押韵,词的韵比诗韵要宽。诗韵中《佩文韵府》中共106部,其中平韵,上平,下平各15部,计三十部。而词韵中《词林正韵》共十九部。诗韵只可押平韵。词韵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也可换韵。 5;章法,以句号为单位,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一个句号相广当于格律诗一联。 6;叠字,叠句,叠韵,有一部分词要求在一定位置有叠字,叠韵,叠句的要求。如《如梦令》等。 7;词句要合平仄,词的字数基本上用的是律句。除了五字句,七字句外,三字,四字,六字也多为律句。关于这点,王力先生有过精当分析;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认为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如《生查子》完全由五言律句构成,与格律诗所不同的是押仄韵。再如《浣溪沙》,则完全由七言律句构成的,而且也押平韵。所不同的是只比律诗少两句。再有些词是由五言律句与七言律句合成的,如《卜算子》上下阙各三句五言句,一句七言句。 二 关于用韵与换韵 填词时用韵共三种,一种是用平韵,一种是用仄韵(含入声)再一种就是换韵。词的押韵要求与格律诗的押韵要求有许多不同地方。词押韵形式较多,词押韵可平可仄,可句句押也可几句一押,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A;可平可仄。押平声的如《忆江南》《一剪梅》《江城子》等。押仄声的《如梦令》《渔家傲》《卜算子》等。 B;可疏可密。密的可句句押韵,如《忆王孙》《长相思》《一剪梅》等。小令一般押韵较密,风格鲜明。疏的可几句一押,如《念奴娇》《青玉案》《声声慢》等。用韵疏的一般为中长调,风格沉郁。 C;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一韵到底的如《一剪梅》《蝶恋花下》《青玉案》等。在词中,一韵到底的占大多数,在词中换韵形式主要有: a:阙内换韵:如《钗头凤》在阙内一种仄韵换成另一仄韵,两阙换法一致,整首诗共用两个韵。 b:阙间换韵:如《清平声》仄换平,一阙一韵,整首诗两个韵,上阙为仄,下阙为平。 c:阙内阙间都换韵:既阙内换韵,两阙各换各的,全首诗共四个韵。如《菩萨蛮》上阙仄换平,下阙另外的仄韵换成另外的平韵。《虞美人》也是这种形式。 d:平仄交错:在阙内平,仄韵交错使用,如《相见欢》《调笑令》《定风波》等。 e:平仄通押:如《西江月》《渡江云》等。 D:词有叠韵;在词中有的地方有使用叠韵,叠句,或部分叠句的要求;如《调笑令》《如梦令》《钗头凤》《章台柳》等。还有的如《采桑子》《一剪梅》中的四言句可叠,可不叠。 E;有入声韵:有的词常单押入声韵,如《忆秦娥》《满江红》《念奴娇》《雨霖铃》 换韵是填词时S玫募挤ā5械某跹д咴诨辉鲜彼嫘乃不队檬裁丛暇陀檬裁丛希涫翟谔畲手谢辉鲜怯醒细褚蟮摹;辉瞎灿腥智榭觯?br>1;换韵不换部,也就是“平仄通叶格”。这种换韵是在同一韵部内平仄互换。如《西江月》《蝶恋花》《万年欢》《恨春迟》等。 2;换韵又换部,也叫“平仄转换格”。在填这类词牌时,一般先用仄韵,再用平韵。而且平声韵必须与仄声韵不同部才行。有的初学者在填这类词牌时往往忽略这点。如这类词牌有《清平乐》《调笑令》《菩萨蛮》《虞美人》等。 3;换韵后又回到原来韵部上,也叫“平仄错叶格”。这种换韵方式为;先用平声韵,然后换到所用平声部以外的仄韵部上,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平声韵上。这类词写起来难度稍大,但写的好了,能收到独特的效果。这类词牌有《诉衷情》《定风波》《相见欢》等。 三 常见词谱句言字数分布表: 词牌名称字数句言分布(上阙*下阙) 韵 十六字令 16 1 7 3 5 平 忆江南 27 3 5 7 7 5 平 渔歌子 27 7 7 3 3 7 平 调笑令 32 22666226仄 如梦令336656226仄 长相思363375*3375平 生查子405555*55555 仄 何满子37667666 平 点绛唇414745*45345 仄 浣溪沙42 777*777 平 菩萨蛮44 7755*5555仄/仄 减字木兰花444747*4747 仄/平 采桑子447447*7447平 卜算子445575*5575仄 清平乐464576*6666仄/平 忆秦娥4637344*77344 仄 阮郎归47 7575*33575 平 西江月506676*6676 平/仄 浪淘沙54 54774*54774平 鹧鸪天55 7777*33777 平 鹊桥仙56 446734*446734仄 虞美人56 7579*7579 仄/平 南乡子5657727*57727平 踏莎行58 44777*44777 仄 临江仙60 76755*76755 平 蝶恋花60 74577*74577 仄 一剪梅60 744744*744744 平 唐多令60 5534733*5534733 平 钗头凤603373344111*3373344111仄/仄 渔家傲62 77737*77737 仄 破阵子6266775*66775平 江城子7073345733*73345733平 风入松767573466*7573466平 满江红9343434477353*33335477353仄 满庭芳9544645634345*54454634345平 水调歌头95556566555*3334766555 平 念奴娇100 4367644546*64543644546 仄 水龙吟102 764444445433*634444444544仄 沁园春 114 4445444447354*6355444447354平 贺新郎 116 5344763473533*7344763473533仄 楼主上贴吧看看吧,更详细: http://tieba.baidu.com/f?kz=274501496

