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概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咸阳市属于哪个省管辖

陕西省。
咸阳,陕西省辖地级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城市 ,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都城;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四季分明,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东邻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全市总面积10189.4平方公里。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截至2018年5月11日,咸阳市辖3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和9个县,共有100个建制镇、58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地秦都区渭阳中路6号。

扩展资料
咸阳位于祖国版图的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自古就是西部战略重镇。今天的咸阳,称得上西北连接世界最便捷的城市。拥有国内六大航空港之一和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及出口产品内陆港,从这里坐飞机出发,一小时之内可达全国40多个重要城市。
毗邻亚洲在建最大的火车站,全国9条铁路、6条高速路在此纵横贯穿,正在规划建设的北京至昆明、乌鲁木齐至上海两条高速铁路唯一的交汇处也在这里,咸阳将形成到其他重要城市的陆路"一日交通圈"。届时从咸阳坐火车到北京4个小时,上海5个小时,必将为咸阳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也让咸阳成为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地方。
咸阳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举世无双,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
参考资料来源:咸阳市人民政府-咸阳概况

咸阳,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咸阳的的历史和传说详细如下:
1.咸阳名称的由来故事。
关于咸阳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古代有: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鞅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2.咸阳的建制历史:
咸阳市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前21世纪,市境西部为有邰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地,北部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属禹贡九州之雍州。殷商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国,市区在市境东南部。西周时为毕国,后改岐周,为丰、镐二京近郊。
东周时封于秦,春秋时称渭阳,至战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定都咸阳。
3.咸阳定都历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
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4.咸阳的现代史: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咸阳市辖秦都、杨陵2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县。
5.咸阳古迹历史:
乾陵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性旅游区,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中国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仿唐长安城格局构筑,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个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

