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言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言文吗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言文。
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二章》。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
译文: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如若将"淫"释为"淫色"、"荒淫",是现代人见文生意,严格讲偏离本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富贵不能淫
外文名称
Not to be corrupted by riches.
拼音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
作者
孟轲及其弟子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举例造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级领导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这是至关重要的。
【拼音代码】: fgby
【近义词】:富贵不淫
【反义词】:见利忘义
【灯谜】: 钱多位高切莫嫖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品出处
孟子·告子下
文学体裁
文言文
作者
孟子
创作年代
战国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劳其筋骨(11),饿其体肤(12),空乏其身(13),行拂乱其所为(14),所以(15)动心忍性(16),曾益其所不能(17)。
人恒(18)过(19),然后能改(20);困于心(21),衡于虑(22),而后作(23);征于色(24),发于声(25),而后喻(26)。入则无法家拂(bì)士(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8),国恒亡(29)。
然后知生于忧患(30),而死于安乐也(31)。

【译文】
舜是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中被举用,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管夷吾(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关押起来)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在海边被举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赎买回来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降在这样的人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心意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智,是他的性格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改正;心意困苦,思绪阻塞,然后奋起。别人的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才会知道。(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能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才明白,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劳其筋骨(11),饿其体肤(12),空乏其身(13),行拂乱其所为(14),所以(15)动心忍性(16),曾益其所不能(17)。
人恒(18)过(19),然后能改(20);困于心(21),衡于虑(22),而后作(23);征于色(24),发于声(25),而后喻(26)。入则无法家拂(bì)士(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8),国恒亡(29)。
然后知生于忧患(30),而死于安乐也(31)。

【译文】
舜是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中被举用,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管夷吾(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关押起来)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在海边被举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赎买回来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降在这样的人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心意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智,是他的性格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改正;心意困苦,思绪阻塞,然后奋起。别人的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才会知道。(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能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才明白,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言文
    答: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
  •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出自哪篇文言文?
    答: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如若将"淫"释为"淫色"、"荒淫",是现代人见文生意,严格讲偏离本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古今义意思
    答: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二、《富贵不能淫》原文如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选自哪三张_百度知...
    答:选自《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二章的文章注释
    答:《孟子二章》出自孟子所著的《孟子·公孙丑下》,别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
  • 《孟子三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翻译?
    答: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鱼我所欲也》 全文: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
  •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答:关于“《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如下:《孟子三章》是《孟子》这本书中的三章,分别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以下是这三章的原文和翻译。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言文吗
    答:"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言文。 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二章》。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
  •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答:《孟子三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鱼我所欲也》。下面整理了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鱼我所欲也》 原文: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
  • 《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 ...
    答:主要《富贵不能淫》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富贵不能淫》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出了国家和个人都要居安思危。老纪人生不是康。端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失败和挫折不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