据王力教授考究:"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其实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早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与第十四部相通。"这说明词的韵域是相当宽的。上海古籍出版社《诗韵新编》以普通话字音为标准,分为十八部。按其通押情况,平上去声正好合并为十四部,与《词林正韵》大致相似,其中某些上声、去声字,今音同中古音有差异,但同为仄声,通用没有问题。至于入声字,该书分别列在麻、波、歌、皆、支、齐、姑、鱼等八个韵目后面,其中麻、波、歌、皆通用,支、齐通用,姑、鱼通用,只有三个部。前人填词用入声押韵,有的十五、十六部通用,有的十七、十八部通用,也只剩下三部,《诗韵新编》与之相符。前人填词用韵也有的象古体诗那样,凡入声字皆通用,《诗韵新编》也注?quot;八个入声韵部一律通押"。初学者也可以《诗韵新编》作为填词用韵的备查书。
词的平韵和仄韵是泾渭分明的,词调中规定哪一句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的,就不能用平韵,除非有另一体。用仄韵的上声和去声可以通押。如《蝶恋花》、《卜算子》、《水龙吟》、《贺新郎》、《永遇乐》等词调。有的按习惯是入声押韵的,如《忆秦娥》、《满江红》、《念奴娇》、《雨霖铃》、《兰陵王》等词调,必须入声韵独用,不得用上、去声混押。
词押韵的方式,依词调而定。一般是小令押韵句较密,如《忆王孙》共五句,句句押韵。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

《浣溪沙》共六句,除过片句不押韵外,其余句句押韵。小令除《人月圆》个别词牌外,一般二分之一以上的句子是押韵的。中调、长调押韵较疏,句子连着押韵的较少,一般隔句押韵或隔两句押韵。
词押韵的格式有五种:
(一)平韵格
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平声押韵的称平韵格。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平韵格。小令如《十六字令》、《浪淘沙》、《浣溪沙》、《临江仙》等;中调如《一剪梅》、《破阵子》、《行香子》、《松入风》等;长调如《水调歌头》、《八声甘州》、《沁园春》、《六州歌头》
等。平韵格是词调中较多的押韵格式。
(二)仄韵格
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仄声押韵的称仄韵格。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仄韵格。小令如《如梦令》、《生查子》、《卜算子》、《忆秦娥》等;中调如《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青玉案》等;长调如《满江红》、《永遇乐》、《念奴娇》、《贺新郎》等。仄韵格是词调中最多的押韵格式。
(三)平仄韵转换格
一首词前面押平韵,后面押仄韵,或者前面押仄韵,后面押平韵,平仄韵相互转换,称为平仄韵转换格。前者如《南乡子》: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叶底纤纤抬素手。
(欧阳炯)

"中"、"红"平韵相押;"后"、"豆"、"手"仄韵相押。平仄转换格中先平后仄的较少见,大多为先仄后平。如《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王安石)

上片"水"、"里"仄韵相押;"朝"、"桥"平韵相押。下片"偃"、"晚"仄韵相押;"情"、"声"平韵相押。还有上片押仄韵,下片押平韵的。如《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上片"半"、"断"、"乱"、"满"仄韵相押;下片"凭"、"成"、"生"平韵相押。
平仄韵转换格大都是小令,中调、长调罕见。
(四)平仄韵通叶(音协)格
一首词平仄韵转换,但平声字与仄声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属词韵的同一韵部,这叫作平仄韵通叶格。最常见的平仄韵通叶格的词调是《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