  咸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前381——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在泾渭之交营建宫城,并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中经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直至西汉初年,这里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将咸阳解读为中国第一帝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嗣后,历经西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阳因毗邻京城长安,而被当作京畿之地和茔藏之野。宋明以下,咸阳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作为沟通中原和西部边疆的交通孔道,其军事战略地位仍然相当显著。如今,在西安——咸阳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框架下,一个具有重要经济战略地位的大都会城市带正在崛起,咸阳作为西安的后花园,它的建设和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咸阳境内的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商代,发展到邰、豳、程、犬等方国。周代,以丰、镐为中心,周围分布有戈、秦等国。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在秦国全面建立了郡县政区体制。秦统一后,设内史管理都城咸阳,奄有整个关中地区。秦末,被项羽分为雍、翟、塞三国,号“三秦”。市区以西属雍,以东属塞。西汉在关中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号“三辅”。市境属扶风、冯翊两郡,今长武一带属上郡。东汉迁右扶风郡治于槐里(今兴平市东南)。三国魏时属扶风、新平(郡治漆县,今彬县城西)和冯翊郡,西晋属雍州扶风(郡治池阳,在今泾阳县城西北)、始平(郡治槐里)、新平三郡及安定郡的一角。前秦在长陵设咸阳郡。北朝时分属雍州咸阳、安定、北地三郡。唐属京兆府、邠州。五代分属京兆府、耀州、乾州,邠州。宋分属京兆府、耀州、醴州、邠州。金分属京兆府路的京兆府、乾州、耀州和庆原府的邠州。元属陕西行中书省奉远路及其所属的耀州、乾州,省直属的邠州。明清属西安府、乾州,邠州。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后分属第十、二、七、九行政督查专区,北部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建国初,分属三原、县、咸阳分区,1950年合并为咸阳分区,1953年撤销咸阳分区,1961年复置,1968年改为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设立咸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东经107°39′—109°11′、北纬34°9′—35°34′之间。南北长117—119公里,东西宽65—106公里。东邻渭南、铜川,南接西安,西与宝鸡、杨陵接壤,北与甘肃的庆阳、平凉毗连。下辖兴平实、秦都、渭城区及武功、乾县、礼泉、泾阳、三原、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十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人口483万。每平方公里土地养育473人,人口密度较大。
  市境位于渭河地堑盆地中部,北邻鄂尔多斯地台,南接秦岭地槽。地貌类型为成层的河流阶地与黄土台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主要河流渭河由西向东流经市境南部,泾河自西北而东南穿越全境,形成泾、渭两大水系。峨眉山、北仲山、九嵕山、五峰山等东西向山脉横贯中部,将市境分为南部关中平原和北部黄土高原两大自然区。南部地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主要粮油种植业基地。北部黄土台原沟壑纵横,温差较大,冬春略长,是主要畜牧业和林果业基地。北部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矿资源,其中彬长煤带总储量约为150亿吨,是发展能源工业的有利条件。
  咸阳地处中国版图的腹心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位于境内泾阳县。这里有中国西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西安咸阳飞机场,有贯穿东西两半球的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铁路,有连接西安咸阳与宝鸡、延安的高速公路以及环汉、唐帝陵旅游专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任何一位企望探访中国古代文明的观光客都不可不来这里。正如中央电视台对魅力咸阳所下的评语“中国版图的圆心城市咸阳,早在汉唐以前,就完成了城市性格的塑造,先民开创的周秦雄风延续成后来的汉唐气韵。咸阳人热情诚实、明理诚信,崇尚一言九鼎,维持着城市的王者风范。”不登万里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而不看汉唐帝陵,等于没到过咸阳。惟有真正领略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秦帝国中枢建设指针,懂得秦人都城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沉雄大气的宽广襟怀,才算是探究到了中华古老文明的历史源头。秦汉帝国的崛起和建立,足以与世界西方的罗马帝国遥相媲美。如果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宝贵遗产的话,那么秦、汉文化就是东方文明的珍贵的宝藏。要体味东方文明的深邃内蕴,就有必要亲自到咸阳原畔来探古寻幽。
  咸阳作为中国文物资源大市之一,其文物品类之丰富、文物典藏之独特,号称举世无双。其主要特征,一是数量大,种类多,等级高。据文物部门统计,全市现存不可移动文物点2106处,其中古遗址825处,古墓葬783处,古建筑93处,石窟寺19处,石刻25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42处,其他文物点92处。定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8处30个文物点,省级保护单位的95处,县区级400多处。全市各级文博单位共收藏套瓷器、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石器、壁画等可移动文物5.5万余件。诸如淳化县史家原出土的西周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西周青铜器中最大的圆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汉鎏金马河北周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后金玺,堪称国之瑰宝。二是帝陵多,等级高。据文物部门调查,境内现有历代帝陵27座,埋葬着28位皇帝。这些帝陵周围还分布着大量陪葬墓,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帝陵全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其中以西汉帝陵和唐代帝陵最为集中和壮观。西汉11位皇帝均埋葬于咸阳原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岭、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其间还有王侯将相、皇帝国戚墓葬500余座。唐代18座帝王陵有一半在咸阳境内,横跨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四县,大多依山为陵,气势宏大,而且陪葬墓众多。自西向东依次为唐高祖献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陵、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贞陵、唐太宗昭陵、唐肃宗建陵、唐僖宗靖陵、唐高宗和周帝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其中昭陵占地30多万亩,陪葬墓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三是古遗址、古建筑较多,内涵丰富,保存完整。位于秦都区西南的尹家村遗址,是陕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原始村落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而位于长武县城的昭仁寺大雄宝殿,被认定为中国目前仅有的三座唐代大殿之一。四是时代和地域特征鲜明,序列性强。西周的青铜器、秦代的砖雕、西汉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采俑和墓室壁画,构成了完整的时代特点;而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区以长陵、茂陵为代表的汉文化区、以昭陵、乾陵为代表的唐文化区,构成了各种地域特色。五是石质文化数量大,品位高。汉武帝茂陵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分布着16件大型汉代石雕群像,其中有12件事国宝级文物,“马踏匈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始凭证,被载入历史教科书;唐太宗昭陵石刻的杰出代表——“昭陵六骏”驰名海内外,“昭陵碑林”作为全国三大碑林之一,其气度之恢宏、撰文之大气,均为世所罕见。乾陵地面现有124件石刻文物,其中的无字碑、述圣纪碑和“六十一王宾像”,皆闻名遐迩。陕西省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彬县大佛寺,其体量之高达,气势之磅礴,也是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从秦人迁都开始的咸阳建城史,至今已有2350多年了。自古至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了无数威武神奇的历史活剧,涌现了无数引领风骚的英雄豪杰。勤劳勇敢、富于创造力的咸阳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不朽的华章。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到大唐盛世走向历史深处的“马嵬事变”;从三原学派衮衮诸公重振关学,到维新思想家刘古愚拉下沉重的理学大幕;从一代代瘗埋地下鲜为人知的碑志风流,到活跃于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昆仑人物;从于右任领导靖国军奋起抗争到人民解放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历史事件,前赴后继的风流人物,都是值得我们歌颂,值得我们纪念的。
  沧海桑田,辉古耀今。穿越漫漫历史的隧道之后,如今的咸阳人民正以弘扬汉唐精神为主题,与古都西安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经济协作,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实现建设西安——咸阳大都会圈的宏伟构想而不懈努力。可以相信,咸阳的未来会更美好。(摘自《咸阳史略》,作者张世民系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科长)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距省会西安25公里。全市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480万,市区人口43万。
咸阳历史悠久, 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及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内有27座帝王陵和400余 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素以“秦都、汉陵”闻名于世。自然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油页岩及石油等矿产资源。科技力量雄厚, 全市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23所,各类科技人员8万余名。农业生产发达,是陕西重要的粮、油、果、菜、畜禽产地,是西北唯一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工业基础雄厚 , 已形成了以电子、能化、医药、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和轻纺、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布局。咸阳位于亚欧大陆桥中部及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中部,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北部和中部的能源建材基地、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电子工业区、石油化工工业区、五陵塬文物风景旅游区、市区商贸中心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咸阳市已成为驰名中外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精心组织实施“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科教兴市”三大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重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及山川秀美工程,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强化支柱工业建设,加速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力争在二十一世纪初把咸阳建设成为开放型现代化的陕西经济强市。
咸阳,这个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城市,投资环境十分优越,是西部大开发的一片热土,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咸阳交通便捷,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距市区仅14公里,欧亚大陆桥横穿东西,四条高等级公路贯穿市境,县乡公路全部油路化,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咸阳邮电通信发达,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邮政专递、数字微波及光缆传输,颇具规模,现代化通信枢纽及计算机网络与国际联网。
能源充足,全市水、火电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输变电线路与西北地区联网。煤炭储量120亿吨,原煤生产能力300多万吨。
水源丰富,境内有河流八条,地表水径流量为7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0亿立方米,城市供水十分充足。
基础设施完善,市区金融、保险、商业、贸易、文化、娱乐、宾馆、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城市配套设施功能完善。
办事机构服务高效,建立了咸阳市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一条龙全程服务。
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来咸阳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共创大业!

