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朗读技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细读作品,就会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抒发出来,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教学时要使这种强烈的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产生共鸣,使其自然地感受到亲切爱怜、压抑、愤懑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二、朗读示范,有法可依    

我们提倡“多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三、正确朗读,技巧指导  

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略慢一些,多读几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学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关于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语调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应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内容的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我经常和孩子们做这样的游戏:出示一个句子,请不同的学生来读,看谁猜得准他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你过来”这个句子就有很多种方式读,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有高兴时的语气,伤心时的语气,着急时的语气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样读出来的效果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情等等。  

四、多种练习,读有提高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当场评分、奖励。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在课堂教学法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乐读的功效。  

五、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    

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使读书训练因素有效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课文字里都蕴藏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言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的想象、联想、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也可以用教师的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这样学生入情入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如:在朗读《静夜诗》这首古诗时,学生们在幼儿园时都能背诵出来了,但都是一知半解的。我教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读古诗(边读边听凄凉的古筝音乐),了解诗人李白被流放到外地,时值中秋佳节之际,天上月圆,人间团聚。而诗人孤身一人在外地,他看到天上的明月,忍不住低下头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思乡情,经过课文对照,学生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朗读面部表情就比较严肃了。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朗读时情景的融合,使学生了解作者一人在外的孤单的场面。通过我对当时情境的渲染,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在进一步的指导,就能通过学生的朗读把课文的意境展现出来,从而读得入情入境。  

七、“读后评议”是朗读的良方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细读作品,就会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抒发出来,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教学时要使这种强烈的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产生共鸣,使其自然地感受到亲切爱怜、压抑、愤懑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二、朗读示范,有法可依    

我们提倡“多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三、正确朗读,技巧指导  

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略慢一些,多读几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学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关于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语调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应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内容的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我经常和孩子们做这样的游戏:出示一个句子,请不同的学生来读,看谁猜得准他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你过来”这个句子就有很多种方式读,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有高兴时的语气,伤心时的语气,着急时的语气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样读出来的效果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情等等。  

四、多种练习,读有提高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当场评分、奖励。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在课堂教学法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乐读的功效。  

五、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    

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使读书训练因素有效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课文字里都蕴藏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言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的想象、联想、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也可以用教师的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这样学生入情入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如:在朗读《静夜诗》这首古诗时,学生们在幼儿园时都能背诵出来了,但都是一知半解的。我教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读古诗(边读边听凄凉的古筝音乐),了解诗人李白被流放到外地,时值中秋佳节之际,天上月圆,人间团聚。而诗人孤身一人在外地,他看到天上的明月,忍不住低下头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思乡情,经过课文对照,学生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朗读面部表情就比较严肃了。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朗读时情景的融合,使学生了解作者一人在外的孤单的场面。通过我对当时情境的渲染,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在进一步的指导,就能通过学生的朗读把课文的意境展现出来,从而读得入情入境。  

