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根金条多少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在各种再现民国“精致生活”风格的影视剧中,闪闪发光的民国金条往往被称为众多影迷羡慕的对象。尤其是1946年末发行的民国金条,有“黄鱼”之誉,以精美著称。这根金条是当时上海外滩造币厂铸造的,分“5元”到“10元”等多种款式。其中,10元金条是民国戏剧中常用的“大黄鱼”。它那金光闪闪的造型,常常让很多“民国粉”们惊叹:你看民国多繁华的人家,金条做得这么漂亮。

这么漂亮的东西肯定很贵。如果按账面价格计算,一条大黄鱼,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应该重312.5g,按照今天的品牌金店价格标准,大概是13万人民币。但民国最后几年,这笔账不能这么算。

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末,这条美丽迷人的“黄花鱼”并不是民国的“盛世见证”。相反,它实际上是新中国前夕国民政府一场浮夸闹剧的缩影,也是许多中国人难以忘怀的灾难:黄金浪潮。

1946年底,刚从抗日战争的血火中走过来的国民政府磨刀霍霍准备发动内战,但毒牙一露,就踏入了一个巨大的经济泥潭:经过多年的战争创伤,政府满脑子都是打仗的念头,国统区经济一塌糊涂,物价一天天飞涨。看到人民的抱怨,掌管国民政府经济的行政院长宋子文情绪非常稳定:你担心什么?只是为了稳定物价,我们还有黄金!

乍一看,这件事对当时的国民政府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题:老百姓虽然穷,但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黄金有八百多万两,简直是富可敌国。只要把法定货币卖完,退回去,飞涨的物价就保证砸下来,经济问题不就解决了?

有了这样一颗定心丸,国民政府立即开始行动。1946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金条铸造如火如荼。1946年12月23日,热卖的“大黄鱼”高调亮相,以每条400万元的价格售出。上海黄金市场瞬间被炸,金价一天暴跌15%。这种“卖金平抑物价”的套路,效果立竿见影。看来抗战胜利后,一路下滑的民国经济即将“撞”回正轨?

但正是在“开门红”之后,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从1946年12月24日国民政府出售黄金的第二天起,黄金市场的短期下跌结果是紧接着突然大火。大大小小的买家蜂拥而至,红着眼睛抢购黄金,抛出去的黄金几乎瞬间被一抢而空。黄金的价格也每天暴涨。一开始只卖出了400万元的金条,仅仅维持了两个多月。到1947年2月,

所谓“卖金还法币”的美好承诺,当然成了一场闹剧。如果说在出售法定货币之前,法定货币的价格在飙升,那么随着黄金的出售,这种飙升就变成了飙升。随着八百万两黄金的售罄,法币的剧烈贬值没有了限度,经济形势岌岌可危。为什么,一个号称稳定经济的“抛售”操作,弄成了这样的局面,因为想浑水摸鱼的“金虎”太多了。

老虎,当时上海人给那些炒金的起的名字。早在“抛售黄金稳定经济”的谣言传出时,国民党各党的“政客”们就像是闻到肉味的野兽。什么国家的经济命运和前途?把这些都扔到一边,你就精力充沛地从它身上抓一块肉。当时上海六十五家黄金屋中,四十四家是无牌“皮包黄金屋”3354,都是为权贵“抢钱”的深水炸弹。

于是,当黄金抛售开始时,这些“金虎”疯狂狂奔,一边用生命吞噬黄金,一边想尽办法抬高金价,疯狂抢金的闹剧随即进入高潮阶段。更离谱的是,国民党央行还自己偷东西。在大举抛售黄金的同时,大出风头。最初几天,它每天盈利100亿元。黄金价格飙升到顶峰时,国民党中央银行的利润高达6000亿元。

作为宋子文的铁杆亲信,国民党中央银行行长贝祖义也没闲着。他的亲戚詹连生充当“金虎”,成立皮包公司,利用特权低价吃进大量黄金。仅詹连生本人吞下的黄金就多达120万两。而这个数字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头。贝祖伊吃了多少?其他高官吃了多少?这都是愚蠢的。

这种操作,在当时的卖金热潮下,不过是普通的套路。当时几乎所有国民党高层政治人物都参与了这场“抢钱”行动。黄金价格暴涨带来了物价飞涨,普通人的财富被洗劫一空。金虎和金虎背后的“金主”们赚得盆满钵满,天天笑着收钱。这整个不要脸的操作,就是民国史上有名的(臭名昭著的)“黄金浪潮”。

国民政府在几个月内损失了852万黄金后,在内战战场上颜面尽失,经济状况陷入绝境的国民政府不要脸:先是打着“回收黄金”的旗号,停止黄金交易,以1946年的黄金价格强行从老百姓手中回收黄金。还出动军警组织,以“猎金虎”为名勒索钱财。谁看上了他们的财富,谁就扣上“金虎”的帽子,大肆勒索黄金。又是一轮哄抢。