历 史 沿 革
周称程伯国,后改名毕郢,再改岐周。春秋时称渭阳。秦为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为渭城。晋时设置灵武县。后赵时更名石安县。前秦时,将汉刘邦的陵邑——长陵邑改为咸阳郡,并辖灵武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则天因其母杨氏陵墓——顺陵在此,改为赤县。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升为次畿。五代、宋、金皆称咸阳。元初,一度将咸阳并入兴平,不久又恢复咸阳县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现在秦都区所在地。明、清均称咸阳,属西安府管辖。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府设道,咸阳归关中道管辖,不久废道直属陕西省政府。公元一九三七年后,属咸阳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八日咸阳县解放,归咸阳行政专员公署。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将咸阳县的城区建为咸阳市,郊区仍归咸阳县管辖,市、县并列。一九五三年咸阳市、咸阳县直属陕西省政府领导。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将咸阳县并入咸阳市。一九六一年一月曾将兴平、周至、彬县划归咸阳市管辖。一九六一年十月复置咸阳专署,四县划出,咸阳市仍归咸阳专署。一九六六年七月改属西安市。一九七一年十月咸阳市复属咸阳地区。一九八四年五月咸阳地区改为省辖市后,原咸阳市易名秦都区。
自然地理
【河流 水资源】
① 咸阳市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量3.66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入境客水量60.79亿立方米。大气降水是地表径流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年平均降雨量567.9毫米,年降水总量58.60亿立方米。各地年降水量的分布呈南少北多之大势。
② 河流水系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干流从南缘流过,在市境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漆水河、新河、沣河、泾河、石川河,其中泾河最大,形成了泾河、渭河两大水系。市内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沟道有15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条。
③ 地下水资源蕴藏丰富,呈现出南富北贫的分布规律。南部潜水是地下水的主要部分,分布广泛,除局部土石山丘外,其余均有,只是富水程度差异较大。潜水埋藏浅,易于开发,循环交替快而易于调蓄,但由于近年连续干旱,地表水供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致使水位持续下降,甚至有的河流和池溏还出现了干涸。总之,全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和耕地亩均占有量都比较低,分别为全省的15.2%和13.6%,在全省十地市中排第九位。过境客水较多,但利用难度较大。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极不平衡。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01.96万公顷,按地貌特征可分为土石山地、丘陵地、原地和川道四大类。咸阳市土壤分布属于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的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的过渡带。北山以北属黑垆土带,北山以南属褐土带。耕地面积2001年末40.70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9.9%;园地11.85万公顷,占11.6%;林地17.98万公顷,占17.6%;牧草地2.28万公顷,占2.2%。咸阳市农耕地垦殖指数为56.7%,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水浇地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48.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部各县区市。总的来说,全市土地资源状况南北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自南向北逐渐下降。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垦殖指数高,农业相对发达。北部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为主,还有少量的山地,垦殖指数低,林牧用地比重相对较大,土地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生物资源】