这首词的上片的"蝉"、"年",下片"前"、"边",都属下平声一先韵;上片的"片"、下片的"见"都属去声十七霰韵;一先、十七霰都属词韵第七部。平仄韵通叶格就是同一词韵部的平声字与仄声字通叶。"叶"----押韵的意思,表示此处用韵跟起韵同属一部,不得换韵。平仄韵通叶格的词调还有《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偏哨》、《戚氏》等,包括小令、中调、长调。
(五)平仄韵错叶格
平仄韵错叶格与平仄韵转换格相似,都是一首词里面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但是错落格要求平仄声插花着叶韵。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 滋味在心头。(李煜)

这首词上片的"楼"、"钩"、"秋"平叶,下片的"断"、"乱"仄叶,后面的"愁"、"头"又是平韵与"楼"、"钩"、"秋"相叶。该调上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又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这首词上片的"声"、"行"、"生",下片的"迎"、"晴"平叶;上片夹"马"、"怕"仄叶,下片夹着"醒"、"冷","处"、"去"仄叶。该调上片三平韵,错叶两仄韵,下片两平韵,错叶四仄韵。错落格有一特点,必须句句押韵,一首词里不能有不押韵句子。这种格式多为小令、也有少数中调。
平仄韵错叶格的词调不多,有的还有另体。如《定风波》另有99字的仄韵长调体;《诉衷情》有33字单调六平韵、五仄韵错叶格,另有45字双调平韵格。

词的对仗与律诗不一样。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仗;律诗格式一致,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词调成百上千,对仗依词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相邻两句字数相同,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必须平仄相对,词则有的对,有的不对,依词调而定。所以说,词的对仗,既广泛又灵活。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仗,凡一字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对仗,而且普通对、扇面对均可。说灵活,这些地方也可以不对仗,对仗方式也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
(一)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有可能对仗:
三字: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
转朱阁---低绮户(苏轼《水调歌头》)
天地转---光阴迫(毛泽东《满江红》)
四字: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踏莎行》)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五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六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水调歌头》)
七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如《浣溪沙》)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毛泽东《满江红》)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邻者几乎没有,但是有两句对两句的八字扇面对。如《沁园春》上阕第四、五、六、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将一字豆"望"字抛开,"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就成为工整的扇面对。下阕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将一字豆"惜"字抛开,"秦皇汉武"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对"稍逊风骚"。同样也成为工整的扇面对。
词里面这种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如:
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吴文英《高阳台》)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

(二)对仗依词调而定,同时作者有很大的机动性。
并不是所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都要求对仗,一般词谱不标明是否对仗。后人填词用对仗,大都依据传世名作的样板----前人某词调的某两句用对仗,我也跟着用。可是传世名作有诸多流派和风格,讲究修辞美的作品中对仗较多;而讲究意境的作品,有的该对仗的地方,为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放弃了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
前人用对仗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固定的,这样的词调很少,常见的只有《鹧鸪天》一调。如:

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村头荠菜花。
(辛弃疾)

这首词的第三、四两句必须对仗。因为这词调是从律诗脱胎出来的,而且变动很小,所以这个对仗是固定的。
二是原则上对仗是固定的,但有一点机动性,这样的词调比较多,也多是从律诗脱胎出来,但变动较《鹧鸪天》大些,如《西江月》: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睡梦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柳永)

这首词的上下片头两句各六字,组成工整的两个对仗。前人作品中多数都是这样的格式,所以说原则上必须对仗,但并非要求绝对对仗。因为前人作品中也有不全对仗的。如: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眠醉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

这词上片第一、二句对仗,下片不对仗。又如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张孝祥)

这首词上片头两句不对仗,下片头两句半对半不对。
再看《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

这词调下阕的前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但也有少数把对仗移到另外的位置上的,如:

惆怅梦里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 满身香雾簇朝霞。(韦 庄)

这首词把对仗移到下阕的后两句去了。又如: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这一首,上阕的前两句对仗,下阕的前两句不对仗。又如: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篱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人过竹边村。(辛弃疾)

这一首,上下阕的前两句全对仗。
再看《破阵子》,上下两片,都有两个相邻的句子字数相等,但是不同的作者,用对仗的情况不尽相同。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 煜)

这一首上阕第一、二句对仗,第三、四句对仗,下阕句式一样,却不对仗。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拟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 殊)