七、“读后评议”是朗读的良方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一、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
例如,我在教《清平乐 村居》中,因为这是一首词,学生一时间无法把握朗诵时的感情,于是我利用一段恬静优美的古筝音乐创设情境,同时老师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慢慢地揣摩,化为己用。
再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觉得范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根据学情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只要发现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马上停下来范读,再多加练习,和学生一起把这个难关闯过。此外,也并不是老师读的才称之为标准的范读,教师可以加大优生的合理资源利用,让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起模范作用,通过他们的范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入情入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绝不会是“喊”着读,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读”,是为了品位文章意蕴的较轻声地读(尤其在集体朗读时)。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让学生能充分地读,去感悟文本,去感受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
1、“戏剧化”的朗读
为了培养孩子更好地体会文章所描绘的人或动物某些动态的场景或非常动人、内容丰富的景色描写,启发学生进行“戏剧化”的朗读也是非常有效的。所谓“戏剧化”的朗读,即朗读声音的大小、语气语调、面部表情、甚至手、臂膀乃至身体的某些情不自禁的小动作,都可以随文章描写的变化,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在小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此时学生的心理、思维活动必定是极其丰富的。
例如,我在教学《田园诗情》(国标本第七册)时,我一边让学生读,一边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激发想象,让学生进行“戏剧化”的朗读。如当学生读到“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骏马,驰骋在草原上,可以做出一些动作,来感悟作者对强壮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张开想象的翅膀
著名朗诵家瞿弦和同志说过:“每当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动的作品时,随着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实词的描绘,我常常在脑海中出现许多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静静的小河、热闹的结实、战斗的英雄、胆小的懦夫、”看来,认真地朗读文章,不仅能够有效进入作品意境,而已能提高想象、联想能力。
所以入情入境的朗读,还可以根据文章所描绘非常动人、内容丰富的景色描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我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就是运用联想的方法来激活体验,加深学生的朗读体会。
师: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到朋友的园子里,没有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令人遗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
生1:我想园子里一定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蜜蜂。
生2:园子中间会有一条石子铺成的路,路两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还有一个大水塘,里面有鱼儿在游来游去。岸边种着桃树、杏树、梨树,散发出花的清香,枝头还传来鸟的鸣叫。
……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还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让学生融入进了诗人所描画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诗句时,自然就可以读出感情,读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其实,这在真正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是会自然发生的。这样就实现了品读、美读;这样的读,就成了对课文思想情感内涵理解的手段,同时又是学生课文解读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天长日久的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普通话水平、朗读逻辑重音的处理习惯成自然,断句和停顿成习惯,自然而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就提高了。
三、多样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几种形式的朗读。
个别学生朗读。这可在分析课文前指定学生朗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分析的那段课文上来,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印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讲解。对学生的个别朗读,要求发音清楚、洪亮,态度大方。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对漏读、错读之处要记牢,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分组比赛朗读。这是一种集体朗读、集体朗读要求整齐,要求快慢适中,顾全大局。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分组朗读无形中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拔之后来加深印象。
自由朗读。自由朗读时,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该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这种读法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比较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时,因为这是一则历史小话剧的剧本,教学的重点又是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是以分角色朗读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角色朗读中感悟人物性格,同时又促进了朗读。学生的朗读也非常积极,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思促读。学生在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时就要首先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几句话连起来综合理解,遇到不懂的及时问。这样边读、边思、边问,以读助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如教学《我代表我的祖国》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由于课文内容的时代与现在相距较远,学生根本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历史背景,所以理解课文的内容很难。教师在学生默读前,可出一些思考题:如这段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徐悲鸿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就帮助学生读懂了课文,了解了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精神。
四、教授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要从停顿、重音、快慢、升降四个方面来训练。
1、停顿:(1)标点的停顿:课文中每一个标点都对正确停顿作了很好的提示。一般而言,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而自然段这间的停顿最长。(2)词语的停顿: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3)情感的停顿:如:“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两个“愿”后并没有停顿标点,但如果停顿长一点,就更能体现革命烈士甘愿为后代而牺牲自己的祟高精神。
2、重音:(1)词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也有重、轻音之分。如“哆嗦”,“哆”字重读,“嗦”字重读;而在“打哆嗦”中“打”重读,“哆嗦”轻读。词语一般是前一个字重读,如喜欢、慈祥、檐子等;如果词语的结构是偏正式,如红花、青草、蓝天、白云,一般后一个字重读。(2)句子:往往重音放在“怎么样”上。如:她的舞跳得真漂亮。(3)根据朗读内容确定能突出中心、表现主题的词语重读。如:“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孔子游春》)重读“更浓了”,景浓加上情浓,意更浓了。
3、快慢:朗读的速度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快慢适当才能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狼和小羊》一课中,狼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读这句话时,速度要稍快些,以表 现出狼挑衅的语气,以及它凶狠狡诈的本质。当读到狼大声嚷道:“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反正都一样。”要读得更快些、更高些,以表现出狼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样子。相反,读到小羊的话时 ,速度就要放慢些,声音温和些,以表现小羊的温文有礼和天真无辜。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本性以及作者对狼 凶恶本质的憎恨和对小羊的同情。
4、升降 :语句里有了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更富有音乐美, 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语气。如《东郭先生和狼》中,狼说:“先生,求求你快一点儿!猎人一到,我就完了。”读这段话时,语气要下 降,表现出狼在求救时虚伪狡猾的面目。再如狼从口袋里出来后说:“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 我吃了你吧!”读这句话时,要注意读得前低后高语气稍上扬,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狼得救后露出的凶相。

  •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与方法
    答:1、教学看图学文这类课文时,可让学生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读。即凭借画图,突出感知对象,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逐步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画意之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教学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时,可让...
  • 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朗读技巧
    答:分组比赛朗读。这是一种集体朗读、集体朗读要求整齐,要求快慢适中,顾全大局。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分组朗读无形中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拔之后来加深印象。自由朗读。自由朗读时,语调、语速、...
  • 小学语文指导朗读的具体方法
    答: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让 文章 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二、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进行比较揣摩 在阅读教学中,...
  •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
    答:小学语文朗读技巧三: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也就是对语音、语速、语调、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有所侧重。”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根据每个课...
  • 小学语文朗读有什么技巧
    答: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要提高朗读技巧,老师要善于指导。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朗读技巧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1】 一、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 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 为了避免单调...
  • 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_浅谈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答: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应根据教学对象和要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1)听录音朗读。新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
  • 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答: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略慢一些,多读几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学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关于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语调等),对于...
  • 怎样进行朗读教学
    答:(一)备好朗读教学。教师认真备"朗读"是指导学生读的前提。教师不掌握正确的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就不能很好地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师备朗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是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直接感受...
  •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一)
    答:在教学过程中,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多样化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能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它能变文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从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或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或放朗读视频……可读全文,可读片段,既可单个...
  • 小学语文朗读方法
    答: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朗读教学提高语文朗读的能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一) 1.自由朗读——主动查阅,动笔反思 案例:《回声》《天上的街市》 思考:什么是自由朗读?真正的自由朗读,是断断续续的,是反反复复的,是写写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