咸阳市气候温暖,雨量适度,地形复杂,土地广阔,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植物资源丰富,2001年全市尚有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优势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大面积的人工林以刺槐为主,四旁绿化为杨树为主。林木总蓄积量为436.5万立方米。11.47万公顷草场,理论载畜量15.7万个羊单位。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2001年已发现品种多达626种,分布遍及全市。野生药材138种,人工种植药材33种。此外,野生果类植物、野生油料植物、纤维植物、香料和化工原料植物等均有一定蕴藏量,但开发利用还很不充分。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兽类6目14科约40种。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有狸、獾、鼬及鸣禽等。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油页岩及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中部台坳区,其中经济价值最大的是煤炭资源。煤炭资源集中在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的部分地区。已探明储量为101亿吨,预测为150亿吨左右。煤种主要为不粘结煤、长焰煤,为中灰粉、低硫、低磷至中磷、低发热值至高发热值的低变质烟煤,是较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石灰石是咸阳市仅次于煤炭的重要矿产,储量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乾县、永寿县、礼泉县、淳化县、泾阳县、三原县境内的北部山地一带,东西延长75公里,质量佳、厚度大,储量估计有3000亿立方米。矿石的碳酸钙含量97%以上,氧化钙含量55%以上,是生产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等产品和烧制石灰的优级矿石。

  • 陕西有多少个市?
    答:截至2018年,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30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72个县。地级市:西安市、 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 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1、西安市,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 咸阳与西安什么关系
    答:西安市与咸阳市隔水相望, 分别位于渭水两岸。咸阳著名景点有咸阳湖、茂陵、乾陵、昭陵、杨贵妃墓等。西安著名景点有兵马俑、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秦岭、大明宫、未央宫等。咸阳与西安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
  • 谁能告诉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国都咸阳市现在的什么地方,谢谢,本人历史...
    答: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从国库里领取薪俸,一概不得世袭。秦始皇建立的这一套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来各个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制的基础上逐步演变的。这是秦王朝初建立时的概况,当时的秦都咸阳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咸阳市。
  • 吴家堡街道基本概况
    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吴家堡街道坐落在陇海铁路以北,其行政机构的设立源于1992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办公于1993年元月1日。该区域西临西兰路,东至联盟二路,南至文林路,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吴家堡街道的人口总数为3.65万人,共有8885户家庭,由5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构成,分别是惠民社区、勤俭...
  • 邠县县情概况
    答:邠县,位于中国陕西省的咸阳市西北部,属于渭北旱塬的塬梁沟壑区域,地形特征独特,形似直立的“人”字。它东接旬邑和淳化,南邻永寿和麟游,西与长武和灵台相邻,北界甘肃的正宁,处于连接秦陇的关键位置,对于咸阳市的整体发展而言,邠县扮演着“尾翼”的战略角色,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具备相对显著的区位...
  • 陕西彬县属于哪个市 陕西彬州市面积有多大
    答:陕西彬县的概况 1、在1983年04月,咸阳地区改为省辖咸阳市,彬县遂为市属县。直到2018年0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2、以原彬县的行政区域为彬州市的行政区域,彬州市人民政府驻城关街道西大街51号。彬州市由省直辖,咸阳市代管。3、彬州市辖龙高镇、新民镇、永乐镇、北极...
  •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兴平(194年-195年)(汉献帝),东汉汉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 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2年。兴平(唐寓之),兴平 (唐寓之),南北朝时期吴政权的君主唐寓之的一个年号。兴平(486年)是吴政权的君主唐寓之,共计1年。【陕西城市】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区域概况兴平市,咸阳市下辖,距离西安市50公里,属...
  • 咸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机构概况
    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玉泉西路的咸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其办公地址设在国税大楼1至3层。该机构成立于1992年9月,建制为副处级,直属于咸阳市国家税务局。目前,该局共有116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在职人员90人,5人提前离岗,21人已退休。在党员队伍中,共有86名。在职人员的学历构成多样...
  • 南咀村村情概况
    答:南咀村位于一个气候干燥的地区,年均降雨量仅为440毫米,昼夜温差显著,空气清新。这里的日照时间非常充足,年日照时间超过27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571.8千焦耳/平方厘米(5718兆焦耳/年),平均气温保持在8.3℃。整个村落由85户人家组成,总人口为260人,其中劳动人口为119人。村子的总面积为3395亩,...
  • 关于陕西的行政区划
    答:咸阳市 辖3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秦都区。秦都区 渭城区 杨陵区 兴平市 礼泉县(城关镇) 泾阳县(泾干镇) 永寿县(监军镇) 三原县(城关镇) 彬 县(城关镇)旬邑县(城关镇) 长武县(昭仁镇) 乾 县(城关镇) 武功县(普集镇...