这一首上阕第一、二句对仗,第三、四句对仗,下阕第一、二句不对仗,第三、四句对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这一首上下两阕第一、二句,第三、第四句全对仗。这个词调一般上阕两对对仗比较固定,下阕对不对仗则听便作者。
这类从律诗脱胎出来的不少小令和中调,字数相等的相邻的句子较多,原则上要求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仗,但有一点机动性。
三是一般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仗,但也有的不用,这在长调中较多。例如《满江红》上下片的第七、八句一般用对仗,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 飞)

也有的不用对仗。辛弃疾四首《满江红》下片第七、八句,有两首对仗,两首不对仗:

对仗:人似秋雁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园熟。《游清风峡》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江行》
不对仗: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令头白。《赣州席上》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山居即事》

类似的还有《念奴娇》上下阕第五、六两句,《沁园春》上下阕几个相邻四字句。
四是完全自由的,如《水调歌头》上阕第五、六句多数不用对仗,下阕第六、七句有的用对仗,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 轼)
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贺 铸)

也有的不用对仗,如: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叶梦得)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同上)

相邻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用对仗。如《忆秦娥》上下阕的末两句,《卜算子》上下阕的头两句,《生查子》上下阕的第一二句,第三四句,字数都相等,但是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
(三)词的对仗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或短语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至于平仄是否相对,则依词调而定。
有的词调中的对仗平仄是相对的,如《鹧鸪天》、《西江月》、《浣溪沙》等;有的平仄相同,如《水调歌头》、《沁园春》、《一剪梅》、《水龙吟》等;有的七字句对仗,第一、三、五字平仄相对,第七字平仄相同,如《满江红》的上下片中的七字句对仗,尾字都是仄声。词的对仗变化较多,平仄和叶韵应遵守词谱规定。
凡平仄相同的对仗,不忌同字相对。如: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史祖达《解佩令》)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

在一般词谱书上,每个词调的字、句、平仄、叶韵都是标得明明白白的,而对仗却无法标明;有的书上在词谱说明中标"例用对仗",但是并不全面;每个词调所附的词例一般只有一两首,也不能全面反映对仗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学词的对仗更依靠多读前人作品,而不可埋头于词谱上。
一般说来,词的格律与诗律相比,更高级、更严格、更复杂,但是又有较多的机动和变通。如何学会机动和变通,从苛繁的束缚中争得自由,这是需要下点工夫的。近代和当代的词学界曾有人指出《词律》、《词谱》的局限性。王力说:"《词律》有呆板处,又有错误处。呆板处是因为某词只有一二首参考资料,不免就把平仄的规律定得严些;不知假定作者增加,情形也就不同。试看《满江红》,《念奴娇》和《水调歌头》等词,作者既多,《词律》也就定得宽了。"(《汉语诗词律学》704页)前面介绍的三本现代人所编的词谱,都是从《词律》中摘编出来的,难免也有这种局限性。我们学习词的格律,既要仔细研究它的规则,还要了解它的变化。有一本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著,在毛主席生前发表的27首词中,指为未完全符合平仄的即达13首之多。看来作者是纯按《词律》对号入座研讨毛词律的。其实,毛泽东词律的造诣胜于诗律,那些所谓平仄不符者,正证明他敢于和善于机动和变通。其所以能如此,由于他既精通词律,又博览、精研前人作品。我们要想学会填词,既须守基本规则,又须善于会机动变通;尽可能使格律服务于词的意境,而不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要做到这程度,读点词谱之类的工具书是必要的,但主要还靠两条:一是多读前人作品;二是勇于创作实践。
格式一般是词牌.题目 然后是正文.词的格式主要取决于词牌名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下面是万树《词律》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来的样子[9]:

菩萨蛮(四十四字。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重叠金)

李白

平 可仄林漠 可平漠烟如织韵寒 可仄山一 可平带伤心碧叶瞑 可平色入高楼 换平有 可平人楼 可仄上愁 叶平 玉 可平阶空竚立 三换仄宿 可平鸟归飞急 三叶仄何 可仄处是归程 四换平长 可仄亭连 可仄短亭 四叶平

