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0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后小实验研究

1.激发兴趣,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



大家都知道,每一位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走进教室的,他(她)是带着六年的生活经历来到教室的,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同,这些“经验”和“差距”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在研究《土壤》一课时,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里的花坛内实地观察土壤,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用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之后,对学生自带的不同的土壤先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比较,再在班内进行比较、交流,找出每种土壤的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得不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协作,才能胜过其他小组。同时也分享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倾听了他人的发现,交流了自己的观点,收获了大家的果实,体验了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长此以往,何愁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与人合作的意识又得不到加强呢!



2.精心准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学生有权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创造性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与学生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如《跷跷板》一课,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剪子、指甲刀、锤子,其次,我又为学生准备了杠杆尺、钳子、镊子、起钉锤等工具,学生通过讨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又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这些工具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其中镊子属于费力杠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实验等形式,认识了生活中杠杆原理的使用,为学生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合作,科学搭配探究的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易于生成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组进行制订计划、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共同经历成功与失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但同时也应注意,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也要进行协调,以防出现自认为“我能行”的学生越来越行,自认为“我不行”的学生越来越差的现象,不但合作意识没有培养好,反而出现了探究结果、探究能力上的两极分化。



4.开展小课题研究,加强课外学习的合作



科学教材的内容有很多是适合短期、中期、长期考察的,课堂40分钟完不成教学任务,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围绕一个主课题,确定几个小的研究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学期《天气》单元后,我们和学生一起确立了以下几个研究专题:①持续观察一个周或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做好记录;②天气与气象有什么不同;③搜集我市一年的天气预报情况,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市不同县区在同一季节天气情况的不同点;④人类在生活中哪些活动影响了当地的天气;⑤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又带来了哪些不便?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不便?⑥什么是季风?⑦电视中“卫星气象云图”中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并与学生一起制订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开展社会调研、辩论会、结题交流(开信息发布会)、总结反思,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再次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进一步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实践应用,获取体验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教学《关节》一课中研究关节的连接方式时,我们先引导学生对其连接方式进行猜测、讨论,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结构,进而再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学生经历了这样逐步深入的探究过程,对关节连接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尽管这喜悦在心中是有些不踏实的。当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出六大关节真实的连接方式后,尤其又利用骨骼模型展示了立体的关节以后,学生通过对比,对自己画出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画对的体验了成功,画的不对的体验了失败,在失败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又获得了正确的认识。

小学生科学实验-如何在家中制作雨量器并测量降雨量

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 学生实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基本练习性实验、测定物理常数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探索性实验约占学生实验总数的三分之一。初中物理阶段这类实验主要包括:观察水的沸腾,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研究电磁铁的作用等。这类实验的共性之一是:在学习物理规律之前,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物理量的关系,从而总结出物理规律。因此,做好这类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 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类学生实验,往往存在下列问题:学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不知从哪入手;盲目的去完成老师规定的“实验步骤”,而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缺乏实验相关的物理知识准备;忽略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看似与实验目的、结论无关的现象;实验后没有对实验数据做处理,探索出其中的物理规律。这样的实验课,虽然表面上气氛活跃,学生热火朝天地完成了“任务”,而实质上,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当然也不可能提出或发现新的有价值问题。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科学指导。做这类实验时,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前要引导学生明确研究对象及相关的物理知识,指出思考的方向和线索,然后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实验,不必先告诉学生具体研究哪些关系,可先向学生提问要怎样做才能使杠杆平衡?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确什么是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讨论杠杆平衡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接着启发学生如何动手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物理规律。这样使学生有了实验的方向,对“实验什么”、“如何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对实验的结论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2、科学处理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 指导学生掌握对物理实验中涉及多个因素相互应变的情况,进行常规处理的科学方法。物理规律中常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关联的物理量。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u、焦距f、像距v;欧姆定律中的电压u、电流i、电阻r,对这种类型的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固定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变,分别测出任意剩下两个物理量的相应变化规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时,改变物距u(u>2f、u=2f、f<u<2f 、u=f、u<f)观察像的性质,并测出像距v,从中总结出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通过实验探索,最后综合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注意处理好实验数据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还要通过抽象思维,应用数学知识,才能探索出物理规律。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数据列表比较,通过对比或一定的运算,找出规律。这种方法常用在学生实验中。表格的设计要能体现实验中的三种数据。一是直接测量的原始数据,二是经过初步运算所得到的重要的中间数据,三是计算结果的最后数据。有了这三种数据,才能保证计算过程有条不紊,发生差错时,便于检查、核对,同时也能比较清楚地体现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 教师如何在实施实验教学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答:科学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做科学实验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只有严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并且更具有说服力。如在“通电的线圈”实验时,如果教师要带领学生做电磁铁的实验,想要得出在什么情况下电磁铁的磁力更大的结论,就要保证实验时除了测量的数据,其他条件都...
  •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
    答:这样的实验课,虽然表面上气氛活跃,学生热火朝天地完成了“任务”,而实质上,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当然也不可能提出或发现新的有价值问题。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科学指导。做这类实验时,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前要...
  • 如何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
    答: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方法有: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科学材料、引导观察和实验、鼓励合作与交流、解释科学原理、运用生活实例、鼓励创新和批判性思维、提供支持和指导。相关内容如下:1、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价值:探究式科学教育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 学生如何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答: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如何开展好学生探究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 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
  •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答:这样,学生凭借教师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实验操作结果的记录,进行比较,采用可能归纳出物体沉浮的条件。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条件,确保学生探究活动能开展下去。只有在良好的探究条件下,学生探究参与程度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
  • 怎样上好探究性的实验课?
    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的最直接动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那么该如何创设情景呢?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多媒体展现动画、新奇的实验演示、或用教材中的“?”等,通过这些情景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
  •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答: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里,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推测和交流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大胆创造数学。笔者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注重问题情境创设,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
  • 怎么样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答:小学生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有了这样的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那么如何在探究前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呢? 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思维 当探究活动的前期准备完备时,小学生往往要急于动手。 这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科学...
  • 初中理化生如何开展实验教学
    答:4、加强实验过程中的互动与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实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5、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实验完成...
  • 如何引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
    答:引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的方法:1、注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前要引导学生明确研究对象及相关的物理知识,指出思考的方向和线索,然后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观察、思考、分析。2、科学处理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 指导学生掌握对物理实验中涉及多个因素相互应变的情况,进行常规处理的科学方法。物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