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王守仁的生平是怎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

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配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繁华、恬静、文雅、舒适的万户京城,陡然漂落到偏僻、荒凉、寂廖、冷漠的龙场,举目无亲,衣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跌入万丈深渊。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忽忽,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忖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他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发挥了独立思考,探索到人生解脱之路。

‍‍

‍‍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最重要的大师。

先生一生中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作为一个思想家,散文创作自然是他的副业”,“所以,所以他在文字上很下工夫,语言自然清新,主题豁朗,特别是他并非一个冬烘的儒师,也不是一个古板的道德家,常常在文章中还有‘情’有‘趣’,(这也是先生“知行合一”的一个表现——词条编者按)因而很多以散文名家的人实际上还比不上他”。(《古文观止》中华书局07年版)

《古文观止》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一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哀吏目客死他乡的悲凉,叹自己落魄龙场之不幸,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另一篇是《象祠记》(这个“象”就是舜的那个弟弟),这是受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之托而写的,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尊经阁记》山阴县令修正书院并在其后盖一座尊经阁,找先生写一篇记。其实系讽刺那些自以为精通六经而巧用言语吹嘘的人,真正的“尊经”并不是起一座“尊经阁”,尊经系用心而不是用表面化的行动。

‍‍

‍‍

王学的内在结构是由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构成的。在这一结构中,王守仁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在王守仁看来,心是无所不包的。物、事、理、义、善、学等都不在“吾心”之外,亦即是“心即理”。但他又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是“致良知”、为圣的内在可能性.同时,他又强调“良知”是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与内在的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天理之在人心”),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正是这个充塞天地的“良知”(灵明),才使“我”与万物(包括社会)无间隔地一气流通,互不内外远近地融为一体。也正是这种天地间活泼泼的、“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良知”,才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具有“凤凰翔于千仞”,“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的“狂者”或圣人境界。这就极大地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高扬了人格精神的伟大,成了“致良知”的主体后天努力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王守仁突破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从而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

  • 怎么评价明朝的王守仁的一生
    答:王守仁被称为明代里综合能力最高的人。生平事迹:王守仁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北平。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
  • 王守仁是谁
    答:人物生平 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和优越的学习环境。王守仁之父王华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在王守仁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
  • 王守仁生平简介
    答:王守仁的生平简介如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生于浙江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
  • “王守仁”简介。
    答:王守仁(1472~1528),中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二、生平 王守仁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1岁前在祖父王伦培养下成长。后随父亲王华到北京任所,一度热心骑射,继又研习兵法。18岁时在回余姚的途中拜访程朱派学者娄谅(1422~1491)...
  • 王阳明的生平
    答: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15岁时,他开始随父亲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风土民情,熟悉边塞形势。弘治十二...
  • 请问王守仁的生平是怎样的?
    答:‍‍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配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繁华、恬静、文雅、舒适的万户京城,陡然漂落到偏僻、荒凉、寂廖、冷漠的龙场,举目无亲,衣食无着,...
  • 王守仁(王守仁的思想主张)做什么的
    答:王守仁的生平简介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富裕显赫的家庭,王守仁出生前,他的祖母做了一个很吉祥的梦,意味王守仁一生会有很大的作为。家庭条件的优渥,给王守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加上王守仁自幼聪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见解。王守仁二十七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在仕途中,王守仁提出“心外...
  • “王守仁”简介。
    答:中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以其别号阳明子和阳明先生而广为人知。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11岁前在祖父王伦的培养下成长,后随父亲王华在北京任所,曾对骑射和兵法有所研究。18岁时,拜访程朱派学者娄谅,深受朱熹的格物说和可学成圣思想启发。21岁中...
  • 王阳明的概况和成就是什么
    答:王阳明即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生平 相传,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欢喜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
  • “王守仁”简介。
    答: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平概述 王守仁出生于明朝中期,自幼聪明过人,热爱学习。他曾在京师担任官职,并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理念受到朝廷的重视。然而,他的生涯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