《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平仄和叶韵。凡平仄均可的地方,注明"可平"、"可仄"(于平声字下面注明"可仄",于仄声字下面注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林字下面没有注,这就表明必须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声,就应照填一个平声字。"织"字下面注个韵字,表示这里该用韵;"碧"字下面注个叶字,表示这里该叶韵(即与"织"字押韵)。当然并不规定押哪一上韵,但是要求一个仄声韵。"楼"字下面注"换平",是说换平声韵。"愁"字下面注"叶平",是说叶平声韵。"立"字下面注"三换仄",是说在第三个韵又换了仄声韵;"急"字下面注"三叶仄",是说叶仄声韵;"程"字下面注"四换平",是说在第四个韵又换了平声韵;"亭"字下面注"四叶平",是说叶平声韵。万树是清初时代的人;在万树以前,词人们早已填词,那又依照谁人所定的词谱呢?古人并不需要词谱,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照填。试看辛弃疾所填的一首《菩萨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辛词共享四十四个字,共享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韵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词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词,甚至原词前阕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后阕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如果说写《菩萨蛮》要拿李白原词做样品,李白又拿谁的词做样品呢?其实《菩萨蛮》的最早的作者(李白?)并不需要任何样品,因为《菩萨蛮》是按曲谱而作出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需要照样填词。至于后世某些词调,那又是另一种情况。词人创造一种词调,后人跟着填词。词牌是越来越多的。有些词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较晚的作品作为样品。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词中本来就是律句占优势;有些词的拗句又常常被后代词人改为律句。例如《菩萨蛮》前后阕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为"平平仄仄平"。有些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期就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所以后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说来,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候,既要仔细考究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化。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

这里我们将列举一些词谱,作为示例。为了便于了解,我们改变了前人的做法,不再录样品,而是依照第二章讲诗律时的办法,列举一些平仄格式,然后再举两三首词为例[10]。

忆江南(廿七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1]?

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纱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12]。

(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樽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13]。

菩萨蛮(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14]。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竚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15]。

采桑子(四十四字,又名丑奴儿)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羣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歇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丑奴儿)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卜算子(四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羣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减字木兰花(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两句一换韵。)

减字木兰花

[宋]秦观

天涯旧恨,

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

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

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

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16]。

命令昨颁[17],

十万工农下吉安。

忆秦娥(四十六字)

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此调多用入声韵。前阕后三句与后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忆秦娥

[宋]范成大

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

一天风露,

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

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

片时春梦,

江南天阔。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清平乐(四十六字)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后阕换平声韵。)

清平乐(晚春)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峯,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西江月(五十字)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18]

(前后阕同。第一句无韵,第二、第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种平仄通押的调子,在词调中是很少见的。但是,《西江月》却是最流行的曲调。前后阕头两句要用对仗。)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

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

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

不日四方来贺。

浪淘沙(五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前后阕同。)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蝶恋花(六十字,又名鹊踏枝)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前后阕同。)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杳。

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毛泽东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柳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渔家傲(六十二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渔家傲(秋常)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记梦)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满江红(九十三字)

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此调常用入声韵,而且往往用一些对仗。)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19]。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

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势,

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

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

胭脂井坏寒螀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

秦淮碧。

水调歌头(九十五字)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前阕后七句与后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0]?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宋]陈亮

不见南师久,

漫说北羣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

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

会向藳街逢。

尧之都,

舜之壤,

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

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

赫日自当中!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一百字,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21]。

(这调一般用入声韵。前阕后七句与后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22]。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23]。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

危楼还望,

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

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

连岗三面,

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

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

登高怀远,

也学英雄涕。

凭却江山管不到,

河洛膻腥无际。

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

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

势成宁问强对!

(依语法结构,"浑认作"应连下读;这和苏轼《念奴娇》"故垒西边人道是"一样,"人道是"也本该连下读的。"管"字未拘平仄。)

念奴娇(石头城,用东坡原韵)

萨都剌

石头城上,

望天低吴楚,

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

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

连云樯橹,

白骨纷如雪。

大江南北,

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

东风辇路,

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冷,

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樽前,

繁华镜里,

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

秦淮一片明月!

沁园春(一百十四字)

仄仄平平[24],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25],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26]。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或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仄仄平平。

(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平仄相同。此调一般都用较多的对仗。)

沁园春(梦方孚苕)

[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

登宝钗楼,

访铜雀台。

唤厨人斵就,

东溟鲸脍;

圉人呈罢,

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

使君与操,

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

载燕南代北,

剑客奇材。

饮酣鼻息如雷。

谁信被晨鸡催唤回?

叹年光过尽,

功名未立;

书生老去,

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

遇高皇帝,

万户侯何足道哉?