于是,在当时的上海等大城市,新的闹剧不断上演:很多老实人无缘无故成了“金虎”。在被军警带走后,他们遭受酷刑,财产几乎被抽干。1947年3月,上海警备司令部仅用三天时间,就掀翻了2800多家商店和工厂,甚至200多家妓院。以抓“金虎”为名,毫无压力地把这二十万两黄金和一百二十万块钱揣进了口袋。

真正的“金虎”呢?当然,分钱背后的“权贵”都逍遥法外。冲在前面抢钱的先行者也“运气不好”。比如贝祖义的心腹詹连生,判了12年,但人家瞬间交了2200金,就大摇大摆地出来——“求医”抢钱。为什么这么严肃?

p>

而到了国民党战场一败涂地,开始被人民军队全程吊打的1949年,穷途末路的国民政府,又开发出了“穷疯了”的“黄金抢钱”套路:上海解放前夜,国民政府再次疯炒黄金价格,黄金价格每天涨幅百分之五十,轻松搜刮了六十多亿元的财富。六百万两黄金也被国民政府强行运往台湾,新中国接管的国民党中央银行,黄金储备竟只有6180两。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当时国统区里,已到了水深火热的经济形势。老百姓手里的“金圆券”“法币”暴跌,最大面值的钞票,竟到了一张60亿元。这么一张“巨款”,当时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了。上海解放前夕,一千亿元的法币,更是连一石白米都买不了。国民党统治垮台前夜,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民生如何?看过这些就可以想。那时候的一条“黄鱼”该值多少钱?那更是个不好算的“天价”。

“天价”且精美的“黄鱼”金条背后,却是国民党对中国大陆最后的疯狂与搜刮,是国民政府几乎深入骨髓的腐败,更是新中国建国伊始,那堪称千难万难的烂摊。看懂这一切,相信就能看懂,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一句发自肺腑的心声: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相关问答:清朝一根金条多少钱?

大清金库的金条不能按照目前的黄金价格计算,属于古董,具有保值增值和投资收藏价值,因此价位比较高,价位接近80万元。



  • 民国时期一根金条值多少人民币
    答:在民国时期,一根小金条的重量大约为一两,它已经足够用来购买两亩良田。按照金价的换算,如今这样一根小金条的价值大约为两万元人民币。而一根大金条,重量达到十两,其价值则可以达到二十万元人民币。
  • 民国时期一块金条能换多少大洋
    答:一根金条大约含有3两黄金,相当于现今人民币约5万元,一块大洋的价值约为人民币1000元,因此一根金条相当于大约50块大洋。
  • 民国初年的时候一根金条等于多少块现大洋
    答:1. 在民国初年,一根一两重的金条通常可以兑换三十块现大洋。2. 兑换率会根据市场行情有所波动,有时会上下浮动五块现大洋。3. 有种说法是,两百块现大洋可以兑换五两黄金,从这个角度来看,金条和现大洋的兑换率基本上是相近的。
  • 抗战时期一根金条大概值多少钱人民币
    答:一根金条大约3两黄金,相当于人民币5万元,一块大洋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一根金条相当于50块现大洋。民国时一根金条值多少大洋?一根金条大约3两黄金,相当于人民币5万元,一块大洋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一根金条相当于50块现大洋。现在一根金条值多少钱?现在的金价是236元,你的金条是多少克的算一下就...
  • 民国一根金条等于现在多少钱
    答:民国那个时期,10两金条能买多少东西?按照现在的价格可以兑换300或者400大洋,一根1倍的金条可以兑换30或者40大洋。那时候像祥子这样的车夫,拼命拉车,一个月能挣五块钱。而这五块大洋很可能养活一家人一个月,可见金条的购买力是很强的。一条“小黄鱼”可以买两亩地。当时鲁迅用三条“大黄鱼”在...
  • 民国时期1根金条多少钱
    答:这根金条是当时上海外滩造币厂铸造的,分“5元”到“10元”等多种款式。其中,10元金条是民国戏剧中常用的“大黄鱼”。它那金光闪闪的造型,常常让很多“民国粉”们惊叹:你看民国多繁华的人家,金条做得这么漂亮。这么漂亮的东西肯定很贵。如果按账面价格计算,一条大黄鱼,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应该重...
  • 民国1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答:1. 民国时期,1936年的1银圆相当于现在的30元人民币。2. 在20世纪的前30年,银圆作为本币,1根金条等于10两黄金,1两黄金约等于100银圆,1银圆大约等于0.7两白银。3. 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的物价基本稳定,升降幅度不大。4. 1911年至1919年,1银圆可以购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
  • 民国时期一根金条值多少人民币
    答:在民国时期一个小金条大概有一两左右,但是已经能够购买两亩良田,按照金价的换算一个小金条在如今值两万块钱,而大金条足足有十两,那么就值二十万所有。 拓展资料:1、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中华民国是...
  • 1937年一根金条值多少大洋
    答:1937年一根金条值30大洋。1937年民国金条又叫小黄鱼,是一两为一根的金条,一根金条可以兑换30到40块大洋。民国时期的金条,都是以两划分的,一两就是现在的31.25克,放到现代,也是非常值钱的。
  • 民国时期一根金条,相当于如今多少人民币?
    答:相当于如今的50000块钱人民币,毕竟金条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而且现在金子一克也有很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