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性质的改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日本什么时候改革的

1864年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事件背景
在19世纪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实行的苛政,激起了大量农民的起义。同一时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庭手工业或手工工场。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商人、特别是金融高利贷商人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在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大名(地方领主)、武士,与要求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商人们结成政治性联盟,与农民一并成为“倒幕派”的骨干力量。 1853年,美国殖民主义者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近海,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而不仅局限于长崎,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停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斗争的目标。

[编辑]明治维新具体经过
在地方上具有维新思想的藩主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开始结成军事联盟,以对抗幕府军队的讨伐,并尝试与天皇接触,寻求倒幕行动的“大义”。1867年,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
1868年底,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于天皇。与此同时,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用以对抗江户幕府政权。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假意将政权归还天皇,却拒绝交换兵权与土地。倒幕派不甘于取得这样的成果,当得知德川庆喜从大阪发兵时,新政府以萨摩、长州藩的军队为主力,在京都附近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战事,新政府取得重大胜利。旋即新政府派遣东征军攻打德川幕府的最后据点——江户。
德川幕府最终献城投降。不过在日本东北地区,以会津藩为首组成“奥羽越列藩同盟”,继续反对新政府。由于当地农民纷纷起义,新政府军进展顺利。1868年11月,东北地区的叛乱被评定。幕府海军将领榎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逃至北海道,并在1869年1月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榎本武扬投降。因1868年为农历戊辰年而被称为“戊辰战争”的内战结束。


[编辑]明治维新具体措施
随后,新政府迁都东京(旧江户),建立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
第一,在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奉还版籍”政策,将日本划为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候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奉还版籍”而连带的财政负担,废除了封建俸禄。
第三,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发展近代教育。
第四,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编辑]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帝国清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些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大化改新
日本发生于645年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名。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朝改革,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和皇权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贵族奴隶主的保守势力。但改革没有触动部民制,更未摧毁氏姓贵族势力。圣德太子死后,外戚苏我氏专权,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排斥改革势力,杀死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另立天皇。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明治维新
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1864年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事件背景
在19世纪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实行的苛政,激起了大量农民的起义。同一时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庭手工业或手工工场。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商人、特别是金融高利贷商人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在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大名(地方领主)、武士,与要求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商人们结成政治性联盟,与农民一并成为“倒幕派”的骨干力量。 1853年,美国殖民主义者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近海,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而不仅局限于长崎,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停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斗争的目标。

[编辑]明治维新具体经过
在地方上具有维新思想的藩主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开始结成军事联盟,以对抗幕府军队的讨伐,并尝试与天皇接触,寻求倒幕行动的“大义”。1867年,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
1868年底,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于天皇。与此同时,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用以对抗江户幕府政权。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假意将政权归还天皇,却拒绝交换兵权与土地。倒幕派不甘于取得这样的成果,当得知德川庆喜从大阪发兵时,新政府以萨摩、长州藩的军队为主力,在京都附近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战事,新政府取得重大胜利。旋即新政府派遣东征军攻打德川幕府的最后据点——江户。
德川幕府最终献城投降。不过在日本东北地区,以会津藩为首组成“奥羽越列藩同盟”,继续反对新政府。由于当地农民纷纷起义,新政府军进展顺利。1868年11月,东北地区的叛乱被评定。幕府海军将领榎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逃至北海道,并在1869年1月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榎本武扬投降。因1868年为农历戊辰年而被称为“戊辰战争”的内战结束。

[编辑]明治维新具体措施
随后,新政府迁都东京(旧江户),建立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
第一,在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奉还版籍”政策,将日本划为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候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奉还版籍”而连带的财政负担,废除了封建俸禄。
第三,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发展近代教育。
第四,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编辑]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帝国清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些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 明治维新 什么性质的改革
    答: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20 7 clvcmv 采纳率:64% 擅长: 硬件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生活常识 中考 高考 其他回答 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是一场国家统一运动;是...
  • 日本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性质的改革
    答:第一,在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奉还版籍”政策,将日本划为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候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奉还版籍”而连带的财政负担,废除了封建俸禄...
  • 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人物、目的、性质 改革的内容:政治上:、经济上...
    答:1.时间:1868年开始,人物明治天皇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 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宣布“ 废藩置县 ”,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 中央集权 国家。2、经济方面:(1)废除重重 关卡 和 行会 ...
  • 明治维新 什么性质的改革
    答: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
  • 明治维新的起止时间
    答:日本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1月3日,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哪一年发生的
    答:1868年发生。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
  • 十九世纪中期,面对民族危机,日本实行了什么改革有何意义
    答: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
  • ...日本又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求答
    答:第一: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改革,通过这场改革,日本改变了德川幕府时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进行了开放,通过与欧洲列强的交流,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风险,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强国道路 第二:由于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天皇和原幕府的大名为主导,因此改革保留了大量...
  • 明治维新性质
    答: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这次变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明治维新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在政治方面,明治维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 1868年日本开始了什么改革
    答: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日语:明治维新/めいじいしん Meiji Ishin ),是指日本明治时代初期的日本所推行的一系列重大复兴举措。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在西方坚船利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