当然有啊,词有不同的词牌,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词格(词谱),词格就是对字数、句式、平仄、押韵等的规定。比如满江红,雨霖铃:

满江红
⊙仄平平(句)⊙⊙仄(豆)⊙平⊙仄(韵)
⊙⊙仄(豆)⊙平⊙仄(句)⊙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
⊙⊙⊙(豆)⊙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仄(句)平⊙仄(韵)平⊙仄(句)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
⊙⊙⊙(豆)⊙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宋-岳 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雨霖铃
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句)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平仄(韵)
仄仄仄(豆)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豆)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句)平仄仄(豆)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平仄(豆)平平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豆)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宋-柳 永(秋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平 可仄林漠 可平漠烟如织韵寒 可仄山一 可平带伤心碧叶瞑 可平色入高楼 换平有 可平人楼 可仄上愁 叶平 玉 可平阶空竚立 三换仄宿 可平鸟归飞急 三叶仄何 可仄处是归程 四换平长 可仄亭连 可仄短亭 四叶平

词,都有一定的平仄,但有的可以适当的进行改变,而且还要压同一个韵。

  • 词有平仄的规矩吗?具体说说,比如满江红,雨霖铃
    答: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减字木兰花...
  • 写诗的时候,需要注意平仄韵律的规矩吗?
    答:平仄规则很好记,近体律句分五七言,听我试言近体平仄格律:规则一“替”,句中二四六字平仄须交替出现,五言“x平x仄x”或“x仄x平x”,七言“x平x仄x平x”或“x仄x平x仄x”。规则二“韵”,二四六句押韵,平韵,首句可韵可不韵,非韵句尾仄。这里我定义下阴阳句式来说明后续的规则...
  • 求助大侠!!!写词是不是一定要按选的词牌的规定的平仄写??怎么我见许多...
    答:回答:1.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乐器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词牌就像歌曲的旋律一样,是固定的。比如字数、平仄等。 随意写词当然可以不一定要按韵律或是古时候的规定,但是不能用旧的词牌。每个词牌都有它固定的格式。你可以自创词牌。 2....
  • 词可不可以不按平仄?必须要“填”?没有按平仄的“词”叫什么?
    答:据我所知不按平仄不讲规矩的词叫"无牌词".但就象我以前遇到的一位,她作得挺好的,我告诉她,既然已经到了山前,何不入山览胜.既然已经能把词写得流畅通顺,何不在写好之后去推敲一下平仄,略作修改,一幅正正经经的好词就出来了.当然,这是就词本身说的,押了平仄会更美,若是平时,我也认为太规矩...
  • 宋词讲不讲平仄?
    答:词的句子,常会在字数总量完全相同、平仄顺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分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句子的分合。句子的分合自然会引起句式的变化,产生一些看似不规则的句式。分合仅为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以下分别作些简要的说明。先说说两句之间的分合。两个句子叠加起来另行分割出长短不一样的...
  • 古词可以不对平仄吗?
    答:不可以。古诗词的平仄和韵就等于是规矩,作者必须遵守。如果不遵守这个规矩,古诗词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和味道了。
  • ...竟然是“mai”、“mei”。我想问一下,有这样押韵2的吗?
    答:在唐代之前 是没有那些写诗的规矩的 而如果有好的句子 这些所谓的韵阿 平仄阿 是完全可以不考虑得 比如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 不光不押韵 而且平仄也不行 甚至字数也不工整 但是 这的的确确是一首好诗 因为感觉是第一位的...
  • 词可不可以不按平仄?必须要“填”?没有按平仄的“词”叫什么?
    答:当然,这是就词本身说的,押了平仄会更美,若是平时,我也认为太规矩会搞得很没意思.对于这样的词不好评论,其实写词作诗有时不过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必过于顾忌别人的想法,写得好自然有人来欣赏,一般的话也不要紧,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就好了...我把那朋友的拿给你,你借鉴一下,看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古诗词一定要讲究平仄吗
    答:诗歌属于韵文。格律是诗词创作的形式之一,自唐代以后兴起。格律是我国古诗词所独有的,是诗人在写作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该遵守的规则,例如平仄、对仗、押韵、对黏、拗救等,其中平仄是格律诗写作的重要基础部分,其特点之一就是每句都有平仄的规定。学写格律诗词,应该掌握有关平仄等基础知识,如果不...
  • 诗词的平仄中,带圈的平或仄都是可平可仄吗?具体有什么分别?
    答:是的,是出于中间的音,对于格律的要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